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尔巽,柯劭忞,奭 良,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74~412. [2] 上海书店出版社.清代文字狱档[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3~956. [3] 郭成康,林铁钧.清代文字狱[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0: 3~45. [4] 朱诚如,王思治.清朝通史[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493~498. [5] 本内特(美),霍利斯特(美).欧洲中世纪史[M]. 杨 宁, 李 韵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3~4. [6] 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61~263. [7] Schwarz H G.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M]. Seattle: Far Eastern and Russi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02:3-7. [8]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集(第一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55~56. [9] 高 翔.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98~208. [10]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8~88. [11] 雍 正,曾 静,吕留良,等.大义觉迷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431~443. [12] 王媛媛.探究清初文字狱酷烈的原因[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3):44~46. [13] 张小兰.清"康乾盛世"之文字狱[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4):7~9. [14] 王安东,刘 莲.试论清代文字狱的起因、特点及影响[J].东方论坛,2003,(4):46~51. [15] 张淑红.浅议清初"康乾盛世"的文字狱[J].社科纵横,2008,(6):199~201. [16] 黄少卿.明清文字狱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J].沧州师专学报,2003,19(1):26~29. [17] 王 纯.清代禁书及文字狱考略[J].专业史苑,2004,(1):95~96. [18] 张运明,王 瑞.顺、康、雍、乾时期封建文化建设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34~37. [19] 张乐维.浅谈清朝初期的文字狱[J].法制与社会,2007,(12):885. [20] 王同伦,翟月霞.明清文字狱——基于文化的修辞解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2~36. [21] 许学强,李胜学.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利用外资的时空差异特征[J].地理学报,1995,50(2):128~137. [22] 任泉香,朱 竑,李 鹏.近现代中国女性人才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差异[J].地理学报,2007,62(2):211~220. [23] 韩茂莉,胡兆量.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J].地理学报,1998,53(6):528~535. [24] 蓝 勇.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J].地理研究,2001,20(2):229~236. [25] 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M].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08~171. [26] 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668. [27] 李润强.清代进士群体与学术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93~301. [28]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539~553. [29] 薛熙明,朱 竑.广东基督教教案的时空演变(1584~1910) [J].地理研究,2008,27(3):693~702. [30] Alexander J W, Gibso L J.Economic Geography(2nd Edition)[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79:310-340. [31] 陈 桦.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382~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