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国霞,周夏飞,彭菲,周颖. 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生态破坏损失核算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6): 1008-1015. |
[2] |
李永化, 范强, 王雪, 席建超, 王诗阳, 杨俊. 基于SRP模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研究——以辽宁省朝阳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 35(11): 1452-1459. |
[3] |
刘耀彬, 王鑫磊, 刘玲. 基于“湖泊效应”的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分异模型及应用——以环鄱阳湖区为例[J]. 地理科学, 0, 0(): 0-0. |
[4] |
李文杰, 乌铁红, 李晓佳, 加力戈. 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J]. 地理科学, 2013, 33(3): 307-313. |
[5] |
胡云锋, 艳燕, 于国茂, 刘越, 阿拉腾图雅. 1975~2009年锡林郭勒盟生态系统宏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J]. 地理科学, 2012, 32(9): 1125-1130. |
[6] |
齐玉春, 董云社, 金钊, 肖胜生, 彭琴, 何亚婷, 刘欣超. 生物结皮对内蒙古沙地灌丛草地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0, 30(6): 898-903. |
[7] |
陈利顶, 王计平, 姜昌亮, 张海萍. 廊道式工程建设对沿线地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定量研究[J]. 地理科学, 2010, 30(2): 161-167. |
[8] |
张春丽, 佟连军, 刘继斌. 三江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湿地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 2008, 28(3): 343-347. |
[9] |
赵延治, 张春来, 邹学勇, 程宏, 陈学华, 杨忠. 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J]. 地理科学, 2006, 26(1): 33-39. |
[10] |
刘耀彬, 宋学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 地理科学, 2005, 25(4): 408-414. |
[11] |
孙道玮, 俞穆清, 田卫, 冯立权, 董致祥. 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分析[J]. 地理科学, 2002, 22(2): 226-231. |
[12] |
崔保山, 刘兴土.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J]. 地理科学, 2001, 21(3): 250-256. |
[13] |
赵魁义, 何池全. 人类活动对若尔盖高原沼泽的影响与对策[J]. 地理科学, 2000, 20(5): 444-449. |
[14] |
白永平. 甘肃省武威市绿洲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其整治方略[J]. 地理科学, 2000, 20(3): 251-258. |
[15] |
程占红, 张金屯. 天龙山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00, 20(2): 144-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