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1, Vol. 31 ›› Issue (5): 608-612.doi: 10.13249/j.cnki.sgs.2011.05.608
杜会石1, 哈斯1, 李明玉2
收稿日期:
2010-08-07
修回日期:
2011-02-21
出版日期:
2011-05-20
发布日期:
2011-05-20
通讯作者:
哈 斯,教授。E-mail: hasi@bnu.edu.cn
E-mail:hasi@bnu.edu.cn
基金资助:
DU Hui-Shi1, HASI Eerdun1, LI Ming-Yu2
Received:
2010-08-07
Revised:
2011-02-21
Online:
2011-05-20
Published:
2011-05-20
摘要: 以延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年、1986年1:5万地形图,1992年、2001年TM影像,2008年ALOS影像等5期多源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选取城市景观构成、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分形维数、景观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进行分析,揭示延吉市近31 a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延吉市景观格局从1977年到2008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建筑用地显著增加,林地、草地显著减少;城市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都呈增加趋势,景观格局变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发展是延吉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
杜会石, 哈斯, 李明玉. 1977~2008年延吉市城市景观格局演变[J]. 地理科学, 2011, 31(5): 608-612.
DU Hui-Shi, HASI Eerdun, LI Ming-Yu. Evolvement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in Yanji City in 1977-2008[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 31(5): 608-612.
[1]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15. [2] 喻 红,曾 辉,江子瀛.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组分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1):64~69. [3] Forman R T T, Godron M. Landscape Ecology [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6:5-24. [4] 王伟武,金建伟,肖作鹏,等.近18年来杭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研究,2009,28(4):685~695. [5] 蔡博峰,张增祥,刘 彬,等.基于遥感和GIS的天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7,9(5):89~93. [6] 杨振山,蔡建明,文 辉.郑州市2001~2007年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用地景观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30(4):600~605. [7] 延边州统计局.延边州统计年鉴(2009)[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8] 朱 明,濮励杰,李建龙.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及粒度变化对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9(5):89~93. [9] 杜会石,南 颖,朱卫红.图们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40(3):671~677. [10] 国巧真,蒋卫国,李 京,等. 1985-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21(1):18~25. [11] 姜玲玲,熊德琪,张新宇,等. 大连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4):670~675. [12] Daniel S,Zeng Z. 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landscape structure in Asia, senerging Desakots reg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1,53:37~52. [13] 王宪礼,肖笃宁,布人仓.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1997,17(3):317~323. [14] 韩海辉,杨太保,王艺霖.近30年青海贵南县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2):207~215. |
[1] | 王来健, 张绍良, 尹鹏程, 王腊春, 彭山桂. 采煤沉陷湖人工湿地对周边土地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以徐州市九里湖湿地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8): 1234-1242. |
[2] | 孙朋, 巩杰, 贾珍珍, 谢余初. 基于通径分析的酒金盆地绿洲化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6): 902-909. |
[3] | 王莉雯, 卫亚星. 基于减小叶片水分影响的湿地芦苇氮浓度高光谱反演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1): 135-141. |
[4] | 陈利顶, 贾福岩, 汪亚峰. 黄土丘陵区坡面形态和植被组合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9): 1176-1182. |
[5] | 张永领, 董玉龙, 张东. 在三门峡水库影响下黄河有机碳的输送特征[J]. 地理科学, 2015, 35(7): 912-918. |
[6] | 赵雪雁, 薛冰.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户对水资源紧缺的感知及适应 ——以石羊河中下游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 35(12): 1622-1630. |
[7] | 廖芳均, 赵东升.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与动态模拟[J]. 地理科学, 2014, 34(9): 1099-1107. |
[8] | 郗敏, 孔范龙, 吕宪国, 姜明, 李悦. 三江平原沟渠系统水体和底泥的养分特征及效应[J]. 地理科学, 2014, 34(3): 358-364. |
[9] | 李枫, 吴立, 朱诚, 孙伟, 王晓翠, 孟华平, 刘辉, 齐士峥, 龚琪岚, 朱光耀, 周凤琴, 李溯源, 欧阳杰. 江汉平原12.76 cal. 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 32(7): 878-884. |
[10] | 刘德燕, 丁维新. 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 2011, 31(2): 136-142. |
[11] | 徐明星, 周生路, 王晓瑞, 吴绍华, 曹伟, 张红富. 长江三角洲典型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0, 30(6): 880-885. |
[12] | 董红梅, 赵景波, 宋友桂. 长安少陵塬S4古土壤化学成分与环境变化[J]. 地理科学, 2010, 30(6): 904-909. |
[13] | 李阳兵, 邵景安, 周国富, 龙健.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的差异性定量研究——以贵州省盘县典型石漠化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07, 27(6): 785-790. |
[14] | 石超艺. 明代以来大陆泽与宁晋泊的演变过程[J]. 地理科学, 2007, 27(3): 414-419. |
[15] | 包慧娟, 李振山, 王涛. 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模型[J]. 地理科学, 2007, 27(2): 173-1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