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wman W G Peter, Jeffery R Kenworthy. The land use-transport connection [J]. Land Use Policy, 1996, 13(1): 1-22. [2] Goran Vuk. Transport impacts of the Copenhagen Metro [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05, 13(3): 223-233. [3] Ewing R.Counterpoint: Is Los Angeles-style sprawl desirabl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7, 63(1):107-126. [4] Alex Anas, Richard Arnott, Kenneth A.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8,36(3):1426-1464. [5] 毛蒋兴, 阎小培. 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模式关系研究[J]. 规划师, 2002, (7): 69~72. [6] 周春山.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7] 陆化普, 文国玮. BRT系统成功的关键: 带动城市土地利用形态[J]. 城市交通, 2006, 4(3): 11~15. [8] 管驰明, 崔功豪.公共交通导向的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探析[J]. 城市规划, 2003,(10):39~43. [9] 薛华培. 轨道交通与我国大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J]. 城市交通, 2005, 3(4): 39~43. [10] 潘海啸. 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优化[J]. 上海城市规划, 2007, (6):37~43. [11] 潘海啸, 粟亚娟. 都市区高速公路对近域城镇发展影响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城市规划汇刊, 2000, (5):44~50. [12] 张国华, 李凌岚. 综合高速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 城市规划, 2009, (3): 93~96. [13] 黄志刚, 金泽宇. 交通枢纽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 (10): 10~13. [14] 曹小曙, 杨帆, 阎小培. 广州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J]. 经济地理, 2000, 20(3): 74~77. [15] 李文翎, 阎小培.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土地复合利用研究——以广州为例[J]. 地理科学, 2002, 22(5): 574~580. [16] 周素红, 阎小培.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关系[J]. 地理学报, 2005, 60(1): 131~142. [17] 毛蒋兴, 阎小培. 广州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研究[J]. 地理科学, 2005, 25(3): 353~360. [18] 梁国昭. 广州港: 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J].热带地理, 2008, 28(3): 247~252. [19] 姚世谋. 国际空港的大区位及其规划布局问题——以广州新白云机场为例[J]. 人文地理, 2006, (1): 56~59. [20] 周霞. 广州城市形态演进[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1] 赵春荣. 关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若干问题[J]. 探求, 2001, (5): 35~40. [22] 陈子若.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存在问题及其发展思路[J].广东经济, 2002, (8):38~41. [23] 谢守红, 宁越敏.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模式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04, (10): 27~31. [24]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回顾编纂委员会.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回顾[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6. [25] 林树森, 戴逢, 施红平,等. 规划广州[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