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 35 (4): 410-418

Orginal Article

中国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空间分异研究

谷永泉1, 杨俊1, 冯晓琳2, 李闯1, 李雪铭1

1.辽宁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9
2. 辽宁省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002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in Chinese Typical Tourist Cities

GU Yong-quan1, YANG Jun1, FENG Xiao-lin2, LI Chuang1, LI Xue-ming1

1. Liaoning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Geomatic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Liaoning 116029, China
2. Liaoning Province Information Center, Shenyang,Liaoning 110002, China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5)04-0410-09

通讯作者:  杨 俊,副教授。E-mail:yangjun@lnnu.edu.cn

收稿日期: 2014-01-20

修回日期:  2014-07-24

网络出版日期:  2015-04-20

版权声明:  2015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40, 41171137)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9YJC790135)和辽宁省优秀人才项目LR2013050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谷永泉(1972-),男,辽宁大连人,教授,主要从事城市经济与人居环境研究。E-mail:happygu@126.com

展开

摘要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中国101个拥有5个3A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城市中选取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居环境适宜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30个典型旅游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生态环境适宜度、气候环境适宜度、服务环境适宜度和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得分,并对典型旅游城市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排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和上海在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前两位且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城市(苏州、杭州、南京等)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与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差距不大且大部分排名前15,是城市人居环境与旅游资源协调发展的典范;沿海城市(大连、青岛、厦门等)和传统旅游城市(桂林、昆明、黄山)由于旅游季节单一等原因造成城市旅游综合指数得分的排名不高,但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较高,优势主要体现在气候环境适宜度、生态环境适宜度和服务环境适宜度;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城市(西安、洛阳等)人居环境适宜度排名普遍不高;重庆、广州在典型旅游城市中排名靠前,但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较低,此类城市在做好旅游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城市生态、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人居环境适宜度 ; 典型旅游城市 ; 熵值法 ; 模糊层次分析法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in typical tourist c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oiting loc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resources. Meanwhile, it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 This article applies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uzzy AHP) to choose 30 typical tourism cities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101cities who have five 3A or more scenic spots. By establishing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index system and using entropy method, this article obtains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ecological suitability, suitabl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service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and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 comprehensive score for 30 typical tourist cities. Results show that Beijing and Shanghai obtain the top two score in the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 and have absolute advantage than other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Suzhou, Wuxi, Hangzhou etc.) has a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anking of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 and typical tourist city and most of them are in the top 15. Moreover, they do well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resources. While the coastal city, such as, Dalian, Qingdao and Xiamen, has a low ranking of the typical tourist city, the score of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 is high; The cultural landscape tourism city, such as Xi'an and Luoyang, acquires a low ranking of 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Although Chongqing and Guangzhou have advantage in typical tourist cities, the score of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 are lower; accordingly, the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ervice environment.

Keywords: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 ; typical tourist city ; entropy method ;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0

PDF (907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谷永泉, 杨俊, 冯晓琳, 李闯, 李雪铭. 中国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空间分异研究[J]. , 2015, 35(4): 410-418 https://doi.org/

GU Yong-quan, YANG Jun, FENG Xiao-lin, LI Chuang, LI Xue-ming.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in Chinese Typical Tourist Citie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4): 410-418 https://doi.org/

城市是人类生活、物质、精神创造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得以密集展示的空间场所,是人类旅游活动十分密集的地区。如今,由于旅游者对服务依赖程度的提高使得城市与旅游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城市作为旅游接待设施的载体,旅游业则以城市发展作为依托[1]。从旅游者角度出发,随着居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旅游观念日渐成熟,旅游方式逐渐从观光型向观光型与度假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伴随着旅游方式的改变,游客更加关注城市的绿化情况、环境质量、交通状况等城市内部建设的发展状况。因此,从城市角度出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北京、杭州、大连等城市相继提出了建成旅游城市的目标,而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的不断完善也成为城市提升旅游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的关键[2,3]。但中国城市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优化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建立人居环境适宜度高的旅游城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这一概念最早见于David L. Smith的《宜居与城市规划》,从物质和环境角度阐述了宜居度的内涵[4],Salzano[5]、Timotuy D. Berg[6]、Gordon M等[7]都从不同的视角论述了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的内涵。国内关于宜居城市的研究主要源于吴良镛[8]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人居环境的理论和方法是宜居城市研究的重要基础[9]。李业锦等对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及其评价,现存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10];朱鹏等依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的5个需求层次角度出发,提出了评价城市宜居性的一系列属性指标[11]。以往研究者多倾向于对某一省市或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度研究,针对旅游城市的研究还比较贫乏。

