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3, Vol. 33 ›› Issue (12): 1467-1475.doi: 10.13249/j.cnki.sgs.2013.012.1467
收稿日期:
2013-04-12
修回日期:
2013-06-18
出版日期:
2013-12-20
发布日期:
2013-12-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范 强(1979-),男,辽宁黑山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区域分析与规划、数字城市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Qiang FAN1,2, Jun YANG2(), Nan WU2, Zhan-dong MA3
Received:
2013-04-12
Revised:
2013-06-18
Online:
2013-12-20
Published:
2013-12-20
摘要:
研究以多时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通过景观生态学和CA-Markov模型模拟方法,系统分析了1998~2009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2020年景观格局的情景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 1998~2009年金石滩的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整体上,旅游景观总面增加2.30 km2,辅助性旅游景观总面积增加2.22 km2,非旅游景观总面积减少5.27 km2,非旅游景观向旅游景观和辅助性旅游景观的转变趋势明显;② 金石滩景观格局变化过程表现为,逐步从单一的村民居住型向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娱乐、观赏、商业等复合型景观转变;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自西向东的龙山村、满家滩村、陈家村以及东南部的庙上村,变化类型以“传统农业→人造娱乐休憩”类型为主;③ 在对CA-Markov模型的可利用性进行分析与检验后得到金石滩2020年景观格局模拟结果:人造娱乐休憩景观、公共基础设施景观、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景观面积增加,同时自然态生物景观、传统农业景观、其他景观面积也相应减小,此外,水域景观和交通运输用地景观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变化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自西向东的龙山村、满家滩村、陈家村以及东南部的庙上村。
中图分类号:
范强, 杨俊, 吴楠, 马占东. 海岸旅游小镇景观格局演变与动态模拟——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12): 1467-1475.
Qiang FAN, Jun YANG, Nan WU, Zhan-dong MA. Landscape Patterns Changes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Coastal Tourism Town:A Case Study of Dalian Jinshitan National Tourist Holiday Resort[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12): 1467-1475.
表2
1998年、2004年和2009年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景观指数"
景观类型 | 1998年 | 2004年 | 2009年 | |||||||
---|---|---|---|---|---|---|---|---|---|---|
面积(km2) | 总面积比例(%) | 斑块密度(块/km2) | 面积(km2) | 占总面积比例(%) | 斑块密度(块/km2) | 面积 (km2) | 占总面积比例(%) | 斑块密度 (块/km2) | ||
旅游景观 | 水域景观 | 6.77 | 13.14 | 5 | 3.19 | 5.66 | 10 | 3.54 | 6.56 | 10 |
自然态生物景观 | 22.93 | 44.50 | 4 | 25.00 | 44.39 | 4 | 22.16 | 41.04 | 12 | |
人造娱乐休憩景观 | 0.49 | 0.96 | 22 | 5.41 | 9.60 | 6 | 6.79 | 12.57 | 10 | |
辅助性旅游景观 | 公共基础设施景观 | 0.04 | 0.07 | 82 | 0.88 | 1.57 | 17 | 1.65 | 3.05 | 24 |
交通运输用地景观 | 0.92 | 1.78 | 11 | 2.57 | 4.57 | 8 | 1.53 | 2.83 | 24 | |
非旅游景观 | 传统农业景观 | 20.49 | 39.78 | 33 | 9.80 | 17.41 | 58 | 11.20 | 20.74 | 84 |
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景观 | 3.55 | 6.88 | 42 | 5.12 | 9.10 | 35 | 8.67 | 16.05 | 41 | |
其他景观 | 3.11 | 6.03 | 53 | 7.53 | 13.38 | 27 | 2.01 | 3.72 | 25 | |
总 计 | 51.52 | 100.00 | 247 | 56.31 | 100.00 | 153 | 54.01 | 100.00 | 219 |
表3
1998~2009年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各景观类型面积转移(单位:hm2)"
水域景观 | 自然态的 生物景观 | 人造娱乐 休憩景观 | 公共基础 设施景观 | 交通运输 用地景观 | 传统农业 景观 | 传统工业与居 民用地景观 | 其他景观 | 总计 | |
---|---|---|---|---|---|---|---|---|---|
水域景观 | 271.22 | 13.28 | 46.89 | 0.33 | 6.83 | 155.42 | 16.01 | 4.34 | 514.33 |
自然态的生物景观 | 9.46 | 1869.26 | 132.09 | 13.14 | 10.72 | 128.33 | 86.93 | 17.45 | 2267.38 |
人造娱乐休憩景观 | 3.40 | 2.11 | 31.33 | 0.62 | 4.11 | 2.91 | 4.74 | 0.25 | 49.46 |
公共基础设施景观 | 0.02 | 2.40 | 0.03 | 1.21 | 3.66 | ||||
交通运输用地景观 | 13.32 | 4.27 | 7.41 | 49.53 | 2.85 | 10.91 | 3.49 | 91.77 | |
传统农业景观 | 2.66 | 197.20 | 307.42 | 122.42 | 61.97 | 701.82 | 528.00 | 126.91 | 2048.40 |
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景观 | 3.73 | 13.37 | 70.04 | 9.49 | 9.62 | 66.75 | 146.35 | 35.24 | 354.59 |
其他景观 | 19.95 | 36.20 | 86.86 | 9.02 | 7.71 | 57.64 | 69.06 | 11.20 | 297.64 |
总计 | 310.42 | 2144.75 | 678.92 | 164.83 | 150.53 | 1115.71 | 863.21 | 198.86 | 5627.22 |
表4
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各村镇景观主要变化类型"
村镇名称 | 地理位置 | 主要变化类型 |
---|---|---|
葡萄沟村 | 西部 | 水域→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人造娱乐休憩 |
河咀村 | 南部 | 自然态生物→人造娱乐休憩 |
龙山村 | 中西部 | 传统农业→人造娱乐休憩 传统农业→公共基础设施 传统农业→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 |
满家滩村 | 中部 | 传统农业→公共基础设施 传统农业→人造娱乐休憩 自然态生物→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 |
什字街村 | 东北部 | 水域→传统农业 其他→传统农业 |
陈家村 | 北部 | 传统农业→公共基础设施 传统农业→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 自然态生物→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 其他→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 |
庙上村 | 东南部 | 自然态生物→人造娱乐休憩 传统农业→人造娱乐休憩 其他→人造娱乐休憩 |
[1] | 曾博伟. 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
[2] | 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研究,2006,25(4):741~750. |
[3] |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4] | 陈利顶,刘洋,吕一河,等.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困境与未来[J].生态学报, 2008,28(11):5521~5531. |
[5] | YuhaiBao,SuyaBao,Yinshan.Analysis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Dalinor Lake Wetland[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10(3):2367-2375. |
