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1, Vol. 31 ›› Issue (5): 581-588.doi: 10.13249/j.cnki.sgs.2011.05.581
陈春林, 梅林, 刘继生, 韩阳
收稿日期:
2010-07-08
修回日期:
2011-01-05
出版日期:
2011-05-20
发布日期:
2011-05-20
通讯作者:
梅 林,教授。E-mail: meil682@nenu.edu.cn
E-mail:meil682@nenu.edu.cn
基金资助:
CHEN Chun-Lin, MEI Lin, LIU Ji-Sheng, HAN Yang
Received:
2010-07-08
Revised:
2011-01-05
Online:
2011-05-20
Published:
2011-05-20
摘要: 在经济体制改革及产业空间重构初期,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道和乡镇为基本单位,运用因子生态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春市这一老工业基地就业空间结构的特征。研究表明:① 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长春市工、居分离现象并不明显;②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得到受教育水平、普通收入群体、外来人口比重、性别分化程度四个主要因子对2000年长春市就业空间结构影响较大;③ 运用聚类分析法将长春市划分为6大就业类型区:混合就业区、传统产业区、科技教育集中区、物流业集中区、以农业为主的远郊区、新兴产业集中区,并最终得出长春市就业结构的空间形态特征为:单核心、混合圈层式、综合扇形要素的空间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
陈春林, 梅林, 刘继生, 韩阳. 转型期长春市就业结构的空间分异[J]. 地理科学, 2011, 31(5): 581-588.
CHEN Chun-Lin, MEI Lin, LIU Ji-Sheng, HAN Yang. Spatial Pattern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Changchun City in Transformation Er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 31(5): 581-588.
[1] 柴彦威.城市空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3~14. [2]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05. [3] Alonso W. Location and land use [M]. Cambridge,Maxx: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5-26. [4] Davies R L. Structural models of retail distribution: Analogies with settlement and land-use theories [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1972,57: 59-82. [5] Nunn S,Warren R. The intrametropolitan distribution of computer service employment,1982 and 1993[J]. Urban Geography,2000,21:406-427. [6] Fujita M,Thisse J F.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 Cities industrial location,and regional growth[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93-132,217-258. [7] 郭鸿懋,江曼琦,陆 军,等.城市空间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40~43. [8] Becker H J. Racial segregation among places of employment [J]. Social Forces,1979,58(3):761-776. [9] Sorensen J B. The organizational demography of racial employment segregation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4,110(3):626-671. [10] 冯 健.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2005,29(8):41~48. [11] 曾海宏,孟晓晨,李贵才.深圳市就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2001~2004)[J].人文地理,2010,25(3):35. [12] 林 耿,王炼军.阶层化背景下的就业空间——以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为例[J].地理研究,2010,29(6):1070~1080. [13] 王振波,朱传耿.中国就业的空间模式及区域划分[J].地理学报,2007,62(2):191~199. [14] 孟繁瑜,房文斌.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6):87~94. [15] 董丽晶,张平宇.1990年代以来沈阳市就业结构的空间分异[J].人文地理,2008,23(1):32~37. [16] 董丽晶,张平宇.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就业变化[J].地理科学,2008,28(2):162~167. [17] 宋 涛.城市产业生态化的经济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18] 黄晓军,李诚固,黄 馨.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城市社会空间的问题及治理[J].城市问题,2010,(4):2~5. [19] 陈春林,刘继生,陈 才,等.基于城乡统筹的长春市城市形态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5):751~755. |
[1] | 阮一晨, 刘声, 李王鸣, 章明宇. 城市社区中心空间特征及其影响要素研究——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21, 41(1): 74-82. |
[2] | 洪学婷, 黄震方, 陈晓艳, 徐冬. 场所叙事视角下乡愁的多维解构与影响机理——基于新民谣歌词与评论的分析[J]. 地理科学, 2021, 41(1): 55-63. |
[3] | 郑殿元, 文琦, 黄晓军. 干旱风沙区农村多维贫困地域分异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1, 41(1): 149-156. |
[4] | 黄亚平, 郑有旭. 江汉平原乡村聚落形态类型及空间体系特征[J]. 地理科学, 2021, 41(1): 121-128. |
[5] | 张文忠, 何炬, 谌丽.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城市体检方法体系探讨[J]. 地理科学, 2021, 41(1): 1-12. |
[6] | 陈昊曦, 袁振杰, 蔡晓梅. 广州法系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地方认同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27-2036. |
[7] | 赵臣, 陈扬乐, 张凯, 申文灿. 三亚市季节性旅游移民社会融合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64-2072. |
[8] | 许红梅, 郭炎, 李志刚, 林赛南, 李娈琼. 大城市近郊农地流转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55-2063. |
[9] | 白雪, 乔观民, 李加林, 梅思雨, 马仁锋.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时空分布特征[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10-2018. |
[10] | 李伯华, 徐崇丽, 郑始年, 王莎, 窦银娣. 基于图式语言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784-1794. |
[11] | 武荣伟, 王若宇, 刘晔, 古恒宇. 2000—2015年中国高学历人才分布格局及其影响机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22-1830. |
[12] | 王永生, 文琦, 刘彦随. 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40-1847. |
[13] | 朱政, 贺清云, 覃伟. 长沙市居住区空间宜居程度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59-1867. |
[14] | 薛冰, 肖骁, 苏芳, 唐呈瑞, 程叶青, 谢潇, 赵宏波, 王燕侠, 张子龙, 李京忠. 地理学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防控中的学术响应及展望[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593-1600. |
[15] | 陈浩然, 安宁, 朱竑. 城市的垂直流动:广州再领域化中的人地关系重构[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627-16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