论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中国101个拥有5个3A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城市中选取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居环境适宜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30个典型旅游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生态环境适宜度、气候环境适宜度、服务环境适宜度和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得分,并对典型旅游城市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排序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旅游城市人居环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与研究方法

1.1 典型旅游城市界定

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典型旅游城市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旅游景区规划和发展较好并且能够反映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城市[15]。中国目前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5级,依次为5A、4A、3A、2A、A级旅游区。论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选取拥有3A及以上旅游景区5个以上的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典型旅游城市。

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动态性原则,将典型旅游城市的影响因素分为城市内部旅游要素、接待游客数量、客运总量和旅游收入4个指标将其作为决策层,境内旅游收入等12个指标作为准则层。指标选取突出层次性,明确每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层次和位置,同时任何一个指标都建立起与其它指标的内在联系,使指标体系内部协调合理。对于旅游城市而言,城市内部旅游要素如景区的数量与质量,住宿条件等是其他各要素均衡发展的前提;客运总量直接反映旅游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只有旅游城市增加交通便利度才能增加游客数量,提高旅游收入。因此,决策层中城市内部旅游要素>客运总量>游客数量=旅游收入。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造层次结构模型、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确定指标权重值[13],构建判断矩阵,并判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得到各个影响因素对综合因子的权重(表1)。模糊层次分析法是采用模糊数学来改善AHP法的判断矩阵尺度,避免多个指标同时赋值的混乱,增强评价准确性[14]

表1   典型旅游城市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Table 1   The index system and weights of typical tourist cities

目标层典型旅游城市
决策层城市内部旅游要素游客数量客运总量旅游收入
权重0.30290.22450.24810.2245
准则层3A景区4A景区5A景区星级酒店境内境外民用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境内境外
权重0.04320.08640.14420.02910.12340.10100.11160.03040.04770.05830.12340.1010

新窗口打开

1.2 数据选取及处理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收集101个拥有3A级及以上旅游区5个以上城市的指标数据[15,16]。为真实反应所选指标的作用,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解决数据可比性问题。采用线性加权法,得出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指数[17]。选取排在前30位的城市(图1表2)作为中国典型旅游城市,分析其人居环境适宜度。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受客观因素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呈地区性不平衡状态,旅游业不发达地区大都分布在西北、西南等地,因此,选取的样本分布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从图1中可以看出内蒙和西部各省份的城市拥有景区数量较少,拥有5个及以上3A、4A、5A景区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省份。从得分等级来看,直辖市全部在得分等级1级中;另外,等级较高的城市集中在东部沿海、长三角地区城市和部分以人文景区为主的旅游城市。

图1   中国典型旅游城市分布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typical tourist cities of China

表2   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指数排名

Table 2   The rankings of typical tourist cities comprehensive index

排名城市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指数
1北京0.7930
2上海0.7263
3重庆0.5008
4广州0.3603
5苏州0.3143
6杭州0.3043
7天津0.2621
8南京0.2467
9成都0.2307
10无锡0.2200
11西安0.2169
12武汉0.1996
13大连0.1835
14宁波0.1795
15青岛0.1760
16桂林0.1698
17厦门0.1642
18沈阳0.1636
19烟台0.1572
20郑州0.1569
21哈尔滨0.1285
22温州0.1268
23昆明0.1249
24洛阳0.1220
25长沙0.1168
26三亚0.1162
27金华0.1095
28长春0.1053
29黄山0.1033
30常州0.1021

注:数据来自《2011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17]和《2010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6]

