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 详细信息

人工前丘槽形风蚀坑形态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以福建平潭岛为例
张绍云, 董玉祥, 田伟, 符淑宜, 莫潇凡, 杨林
地理科学, 2024, 44(8): 1492-1502.   DOI: 10.13249/j.cnki.sgs.20230304

图1 研究区示意 CC1~CC11为风蚀坑气流观测点位置,其中CC10、CC11是西侧壁;CC8、CC9是东侧壁,CC3和CC7分别是风蚀坑入口和出口(控制点)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