地理科学  2018 , 38 (1): 49-5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1.006

Orginal Article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的理论思考

唐承丽1, 吴佳敏1, 贺艳华1, 周国华12, 马保文1, 陈伟杨1

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2.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081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Interaction of Urban-Agglomeration-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Cluster

Tang Chengli1, Wu Jiamin1, He Yanhua1, Zhou Guohua12, Ma Baowen1, Chen Weiyang1

1.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2.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patial Big Data Mining and Applications,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中图分类号:  K9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8)01-0049-09

收稿日期: 2017-06-6

修回日期:  2017-08-26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1-10

版权声明:  2018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44)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唐承丽(1964-),女,湖南浏阳人,教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区域经济等研究。E-mail:tclxy68@163.com

展开

摘要

以相互作用理论为指导,系统解析了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是相互耦合的复杂网络系统,三者的互动研究应遵循互动影响因素分析、互动方式识别、互动机制揭示、互动强度与协调度测度、互动模式探讨和互动路径设计的分析框架,并采用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大数据分析、GIS空间分析、多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建模等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 城市群 ; 开发区 ; 产业集群 ; 元胞自动机建模

Abstract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zone and Industrial cluster are the most dynamic economic geography phenomenon and process in rapidly rising China, and the hot topics and frontiers of economic geograph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city regionalization, the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 among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zone and industrial cluster is becoming much closer.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joint research to reveal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on a deeper level.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overall train of thought, research content and method of interaction on urban agglomeration-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cluster. It finds that the urban agglomeration-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complex network system with mutual coupling and the study of which should follow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analyzing the interactive factors, identifying the interactive mode, revealing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measuring the interactive intensity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exploring the interactive mode and designing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with the method of multiple-disciplin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Big Data analysis, GIS spatial analysis, modeling of multi-agent systems and cellular automaton, etc.

Keywords: urban agglomeration ; development zone ; industrial cluster ; cellular automata(CA)

0

PDF (72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唐承丽, 吴佳敏, 贺艳华, 周国华, 马保文, 陈伟杨.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的理论思考[J]. 地理科学, 2018, 38(1): 49-5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1.006

Tang Chengli, Wu Jiamin, He Yanhua, Zhou Guohua, Ma Baowen, Chen Weiyang.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Interaction of Urban-Agglomeration-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Cluster[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38(1): 49-5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1.00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快速发展,城市群、开发区以及产业集群成为快速崛起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地理现象和过程,三者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著显成就。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关中、山东半岛、海西、辽中南、哈长、北部湾12个国家层级以及区域层级的城市群,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个大型城市群2015年的GDP占全国6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43%,城市群地区已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区、财富集聚区以及科技文化创新区[1]。据统计,全国约有78%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于全国12个城市群[1]。此外,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数字电视产业集群等大批产业集群均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地区[1,2,3]。从现实来看,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三者联系越来越紧密,三者整合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互动理论、协同理论、分工理论、耦合理论、博弈论等基础理论,围绕开发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演化模式[4,5,6,7]、产业集群与开发区的耦合机制[8,9]、产业集群与开发区成长机制的关系[10]、产业集群对开发区竞争力的影响[11]、基于产业集群的开发区发展模式[12]、产业集群对城市群发展的驱动和约束机制[13]、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协调发展[14,15,16,17]、产业集群与城市群演化动力机制[18,19,20,21]、开发区与城市互动机制[22,23]以及城市群开发区群体一体化[24,25,26,27,28,29]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充分的实证分析,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结论。但以往研究,在内容上仅局限于对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两两关系的研究,缺乏三者之间的整体综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对两两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以描述性为主,数学建模以及模拟仿真等复杂系统分析方法在互动作用机理与演化规律分析中应用不足;在研究地域上,更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虽然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有所增加,但依然比较薄弱。总体而言,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三者之间的互动研究较为匮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理论框架。本文拟将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视作互动耦合复杂网络系统,尝试从理论上解析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的影响因素、互动方式、互动机制、互动模式以及整合发展路径,构

建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应技术方法,旨在为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同时,城市群作为中国当前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开发区作为中国新城建设的地域重点及产业集群培育的重要空间载体、产业集群作为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最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研究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整合发展路径,有利于通过宏观调控引导三者的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三者的区际核心竞争力,可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内容

中国地理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格局的研究走向微观过程、机理与宏观格局相结合的研究,从要素和过程的分离研究走向综合集成,并最终以发展和建立系统模型预测为目的[30,31]。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作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领域,其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如下5个方面。

