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3, Vol. 33 ›› Issue (6): 735-740.doi: 10.13249/j.cnki.sgs.2013.06.735
收稿日期:
2012-06-23
修回日期:
2012-12-05
出版日期:
2013-08-20
发布日期:
2013-08-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袭祝香(1963-),女,吉林长岭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气象灾害评估,气候预测。E-mail:
基金资助:
Zhu-xiang XI1(), Xue-yan YANG1, Shi LIU2, Ling-ling JI1
Received:
2012-06-23
Revised:
2012-12-05
Online:
2013-08-20
Published:
2013-08-20
摘要:
利用东北地区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定义了夏季干旱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干旱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规律和特点,计算了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变异系数、夏季干旱风险指数和风险概率并进行了分析,定义了夏季干旱综合风险指数,并进行了综合风险分区。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干旱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重东轻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夏季干旱处于前所未有的多发阶段。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辽宁两省西部为夏季干旱高或较高风险区;黑龙江中北部和东部以及吉林、辽宁两省中部为夏季干旱较低风险区;黑龙江中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南部为夏季干旱低风险区。对于夏季干旱的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要采取重点防御、大力推广抗旱农业生产技术、加大气候预测研究力度、加强东北地区抗旱能力建设等措施,以减轻夏季干旱损失。
中图分类号:
袭祝香, 杨雪艳, 刘实, 纪玲玲. 东北地区夏季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J]. 地理科学, 2013, 33(6): 735-740.
Zhu-xiang XI, Xue-yan YANG, Shi LIU, Ling-ling JI. The Risk Evaluation and Division of the Summer Drought in Northeast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6): 735-740.
[1] | 陈晓华,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
[2] | 廉毅,高枞亭,任红玲,等.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区域气候变化[J].气象学报,2001,22(6):730-736. |
[3] | 张耀存,张录军.东北气候和生态过渡区50年来降水和温度概率分布特征变化[J].地理科学,2005,25(5):561-566. |
[4] | 黄初龙,邓伟.东北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地域分异的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2006,26(3):284-291. |
[5] | 杜海波,吴正方,李明. 近50年东北地区生态地理界线的代际变化[J].地理科学,2011,31(9):1144-1150. |
[6] | 孙力,沈柏竹,安刚.中国东北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及趋势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3,14(5):542-552. |
[7] | 谢安,孙永罡,白人海.中国东北区近50年干旱的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03,58(增):75-82. |
[8] | 魏凤英,张婷.东北地区干旱强度频率分布特征及其环流背景[J].自然灾害学报, 2009.18(3),1-7. |
[9] | 孙才志,张翔.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辽宁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4):507-510. |
[10] | 汪金英,尚杰.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黑龙江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J].生态经济,2009,(6):129-131. |
[11] | 袭祝香,王文跃,时霞丽.吉林省春旱风险评估及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1):119-122. |
[12] | 朱海霞,李旭,李百超.黑龙江省春季干旱风险评估及区划[J].黑龙江气象,2009,26(2):16-18. |
[13] | 高西宁,刘焕莉.辽宁省近50年来春旱评估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1):380-383. |
[14] | 李百超,闫平,朱海霞.东北地区旱涝灾害风险的时空变化[J].黑龙江气象,2011,28(2):15-17. |
[15] | 赵春雨,戴廷仁.李晶.等.辽宁省两种气候旱涝指标的确定及其旱涝分布[C].//王锦贵,许君强.东北地区夏季低温与旱涝预测系统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41-45. |
[16] | 吉林省志-气象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M].1996. |
[17] | 邓国,李世奎.中国粮食作物产量风险评估方法[C].//李世奎. 中国农业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
[18] | 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中统计方法应用委员会.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国家标准中若干统计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
[19] | 邓勃.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
[20] | 黄嘉佑.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
[1] | 程利莎,王士君,杨冉. 中国东北地区地缘关系演化过程及区域效应[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284-1292. |
[2] | 王绍博, 罗小龙, 郭建科, 张培刚, 顾宗倪. 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4): 568-577. |
[3] | 朱建华, 修春亮. 1949年以来东北地区行政区划演变格局与成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4): 606-615. |
[4] | 贾占华, 谷国锋.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失衡水平评价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4): 636-643. |
[5] | 王利, 刘万波, 赵东霞, 韩增林, 黄馨慧. 东北地区县域老年人口高龄化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2): 267-276. |
[6] | 张平宇, 刘大千, 刘世薇. 人文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庆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12-1022. |
[7] | 任嘉敏, 马延吉. 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42-1050. |
[8] | 关伟, 郝金连. 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影响因素时空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6): 935-943. |
[9] | 陈妍, 梅林.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3): 402-409. |
[10] | 王苗苗, 周蕾, 王绍强, 汪小钦. 东北地区生长季长度变化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2): 284-292. |
[11] | 周宏浩, 陈晓红. 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时空分异格局及障碍因子诊断[J]. 地理科学, 2018, 38(11): 1864-1874. |
[12] | 于婷婷, 宋玉祥, 阿荣, 浩飞龙, 朱邦耀. 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1): 114-121. |
[13] | 陈妍, 梅林.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波动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7): 1080-1086. |
[14] | 王洪桥, 袁家冬, 孟祥君. 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7, 37(6): 895-903. |
[15] | 王士君, 田俊峰, 王彬燕, 程利莎, 杜国明. 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东北农村贫困地域性特征及成因[J]. 地理科学, 2017, 37(10): 1449-14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