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林山, 赵宏波, 郭付友, 等 . 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J]. 地理科学 , 2021 , 41 (10 ): 1751 -1762 .
[本文引用: 1]
Li Linshan, Zhao Hongbo, Guo Fuyou et al .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industry i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021 , 41 (10 ): 1751 -1762 .
[本文引用: 1]
[2]
赵宏波, 岳丽, 刘雅馨, 等 .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
[J]. 地理科学 , 2021 , 41 (8 ): 1303 -1313 .
[本文引用: 1]
Zhao Hongbo, Yue Li, Liu Yaxin et al .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obstacle factors of urban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021 , 41 (8 ): 1303 -1313 .
[本文引用: 1]
[3]
滕堂伟, 谌丹华, 胡森林 . 黄河流域空气污染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J]. 地理科学 , 2021 , 41 (10 ): 1852 -1861 .
[本文引用: 1]
Teng Tangwei, Chen Danhua, Hu Senlin . Spati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pattern of air pol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021 , 41 (10 ): 1852 -1861 .
[本文引用: 1]
[4]
莫惠斌, 王少剑 . 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机制
[J]. 地理科学 , 2021 , 41 (8 ): 1324 -1335 .
[本文引用: 1]
Mo Huibin, Wang Shaojian .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spatial effect mechanism of carbon emission at county level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021 , 41 (8 ): 1324 -1335 .
[本文引用: 1]
[5]
陈明星, 梁龙武, 王振波, 等.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467-2481.
[本文引用: 1]
Chen Mingxing, Liang Longwu, Wang Zhenbo et al. Geographical think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autiful China and land spatial planning.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9, 74(12): 2467-2481.
[本文引用: 1]
[6]
Zou Lilin, Liu Yansui, Wang Jianying et al . An analysis of land use conflict potentials based on ecological-production-living function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of China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 2021 , 122 : 107297 .
DOI:10.1016/j.ecolind.2020.107297
[本文引用: 1]
[7]
刘巧芹, 赵华甫, 吴克宁, 等 . 基于用地竞争力的潜在冲突识别研究——以北京大兴区为例
[J]. 资源科学 , 2014 , 36 (08 ): 1579 -1589 .
[本文引用: 1]
Liu Qiaoqin, Zhao Huafu, Wu Kening et al . Identifying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based on competitivenes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Beijing, China
Resources Science , 2014 , 36 (08 ): 1579 -1589 .
[本文引用: 1]
[8]
Ioan I, Anthony S, Cristina M . Incoherence of urban planning policy in Bucharest: Its potential for land use conflict
[J]. Land Use Policy , 2017 , 60 : 101 -112 .
DOI:10.1016/j.landusepol.2016.10.030
[本文引用: 1]
[9]
代亚强, 陈伟强, 高涵, 等. 基于用地倾向性评价的农村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以西峡县东坪村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10): 2410-2418.
[本文引用: 1]
Dai Yaqiang, Chen Weiqiang, Gao Han et al. Identifying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based on land use tendency evaluation in Dongping Village, Xixia.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9, 28(10): 2410-2418.
[本文引用: 1]
[10]
Carr M H, Zwick P . Using GIS suitability analysis to identify potential future land use conflicts in North Central Florida
[J]. Journal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 2005 , 1 (1 ): 89 -105 .
[11]
Jiang Song, Meng Jijun, Zhu Likai .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es of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J]. Land Use Policy , 2020 , 97 : 104773 .
DOI:10.1016/j.landusepol.2020.104773
[本文引用: 1]
[12]
李俏, 吴秀芹, 王曼曼 . 荒漠化地区县级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 54 (3 ): 616 -624 .
[本文引用: 1]
Li Qiao, Wu Xiuqin, Wang Manman .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in desertification area at the county level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 2018 , 54 (3 ): 616 -624 .
[本文引用: 1]
[13]
Greg B, Christopher M Raymond .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land use conflict potential using participatory mapping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2014 , 122 : 196 -208 .
DOI:10.1016/j.landurbplan.2013.11.007
[本文引用: 1]
[14]
Jennifer D, James B, Kerry L . A reciprocal triangulation process for identifying and mapping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2018 , 62 (4 ): 777 -791 .
