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4, Vol. 34 ›› Issue (10): 1184-1192.doi: 10.13249/j.cnki.sgs.2014.010.1184
收稿日期:
2013-10-17
修回日期:
2013-12-12
出版日期:
2014-10-10
发布日期:
2014-10-1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少剑(1986-),男,河南驻马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经济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E-mail:
基金资助:
Shao-jian WANG1,2, Yang WANG3(), Ya-bo ZHAO4
Received:
2013-10-17
Revised:
2013-12-12
Online:
2014-10-10
Published:
2014-10-10
摘要:
以广东省88个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多尺度和多机制”框架,综合运用了总体差异指数、空间自相关、空间多水平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990~2010年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① 总体差异指数测度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在地区尺度、地级尺度、县级尺度和城乡尺度均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地理尺度和空间组织对区域经济差异有很大影响。② 基于GIS应用,空间自相关检测发现广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空间集聚“俱乐部趋同”现象,潜在地加深了区域经济差异。③ 空间多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全球化、简政放权、固定资产投资是促使区域经济差异加剧的主要原因,而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区域经济差异,城乡分异和地形因素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但显著性较低。
中图分类号:
王少剑, 赵亚博, 王洋.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与多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10): 1184-1192.
Shao-jian WANG, Yang WANG, Ya-bo ZHAO. GIS-based Multi-scale and Multi-mechanism Research on Regional Inequal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10): 1184-1192.
表1
空间多水平回归分析结果"
One-level(县级) | Two-level(县级和核心-边缘) | Three-level(县级、核心-边缘和时间) | ||||||
---|---|---|---|---|---|---|---|---|
回归系数 | p值 | 回归系数 | p值 | 回归系数 | p值 | |||
全球化 | 0.490 | 0.035 | 0.450 | 0.005 | 0.414 | 0.013 | ||
简政放权 | 0.319 | 0.464 | 0.376 | 0.001 | 0.393 | 0.001 | ||
市场化 | 0.246 | 0.001 | 0.155 | 0.128 | 0.164 | 0.078 | ||
投资水平 | 0.168 | 0.001 | 0.393 | 0.000 | 0.361 | 0.001 | ||
城乡划分 | 0.056 | 0.103 | 0.079 | 0.005 | 0.097 | 0.007 | ||
地形因素 | -0.438 | 0.166 | -0.414 | 0.265 | -0.328 | 0.376 | ||
-2loglikehood | 121.627 | 105.913 | 94.533 | |||||
Adjust-r2 | 0.902 | 似然比检测 | <0.001 | 似然比检测 | <0.001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1)[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
[2] | 李广东,方创琳.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7): 1102~1112. |
[3] | 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3): 483-499. |
[4] | Krugman P.The role of geography in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1999, 22(2): 483-499. |
[5] | Krugman P.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now middle-aged[J]. Regional Studies, 2011, 45(1):1-7. |
[6] | Fingleton B.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of Markov chain models: an application to converge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7, 59(3):385-403. |
[7] | Moore A.Rethinking scale as a geographical category: From analysis to practice[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8, 32(2): 203-225. |
[8] | Brenner N.The limits to scale? 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s on scalar structuration[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1, 25(4): 591-614. |
[9] | Rodríguez-Pose A, Ezcurra R.Does decentralization matter for regional disparities? A cross-country analysis[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0, 10(5): 619-644. |
[10] | 刘慧.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 地理研究, 2006, 25(4):710~718. |
[11] | Wei Y H D, Yu D L, Chen X J. Scale,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Provincial China[J]. 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 2011, 102(4): 406-425. |
[12] | 欧向军,沈正平,王荣成.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J]. 地理科学,2006,26(6):641~648. |
[13] | Wang Y, Fang C L, Xiu C L, et al.A new approach to measurement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particular directions[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2, 22(6): 705-717. |
[14] | 洪国志, 胡华颖, 李郇.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65(12): 1548~1558. |
[15] | 李小建, 乔家君.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 56(2): 136~145. |
[16] | 蒲英霞, 葛莹, 马荣华, 等.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05, 24(6): 965~974. |
[17] | 孟斌, 王劲峰, 张文忠, 等.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2005, 25(4):393~400. |
[18] | 李国平, 陈晓玲.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动态[J]. 地理学报, 2007, 62(10): 1051~1062. |
[19] |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23(4): 14~21. |
[20] | 刘强.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 经济研究, 2001, 36(6): 70~77. |
[21] | 关兴良,方创琳,罗奎. 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J]. 地理科学,2012,32(9):1055~1065. |
[22] | 潘文卿.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1): 72~84, 222~223. |
[23] | 沈坤荣, 马俊杰.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 经济研究, 2002, 37(1): 33~39. |
[24] | 张伟丽, 覃成林, 李小建. 中国地市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 兼与省份数据的比较[J]. 地理研究, 2011, 30(8): 1457~1470. |
[25] | 徐建华, 鲁凤, 苏方林, 等.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 地理研究, 2005, 24(1): 57~68. |
