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孟宪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之一。湿地环境由湿地水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对湿地的适应和改造构成。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构建起湿地的整体功能。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湿地环境自身健康水平和湿地在全球环境长期变化中的作用。一个未受异常自然和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环境,因其生物种属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整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而处于较好的健康状态。当外力扰动超过湿地环境的修复能力时,湿地环境的健康状态就会恶化,功能发生退化,进而对区域或全球环境产生影响。
  • 论文
    王合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长江流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分析了长江流域持续发展的基本态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 论文
    吴国平, 黄艳, 谢志仁, 王文, 许定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面变化研究是具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地学研究领域。全球性气候变化、海面升降和环境变迁的预测等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重要研究课题。利用GIS软件Arc/Info 建立中国第四纪海面变化信息系统,对中国第四纪海面变化进行动态模拟、趋势预测和应用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屏幕、图形终端、笔式绘图仪、静电绘图仪和打印机对中国第四纪海岸古环境进行再造和演示。
  • 论文
    阎小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信息密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空间发展特征和原因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揭示了信息密集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地域运动的关系。
  • 论文
    段水旺, 章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河洛口站、长江武汉站和珠江高要站1980 到1989 年的水文、水化学资料,分别计算中国3 条主要河流下游控制站80 年代营养元素氮、磷平均含量,比较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影响它们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 论文
    胡金明, 刘兴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质量是土壤特性的综合反映,是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动态变化的最敏感的指标。建立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模式,计算三江平原地区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耕作层)的土壤质量矩阵,利用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地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大面积开荒后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面积开荒后主要耕作土壤的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发生了明显的退化。最后还探讨了这一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
  • 论文
    王随继, 黎劲松, 尹寿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状河流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无论从沉积特征还是从地貌及水力学特征看,网状河流都是一种典型的河型,但目前对网状河流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沉积特征、地貌及沉积微环境特征及形成条件等方面对网状河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总结。
  • 论文
    洪松, 葛磊, 吴胜军, 李晓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地球表面水量平衡、热量平衡两个基本方程出发,通过对其中一系列变量在三峡建库前后变化的分析,推导库周地区辐射平衡Rg、蒸发量E、年径流量f 等重要水热因素将会发生的变化,从而可对整个库区环境的演变窥豹一斑。
  • 论文
    刘红玉, 吕宪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的研究是景观制图的关键。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在研究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原则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引起该区域景观分异的主导因素。得出人文因素、水文因素、地貌和植被因素为其主导因素。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第一级按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划分为:自然湿地景观、半自然湿地景观、人工湿地景观; 第二级按地貌划分为: 河漫滩、阶地、湖滨、洼地、谷地; 第三级对沼泽湿地植被25 种类型进行模糊聚类归并,得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制图景观类型。河流作为重要湿地类型分为永久性河流和沼泽性河流两类。该分类系统的建立能为三江平原湿地在景观制图、景观格局研究及景观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
  • 论文
    吴承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市场导向的旅游开发战略与旅游地规划设计的整合问题,从游憩角度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技术,论文分析了游憩需求与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旅游地是由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及其支持系统组成,旅游地规划的中心内容是游憩规划,游憩活动地域组合具有4 种类型、3 种模式。
  • 论文
    赵庚星, 张万清, 李玉环, 陈乐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黄河口1986 年5 月至1996 年10 月淤积与侵蚀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动态。结果显示:黄河口1990 年1 月以前以淤积为主,而1990 年1 月以后则以侵蚀为主,河口向渤海推进的速率也呈明显降低的趋势。侵蚀主要发生于河口北部和西南部,淤积的主要部位是河口嘴部及其南部。
  • 综述
  • 综述
    张宏, 慈龙骏, 孙保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荒漠化的概念和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及发生机制等问题。认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荒漠化定义揭示了各类型荒漠化的共同本质,是较为科学和适用的定义。荒漠化评价指标的“基准”、荒漠化气候类型及评价的空间尺度是建立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荒漠化的发生机制是荒漠化理论的核心,它涉及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荒漠化的非平衡过程及荒漠化与土地系统复杂性的关系。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是荒漠化的驱动因素之一。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韩美, 李道高, 赵明华, 姜爱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综合方法对莱州湾南岸平原地面古河道做了系统研究,发现并验证地面古河道25 条,按形成时代将其分为两期,其中,早-中全新世古河道6 条,历史时期古河道19 条;按地貌形态将其分为4 种类型,包括高地古河道带、条状高地古河道、槽状洼地古河道和古河槽,其中条状高地古河道为该区主要的古河道类型。
  • 研究报道
    郭淑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煤矿城市的发展历程划分了4 大阶段:初期扩大开发阶段,中期稳定开发阶段,后期开发阶段及煤炭资源耗竭阶段,并分析了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特点。
  • 研究报道
    卢文喜, 祝廷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以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作为评价参数,经过反复的尝试,构建了具有4 层结构用于评价湖泊的营养状态的误差逆传播网络。其输入层有3 个神经元,2 个隐含层各有4 个神经元,输出层有1 个神经元。将湖泊营养状态评价标准作为样本模式提供给网络,按照误差逆传播网络的学习规则对网络进行训练,经过39925 次学习后,网络达到预先给定的收敛标准。应用该网络对长春南湖水的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操作过程简便易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春南湖水基本上处于异常富营养化状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
    臧淑英, 祖元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制图依赖于大量空间数据的有效处理,探讨了ARC/INFO7.0.1 和ARCVIEW3.0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分析及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并以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的塔源林场为例,对方法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 研究方法
    郭秀军, 章光新, 谭笑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快速全面的了解整个改良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盐碱化程度,如何对改良的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测,是盐碱地改良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物理探查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证实其在盐碱地的改良工程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并拟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松嫩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中采用此项技术方法,进行跨学科的技术应用研究。
  • 研究方法
    杨保, 邹学勇, 王周龙, 董光荣, 刘玉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流中颗粒跃移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及其运动机理的研究在发展风沙物理学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受实验条件和实验手段的限制,关于此方面的认识还不统一。采用高速频闪摄影技术,在计算跃移颗粒各运动参数的基础上,反推出跃移颗粒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并将颗粒所受的阻力、升力和重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阻力最重要,重力次之,升力也不可忽略,它占重力的20% 以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出了颗粒的跃移运动轨迹,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 书评
  • 书评
    张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日本的水田开发》一书是由日本古今书院于1997年2月初版发行,日本琦玉大学教授元木靖博士撰写的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明治时期以来近百年间现代日本水田开发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的学术论著,全书30余万字,附图62则,附表55例。本书在充分参考有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汇集和融注了著者20余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可谓内容详实、图文并茂。
  • 简介
  • 简介
    刘景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研究与评价中心是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原化学地理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的环境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最早涉足环境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现为环境科学博士授予点。主要从事水环境质量及其污染控制、区域环境质量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