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湖初,杨士弘.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2004,24(6):738~745 [2] 韩北."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J].地理科学,2005,25(1):125~126 [3]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340 [4] 郭沫若.中国史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第2册,393~395 [5] 翦伯赞.秦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5~267 [6] 徐俊鸣,郭培忠.略论古代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J].热带地理,1983,3(3).:49~56 [7] 黄鹤,秦柯(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C].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1~277 [8] 罗康宁(主编).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南方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岭南文史,2002,(增刊):1~396 [9]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上):1~530;(下):图版1~246. [10] 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1~10. [11] 陈柏坚,容彦.广州对外贸易史话[N].广州:广州日报,1978-10-27(2). [12] 李静荷.陈柏坚与他的《广州外贸史》[J] ,岭南文史,1998,(1):18~19 [13] 陈代光.简论南海丝绸之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9(2):58~60. [14] 袁钟仁.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N].广州日报,1990-06-15(7). [15] 徐恒彬.南海"丝绸之路"概述[A].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南海丝绸之路文物图集[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126~139. [16] 广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心,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古都学会.论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1~248. [17] 曾昭璇.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A].曾昭璇.岭南史地与民俗[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47~73. [18] 曾昭璇,曾宪珊.徐闻--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地理初探[A].李建生,陈代光.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雷州城[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7~32. [19] 陈代光.略论秦汉时代合浦、徐闻、番禺在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A].李建生,陈代光.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雷州城[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33~48. [20] 赵焕庭.广州是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I)[J].热带地理,2003,23(3):294~298. [21] 赵焕庭.广州是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Ⅱ)[J].热带地理,2003,23(4):394~400. [22] 曾昭璇,曾新,曾宪珊.论中国古代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2):66~78. [23] 林云奉,陈华昌.对徐闻沿革史实及县治的看法.岭南文史,2000,(4):48~50. [24] 黄伟宗.应当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J].岭南文史,2000,(4):4~7. [25] 陈佳荣.西汉南海远航之始发点[A].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集刊[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38~243. [26] 司徒尚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我国在南海传统疆域形成[J].岭南文史,2002,(增刊):22~24 [27] 郑超雄.从古国到方国--壮族文明起源的新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03,(4).-60~68. [28] 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202~226. [29] 陈立新.海上丝路话徐闻[J].岭南文史,2000,(4):22~27. [30] 李富强.西南--岭南出海通道的历史考察.广西民族研究[J] ,1997(4):65~73. [31] 宋明章.秦汉古蜀邮传考[J].巴蜀史志,2005(2):42~43. [32]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博物馆.广州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530(上);图版1~174(下). [3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行政区划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11~15. [34] 杨式挺.试论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J].岭南文史,2002,(增刊):33~46. [35] 李世源.珠海宝镜湾岩画年代界定[J].东南文化.2001,(11):65~73. [36] 肖一亭.珠海宝镜湾藏宝洞石刻岩画的年代[A].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岭南考古研究(2)[C].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169~188. [37] 向晋艳.汉代广州的海上交通[J].广东民俗,2000,(1):34~37. [38]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秦造船遗址论稿专辑[C].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1~287. [39]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编.广州考古悬案"广州秦代造船遗址"学术争鸣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414. [40] 司徒尚纪,李燕.汉徐闻港地望历史地理新探[J].岭南文史,2000,(4):13~16. [41] 张经汉,李少英,徐锡桢,等.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水文气象要素的分析研究[R].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95-06,1~254. [42] 谭棣华.南海神庙与海上丝绸之路[A].见:黄鹤,秦柯(编).交融与辉映--中国学者论海上丝绸之路[C].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76. [43] 蒋廷瑜,彭书琳.汉代合浦及其海上交通的几个问题[J].岭南文史,2002,(增刊):104~109. [44] 赵焕庭,王丽荣.历史文献解汉代徐闻县治在今雷城镇[J].热带地理,2003,23(1):89~93. [45] 赵焕庭,王丽荣.历史地理条件论汉代徐闻县治在今雷城镇[J].热带地理,2003,23(2):190~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