DOI:10.1007/s00267-018-1076-8
[本文引用: 1]
[15]
王建英, 邹利林, 李梅凎 . 基于“三生”适宜性的旅游度假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治理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 35 (24 ): 279 -288 .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9.24.033
[本文引用: 2]
Wang Jianying, Zou Lilin, Li Meigan . Identification and governance of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s in tourism resort based on ecological-production-living suitability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 2019 , 35 (24 ): 279 -288 .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9.24.033
[本文引用: 2]
[16]
冉娜, 金晓斌, 范业婷, 等 . 基于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协调的“三线”划定方法研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
[J]. 资源科学 , 2018 , 40 (2 ): 284 -298 .
[本文引用: 1]
Ran Na, Jin Xiaobin, Fan Yeting\ et al . ''Three Lines'' delineation based on land use conflict identif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J]. Resources Science , 2018 , 40 (2 ): 284 -298 .
[本文引用: 1]
[17]
王检萍, 余敦, 卢一乾, 等. 基于“三生”适宜性的县域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5): 1238-1251.
[本文引用: 1]
Wang Jianping, Yu Dun, Lu Yiqian et al. Recogni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use conflicts at county level based on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uitability.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21, 36(5): 1238-1251.
[本文引用: 1]
[18]
蒙吉军, 江颂, 拉巴卓玛, 等 . 基于景观格局的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分析
[J]. 地理科学 , 2020 , 40 (9 ): 1553 -1562 .
[本文引用: 1]
Meng Jijun, Jiang Song, Laba Zhuoma et al .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land use conflic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ed on landscape pattern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020 , 40 (9 ): 1553 -1562 .
[本文引用: 1]
[19]
Zou Lilin, Liu Yansui, Wang Jianying et al . Land use conflict identifi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enario simulation on China's southeast coast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19 , 238 : 117899 .
DOI:10.1016/j.jclepro.2019.117899
[本文引用: 1]
[20]
王爱民, 马学广, 闫小培 .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土地利用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林保护区为例
[J]. 地理科学 , 2010 , 30 (1 ): 80 -85 .
[本文引用: 1]
Wang Aimin, Ma Xueguang, Yan Xiaopei . Land use conflicts and their governance mechanics on actors network theory: A case of fruit tree protection zone of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010 , 30 (1 ): 80 -85 .
[本文引用: 1]
[22]
周侃, 李九一, 王强 .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农业生产空间评价与布局优化——以福建省为例
[J]. 地理科学 , 2021 , 41 (2 ): 280 -289 .
[本文引用: 1]
Zhou Kan, Li Jiuyi, Wang Qiang . Evalua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pace and layout optimization based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 case study of Fujian Province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 2021 , 41 (2 ): 280 -289 .
[本文引用: 1]
[23]
曲衍波, 王世磊, 朱伟亚, 等 . 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演变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21 , 37 (6 ): 252 -263 .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06.031
[本文引用: 1]
Qu Yanbo, Wang Shilei, Zhu Weiya et al .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 of territorial space evo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 2021 , 37 (6 ): 252 -263 .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06.031
[本文引用: 1]
[24]
刘小茜, 裴韬, 舒华, 等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
[J]. 地球科学进展 , 2019 , 34 (7 ): 765 -777 .
[本文引用: 1]
Liu Xiaoqian, Pei Tao, Shu Hua et al . A bibliometric investigation of research o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resilience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 2019 , 34 (7 ): 765 -777 .
[本文引用: 1]
[26]
王琦妍 . 社会−生态系统概念性框架研究综述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2011 , 21 (S1 ): 440 -443 .
[本文引用: 1]
Wang Qiyan .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conceptual framework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2011 , 21 (S1 ): 440 -443 .
[本文引用: 1]
[27]
Walker B, Holling C S, Carpenter S R et al . Resilience, adaptability and transformability i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J]. Ecology and Society , 2004 , 9 (2 ): 5 -12 .
DOI:10.5751/ES-00650-090205
[本文引用: 1]
[29]
夏皓轩, 岳文泽, 王田雨, 等 . 省级“双评价”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方案——以浙江省为例
[J]. 自然资源学报 , 2020 , 35 (10 ): 2325 -2338 .
DOI:10.31497/zrzyxb.20201003
[本文引用: 2]
Xia Haoxuan, Yue Wenze, Wang Tianyu et al .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al scheme of "double evaluations" at provincial level: 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Province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 2020 , 35 (10 ): 2325 -2338 .