1.1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多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出对三者互动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基于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的经济技术与非经济技术因素、内生型与外生型因素、传统型与新型因素,重点分析资源环境与生态本底、城市群空间与功能重组、产业链和区域生产网络重构、开发区转型升级、交通与通讯技术进步、行政权力空间格局调整、区域市场一体化、区域文化的认同与融合等要素变化对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的影响(图1)。资源环境与生态本底是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基底,生态本底的脆弱将限制其发展,对三者协调发展提出高要求。城市群空间与功能的重组必将带动群内空间区位与空间联系发生重大变化,而产业空间的重组是其重要方面,作为产业空间表征形式与承载平台的开发区与产业集群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伴随着产业链与区域生产网络的重构,基于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外部经济性,产业集群规模与地理空间指向将发生变化,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开发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也将重构。功能转型与产业升级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其过程有利于推动开发区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融合,也有利于促进开发区内部产业的集群化。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限制生产链单元空间分布的传统要素约束逐步弱化,生产活动空间区位选择范围得以扩展,产业经济活动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扩散,从而为三者的互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影响了其互动方式与互动强度。行政权力空间结构与经济地理空间结构的有机耦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管治科学化的关键,城市群内行政权力空间格局的调整直接影响着城市之间、城市与开发区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将深入到作为产业集群微观载体的企业。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地区分工协作的基础,是三者互动系统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区域之间的创业文化、开放文化、冒险文化、合作文化等文化的认同与融合将促进这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作为三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在互动各阶段起着重要作用。

图1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影响因素示意图

Fig.1   The interactive factors of urban agglomeration-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cluster

1.2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方式及作用机制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产业集群和开发区发展的空间载体;开发区是城市群的产业集聚空间,是产业集群发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群的重要生产功能区;产业集群是开发区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客观上存在着共生互动规律、聚散规律、竞合规律,以及由产业链、开发区链与城市链的融合机制、产业空间组织与城市(开发区)空间组织的联动机制、传导机制、叠加放大机制和政府推动机制等共同构成的耦合机制(图2)。对不同产业集群类型(资源型集群,外生型集群,创新型集群,嵌入式集群,衍生型集群等)、开发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对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冲突、竞争、合作、竞合等互动关系特征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集聚、扩散、溢出、协同、网络等效应分别阐述各类型互动关系的形成与作用机制,并研究各种互动关系的转化方向及趋势。

图2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机制

Fig.2   Interactive mechanisms of urban agglomeration-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cluster

1.3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强度及协调度评价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之间、三大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支撑程度、匹配程度、协同程度,是三者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反应。三者的耦合具有内生性、自组织性、网络性、柔性、阶段性等特点。基于城市间关联度、开发区间关联度以及产业集群间关联度在空间上的吻合度高低构建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强度指数并进行实证检验,以测度三者相互作用频率与作用程度的大小;基于产业集群、开发区与各城市以及城市群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政策以及地理空间的相关性,从功能整合度、结构链接度、地域关联度、空间紧凑度、动态相关度、创新协调度、环境响应敏感度等方面测度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协调度。其中,功能整合度主要基于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工来测度各个城市、各个开发区之间的功能协调性,地域关联度主要基于城市与开发区的空间区位关系来衡量其所承载的产业集群的地理邻近性,结构链接度体现城市群空间结构、开发区等级结构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之间的吻合度,动态相关度通过经济生产、空间增长等内容体现三者发展演变的关联性,空间紧凑度体现三者在空间利用效率上的相关性,创新协调度体现三者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相互促动作用,环境响应敏感度体现三者共同构成的系统适应外围环境变化能力的大小及其相应速度。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不协调、低协调、中等协调、高协调区间,同时针对实证区从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不同地域空间单元角度测度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之间的协调度。

1.4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模式分析

基于互动方式和互动驱动力的差异,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模式可以划分为行政引导下的等级互动模式、市场引导下的网络互动模式、区位引导下的空间互动模式和技术引导下的创新互动模式。行政引导下的等级互动模式重点强调在行政权力引导下城镇规模层级、开发区规模层级与产业集群规模层级之间的联动关系构建;市场引导下的网络互动模式重点强调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开发区、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网络关系构建及其空间关联表现;区位引导下的空间互动模式强调基于最优区位选择原则下产业集群空间集聚指向、开发区空间选址与布局与城市群空间组织之间的联动关系构建;技术引导下的创新互动模式则强调在技术扩散与溢出机制作用下,城市创新能力、开发区创新机制与产业集群创新之间的联动关系。