新窗口打开

1.3 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指标体系

典型旅游城市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既能客观有效地反映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优劣,又能显示人居环境适宜度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因此构建一个具有可比性、可操作性、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5项原则[18]。① 全面性原则;② 针对性原则;③ 科学性原则;④ 可比性原则;⑤ 可操作性原则。

在参考关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及人居环境适宜度分析研究成果[19~24]的基础上,根据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服务等要素,建立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分析的二级指标体系(表3)。该指标包括经济环境适宜度、生态环境适宜度、气候环境适宜度和服务环境适宜度四个一级指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16个二级指标。

表3   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指标体系

Table 3   The urban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 index system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人居
环境
适宜
经济环境适宜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万人失业人数(人)
生态环境适宜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人均园林绿地面积(m2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空气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d)
气候环境适宜度适宜气温天数(d)
年平均相对湿度(%)
适宜风速天数(d)
雨、雪天数(d)
服务环境适宜度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辆)
每万人国际互联网户数(户)
人均城市铺装道路面积(m2
每万人拥有出租汽车数量(辆)

新窗口打开

1.4 研究方法

采用熵值法对中国30个典型旅游城市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25,26]

① 由于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单位,为了消除量纲和单位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可公度性,首先应将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即指标的同度量化。各指标实现同度量化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X'ij为同度量化后的指标值; X̅j是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 σj是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其中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采用公式(1);负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采用公式(2)。其中年平均相对湿度中 Xij为原始值与人体最佳湿度之差。

② 为了消除负值,可以将坐标进行平移。指标值X'ij经过坐标平移之后变为X″ij,公式为:

式中,K为坐标平移的幅度。

③ 计算指标X″ij的比重Rij,公式为:

④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ij,公式为:

⑤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计算公式为:

gij值越大,则指标Xij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越强。

⑥ 计算指标Xij的权数Xij,计算公式为:

其中, j=1,2,……,n。最后,利用公式

计算第i个城市第j个指标的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分值Vij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各评价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受主观因素影响,根据指标间的差异度求权重,方法的可信度大,自适应能力强,适用于有数据的样本[27~29],评价结果能完全反映各典型旅游城市的人居环境适宜度。

2 评价结果分析

2.1 评价结果

查阅文献[15,16],收集30个城市的相关指标数据,并对所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上述方法,计算中国典型旅游城市的经济环境适宜度、生态环境适宜度、气候环境适宜度、服务环境适宜度和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与排名见表4~8。

表4   典型旅游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得分及排名

Table 4   The urban economic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score and rankings of typical tourist cities

排名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得分
1北京0.041511长沙0.034221广州0.0310
2苏州0.038912温州0.033922洛阳0.0308
3上海0.038113成都0.033523金华0.0308
4天津0.037914大连0.033424三亚0.0308
5无锡0.037015宁波0.033225长春0.0306
6重庆0.035616郑州0.032826昆明0.0302
7南京0.035317烟台0.032827哈尔滨0.0304
8杭州0.035118武汉0.031728西安0.0294
9青岛0.035019常州0.031729桂林0.0294
10沈阳0.034720厦门0.031130黄山0.0292

新窗口打开

表5   典型旅游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得分及排名

Table 5   The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score and rankings of typical tourist cities

排名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得分
1三亚0.041511南京0.035721成都0.0311
2大连0.041012宁波0.035322郑州0.0308
3厦门0.039813上海0.035223天津0.0292
4青岛0.039614黄山0.034624沈阳0.0291
5烟台0.038015常州0.034425洛阳0.0291
6昆明0.036916温州0.034126西安0.0287
7桂林0.036717北京0.034027武汉0.0286
8无锡0.036418重庆0.033528长春0.0282
9苏州0.036219广州0.032729哈尔滨0.0244
10杭州0.036120金华0.032130长沙0.0172

新窗口打开

表6   典型旅游城市气候环境适宜度得分及排名

Table 6   The urban climate suitability score and ranks of typical tourist cities