DOI:10.31497/zrzyxb.20201003
[本文引用: 2]
[31]
Li Sinan, Zhao Xiaoqing, Pu Junwei et al . Optimize and control territorial spatial functional area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stability and total environment in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J]. Land Use Policy , 2021 , 100 : 104940 .
DOI:10.1016/j.landusepol.2020.104940
[本文引用: 1]
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1
202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1
202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
1
202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
1
202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黄河流域空气污染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1
202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黄河流域空气污染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1
202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机制
1
202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机制
1
202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An analysis of land use conflict potentials based on ecological-production-living function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of China
1
2021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产业集聚[1 ]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2 ] 、空气治理[3 ] 与碳排放[4 ] 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指引.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福祉提升的重要依托[5 ] ,由资源要素多宜性引发的潜在冲突日益突出,科学识别并有效调解潜在冲突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缓解用地矛盾、重塑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6 ] . ...
基于用地竞争力的潜在冲突识别研究——以北京大兴区为例
1
2014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用地竞争力的潜在冲突识别研究——以北京大兴区为例
1
2014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Incoherence of urban planning policy in Bucharest: Its potential for land use conflict
1
2017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1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1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Using GIS suitability analysis to identify potential future land use conflicts in North Central Florida
0
2005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es of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1
2020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荒漠化地区县级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1
2018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荒漠化地区县级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1
2018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land use conflict potential using participatory mapping
1
2014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A reciprocal triangulation process for identifying and mapping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1
2018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三生”适宜性的旅游度假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治理
2
2019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 [15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三生”适宜性的旅游度假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治理
2
2019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 [15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协调的“三线”划定方法研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
1
2018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协调的“三线”划定方法研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
1
2018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1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1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景观格局的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分析
1
2020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景观格局的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分析
1
2020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Land use conflict identifi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enario simulation on China's southeast coast
1
2019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土地利用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林保护区为例
1
2010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土地利用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林保护区为例
1
2010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刚性与弹性的互动逻辑及优化路径
1
2020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刚性与弹性的互动逻辑及优化路径
1
2020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农业生产空间评价与布局优化——以福建省为例
1
2021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农业生产空间评价与布局优化——以福建省为例
1
2021
... 一般来讲,空间冲突包括现实冲突和潜在冲突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注重冲突的直观性与现实性描述和防治,属于冲突发生后的结果分析;后者则侧重于冲突的隐藏性与潜在性探测和阻止,属于冲突发生前的源头识别与过程调解.当前,已有土地利用或国土空间冲突分析更多的聚焦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对现实冲突的类型识别和治理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是,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亟需探明不同区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和禀赋功能,其本质就是国土空间潜在冲突分析的过程.现有研究中关于潜在冲突内涵与驱动力[7 -8 ] 、类型识别[9 -11 ] 、强度诊断[12 ] 、空间表达[13 -14 ] 、和解策略[15 ] 以及成果应用[16 ] 等内容日趋丰富,基于“概念界定−冲突识别−冲突和解−成果应用”的潜在冲突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其中,在概念界定方面,从资源环境多宜性入手,揭示潜在冲突来源与形成过程,是开展潜在冲突研究的基本前提,并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17 ] ,但是潜在冲突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物,已有研究缺乏将潜在冲突置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框架下解析其概念内涵;在冲突识别方面,现有潜在冲突多围绕土地利用类型开展[18 ] ,注重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的系统认识及其向现实冲突转变的可能性分析,而基于多功能适宜性评价架构下的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研究鲜有报道[19 ] ;在冲突调解方面,多参照潜在冲突结果制定差异化调控策略,侧重多主体参与[20 ] ,未能够针对潜在冲突的不同类型与强度提供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调解方案,潜在冲突调解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性与弹性互动已应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1 ] ,然而在潜在冲突调解方面鲜有涉及;在成果应用方面,“三线”划定成为潜在冲突调解的主要应用领域[15 ] ,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和解消除了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冲突威胁,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 ,承担着规范和指导人类开发强度的任务,如何科学识别潜在冲突并进行有效调解,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 ...