1.5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整合发展路径设计与模拟

基于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以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在产业与空间上的互动为核心设计优化路径,并运用元胞自动建模(CA)与多智能体模型进行模拟。设计如下两条优化路径:路径一遵循由城市群演化引导开发区演化再到产业集群演化的由大到小的尺度推进,路径二遵循由产业集群演化推动开发区演化再到城市群演化的由小到大的尺度推进(图3)。依据两条优化路径,可综合考虑社会网络链接、生产技术互动创新、支撑平台共享、制度文化互动等方面的需要,针对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三者互动过程中尚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图3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优化路径设计思路

Fig.3   Mentality of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 agglomeration-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cluster

基于“互动要素、互动方式及作用机制、互动强度、互动模式以及整合路径”5个方面对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强调在城市群尺度整合开发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强调应重点抓好城市群地区开发区群协同发展、城市群内部产业体系构建、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等;在开发区尺度,强调开发区是城市群的创新创业高地与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群的重要生产功能区,应重点培育开发区的生产功能并注意促进产城融合,要妥善处理开发区与其它城市群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从产业集群角度思考,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动开发区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促进开发区内产业集群的发展,可更好地发挥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从城市群尺度考虑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群体的培育,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从而提高产业发展的区域效益。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在已有关于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开发区与产业集群、城市群与开发区两两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以互动理论、协同理论、分工理论、耦合理论、竞争合作理论等为指导,将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三者视为相互耦合的复杂网络系统,在对三者互动影响因素、互动方式及作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从功能整合度、结构链接度、地域关联度、空间紧凑度、动态相关度等方面构建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协调度测度模型,探讨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模式与互动路径,并运用多智能体建模方法进行整合发展路径模拟,提出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理论框架(图4),并选择典型城市群进行案例研究。

图4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思路框架

Fig.4   Research framework

2.2 研究方法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耦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使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的同时,应实行多学科的融贯综合研究,将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集成;要充分考虑大数据的优越性,将大数据引入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细化内在机理,更全面的测度三者的互动强度;要采用复杂性科学分析方法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系统解析和仿真模拟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过程以及形成机制。

2.2.1 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

人文-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系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充分重视相邻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借鉴、渗透与融合[30]。特别在面对区域复杂巨系统分析的时候,多学科的“融贯综合”成为其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耦合作为一个复杂网络系统,具有互动主体的多元性、要素的多样性以及互动效应的叠加性等特征,因此本研究强调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交叉融贯,强调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计量统计与社会调研相补充、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衔接。基于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各系统的发展状况,可运用地理探测器、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各系统的主要影响要素,考虑到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地理位置重叠以及经济发展效应关联,将城市群视作一个整体,产业集群与开发区视作一个整体,构建两组影响要素变量,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揭示变量组的互动关系及互动强度。可以借鉴群落构建理论、冲突理论、协同理论等分析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以及运行规律;可以运用GIS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互动要素的空间属性及相互关系;可以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动态耦合模型等对于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协调度进行测度;可以运用多智能体系统、元胞自动机、系统动力学模型等对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复杂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多学科理论、方法的融贯集成将有利于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内在关联本质的探讨,同时能够完善人地关系的研究方法体系,丰富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

2.2.2 大数据方法

大数据是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数据集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也对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丰富了研究内容、细化了研究尺度、革新了数据来源[32,33]。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载体、对象及结果以及人文-经济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将大数据引入城市-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具有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大数据的核心包括POI数据(Point of Interest)、社交网络数据、手机基站数据、智能交通刷卡数据、出租车行车轨迹数据、企业数据等。可以通过POI数据识别城市群与开发区的实际边界,分析企业、开发区在城市群的空间地域关联。可以通过手机基站数据分析城市群空间网络形态以及联系程度。通过城市智能交通刷卡数据以及出租车行车轨迹数据识别城市功能分区,为城市与开发区功能整合测度提供依据。通过企业库存、交易、账目等数据分析城市群地区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大数据的应用为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提供了丰富而详细的信息,有利于细化内在机理的探讨,全面、系统分析三者的互动强度,推进理论推演与实践研究的结合。