排名城市气候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气候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气候环境适宜度得分
1桂林0.060211宁波0.033821武汉0.0273
2昆明0.057212常州0.033422上海0.0256
3青岛0.053313无锡0.032123长沙0.0234
4大连0.048114杭州0.031624长春0.0230
5三亚0.045115北京0.031625金华0.0213
6烟台0.042916南京0.031426温州0.0213
7苏州0.042917郑州0.030827广州0.0213
8厦门0.040318洛阳0.029928成都0.0204
9天津0.038619西安0.029529哈尔滨0.0195
10黄山0.037720沈阳0.027830重庆0.0187

新窗口打开

表7   典型旅游城市服务环境适宜度得分及排名

Table 7   The urban service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score and rankings of typical tourist cities

排名城市服务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服务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服务环境适宜度得分
1上海0.058011南京0.036021长沙0.0297
2北京0.053412苏州0.035022郑州0.0283
3昆明0.044513成都0.034723温州0.0271
4厦门0.043714广州0.034624西安0.0270
5杭州0.043115沈阳0.032725重庆0.0239
6大连0.038516无锡0.032626长春0.0227
7桂林0.037517宁波0.032327黄山0.0222
8青岛0.036918武汉0.032028哈尔滨0.0220
9天津0.036519烟台0.031429金华0.0206
10三亚0.036120常州0.029830洛阳0.0171

新窗口打开

表8   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得分及排名

Table 8   The urban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 total score and rankings of typical tourist cities

排名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
1上海0.038711烟台0.034721广州0.0318
2北京0.038312天津0.034222成都0.0317
3昆明0.037813南京0.034223温州0.0315
4桂林0.037214无锡0.033924西安0.0314
5青岛0.036615宁波0.033525重庆0.0300
6大连0.036016常州0.033426洛阳0.0298
7厦门0.035617沈阳0.032827金华0.0298
8三亚0.035418黄山0.032628长春0.0297
9苏州0.034919郑州0.032229长沙0.0285
10杭州0.034720武汉0.032230哈尔滨0.0269

新窗口打开

2.2 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分析

2.2.1 典型旅游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分析

经济环境适宜度在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失业率等关乎民生的经济指标考虑在内,确保得到的结果可以更科学的反应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否适宜居民发展的要求。其中,4个直辖市和长三角经济圈城市得分较高,东南沿海城市次之。以广州(0.029)为例,其万人失业人数较其他城市多,且经济环境适宜度4项三级指标中,万人失业人数权重最高(0.314)最终导致广州市的经济环境适宜度得分偏低(0.029),仅排名第20位,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典型旅游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城市空间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cities at the urban economic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of typical tourism cities in China

2.2.2 典型旅游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分析

生态环境适宜度的指标综合考虑了生态和环境2个方面,从而更充分的从生态角度上反映典型旅游城市的宜居性。沿海城市(三亚0.042、大连0.041、厦门0.034、青岛0.040、烟台0.039)生态环境适宜度的得分普遍较高,此类城市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吸引更多游客,在城市建设、绿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西部旅游城市和部分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得分较低,如西安(0.029)、洛阳(0.029)、沈阳(0.029)等地,如图3所示。

图3   典型旅游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城市空间分布

Fig.3   Distribution of cities at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of typical tourism cities in China

2.2.3 典型旅游城市气候环境适宜度分析

传统旅游城市和沿海城市在此项评价中得分普遍较高,得益于此类城市气温适宜、年平均湿度及降水量适中,年平均风速较小。南方沿海城市如宁波、厦门、广州等城市由于风速大平均气温高,降水量偏大导致得分偏低,如图4所示。

图4   典型旅游城市气候环境适宜度城市空间分布

Fig.4   Distribution of cities at the urban climate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of typical tourism cities in China

2.2.4 典型旅游服务环境适宜度分析

典型旅游城市服务环境适宜度分析。服务环境适宜度的指标均为相对指标,此类数据能更准确的反应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城市通讯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此项指标,排名第一的上海(0.058)和排名第二的北京(0.053)作为大都市在得分上优势明显,如图5所示。

图5   典型旅游城市服务环境适宜度城市空间分布

Fig.5   Distribution of cities at the service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of typical tourism cities in China