[26] | 管卫华, 林振山, 顾朝林.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 经济研究, 2006, (7):117~125. |
[27] | 王洋, 修春亮. 1990~2008 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1037~1046. |
[28] | 仇方道,朱传耿, 佟连军,等. 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 地理科学, 2012, 32(9):56~63. |
[29] | 陈培阳, 朱喜钢.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学报, 2012, 61(8): 1085~1079. |
[30] | 张锦宗,梁进社,朱瑜馨. 新疆县域经济分异特征、原因及对策探讨[J]. 地理科学, 2010, 30(4): 536~543. |
[31] | Liao F L H F, Wei Y H D. Dynamics, space,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provinci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J]. Applied Geography, 2012, 35(1):71-83. |
[32] | 甄峰, 顾朝林, 沈建法,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空间极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00, 20(05): 403~410. |
[33] | 王铮, 葛昭攀.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均衡态与转变前兆[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4): 31~39, 204. |
[34] | 伍世代, 王强. 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2): 123~134. |
[35] | 刘清春, 王铮.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J]. 地理研究, 2009, 28(2): 430~440. |
[36] | 柯文前, 陆玉麒, 俞肇元, 等. 多变量驱动的江苏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 地理学报, 2013,68(6): 802~812. |
[37] | 周春山, 王晓珊, 盛修深, 等. 1990s以来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 30(2): 27~32. |
[38] | 广东省统计局. 广东统计年鉴(1991~2011)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2011. |
[39] |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0~2011)[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11. |
[40]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1~2011)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2011. |
[41] | Williamson J G.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5, 13(4): 3-45. |
[42] | Cowell, Frank A.Measuring Inequality(Second Edition)[M]. London: Prentice Hall/Harvester Wheatsheaf,1995. |
[43] | Theil H.Economics and Theory [M].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67. |
[44] | Bo Y C, Li X F, Xue Z.Spatial data analysis and spatial model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1999, 18(2):49-55. |
[45] | Anselin L.The Moran scatterplot as an ESDA tool to assess local instability in spatial association[M].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996. |
[46] | Rasbash J, Steele F, Browne W J, et al.A user’s guide to MLwiN, v2.10[M].Bristol, U.K: Centre for Multilevel Modelling University of Bristol, 2009. |
[47] | Ren Z P, Wang J F, Liao Y L, et al.Using spatial multilevel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ssess soil type contextual effects on neural tube defects[J].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2013, 27: 1695~1708. |
[48] | 王少剑, 方创琳, 王洋,等.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J]. 地理研究, 2013, 32(12): 2244~2256. |
[49] | 陈修颖. 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地理科学, 2009, 29(1): 22~29. |
[50] | 宋丽智.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1980~2010[J]. 宏观经济研究,2011, 11: 17~22. |
[51] | 萧琛. 论中国经济升级的理论内涵与政策取向—“简政放权”“民营新政”“城镇化”“美丽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50(5): 5~13. |
[52] | 樊纲, 王小鲁, 马光荣. 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经济研究, 2011, 9: 4~16. |
[53] | 张向妮.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影响的实证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4):36. |
[1] | 高岩辉, 杨晴青, 梁璐, 赵永宏.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零售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5): 710-719. |
[2] | 沈中健, 曾坚. 厦门市热岛强度与相关地表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5): 842-852. |
[3] | 江孝君, 杨青山, 刘杰, 沈方, 刘鉴.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与多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3): 383-392. |
[4] | 张向敏, 罗燊, 李星明, 李卓凡, 樊勇, 孙健武. 中国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20, 40(2): 190-199. |
[5] | 王德怀, 李旭东. 贵州乌江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3): 477-486. |
[6] | 李成宇, 张士强, 张伟, 廖显春. 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12): 1875-1883. |
[7] | 张春梅, 张小林, 徐海英, 卢中辉, 刘传明.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区域经济极化结构演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57-563. |
[8] | 柏玲, 姜磊, 周海峰, 陈忠升. 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基于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J]. 地理科学, 2018, 38(12): 2100-2108. |
[9] | 吴清, 吴黎, 李细归, 周雯. 广东省残疾人生计资本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345-1353. |
[10] | 范科科, 段利民, 张强, 史培军, 刘剑宇, 顾西辉, 孔冬冬. 基于多种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TRMM降水数据降尺度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411-1421. |
[11] | 刘清春, 张莹莹, 李传美.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山东省制造业时空分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5): 691-700. |
[12] | 王永明, 王美霞, 吴殿廷, 赵林, 丁建军. 贵州省乡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2): 217-227. |
[13] | 冯亚芬, 俞万源, 雷汝林. 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2): 236-243. |
[14] | 王雪辉, 谷国锋. 基于市场潜能的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17-1623. |
[15] | 周侃. 中国环境污染的时空差异与集聚特征[J]. 地理科学, 2016, 36(7): 989-9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