2.2.3 多智能体模型模拟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主体多元、机理复杂的过程与现象,对于互动的模拟需要采用复杂系统分析方法——多智能体模拟。可从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三者协同发展角度,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由政府、企业、开发商、居民以及相关机构等多智能体组成的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系统多智能体模型(图5)。多智能体模型包括多智能主体层、环境层、行为决策层以及目标层等部分。城市以及开发区的资源环境、交通通达、教育资源、土地价值、产业发展等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主体的生活生产、区位选择等决策行为,同时决策又将影响环境要素,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反馈关系。可通过元胞来表征地理环境要素,并运用元胞自动机来对城市以及开发区的社会经济环境要素进行模拟。在模型中多智能体的内在关系及其决策规则是模型运行的关键,决策规则库的设计是构筑在企业、相关机构、开发商、居民的行为活动以及政府的引导之上,并且注重企业、政府等多智能体相互之间的交流、竞争和协作以及多智能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图5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多智能体模型

Fig.5   Multi-agent model of interac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cluster

2.2.4 元胞自动机模拟

元胞自动机能够很好模拟出与实际非常接近的城市格局和形态[34],但是在城市发展模拟的CA模拟中,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中起支配用地类型转变的主体决策行为尚未考虑。可将多智能体结合元胞自动机来进行更好的模拟城市群的发展以及其城市内部的开发区发展(图6)。通过多智能体对以产业集群为目标的企业行为决策进行模拟,而企业的成长、衰退以及搬迁都将在土地利用上进行一定的呈现,故可将模拟结果以土地利用变化来进行表现,同时基于元胞自动机通过城市群地区的地形、河流、道路交通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模拟城市群、开发区地区土地利用。并将两者模拟结果进行加权,获取城市群、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转化概率,以此来进行对城市增长以及开发区增长进行模拟。

图6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元胞自动机模型

Fig.6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of interac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development zone-industrial cluster

3 结论与讨论

1) 将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三者视为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试图识别三者互动的影响因素、互动方式、互动机制、互动模式和互动路径等,提出三者互动研究的科学方法,建立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的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资源环境与生态本底、城市群空间与功能重组、产业链和区域生产网络重构、开发区转型升级、交通与通讯技术进步、行政权力空间格局调整、区域市场一体化、区域文化的认同与融合是影响三者互动的重要因素;冲突、竞争、合作、竞合是三者互动的主要方式;产业链、开发区链与城市链的融合机制,产业空间组织与城市(开发区)空间组织的联动机制、传导机制、叠加放大机制和政府推动机制是三者互动的主要耦合机制;可从功能整合度、结构链接度、地域关联度、空间紧凑度、动态相关度、创新协调度、环境响应敏感度等方面构建三者的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互动方式和互动驱动力的差异,三者的互动模式可以划分为行政引导下的等级互动模式、市场引导下的网络互动模式、区位引导下的空间互动模式和技术引导下的创新互动模式;三者的整合发展应遵循城市群演化引导开发区演化再到产业集群演化,以及由产业集群演化引导开发区演化再到城市群演化的基本路径。

3) 面对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三大复杂系统关系问题的探讨,应将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充分考虑大数据的优越性,将大数据引入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细化内在机理,更全面的测度三者的互动强度;采用复杂性科学分析方法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系统解析和仿真模拟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过程以及形成机制。

4) 本文提出的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机理及整合路径研究的分析框架,需要在后续研究中结合具体的区域进行案例分析。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缉慈.

创新集群三十年探索之旅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本文引用: 3]     

[Wang Jici.

Thirty years exploration journey of innovation clust-er

.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3.]

[本文引用: 3]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1)

[M]. 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本文引用: 1]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y Research under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State Council,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of China, Volkswagen China.

Annual Report on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ina

(2011).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 2011.]

[本文引用: 1]     

[3] 胡绪华, 徐骏杰.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演化比较分析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9):1-10.

URL      [本文引用: 1]     

[Hu Xuhua, Xu Junji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in Chines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at different life cycle stages

.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7,(9):1-10.]

URL      [本文引用: 1]     

[4] Aranguren M J,Maza X D L, Parrilli M Det al.