2.3 典型旅游城市得分与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分析

30个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空间分布如图6所示,北京和上海的综合排名分列一、二位,两地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指数排名分别是第二位和第一位(图7)。可以看出两地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与城市旅游资源协调发展,两地服务环境适宜度优势明显(得分占全部30个城市总得分>11%),这是因为北京和上海作为首都和国际大都市自身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地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承办第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41届世界博览会,借此高速发展经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投入较大,公共服务优势突出。

图6   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空间分布

Fig.6   Distribution of cities at the urba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of typical tourism cities in China

图7   典型旅游城市得分与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分析

Fig.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ints of typical tourist cities of China and the points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昆明、桂林、青岛、大连、厦门、三亚、烟台、常州、黄山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明显高于(名次差≤-5)典型旅游城市。九城市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中受到城市规模、景区数量等因素影响排名中间或靠后,但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排名中在生态环境适宜度、气候环境适宜度、服务环境适宜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大幅高于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的原因。九城市在保持较好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的同时,要注意不能过度依赖自然景观作为城市旅游特点,应加强旅游城市建设,开发城市人文景观,如北方沿海旅游城市要适当增加冬季旅游项目,增加旅游淡季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

广州、重庆、成都、西安、武汉5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明显低于(名次差≥5)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其中,广州、重庆差距最大,广州市经济发达,但在经济环境适宜度计算过程中,广州因万人失业人数太高导致得分偏低,在经济环境适宜度方面不具优势,且广州和重庆气候条件处于劣势,导致两城市气候环境适宜度得分偏低,重庆服务环境适宜度4项指标均与30个城市平均值有较大差距,但两地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列第三、第四位,说明两地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开发合理、交通方便、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但人居环境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成都、西安、武汉的城市景区主要集中于人文景观和地质地貌景观2类,三地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的4个二级指标大部分低于平均值,说明三地的经济、生态、环境、服务各项指标均有待进一步发展。此类城市不能仅依靠城市固有的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应从各方面入手开发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资源,如此可以提升城市旅游品质,吸引等多旅游者。

苏州、杭州、天津等13个城市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与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大致持平(-5<名次差<5),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基本实现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与城市旅游的协调发展。其中苏州、杭州、天津、无锡两项综合排名均位列前十,因其经济、服务、游客数量、景点质量等方面全方位均衡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此类城市应保持城市旅游资源与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相辅相成,协调增长。

3 结 论

1) 4个直辖市和长三角经济圈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得分较高,东南沿海城市次之;沿海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的得分普遍较高,西部旅游城市和部分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城市得分较低;传统旅游城市和沿海城市的气候环境适宜度得分普遍较高,南方沿海城市得分偏低。

2) 旅游服务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中,上海和北京分别位于第一、二位,作为大都市在得分上优势明显;上海、北京在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和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指数排名中均位于前两位;昆明、桂林、青岛、大连、厦门、三亚、烟台、常州、黄山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明显高于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广州、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城市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明显低于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苏州、杭州、天津等13个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与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大致持平。

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中城市以“类”分布明显。以沿海城市、长三角经济圈城市聚类最为明显,说明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与城市发展水平一致,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及研究过程中,不应就单个城市讨论,要加强某一“类”城市的互动,发挥各自“类”的比较优势。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周玲强.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J].城市规划,1999,23(10):31~34.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8-9497.1999.01.01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 经济的重建和高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迅速崛起,成为控制和协调世界政治经济事务的中心.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建和世界 经济增长重心的东移,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为代表的我国40多个中心城市在新一轮城市规划和跨世纪发展战略中, 相继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杭州、苏州、西安、南京、大连、厦门、深圳、珠海等城市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城市的现代 化、国际化和主题化已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中心城市发展的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利用国内外现有国际性城市研究的理论成果,从城市科学和旅游经济学相结合的新 的视点,探讨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一般理论,尝试构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基本指标体系,既在理论上丰富国际性城市研究的领域,又为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2] 祁黄雄,蔡运龙,徐勋光.

度假区人居环境景观的可持续性规划——以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为例

[J].城市规划,2002,26(6):84~88.

URL      [本文引用: 1]     

[3] 朱梅,魏向东.

