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0年, 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0-03-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任东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0年代以来,特别是“八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超高速增长。尽管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各地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却逐渐显露。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建立了全国的区域发展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与环境保障及区域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阐述了我国新时期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各省市区的区域发展状态。
  • 论文
    李国平, 杨开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资料与数据,并结合企业调查,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以及主要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研究了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空间集中、时空推移、技术含量变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等特征及形成机制。基本结论为:第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空间高度集中,但随时间推移,从沿海向内陆、从大城市向周围地区转移,集中程度减弱;第二,技术含量逐步上升,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第三,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主要受劳动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要素成本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变化,是决定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空间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第四,随着我国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技术与人力资本积累,以获取市场份额为中心的对华直接投资日益增加,出现了从沿海向内陆推移的趋势;第五,对华直接投资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以及中国国内地区间产业与地域政策的变化也是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与空间转移的重要要素之一。
  • 论文
    张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准农业耕作(Precision Farming)是一种把科学的精确性引进农田耕作生产的方法。它根据田间作物生长条件和产量状况等差别,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智能农机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信息管理及农田投入的调节与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已开始推广精准农业耕作,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广泛开展应用研究和实验示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国家和人口大国,为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正在积极启动精准农业耕作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精准农业耕作技术,寻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途径,迎头赶上农业新科技革命的世界潮流。
  • 论文
    康慕谊, 江源, 石瑞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区选择典型样点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和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对中国东北样带(NECT)近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出样带上土地利用发生变化较剧烈的区域为农牧交错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此结论对样带上的生态敏感区域制定土地利用开发与管理政策应具有指导意义。
  • 论文
    汪佩芳, 夏玉梅, 杨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库尔式花粉收集器收集三江平原沼泽区1996年6月至1997年7月现代花粉雨滤网样品60块(其中对照滤网样品23块).通过计算空气中各种花粉浓度,对照当地气象记录和现代植被景观,讨论三江平原沼泽区现代植被与花粉组成及传播的关系,从而为应用现代表土和化石孢粉谱对古植被、古环境的恢复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 论文
    柴彦威, 周一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连市居民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居住郊区化的现状特征、微观机制及其发展趋势,认为进入80年代后的旧城改造促使大连市进入了居住郊区化阶段,并且居住郊区化的地域范围偏小,迁居距离有限,自主郊迁者比例较低,但居住郊区化将是大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 论文
    韩昭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南四湖演变过程及其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四湖成因及演变过程有所不同。昭阳湖演变由大到小而微山湖则相反,独山湖应运而生,南阳湖因下游淤塞而成,它们的演变与黄河泛滥、运河的改道及人工对运河的运作关系密切。
  • 论文
    李志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陕甘宁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经济十分落后,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生态严重失调。本区发展战略,要贯彻“国家目标、区域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多元化发展,城市化和地理建设先行,外力助推”等战略思想,实施“以启动市场为导向的协调─倾斜发展战略模式”。
  • 论文
    程占红, 张金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天龙山为例,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旅游影响系数和伴人植物比例5项指标,对该区植被与旅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敏感水平与群落景观重要值和信息指数基本上成反比关系;旅游影响系数与伴人植物比例大小成正比,客观揭示了旅游对植被影响的规律性。利用这一方法评价旅游对植被的影响,具有可行性。
  • 论文
    张建平, 王道杰, 王玉宽, 文安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类型,分析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质历史时期的生态环境演变及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的整治对策。
  • 论文
    王根绪, 程国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干旱区天然水体中广泛分布以NaF和KF为主的氟物质。随干旱区内陆水系的产生、径流消亡,从山区至山前细土平原,F-的迁移分布具有显着的淋溶-径流、径流-蒸发与溶滤-蒸发浓缩富集3个水文化学分带;在白垩系及第四系下更新统以来湖相沉积的湖盆洼地以及沙漠边缘地区,地下水中F-相对富集,且具有深部地下水F-含量大于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垂直分带性;F-的富集与贫化与水化学特征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低SO42-的贫钙碱性水环境有利于F-的溶解与富集。干旱区内陆流域丰富的氟物质来源、相对封闭的水文环境与干旱的气候条件为F-在水中溶解、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 论文
    邬光剑, 潘保田, 管清玉, 刘志刚, 王义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扁都口和哈溪剖面记录了该地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采用磁化率、有机碳含量和碳酸钙含量作为降水指标,其记录的水分变化与冰芯及其他记录的对比,显示了该地区全新世水热组合变化的特征。传统的大暖期鼎盛阶段并非本研究区的气候最宜期。5.2~4.0 ka B.P.本区的环境相当优越,是气候最宜期。4.0 ka B. P.存在一次比3.0 ka B.P.明显的气候恶化,地层和剖面记录突出。 2.0~10 ka B.P.是低温下环境相对较好的时段。在本研究区,温度的升高和水分增加并非一致,超过一定的温度,环境的湿度反而有随之降低的趋势。现代气候的特征为过去气候变化提供了佐证。
  • 论文
    刘继生, 陈彦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地回顾了城市地理学的分形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国内分形城市和城市体系的研究成果,对比了中外有关研究的异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论述了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 论文
    周忠泽, 张小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报道孢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花粉类型的精确描述、确定各类型花粉的系统演化关系、花粉类型地理分布的统计分析、花粉类型的分布式样。根据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解决植物的分布中心、次生分布中心、起源地点和迁移路线。介绍孢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旨在推广使用。
  • 论文
    陈杰, 龚子同, 高尚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世界干旱地区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其中草场荒漠化问题尤为严重。论述了全球草场荒漠化现状,探讨了草场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并对草场荒漠化的评价提出了看法与建议。
  • 论文
    李忠佩, 王效举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动态比较的方法,分析评价了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站区范围内开垦利用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总体变化情况及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具有我国南方低丘红壤区典型特点的千烟洲试验站在人为利用后,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1年间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原来14.78g/kg上升到目前的15.13g/kg.不同土壤之间,原土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砂红壤、水稻土、潮土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41g/kg,2.44g/kg,2.50g/kg,而原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泥红壤和暗潮土分别减少了1.78g/kg和3.98g/kg.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也不同,水田、菜地、牧草地分别增加了2.04g/kg,4.01g/kg,7.32g/kg,而旱地、杉树林地、荒草地分别减少了4.93g/kg,2.98g/kg,3.68g/kg.不同的地形部位,由于分布土壤类型及利用特点差异,土壤有机质储量明显不同,以顶部林地最高,谷地稻田次之,坡中的旱地、果园最低。
  • 论文
    刘景双, 王金达, 张学林, 于君宝, 严登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抚顺煤矿为例,采用复垦还田与排矸相结合,复垦高质量农田,既可减少占用土地面积,又能在塌陷地复垦还田;同时也将剥离矸石等固体废物掩埋,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东北区乃至全国类似矿区塌陷地复垦还田生态重建提供示范。
  • 论文
    俞穆清, 田卫, 刘景双, 朱颜明, 孙道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的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应予重新科学界定,明确其保护目标和合理划定功能分区;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常规监测、基础与专题性科学研究;认真进行湿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科学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注重长期与代际影响的评价和生态保护、补偿与恢复措施的论证;尽快制定保护区旅游开发规划,提倡生态旅游模式并强化环境管理体制,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