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洪, 王安琦, 宋贝扬. 基于OWA的大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778-1784. |
[2] |
宋戈, 王盼盼. 松嫩高平原县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地形梯度特征分析——以巴彦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8): 1218-1225. |
[3] |
陈永林, 谢炳庚, 李晓青. 长沙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空间粒度效应[J]. 地理科学, 2016, 36(4): 564-570. |
[4] |
冯应斌, 何建, 杨庆媛.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评估[J]. 地理科学, 2014, 34(12): 1504-1510. |
[5] |
刘玉, 郝星耀, 潘瑜春, 唐秀美.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10): 1218-1225. |
[6] |
李常斌, 杨林山, 杨文瑾, 王帅兵. 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7): 848-855. |
[7] |
张丽, 杨国范, 刘吉平. 1986~2012年抚顺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热点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2): 185-191. |
[8] |
白景锋. 基于县域的生态脆弱区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变动及驱动力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2): 178-184. |
[9] |
李名勇, 晏路明, 王丽丽, 林志垒. 基于高程约束的区域LUCC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1): 75-82. |
[10] |
赵荣钦, 陈志刚, 黄贤金, 钟太洋, 揣小伟, 赖力, 张墨逸. 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 2012, 32(12): 1473-1480. |
[11] |
周自翔, 李晶, 任志远.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8): 951-957. |
[12] |
裴欢, 覃志豪. 干旱区绿洲荒漠化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以吐鲁番绿洲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4): 506-510. |
[13] |
叶浩, 张鹏, 濮励杰. 中国建设用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计量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2): 149-155. |
[14] |
鲁春阳, 文枫, 杨庆媛, 张鹏飞. 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J]. 地理科学, 2011, 31(5): 600-607. |
[15] |
曹伟, 周生路, 吴绍华, 郑群英. 基于粗糙集与突变级数法的土地利用景观分区研究[J]. 地理科学, 2011, 31(4): 421-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