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演变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1
2021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36°25′N~38°16′N,116°54′E~120°18′E)(简称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北部,毗邻渤海,包括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潍坊和烟台等地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7万 km2 .2020年GDP总量为6618.82亿元,总人口为966.11万;地形以平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5℃,年平均降水为567.83 mm[23 ] .自2009年设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来,黄河三角洲社会经济增长动能加强,区域发展潜力旺盛,国土空间规模与结构变化显著,亟待加强国土空间多功能适宜性评价并构建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进而为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演变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1
2021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36°25′N~38°16′N,116°54′E~120°18′E)(简称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北部,毗邻渤海,包括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潍坊和烟台等地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7万 km2 .2020年GDP总量为6618.82亿元,总人口为966.11万;地形以平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5℃,年平均降水为567.83 mm[23 ] .自2009年设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来,黄河三角洲社会经济增长动能加强,区域发展潜力旺盛,国土空间规模与结构变化显著,亟待加强国土空间多功能适宜性评价并构建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进而为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
1
2019
...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是国土空间的3个主要功能,其潜在冲突以规划客体——土地为依托,并受其它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社会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恢复力、适应力、转换力是其基本属性[24 ] ,它既是系统对内保持要素与结构有效关联、对外缓解人地关系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多功能潜在冲突形成的重要内源驱动力(图1 ).其中,恢复力是系统经受干扰并可维持其功能和控制的能力[25 ] ,适宜性越高,恢复力越强,导致多功能之间的相互排斥越激烈,引发多功能潜在冲突的可能越大;适应力是指参与系统的行为者管理恢复力的能力[26 ] ,主要表现在以利益相关者为表征的国土空间利用主体多元性,是形成多功能潜在冲突的中介因素;转化力是指当系统无法维持现有状态的情形下,创造新系统的能力[27 ] ,国土空间多功能多宜性的存在进一步提升社会生态系统的转化力,加剧多功能潜在冲突的自然驱动.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
1
2019
...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是国土空间的3个主要功能,其潜在冲突以规划客体——土地为依托,并受其它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社会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恢复力、适应力、转换力是其基本属性[24 ] ,它既是系统对内保持要素与结构有效关联、对外缓解人地关系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多功能潜在冲突形成的重要内源驱动力(图1 ).其中,恢复力是系统经受干扰并可维持其功能和控制的能力[25 ] ,适宜性越高,恢复力越强,导致多功能之间的相互排斥越激烈,引发多功能潜在冲突的可能越大;适应力是指参与系统的行为者管理恢复力的能力[26 ] ,主要表现在以利益相关者为表征的国土空间利用主体多元性,是形成多功能潜在冲突的中介因素;转化力是指当系统无法维持现有状态的情形下,创造新系统的能力[27 ] ,国土空间多功能多宜性的存在进一步提升社会生态系统的转化力,加剧多功能潜在冲突的自然驱动. ...
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
1
1973
...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是国土空间的3个主要功能,其潜在冲突以规划客体——土地为依托,并受其它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社会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恢复力、适应力、转换力是其基本属性[24 ] ,它既是系统对内保持要素与结构有效关联、对外缓解人地关系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多功能潜在冲突形成的重要内源驱动力(图1 ).其中,恢复力是系统经受干扰并可维持其功能和控制的能力[25 ] ,适宜性越高,恢复力越强,导致多功能之间的相互排斥越激烈,引发多功能潜在冲突的可能越大;适应力是指参与系统的行为者管理恢复力的能力[26 ] ,主要表现在以利益相关者为表征的国土空间利用主体多元性,是形成多功能潜在冲突的中介因素;转化力是指当系统无法维持现有状态的情形下,创造新系统的能力[27 ] ,国土空间多功能多宜性的存在进一步提升社会生态系统的转化力,加剧多功能潜在冲突的自然驱动. ...
社会?生态系统概念性框架研究综述
1
2011
...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是国土空间的3个主要功能,其潜在冲突以规划客体——土地为依托,并受其它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社会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恢复力、适应力、转换力是其基本属性[24 ] ,它既是系统对内保持要素与结构有效关联、对外缓解人地关系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多功能潜在冲突形成的重要内源驱动力(图1 ).其中,恢复力是系统经受干扰并可维持其功能和控制的能力[25 ] ,适宜性越高,恢复力越强,导致多功能之间的相互排斥越激烈,引发多功能潜在冲突的可能越大;适应力是指参与系统的行为者管理恢复力的能力[26 ] ,主要表现在以利益相关者为表征的国土空间利用主体多元性,是形成多功能潜在冲突的中介因素;转化力是指当系统无法维持现有状态的情形下,创造新系统的能力[27 ] ,国土空间多功能多宜性的存在进一步提升社会生态系统的转化力,加剧多功能潜在冲突的自然驱动. ...
