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4, Vol. 34 ›› Issue (10): 1210-1217.doi: 10.13249/j.cnki.sgs.2014.010.1210
收稿日期:
2013-12-22
修回日期:
2014-04-18
出版日期:
2014-10-10
发布日期:
2014-10-1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庞瑞秋(1974-),女,内蒙古开鲁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地理学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Rui-qiu PANG1(), Fei TENG2, Ye WEI1(
)
Received:
2013-12-22
Revised:
2014-04-18
Online:
2014-10-10
Published:
2014-10-10
摘要:
以吉林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单元,借助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国有动力、非国有动力、农业动力及外向动力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并以此解释人口城镇化分县域(市辖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有动力对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最大,影响强度由中北部向西南、东南两个方向递减;农业动力和非国有动力分居二、三位,但差别不明显。其中农业动力的影响强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强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向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力较弱,影响强度各地区差别较大。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应重视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和农村现代化的作用;关注人口城镇化动力多元化,考虑实现错位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庞瑞秋, 腾飞, 魏冶.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10): 1210-1217.
Rui-qiu PANG, Fei TENG, Ye WEI. A GWR-Based Study on Dynamic Mechanism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10): 1210-1217.
[1] | 姚士谋,陆大道,王聪,等.中国城镇化需要综合性的科学思维——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方式[J].地理研究,2011,30(11): 1947~1955. |
[2] | 孙慧宗. 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 |
[3] | 赵新平,周一星.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及城市化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132~138. |
[4] | 宁越敏. 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53(5):88~95. |
[5] |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23(12):8~13. |
[6] | 蔡建明. 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及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7,16(2):9~14. |
[7] | Zhang K H, Song S.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ime-series and cross-section analyses[J].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3, 14(4): 386-400. |
[8] | 顾朝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4,19(2):1~5. |
[9] | 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1999,54(2): 106~115. |
[10] | 薛凤旋,杨春.外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3):193~205. |
[11] | 曹广忠,王纯洁,齐元静.我国东部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8,27(6):1399~1406. |
[12] | 欧向军,甄峰,秦永东,等.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5):993~1002. |
[13] |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
[14] | 邵大伟,吴殿鸣.山东省人口城镇化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3,33(9):51~57. |
[15] | Fotheringham A S, Brunsdon C, Charlton M.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ly varying relationships[M].Chichester: Wiley, 2002. |
[16] | 艾福利,庞西磊,汤庆园,等.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浙江省台风经济损失影响因子分布规律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1):61~67. |
[17] | Clement F, Orange D,Williams M,et al.Drivers of afforestation in Northern Vietnam:assessing local variations us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J]. Applied Geography, 2009, 29(4):561-576. |
[18] | Shi Haijin,Laurent E J,LeBoutonJ,et al. Local spatial modeling of white-tailed deer distribution[J]. Ecological Modelling,2006,190(1):171-189. |
[19] | Rutherford V Platt.Global and local analysis of fragmentation in a mountain region of Colorado[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04,101(2):207-218. |
[20] | 苏方林. 省域R&D知识溢出的GWR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145~153. |
[21] | 汤庆园,徐伟,艾福利.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上海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2):52~58. |
[22] | 张耀军,任正委.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山区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 人口研究,2012,36(4):53~63. |
[23] | 刘继斌,杨青山,张春丽.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与空间组织[J].经济地理,2008,28(2):228~231. |
[24] | 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
[25] | 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
[26] | 贺晓慧. 基于分形理论和ESDA的山西省城镇体系及城镇化时空演变规律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
[27] | 魏冶,修春亮,孙平军.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地理研究,2013,32(9):1679~1687. |
[28] | 郭楠. 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
[1] | 辛晓华, 吕拉昌. 中国主要城市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异与机理[J]. 地理科学, 2021, 41(1): 129-139. |
[2] | 郭艳花, 梅林, 佟连军. 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84-1492. |
[3] | 姜莉莉, 袁家冬, 邸玉双, 刘永琪. 吉林省城市空间结构及地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界定[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19-1327. |
[4] | 王富喜.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45-1354. |
[5] | 魏宗财, 甄峰, 莫海彤, 刘晨瑜, 彭丹丽.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中心城区共享单车出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082-1091. |
[6] | 曾冰. 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湘鄂赣省际交界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6): 900-907. |
[7] | 李秋雨, 朱麟奇, 王吉玉. 全域旅游背景下吉林省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6): 948-955. |
[8] | 孙国霞. 基于旅游市场竞争态的吉林省入境旅游市场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6): 973-979. |
[9] | 王彬燕, 田俊峰, 施响, 王士君. 基于HLM和GWR的汪清县农村贫困成因探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3): 409-418. |
[10] | 于洪雁, 王群勇, 张博, 刘继生. 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89-1898. |
[11] | 杨水根, 王露.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人口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协同演化及其减贫效应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909-1920. |
[12] | 李宁,李铁滨,房艳刚,周丽君,王昱,赵伟. 吉林省县域经济效率时空格局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8): 1293-1301. |
[13] | 杜群阳, 俞航东. 2003~2015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互补、收入水平与人口城镇化[J]. 地理科学, 2019, 39(4): 525-532. |
[14] | 马延吉, 艾小平. 基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吉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J]. 地理科学, 2019, 39(3): 487-495. |
[15] | 丛小丽, 黄悦, 刘继生. 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3): 496-5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