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J].经济地理,2011,31(1):170~17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国内不少城市提出建立国际 旅游城市,并进行了相关实践,而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较有限。文章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构建了一套包含10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的国际旅游城 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模型测算了指标权重,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南京和苏州两市做了初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多项指标略高于南京,两市均初步达到 旅游国际化水平,国际旅游业总体特征表现为"一流的资源,二流的服务,三流的营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基本符合国际标准,但国际交流能力较为薄弱。
[4] 谌丽,张文忠,李业锦.

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

[J].地理学报,2008,63(10):1022~1032.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8.10.00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2006 年大连市大规模调查问卷为基础数据,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 分析手段, 从&ldquo;居住安全性&rdquo;、&ldquo;生活方便性&rdquo;、&ldquo;居住舒适性&rdquo;、&ldquo;出行便利性&rdquo; 和&ldquo;环境健康性&rdquo; 五大类指标出发, 首先, 对大连的城市宜居性的综合水平和各要素进行了评价; 其次, 研究了宜居性评 价结果与居民的收入、家庭构成、学历、年龄、性别等社会经济属性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 按照居民的四类社会属性,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 研究了大连工薪阶层、年轻白领、低收入阶层和年轻打工族等四类人群对城市宜居性的评价差异, 其中, 拥有高收入和高学历的工薪阶层和年轻白领对大连的宜居现状满意;低收入阶层和年轻打工族收入偏低, 居住区主要位于市郊和老工业区等, 对大连的宜居性评价较低。</p>
[5] Salzano E.“Seven aims for the livable city” in Lennard, S. H. S von ungern-sternberg, H. L. Lennatd, eds. Making Cities Livable[C].International Making Cities Livable Conferences. California, USA: Gondolier Press,1997.

[本文引用: 1]     

[6] Timothy D Berg.

Reshaping gotham: The city livable movement and the redevelopment of New York City

[M]. Purdue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1998.

[本文引用: 1]     

[7] Gordon M, Idowu A.

Climate change, related hazards and human settlements

[J].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09,2:179-186.

https://doi.org/10.1016/j.cosust.2009.10.006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 id="">The assessment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07)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climate is changing and the future will see higher sea levels, more heat waves, intense storms and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s and extension of drought areas. These climate hazards are having impacts on human settlements causing major loss of life, social disruption and economic hardship. Recent literature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blem is more rather than less critical. Linking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with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s important and starting to happen although there are significant barriers.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poorest people in all countries are those most at risk and usually with the least capacity to adapt and reduce risk. A new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 Integrated Research on Disaster Risk: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 of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environmental hazards (including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viding an enhanced research base on which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public policies.</p>
[8]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本文引用: 1]     

[9] 李雪铭,刘秀洋,冀保程.

大连城市社区宜居性分异特征

[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4):75~81.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08.04.01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当前人居环境宜居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层次,城市社区的宜居性研究较少,研究社区的宜居,是对城市 宜居性评价的深入,可为城市社区规划提供建议和指导。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连市的社区进行调查,充分考 虑评价因子的代表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选取6 项二级指标和24 项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 法获得社区宜居度偏好图,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 8.0 相结合的方法, 对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 进行初步评价,借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的概念,参考其对社会阶层的分异研究,最后得到社区宜居性分异度指数为 27.6。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整体评价较好, 市内四区存在较大差异;宜居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风景 优美的地区,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和行政中心所在地等地区。</p>
[10] 李业锦,张文忠,天山川,.

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研究进展

[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101~109.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08.03.01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1898 年霍华德提出的&ldquo;田园城市&rdquo;是对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昂贵代价的反思。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宜居城市研究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总结了宜居城市的研 究进展和主要学术观点,重点回顾了宜居城市概念、内涵等研究内容,集中讨论了宜居城市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和评价方法,并指出宜居城市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p>
[11] 朱鹏,姚亦锋,张培刚.

基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初探

[J].河南科学, 2006,24(1):134~137.

[本文引用: 1]     

[12] 张骏,古风,卢凤萍.