Neste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for Cluster Policy Evaluation: An Application to the Basque Country

[J]. Regional Studies,2013,48(9):1547-1562.

https://doi.org/10.1080/00343404.2012.75042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Aranguren M. J., de la Maza X., Parrilli M. D., Vendrell-Herrero F. and Wilson J. R. Neste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for cluster policy evaluation: an application to the Basque Country, Regional Stud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valuation of cluster policies designed to support cooperation and networking. It examines the case of the long-running Basque policy, where support is provided for ‘cluster associations’. It first examines empirically the effects of the cluster associations on firm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alongside other variables including agglomeration and firm behavio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provide some weak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ddition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policy. This empirical work is complemented with context-specific knowledge of the policy in question to show that the nesting of both empirical and contextual approaches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ly evaluating such policies.
[5] Morgan K.

The Learning Region: Institutions,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Renewal

[J]. Regional Studies,1997,31(5):491-503.

https://doi.org/10.1080/00343409750132289      URL      [本文引用: 1]     

[6] 王缉慈.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构架

[J]. 中国工业经济,1998, (3): 54-57.

[本文引用: 1]     

[Wang Jici.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1998, (3): 54-57.]

[本文引用: 1]     

[7] 魏守华, 王缉慈, 赵雅沁. 产业集群:

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J]. 经济经纬,2002, (2): 18-21.

[本文引用: 1]     

[Wei Shouhua, Wang Jici, Zhao Yaqin.

Industrial cluster: A new theor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 Economic Survey,2002, (2): 18-21.]

[本文引用: 1]     

[8] 刘延松, 焦少飞, 张连业.

基于产业集群的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

[J]. 华东经济管理,2008, (12): 68-71.

[本文引用: 1]     

[Liu Yansong, Jiao Shaofei, Zhang Lianye.

Study On Development based on Industrial Clusters in Development Area

.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08, (12): 68-71.]

[本文引用: 1]     

[9] 王缉慈.

中国产业园区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J]. 规划师,2011, 27(9): 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0022.2011.09.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形式.然而,由于政府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政策而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等方面的原因,产业园区的发展普遍存在 土地开发效率低下、专业化的服务型企业和机构不足等问题,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盲目打造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现象,对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甚至 威胁到社会稳定.决策者应充分重视这一现象,通过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政策管理等方式,控制产业园区过度发展的态势,最大限度降低产业园区的风险.

[Wang Jici.

An Observation and Thinking of Industrial Park Phenomenon in China

. Planners,2011, 27(9): 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0022.2011.09.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形式.然而,由于政府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政策而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等方面的原因,产业园区的发展普遍存在 土地开发效率低下、专业化的服务型企业和机构不足等问题,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盲目打造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现象,对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甚至 威胁到社会稳定.决策者应充分重视这一现象,通过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政策管理等方式,控制产业园区过度发展的态势,最大限度降低产业园区的风险.
[10] 贺灿飞, 朱彦刚, 朱晟君.

产业特性、区域特征与中国制造业省区集聚

[J]. 地理学报,2010, 65(10): 218-1228.

[本文引用: 1]     

[He Canfei, Zhu Yangang, Zhu Shengjun.

IndustrialAttributes,Provin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0, 65(10): 1218-1228.]

[本文引用: 1]     

[11] 顾元媛, 沈坤荣.

简单堆积还是创新园地——考察高新区的创新绩效

[J]. 科研管理,2015, 36(9): 64-7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基于全国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新绩效,并比较2003年开发区清理前后的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开发区建立初期,地方政府干预对开发区集群的绩效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集中程度与区域创新产出负相关,说明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干预在短期内确实对当地的创新有积极作用,但开发区本身缺乏产业集群机制,对当地创新产出并无正面影响;开发区清理后,产业集中程度与区域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地方政府干预对开发区集群的绩效影响则不显著,说明经过整合,开发区的集聚水平日益提高,而政府的财政干预作用则逐步降低。本文的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开发区创新绩效水平具有启示意义。

[Gu Yuanyuan, Shen Kunrong.

Simple accumulation or innovation corner,to be determined by examining the performance of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15, 36(9): 64-7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基于全国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新绩效,并比较2003年开发区清理前后的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开发区建立初期,地方政府干预对开发区集群的绩效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集中程度与区域创新产出负相关,说明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干预在短期内确实对当地的创新有积极作用,但开发区本身缺乏产业集群机制,对当地创新产出并无正面影响;开发区清理后,产业集中程度与区域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地方政府干预对开发区集群的绩效影响则不显著,说明经过整合,开发区的集聚水平日益提高,而政府的财政干预作用则逐步降低。本文的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开发区创新绩效水平具有启示意义。
[12] 焦爱英, 马军海, 王潇.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竞合关系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27(4): 50-5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竞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新区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高新区单一产业集群、两个产业集群竞争与合作的动力学模型,结合产业集群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建议.

