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2, Vol. 32 ›› Issue (3): 368-373.doi: 10.13249/j.cnki.sgs.2012.03.368
收稿日期:
2010-11-10
修回日期:
2011-01-18
出版日期:
2012-03-25
发布日期:
2012-03-25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马士彬(198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遥感与信息系统。E-mail: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10-11-10
Revised:
2011-01-18
Online:
2012-03-25
Published:
2012-03-25
摘要:
以30 m分辨率ASTER GDEM数据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和非监督分类的方法进行地貌基本类型的自动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 ASTERGDEM数据能够满足1:10万比例尺下喀斯特区域的地表形态表达; ② 以流域为单位提取地形因子符合地貌发育的基本规律,提取的地形因子能客观的反应地表真实形态; ③ 采用非监督分类法能够有效的实现1:10万比例尺下地貌基本形态的定量化、自动化分类。
中图分类号:
马士彬, 安裕伦. 基于ASTER GDEM数据喀斯特区域地貌类型划分与分析[J]. 地理科学, 2012, 32(3): 368-373.
Shi-bin MA, Yu-lun AN. Auto-classification of Landform in Karst Region Based on ASTER GDEM[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3): 368-373.
表3
各地形因子间相关系数"
高程 | 坡度 | 全累计变率 | 坡度变率 | DEM晕渲图 | 地形起伏度 | 地表切割 深度 | 地表 粗糙度 | 高程变异系数 | |
---|---|---|---|---|---|---|---|---|---|
高程 | 1.000 | ||||||||
坡度 | -0.136 | 1.000 | |||||||
全累计变率 | 0.207 | 0.088 | 1.000 | ||||||
坡度变率 | -0.203 | 0.247 | -0.012 | 1.000 | |||||
DEM晕渲图 | 0.048 | 0.005 | -0.013 | -0.108 | 1.000 | ||||
地形起伏度 | -0.385 | 0.476 | 0.011 | 0.180 | -0.110 | 1.000 | |||
地表切割深度 | -0.202 | 0.329 | 0.019 | 0.244 | -0.079 | 0.901 | 1.000 | ||
地表粗糙度 | -0.273 | 0.931 | 0.057 | 0.490 | -0.194 | 0.417 | 0.296 | 1.000 | |
高程变异系数 | -0.557 | 0.374 | -0.001 | 0.311 | -0.124 | 0.885 | 0.640 | 0.320 | 1.000 |
表5
精度评价(%)"
制图精度 | 漏分误差 | 用户精度 | 错分误差 | |||||
---|---|---|---|---|---|---|---|---|
ASTERGDEM | srtm-DEM | ASTERGDEM | srtm-DEM | ASTERGDEM | srtm-DEM | ASTERGDEM | srtm-DEM | |
中盆(坝)地 | 39.39 | 37.5 | 60.61 | 62.5 | 54.17 | 30 | 45.83 | 70 |
高盆(坝)地 | 48.39 | 80 | 51.61 | 20 | 65.22 | 40 | 34.78 | 60 |
中丘 | 65.12 | 65.12 | 34.88 | 34.88 | 59.57 | 70 | 40.43 | 30 |
高丘 | 57.14 | 45.24 | 42.86 | 54.76 | 61.54 | 82.61 | 38.46 | 17.39 |
低中山 | 87.23 | 82.98 | 12.77 | 17.02 | 71.93 | 76.47 | 28.07 | 30.77 |
中山 | 83.91 | 80.46 | 16.09 | 19.54 | 80.22 | 76.92 | 19.78 | 23.08 |
高中山 | 84.21 | 78.95 | 15.79 | 21.05 | 82.76 | 70.31 | 17.24 | 29.69 |
[1] | 苏时雨,李钜章.地貌制图[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9. |
[2] | P A Burrough, P F M van Gaans, R A Mac Millan. High resolution landform classification using fuzzy k-means[J].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0, (1l3):37-52. |
[3] | 刘爱利,汤国安.中国地貌基本形态DEM 的自动划分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6,8(4):8~14. |
[4] | R A Mac Millan, R Keith Jones,David H.Mc Nabb.Defining a hierarchy of spatial entities for environmental anasis and modeling us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J].DEM 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4,(28):175-200. |
[5] | 汤国安,杨玮莹,杨昕,等.对 DEM 地形定量因子挖掘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测绘科学,2003,28(1):28~32. |
[6] | 朱红春,陈楠,刘海英,等.自 1:10000比例尺 DEM 提取地形起伏度——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J].测绘科学,2005,30(4):86~88. |
[7] | 龙恩,程维明,周成虎,等.基于Srtm-DEM与遥感的长白山基本地貌类型提取方法[J].山地学报,2007,25(5):557~565. |