社会?生态系统概念性框架研究综述
1
2011
...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是国土空间的3个主要功能,其潜在冲突以规划客体——土地为依托,并受其它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社会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恢复力、适应力、转换力是其基本属性[24 ] ,它既是系统对内保持要素与结构有效关联、对外缓解人地关系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多功能潜在冲突形成的重要内源驱动力(图1 ).其中,恢复力是系统经受干扰并可维持其功能和控制的能力[25 ] ,适宜性越高,恢复力越强,导致多功能之间的相互排斥越激烈,引发多功能潜在冲突的可能越大;适应力是指参与系统的行为者管理恢复力的能力[26 ] ,主要表现在以利益相关者为表征的国土空间利用主体多元性,是形成多功能潜在冲突的中介因素;转化力是指当系统无法维持现有状态的情形下,创造新系统的能力[27 ] ,国土空间多功能多宜性的存在进一步提升社会生态系统的转化力,加剧多功能潜在冲突的自然驱动. ...
Resilience, adaptability and transformability i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1
2004
...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是国土空间的3个主要功能,其潜在冲突以规划客体——土地为依托,并受其它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社会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复杂系统,恢复力、适应力、转换力是其基本属性[24 ] ,它既是系统对内保持要素与结构有效关联、对外缓解人地关系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多功能潜在冲突形成的重要内源驱动力(图1 ).其中,恢复力是系统经受干扰并可维持其功能和控制的能力[25 ] ,适宜性越高,恢复力越强,导致多功能之间的相互排斥越激烈,引发多功能潜在冲突的可能越大;适应力是指参与系统的行为者管理恢复力的能力[26 ] ,主要表现在以利益相关者为表征的国土空间利用主体多元性,是形成多功能潜在冲突的中介因素;转化力是指当系统无法维持现有状态的情形下,创造新系统的能力[27 ] ,国土空间多功能多宜性的存在进一步提升社会生态系统的转化力,加剧多功能潜在冲突的自然驱动. ...
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
1
2020
... 借鉴已有研究[28 ] ,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区域环境中,资源环境的多宜性使得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功能发生互斥与排挤,导致国土空间类型无序扩张、结构交互影响与功能用途混乱的潜在矛盾,进而形成权益主体利益受损、空间格局失衡等不良形态,阻碍区域高质量发展.其中,社会生态系统是潜在冲突得以存在的发育环境;恢复力、适应力、转化力3个属性是潜在冲突产生的催化剂;资源环境多宜性是潜在冲突的主要来源;潜在冲突既表现为利益格局的冲突,也表现为空间格局的互斥,其最终影响是阻碍区域高质量发展. ...
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
1
2020
... 借鉴已有研究[28 ] ,国土空间多功能潜在冲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区域环境中,资源环境的多宜性使得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功能发生互斥与排挤,导致国土空间类型无序扩张、结构交互影响与功能用途混乱的潜在矛盾,进而形成权益主体利益受损、空间格局失衡等不良形态,阻碍区域高质量发展.其中,社会生态系统是潜在冲突得以存在的发育环境;恢复力、适应力、转化力3个属性是潜在冲突产生的催化剂;资源环境多宜性是潜在冲突的主要来源;潜在冲突既表现为利益格局的冲突,也表现为空间格局的互斥,其最终影响是阻碍区域高质量发展. ...
省级“双评价”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方案——以浙江省为例
2
2020
... 结合已有文献[29 ] ,从侧重资源环境本底的土地、水、环境、生态、气象、灾害等方面选取指标进行国土空间多功能适宜性评价.其中,生态保护功能评价(表1 )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2个方面,e 1 ~e 4 表征生态系统要素、结构运转过程中的正外部性效应,体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 5 ~e 6 表征一定区域发生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和程度,体现生态敏感性.农业生产功能评价(表2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环境、灾害、生态条件6个方面,其中a 1 ~a 2 表征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可利用程度;a 3 ~a 4 表征区域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a 5 表征光照、热量等自然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水平;a 6 表征环境系统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a 7 表征农业生产受到与气象因子有关灾害的影响程度和强度;a 8 表征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埋藏深度与矿化度、土壤质地等生态因素对农业耕作条件的影响程度.城镇建设功能评价(表3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环境和灾害状况5个方面,其中c 1 ~c 2 表征城镇建设的土地资源可利用程度;c 3 表征区域水资源对城镇建设的保障能力;c 4 表征气候条件对人居生活提供的温度与湿度组合特征;c 5 ~c 7 表征环境系统对城镇建设的支撑能力;c 8 ~c 10 表征城镇建设及人类生存居住受到地震、地质灾害等影响的大小和可能性. ...