[Jiao Aiying, Ma Junhai, Wang Xiao.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0, 27(4): 50-5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竞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新区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高新区单一产业集群、两个产业集群竞争与合作的动力学模型,结合产业集群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建议.
[13] 刘艳军, 孙迪, 李诚固.

城市群发展的产业集群作用机制

[J]. 规划师,2006, 22(3): 29-31.

[本文引用: 1]     

[Liu Yanjun, Sun Di, Li Chenggu.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the industry clusters in development of city groups

. Planners,2006, 22(3): 29-31.]

[本文引用: 1]     

[14] Xu Weixiang, Ye Jiang,Bin Yuet al.

The Dynamics Mechanism Study o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Clusters and Urbanization

[J].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6,4114:1020-1025.

[本文引用: 1]     

[15] 陈雁云, 朱丽萌, 习明明.

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耦合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J]. 经济地理, 2016,

36(10): 117-122+144

.

[本文引用: 1]     

[Chen Yanyun, Zhu Limeng,Xi Mingming.

Relation between coupling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panel data analysis on 15 city group in China

.Economic Geography, 2016,

36(10): 117-122+144

.]

[本文引用: 1]     

[16] 万宇艳.

中原城市群与产业群耦合发展研究

[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 34(3): 7-16.

[本文引用: 1]      摘要

依托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建立了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定量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首位城市郑州的产业实力和集聚扩散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在地理空间呈圈层式扩展态势,然而城市群尚未形成功能等级与分工协作明确的区域综合经济体。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发挥成员城市比较优势促进城际产业链接、完善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促进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提高群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Wan Yuyan.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between Zhongyu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y cluster

.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5, 34(3): 7-16.]

[本文引用: 1]      摘要

依托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建立了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定量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首位城市郑州的产业实力和集聚扩散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在地理空间呈圈层式扩展态势,然而城市群尚未形成功能等级与分工协作明确的区域综合经济体。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发挥成员城市比较优势促进城际产业链接、完善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促进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提高群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17] 周正祥, 张祯禛.

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J]. 中国软科学,2016, (11): 84-9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主动承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经济增长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是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支撑条件,采用面板数据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产业集群辐射作用、需求结构、交通设施改善等角度出发,研究了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资源因地制宜利用、产业转移发展等对策建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Zhou Zhengxiang, Zhang Zhenzhen.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group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 China Soft Science,2016,(11):84-9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主动承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经济增长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是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支撑条件,采用面板数据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产业集群辐射作用、需求结构、交通设施改善等角度出发,研究了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资源因地制宜利用、产业转移发展等对策建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8] 刘友金, 胡黎明.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长株潭“3+5”城市群发展战略

[J]. 湖南社会科学,2011, (2): 110-114.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长株潭“3 + 5” 城市群发展战略,指出了其发展现状和机遇,提出了长株潭 “3 +5” 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措施。

[Liu Youjin, Hu Lim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ang-Zhu-Tan “3+5”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luster

. Hunan Social Sciences,2011, (2): 110-114.]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长株潭“3 + 5” 城市群发展战略,指出了其发展现状和机遇,提出了长株潭 “3 +5” 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措施。
[19] 刘友金, 罗登辉.

城际战略产业链与城市群发展战略

[J]. 经济地理,2009, 29(4): 601-607.

[本文引用: 1]     

[Liu Youjin, Luo Denghui.

Intercity strategic industry chain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 Economic Geography,2009, 29(4): 601-607.]

[本文引用: 1]     

[20] 郭凤城.

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

[D]. 长春: 吉林大学,2008.

[本文引用: 1]     

[Guo Fengcheng.

Industry cluster coupling with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2008.]

[本文引用: 1]     

[21] Kazuo Kadokawa.

A search for an industrial cluster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 evidence from a location survey

[J]. Geojournal,2013,78(1):85-101.

https://doi.org/10.1007/s10708-011-9433-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sult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location decision of new manufacturing plants from 1997 to 2004 and discovers an industrial cluster in Japan. More specifically, perform
[22] 张越, 叶高斌, 姚士谋.

开发区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扩展互动研究——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例

[J]. 经济地理,2015, 35(2): 84-91.

[本文引用: 1]     

[Zhang Yue, Ye Gaobin, Yao Shimou.

The interactive study on new town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zone and urban expansion: taking Shanghai, Hangzhou and Nanjing as an example

. Economic Geography,2015, 35(2): 84-91.]