[8] | 肖飞,张百平,凌峰,等.基于DEM 的地貌实体单元自动提取方法[J].地理研究,2008,27(2):459~466. |
[9] | 赵洪壮,李有利,杨景春,等.基于DEM数据的北天山地貌形态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3):445~449. |
[10] | 贵州省农业区划办编.贵州省农业地貌区划[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
[11] | 周启明,刘学军.数字地形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9~200. |
[12] | 俞雷,刘洪斌,武伟.基于DEM 的重庆三峡库区水系提取试验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5):616~621. |
[13] | 周德民,程进强,熊立华.基于DEM的洪泛平原湿地数字水系提取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6):776~781 |
[14] | 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07~231. |
[15] | 陶旸,汤国安,王春,等. DEM地形信息量计算的不确定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0,30(2):398~402. |
[16] | 汤国安,杨昕.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17] | 徐汉明,刘振东.中国地势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的求证[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2(3):266~271. |
[18] | 徐汉明,刘振东.中国地势起伏度研究[J].测绘科学,1991,20(4):311~319. |
[19] | 李阳兵,王世杰,程安云,等.基于网格单元的喀斯特石漠化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10,30(1): 98~102. |
[20] | 高玄彧. 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J].山地学报,2004,33(3):261~266. |
[21] | 周毅,汤国安,王春.基于高分辨率DEM的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技术研究[J].地理科学,2010,30(3):261~266. |
[22] |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23] | 方红亮,黄绚.地学应用中的遥感图像处理若干问题的分析[J].地理研究,1997,16(2):96~104. |
[24] | 党安荣,王晓栋,陈晓峰,等. ERDAS IMAGINE 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25] | 赵英时.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1] | 王波, 甄峰, 孙鸿鹄. 基于社交媒体签到数据的城市居民暴雨洪涝响应时空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543-1552. |
[2] | 王怡菲, 姚顺波, 邓元杰.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与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9, 39(5): 836-846. |
[3] | 钟业喜, 傅钰, 郭卫东, 邱静. 中国上市公司总部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4): 485-494. |
[4] | 李鹏, 虞虎, 王英杰. 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11): 1883-1891. |
[5] | 赵国梁, 郑新奇, 刘飞, 刘东亚. 基于路网分割的京津冀城乡空间识别及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8): 1159-1169. |
[6] | 高更和, 罗庆, 樊新生, 李二玲, 李小建. 中国农村人口省际流动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J]. 地理科学, 2015, 35(12): 1511-1517. |
[7] | 张莉, 陆玉麒. 基于可达性的中心地体系的空间分析[J]. 地理科学, 2013, 33(6): 649-658. |
[8] | 陈培阳, 朱喜钢. 中国区域经济趋同:基于县级尺度的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J]. 地理科学, 2013, 33(11): 1302-1308. |
[9] | 程乾, 凌素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3, 33(10): 1166-1172. |
[10] | 周素红, 郑重, 柳林. 城市交通消散期事故高峰现象及成因[J]. 地理科学, 2012, 32(6): 649-657. |
[11] | 刘霄泉, 孙铁山, 李国平. 基于局部空间统计的产业集群空间分析——以北京市制造业集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5): 530-535. |
[12] | 王丽, 曹有挥, 刘可文, 王聪. 高铁站区产业空间分布及集聚特征——以沪宁城际高铁南京站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3): 301-307. |
[13] | 赵永, 孔云峰. 地理学“空间分析导论”课程设置研究[J]. 地理科学, 2011, 31(9): 1090-1096. |
[14] | 宋志军, 刘黎明. 北京市城郊农业区多功能演变的空间特征[J]. 地理科学, 2011, 31(4): 427-433. |
[15] | 胡珂, 莫多闻, 毛龙江, 李水城, 王辉, 曹炜, 张翼飞. 无定河流域全新世中期人类聚落选址的空间分析及地貌环境意义[J]. 地理科学, 2011, 31(4): 415-4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