[6] | 梁国付,丁圣彦.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5,60(4):665~672. |
[7] | 李颖,张养贞,张树文.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J].地理科学, 2002,22(6):677~682. |
[8] | 林孟龙,曹宇,王鑫.基于景观指数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以台湾宜兰利泽简湿地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139~143. |
[9] | 黄超.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福州市景观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
[10] | Abdullah S A,Nakagoshi N.Changes in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in the highly developing state of Selangor,peninsular Malaysi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7(3):263-275. |
[11] | Yeh C,Huang S.Investigat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scape diversity in response to urbanizat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93(3):151-162. |
[12] | 熊利亚,常斌,周相广.基于地理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资源科学,2005,27(4):38~43. |
[13] | Guan D,Li H,Inohae T,et al.Modeling urban land use change by the integration of cellular automaton and Markov model[J].Ecological Modelling,2011,222(20-22):3761-3772. |
[14] | Shafizadeh Moghadam H,Helbich M.Spatiotemporal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the megacity of Mumbai,India:A Markov chains-cellular automata urban growth model[J].Applied Geography, 2013,40:140-149. |
[15] | 杨国清,刘耀林,吴志峰.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5):414~418. |
[16] | Mitsova D,Shuster W,Wang X.A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of land cover change to integrate urban growth with open space conservat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1,99(2):141-153. |
[17] | Mondal P,Southworth J.Evaluation of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using a cellular automata-Markov model[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0,260(10):1716-1725. |
[18] | Kamusoko C,Aniya M,Adi B,et al.Rural sustainability under threat in Zimbabwe-Simulation of future land use/cover changes in the Bindura district based on the Markov-cellular automata model[J]. Applied Geography,2009,29(3):435-447. |
[19] | 俞金国,王丽华.城市旅游地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大连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2):281~289. |
[20] | 李振鹏. 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
[21] | 谢花林. 乡村景观功能评价[J]. 生态学报, 2004,24(9):1988~1993. |
[22] | 韩文权,常禹.景观动态的Markov模型研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4,24(9):1958~1965. |
[23] | 郑青华,罗格平,朱磊,等.基于CA_Markov模型的伊犁河三角洲景观格局预测[J].应用生态学报, 2010,21(4):873~882. |
[24] | 朱会义,李秀彬.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J].地理学报,2003,58(5):643~650. |
[25] | 高占国,赵旭阳.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预测——以井陉县威州镇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5~80. |
[26] | 黎夏,叶嘉安,刘小平.地理模拟系统:元胞自动机与多智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
[27] | 布仁仓,常禹,胡远满,等.基于Kappa系数的景观变化测度——以辽宁省中部城市群为例[J].生态学报,2005,25(4):778~784. |
[1] | 蒙吉军, 江颂, 拉巴卓玛, 张维佳. 基于景观格局的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553-1562. |
[2] | 张丽, 韩增林. 大连市文化企业的空间分布变化与区位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4): 665-673. |
[3] | 陈晓红, 娄金男, 王颖. 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动态模拟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00-2009. |
[4] | 韩增林, 董梦如, 刘天宝, 李源. 社区生活圈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与布局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774-1783. |
[5] | 闫广华,苏俊如,管敦颐. 大连市中山区城市建筑垂直特征对城市热环境效应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9, 39(1): 125-130. |
[6] | 韩增林, 谢永顺, 刘天宝, 于洋. 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的社会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129-1138. |
[7] | 李雪铭, 张大昊, 田深圳, 孙赫, 王淼. 城市住宅小区容积率时空分异研究——以大连市内四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31-538. |
[8] | 杨俊, 鲍雅君, 金翠, 李雪铭, 李永化. 大连城市绿地可达性对房价影响的差异性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12): 1952-1960. |
[9] | 张扬, 刘艳芳, 刘以. 武汉市不透水地表时空格局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917-1924. |
[10] | 刘吉平, 董春月, 盛连喜, 刘雁. 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J]. 地理科学, 2016, 36(6): 879-887. |
[11] | 谭雪兰, 周国华, 朱苏晖, 欧聪. 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2): 203-209. |
[12] | 谭雪兰, 周国华, 朱苏晖, 欧聪. 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2): 204-210. |
[13] | 李雪铭, 张英佳, 高家骥. 城市人居环境类型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9): 1033-1040. |
[14] | 廖芳均, 赵东升.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与动态模拟[J]. 地理科学, 2014, 34(9): 1099-1107. |
[15] | 韩增林, 杜鹏, 王利, 于洋, 赵东霞, 丛迎雪, 任启龙. 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方法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街道小学配置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7): 803-8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