... 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功能适宜性分值评价采用因子赋值−限制性综合评价法测算.其中,统筹考虑选取指标的复杂性与因子权重的有效性,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因子权重[29 ] ,参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2/5471523/files/7aa9dd04662b49a69bdff41f071e3d85.pdf )对因子分级赋值. ...
省级“双评价”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方案——以浙江省为例
2
2020
... 结合已有文献[29 ] ,从侧重资源环境本底的土地、水、环境、生态、气象、灾害等方面选取指标进行国土空间多功能适宜性评价.其中,生态保护功能评价(表1 )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2个方面,e 1 ~e 4 表征生态系统要素、结构运转过程中的正外部性效应,体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 5 ~e 6 表征一定区域发生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和程度,体现生态敏感性.农业生产功能评价(表2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环境、灾害、生态条件6个方面,其中a 1 ~a 2 表征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可利用程度;a 3 ~a 4 表征区域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a 5 表征光照、热量等自然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水平;a 6 表征环境系统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a 7 表征农业生产受到与气象因子有关灾害的影响程度和强度;a 8 表征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埋藏深度与矿化度、土壤质地等生态因素对农业耕作条件的影响程度.城镇建设功能评价(表3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环境和灾害状况5个方面,其中c 1 ~c 2 表征城镇建设的土地资源可利用程度;c 3 表征区域水资源对城镇建设的保障能力;c 4 表征气候条件对人居生活提供的温度与湿度组合特征;c 5 ~c 7 表征环境系统对城镇建设的支撑能力;c 8 ~c 10 表征城镇建设及人类生存居住受到地震、地质灾害等影响的大小和可能性. ...
... 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功能适宜性分值评价采用因子赋值−限制性综合评价法测算.其中,统筹考虑选取指标的复杂性与因子权重的有效性,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因子权重[29 ] ,参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2/5471523/files/7aa9dd04662b49a69bdff41f071e3d85.pdf )对因子分级赋值. ...
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识别和处理研究
1
2011
... 第三步:以等级划分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格局.将上述两步得出的分区结果借助国土空间多功能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生态优先保护区、生态重要保护区、农业优先开发区、农业一般开发区、城镇优先建设区与城镇一般建设区,其中“三线”均设为相应的优先区.另外考虑未来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30 ] ,在识别与适宜性等级错配或不完全适宜地类基础上在无潜在冲突区设置国土空间弹性发展区,其中生态保护弹性区包含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一般适宜及以下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农业开发弹性区包括城镇建设不适宜且农业生产适宜的非现状农业用地,城镇建设弹性区包括农业生产不适宜且城镇建设适宜的非现状建设用地;同时,将中度潜在冲突区符合生态保护一般重要且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适宜条件的生态用地调整为综合弹性发展区. ...
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识别和处理研究
1
2011
... 第三步:以等级划分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格局.将上述两步得出的分区结果借助国土空间多功能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生态优先保护区、生态重要保护区、农业优先开发区、农业一般开发区、城镇优先建设区与城镇一般建设区,其中“三线”均设为相应的优先区.另外考虑未来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30 ] ,在识别与适宜性等级错配或不完全适宜地类基础上在无潜在冲突区设置国土空间弹性发展区,其中生态保护弹性区包含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一般适宜及以下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农业开发弹性区包括城镇建设不适宜且农业生产适宜的非现状农业用地,城镇建设弹性区包括农业生产不适宜且城镇建设适宜的非现状建设用地;同时,将中度潜在冲突区符合生态保护一般重要且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适宜条件的生态用地调整为综合弹性发展区. ...
Optimize and control territorial spatial functional area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stability and total environment in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1
2021
... 实现国土空间优化格局稳定性需要制定保障性调控策略,分类治理、集聚提升作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的理论引导[31 ] ,为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提供了有益借鉴.因此,针对不同优化格局制定差别化的国土空间调控策略,为缓解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风险和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