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的城市旅游吸引力要素研究

[J].资源科学,2011,33(3):556~5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6564.2012.07.028      URL      Magsci      摘要

人居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资源系统观的具体体现。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研究城市旅游吸引力,是保持和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优势,并将其转换为现实旅游竞争力,从而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扩展资源开发视野,开展相关研究的新角度。优秀的人居环境应坚守以人为本、天人和谐的理念,彰显出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和对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心向,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从这一角度出发,城市旅游的开展也应该以人为本,进行整体论上的思考。通过量化研究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人与人的和谐程度、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不仅是人居环境资源水平的体现,与城市旅游的吸引力也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可从自然环境治理、民众教育以及目的地社会建设的维度入手,利用人居环境资源优势促进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全面提升。
[13] 冯雪力,吴世新,陈红,.

新疆非耕地系数相似性类型区划分

[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3):301~306.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0.03.00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非耕地系数反映了田间耕地与非耕地的分布情况,它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获得较为准确的耕地面积。以影响非耕地系数的因素为指标对农区进行类型区划分是利用非耕地系数获取准确耕地面积的前提。首先以干旱区典型绿洲为研究区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探讨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使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累计平方根法研究各个类型区分界点的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利用的斑块破碎度、水网密度、农业人口密度、人均农业生产值等。将它们作为类型区划分的指标,并采用最优分层理论将类型区数目确定为8。利用累计平方根法确定各类型区的分界点,该方法使得分区结果较优,各类型区内的方差较小。该类型区划分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和各类型区的非耕地系数逐渐增加的趋势。</p>
[14] 李雪铭,王凯,杨俊.

基于宜居视角的主句城市化水平测度——以大连市为例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2):114~117,194.

[本文引用: 1]     

[15] 陈小龙.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本文引用: 3]     

[16] 盛来运,严建辉.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本文引用: 3]     

[17] 柴彦威,林涛,刘志林,.

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

[J].地理科学,2003,23(5):547-5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2003.05.006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在对已有旅游中心地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与界定方法,分析了旅游中心地理论在旅游空间规划中的指导意义,并以吉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例,介绍如何将旅游中心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旅游规划当中.
[18] 彭建,吴健生,潘雅婧.

基于PSR模型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框架

[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7):933~940.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2.07.01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态持续性则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途径, 但目前仍缺乏普遍认可的生态持续性目标分解方案;而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日益显著且不断增大的背景下, 生态系统健康、风险、安全与可持续性评价已成为当前宏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虽然在各类评价之间普遍存在概念混淆、指标体系雷同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生态持续性相关概念逻辑关联的基础上, 将区域视为人类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强调人类活动的主导性, 基于&ldquo;压力-状态-响应(PSR)&rdquo;模型, 从生态胁迫、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可持续能力3 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生态意义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模型, 并对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筛选及其阈值与权重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系统工程的综合评价法是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不存在绝对的评价标准, 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终极目标, 不在于静态的评价某时某地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与否, 而在于定量表征时空尺度上系统可持续性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
[19] 晋培育,李雪铭,冯凯.

辽宁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空演变与综合评价

[J].经济地理,2011,31(10):1638~164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通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 算了辽宁省14个省辖市在1994、1999、2004和2009年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 价和排序,依据评价结果揭示了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演变、主成分演变趋势,进一步研究了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通过分析 4个时间断面上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和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
[20] 周侃,蔺雪芹,申玉铭,.

京郊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3):361~368.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3.015      URL      Magsci      摘要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居住环境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对北京市首批市级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的问卷调查,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新农村建设以来京郊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要素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水平。研究表明:相比新农村建设前,京郊农村人居环境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大改善;京郊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地域特征显著,近郊平原区优于其他地域类型;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协调水平对村民形成人居环境整体印象最为重要,收入状况、村内道路质量、垃圾处理设施、卫生所等因素对人居环境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建立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京郊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关键环节。
[21] 王坤鹏.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来自我国四大直辖市的对比与分析

[J].经济地理,2010,30(12):1992~1997.

URL      摘要

在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人文、经济三个层面构建了二级评价指标体 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四大直辖市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北 京、天津、上海、重庆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人文环境宜居度、自然环境宜居度及环境宜居度协调性上 得分均最高,上海的经济人居环境宜居度最高,重庆、天津均不具有比较优势;四大直辖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协调性均不高。这与所作的专门公众意识调查结 论也基本一致,为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提供了新视域。
[22] 李雪铭,倪玉娟.