[本文引用: 1]     

[23] 马荣华, 顾朝林, 蒲英霞, .

苏南沿江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及其测度

[J]. 地理科学,2007, 62(10): 1011-1022.

[本文引用: 1]     

[Ma Ronghua, Gu Chaolin,Pu Yingxiaet al.

Urban spatial sprawl pattern and metrics in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7, 62(10): 1011-1022.]

[本文引用: 1]     

[24] 周国华, 朱翔, 罗文章.

试论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群体一体化发展

[J]. 城市规划汇刊,2001, (3): 47-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3363.2001.03.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株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极富个性的城市群。本文在分析长株潭开发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群体一体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Zhou Guohua, Zhu Xiang, Luo Wenzhang.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Zon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 Urban Planning Forum,2001, (3): 47-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3363.2001.03.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株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极富个性的城市群。本文在分析长株潭开发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群体一体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25] 唐承丽, 唐凯, 周国华.

论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的整合发展

[J].经济地理, 2012, 32(3): 63-68+81.

[本文引用: 1]     

[Tang Chengli, Tang Kai,Zhou Guohua.

On The Integration of Development Zone in Changzhutan Areas

. Economic Geography, 2012,32(3): 63-68+81.]

[本文引用: 1]     

[26] 杨攀, 王兴平, 贺志华.

“企业-产业-园区”一体化的开发区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J]. 现代城市研究,2016, (6): 47-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6000.2016.06.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开发区发展趋于成熟,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梳理开发区空间发展历程,探究企业空间拓展与开发区空间配置之间的矛盾,从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开发区按照"企业-产业-园区"一体化模式的空间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开发区空间发展方向、合理配置企业用地规模和更新产业类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Yang Pan, Wang Xingping, He Zhihua.

Research on spac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evelopment zone—The case of Yu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 Modern Urban Research,2016, (6): 47-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6000.2016.06.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开发区发展趋于成熟,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梳理开发区空间发展历程,探究企业空间拓展与开发区空间配置之间的矛盾,从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开发区按照"企业-产业-园区"一体化模式的空间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开发区空间发展方向、合理配置企业用地规模和更新产业类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27] 陈宏胜, 王兴平, 陈浩, .

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配角城市”的“发展困境”探讨——以唐山为例

[J]. 城市发展研究,2015, 22(7): 24-3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但在"整体主义"与"核心城市"导向的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存在对"配角城市"关注不足的问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唐山为例,梳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对唐山在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探讨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区域、城市之间的冲突与调适。研究提出,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唐山在经济增长压力下更倾向于延续(强化)既有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受到影响。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整体的转型发展,应避免"问题和矛盾"的转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北京应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与技术构成的全面转变上发挥主要作用,承担更多区域责任。

[Chen Hongsheng, Wang Xingping, Chen Hao, et 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of “supporting cities”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synergy development

. Urban studies,2015, 22(7): 24-3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但在"整体主义"与"核心城市"导向的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存在对"配角城市"关注不足的问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唐山为例,梳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对唐山在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探讨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区域、城市之间的冲突与调适。研究提出,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唐山在经济增长压力下更倾向于延续(强化)既有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受到影响。基于此,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整体的转型发展,应避免"问题和矛盾"的转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北京应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与技术构成的全面转变上发挥主要作用,承担更多区域责任。
[28] 王兴平, 赵立元, 赵铁政, .

区域产业园区群统筹整合规划方法探索

[J]. 规划师,2017, 33(8): 64-71.

URL      [本文引用: 1]     

[Wang Xingping, Zhao Liyuan,Zhao Tiezhenget al.

Study on coordinated and integrated planning method of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rks cluster

. Planners,2017, 33(8): 64-71.]

URL      [本文引用: 1]     

[29] 苏文松, 方创琳.

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与合作共建模式——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

[J]. 地理学科进展,2017, 36(6): 657-666.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7.06.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与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办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Su Wensong, Fang Chuanglin.

Dynamic mechanis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odels of high-tech park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A case study of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 Progress in Geography,2017, 36(6): 657-666.]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7.06.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与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办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30] 冷疏影, 宋长青.

中国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J]. 地理学报,2005, 60(4): 553-558.

[本文引用: 2]     

[Leng Shuying, Song Changq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hinese geography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5, 60(4): 553-558.]