近十年来我国优秀宜居城市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3):8~14.

https://doi.org/10.13796/j.cnki.1001-5019.2014.05.001      URL      摘要

依据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系统的模糊特点,采用模糊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十一个优秀宜居城市近十年来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的协调程度进行实证评算.结果表明:所选的十一个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威海五城市的协调值随时间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状况在不断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大连、青岛、杭州、天津、南京、贵阳随着时间的发展协调值整体下降明显,出现"协调走低"现象,有碍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分别对两种现象进行评价,并对"协调走低"进行深入剖析,以修复和促进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为此类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3] 卿前龙.

宜居应宜闲:论现代宜居城市的休闲融入问题

[J].旅游学刊,2008,23(8):79~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08.08.020      URL      Magsci      摘要

宜居城市应该同时是宜闲城市,因为城市居民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和收入要求宜居城市充分发挥宜闲功能,宜闲是获得城市居民对宜居认同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外评选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宜闲问题在当前我国宜居城市建设和评价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今后在规划与建设宜居
[24] Rtistrm R K,Katherine A A,Lee J A, et al.

Basin-sca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eological context of human settlement: An example from the Lower Mississippi Valley, USA

[J].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08,27: 1255~1270.

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08.02.01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Large river valleys integrate hydroclimatic change differently than smaller ones. Whereas sedimentary deposits in smaller valleys serve to record temporally short-lived and/or low-amplitude hydrological and geomorphic responses, larger valleys are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changes at these scales. However, because of their size, larger valleys archive sedimentary records of longer-term, geographically extensive flooding and climate-related landscape evolution. Recent work in the Upper Tensas Basin of the lower Mississippi River Valley, USA, demonstrates the utility of analyzing sediments from a large, geomorphically and fluvially complex river basin as a proxy for significant climatic and landscape chang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human history. A 656000 year sedimentary archive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nterplay between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 evolution, and human responses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nce the Mississippi River basin stabilized following glacial retreat and deceleration of sea-level rise, the history of the river and its inhabitants was dominated by long periods of landscape stability punctuated by episodes of significant landform alteration. Modifications of the landscape are correlated with intervals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recorded in globally distributed multiproxy data sets. Periods of significant landscape instability and fluvial re-adjustment are recorded for the periods ca 4800–3800, 3000–2500, and 1000–800 cal BP. These punctu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the lower Mississippi Valley are related to periods of major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suggest climate chang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long-term history of human occupation in this river valley.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how geoarcheology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on human–environmental relationships and long-term landscape histories a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relevant to understanding cultur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25] 巴音达拉.

基于熵值法和景观模型的精河县生态质量评价及预测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8.

[本文引用: 1]     

[26] 李创新,马耀峰,张颖,.

1993~2008年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时空动态演进模式——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实证研究

[J].地理研究, 2010,31(2): 257~268.

URL      [本文引用: 1]     

[27] 祝连波.

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8.

[本文引用: 1]     

[28]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

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 地理科学,2013,33(11): 1323~1329.

URL      Magsci      摘要

<p>在明确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生态环境、城乡协调、城镇化效率等6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依据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通过系统聚类将全省17 地市划分为五大类型区:高质量城镇化地区、城镇化质量较高地区、城镇化质量中等地区、城镇化质量较低地区和低质量城镇化地区。在总结、概括各类型区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对各地市城镇化质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p>
[29] 李雪铭,晋培育.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

[J]. 地理科学,2012,32(5): 521~52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城市人居环境已成为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以社会经济环境、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生态环境4 个一级指标,28 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中国286 个地级以上城市在2000 年、2003 年、2006 年和2009 年4 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质量特征和时空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整体在逐步提高,城市之间人居环境质量得分差值缩小,各城市排名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级别差异明显;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差异显著,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从东部到中、西部依次递减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南高北低的分布状况,且各地区城市级别分布不均衡;人居环境质量水平较高的城市呈&ldquo;团&rdquo;状分布,与国家&ldquo;十二五&rdquo;规划纲要中城市化战略格局基本吻合;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城市规模无对应关系。</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