[本文引用: 2]     

[31] 傅伯杰.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

[J]. 地理学报,2014,69(8):1052-1059.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408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地理学是一门以综合性和区域性见长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通过要素多样化来体现,区域性则表现为区域分异或区域差异。地理学综合研究是对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把握其变化的脉搏。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和综合调查以及模型模拟,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理格局与过程进行耦合研究,是从机理上理解与解决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章结合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研究案例,探讨了将格局与过程耦合研究的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Fu Bojie.

The integrated studies of geography: Coupling of patterns and processes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4, 69(8): 1052-1059.]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408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地理学是一门以综合性和区域性见长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通过要素多样化来体现,区域性则表现为区域分异或区域差异。地理学综合研究是对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把握其变化的脉搏。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和综合调查以及模型模拟,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理格局与过程进行耦合研究,是从机理上理解与解决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章结合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研究案例,探讨了将格局与过程耦合研究的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32] 杨振山, 龙瀛, Nicolas Douay.

大数据对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促进与局限

[J]. 地理科学进展,2015, 34(4): 410-41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4.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不仅快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且也将科学研究不断引向新的高度。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经济地理学与当前大数据建设和发展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大数据的发展对丰富和完善人文—经济地理学势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思维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大数据在人文—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研究、交通与消费行为、社会空间与社会网络研究中的最近进展,以及大数据对参与式研究和决策平台的作用。着重剖析了大数据对人文—经济地理学数据获取,研究思维与范式,研究内容、研究时空尺度与研究目标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与存在问题,特别是由于大数据自身发展的不完善,在数据收集特别是数据属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缺乏理论基础将会使得大数据与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同时,数据本身也不能替代研究者思维和决策过程。因此,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应该科学对待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弥补和丰富以往发展中的短板,即完善学科数据建设、建立大数据应用较为完善的研究方法体系,促进跨域数据整合和跨域研究,以及推进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转变。

[Yang Zhenshan, Long Ying, Nicolas Douay.

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big data applications to huma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the state of the art

. Progress in Geography,2015, 34(4): 410-41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4.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不仅快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且也将科学研究不断引向新的高度。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经济地理学与当前大数据建设和发展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大数据的发展对丰富和完善人文—经济地理学势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思维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大数据在人文—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研究、交通与消费行为、社会空间与社会网络研究中的最近进展,以及大数据对参与式研究和决策平台的作用。着重剖析了大数据对人文—经济地理学数据获取,研究思维与范式,研究内容、研究时空尺度与研究目标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与存在问题,特别是由于大数据自身发展的不完善,在数据收集特别是数据属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缺乏理论基础将会使得大数据与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同时,数据本身也不能替代研究者思维和决策过程。因此,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应该科学对待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弥补和丰富以往发展中的短板,即完善学科数据建设、建立大数据应用较为完善的研究方法体系,促进跨域数据整合和跨域研究,以及推进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转变。
[33] 甄峰, 王波.

“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J]. 地理研究,2015, 34(5): 804-805.

[本文引用: 1]     

[Zhen Feng, Wang Bo.

Rethinking human geography in the age of big data

. Geographical Research,2015, 34(5): 804-805.]

[本文引用: 1]     

[34] 杨青生, 黎夏.

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结合及城市用地扩张模拟

[J]. 地理科学,2007, 27(4): 542-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2007.04.01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运用多智能体(Agent)和元胞自动机(CA)结合来模拟城市用地扩张的方法,将影响和决定用地类型转变的主体作为Agent引进元胞自动机模型中,Agent在CA确定的城市发展概率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状况,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出决策,决定元胞下一时刻的城市发展概率。运用Agent的决策结果,对CA模型中以随机变量体现的不确定性通过Agent决策行为给予地理意义的新解释。以城市郊区—樟木头镇为例,对1988~1993年城市用地扩张进行了模拟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

[Yng Qingsheng, Li Xia.

Integration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Cellular Automata for simulating urban land expansion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7, 27(4): 542-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2007.04.01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运用多智能体(Agent)和元胞自动机(CA)结合来模拟城市用地扩张的方法,将影响和决定用地类型转变的主体作为Agent引进元胞自动机模型中,Agent在CA确定的城市发展概率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状况,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出决策,决定元胞下一时刻的城市发展概率。运用Agent的决策结果,对CA模型中以随机变量体现的不确定性通过Agent决策行为给予地理意义的新解释。以城市郊区—樟木头镇为例,对1988~1993年城市用地扩张进行了模拟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