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 36 (6): 855-862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6.007

Orginal Article

长春市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

浩飞龙, 王士君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Mechanisms of Retail Businesses in Changchun, China

Hao Feilong, Wang Shijun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中图分类号:  F7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6)06-0855-08

通讯作者:  王士君,教授。E-mail: wangsj@nenu.edu.cn

收稿日期: 2015-05-20

修回日期:  2015-08-30

网络出版日期:  2016-10-20

版权声明:  2016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142,41571150)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浩飞龙(1989-),男,甘肃庆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E-mail: haofl587@nenu.edu.cn

展开

摘要

以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密度分析、最近邻距离分析及区位熵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长春市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长春市零售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单中心集聚与多中心分散特征,商业业态空间分化逐渐显现,不同业态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性较大;零售商业网点规模容量呈现老城区小规模密集分布,外围开发区大规模离散分布特征,且商业网点的规模容量等级结构较为合理;不同区块的零售行业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成熟区块表现出多行业、多功能复合特征,发展中区块单一功能特征较为明显; 商业业态演进及其内在特性选择、居民消费结构与行为因素影响、集聚经济效应驱动及公共政策的宏观调控共同影响零售商业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零售商业 ; 空间特征 ; 形成机理 ; 长春市

Abstract

Based on 2013 survey data for large-scale commercial sites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Changchu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retail businesses using spatial density analysis,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and location entrop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tail outlets in Changchun is made up of coexisting areas of concentration in the core area and diffusion in the peripheral area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a spatial pattern of multi-center clustering and a spatial development trend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among retail sites characterize the over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tail outlets in Changchun. Different retail formats show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the expansion of emerging formats such as chain supermarkets towards the city periphery has become a trend. The density of retail outlet distribution is higher in the inner district than that in the outer district, but the construction intensity trend is moving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capacity size is reasonable,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tage of gathering from the single center to multicenter. Furthermore, different blocks of the retail industry show quit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mature districts generally have high integrated service capacity, while the function pattern of developing districts features a more single-focus approach.

Keywords: retail business ; spatial characteristic ; forming mechanism ; Changchun

0

PDF (246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浩飞龙, 王士君. 长春市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J]. , 2016, 36(6): 855-862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6.007

Hao Feilong, Wang Shiju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Mechanisms of Retail Businesses in Changchun,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6): 855-862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6.007

商业活动及其空间结构历来都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合理的零售商业空间结构是城市商业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依托[2]。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新兴零售商业区位研究受到重视,零售业的连锁化、大型化及国际化,商品流和市场网络,购物中心的吸引、扩张和竞争,商业空间重构与消费者选择行为,商圈与集聚经济研究等成为商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3~5]。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由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大型专业性市场和卖场等新兴零售商业业态形成的商业空间,在城市中迅速涌现[6]。尤其是20世纪末中国加入WTO以来,外国零售企业,如德国的“麦德龙”、美国的“沃尔玛”等纷纷进入国内市场,这些新兴业态有着不同于传统商业业态的空间区位、功能和规模,其强劲发展对传统商业空间和城市整体功能空间结构带来了重要影响[7],也促进了零售业理论和商业网点区位研究的热潮。21世纪以来,商业业态组合、商业功能区、零售业百货商店区位、便利店连锁店区位及网上零售商业空间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8~10],并引入GIS技术手段和计量模型等新方法[11],推动了城市零售商业区位的微观研究。从国内研究进展来看,对连锁超市等新兴业态的空间结构及布局研究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12,13]

总体而言,中国零售商业区位的研究,已经从宏观层面向中微观层面不断的深入与细化,并注重了新兴零售业态空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来看,对各新兴零售业态空间布局及影响机制的探讨还比较缺乏,商业空间与业态结合研究不够,根据不同业态类型而细化研究其空间布局的成果不多。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东北经济区中部中心城市,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及层次明显提升,城市商贸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商业业态结构趋向多元化。一些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万达、王府井等纷纷落户长春,与本土的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品牌化、规模化和连锁化经营的良好态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从零售商业网点的分布、业态格局及行业特征等方面,分析长春市零售商业的空间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理,以期丰富和完善城市微观层面零售商业区位研究的内容,为今后城市商业空间优化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范围为长春市中心城区,研究数据来源于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调研数据①( ① 长春市商务局,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11~2020年),2010.,并补充完善2011~2013年新增零售商业网点。该数据涵盖了长春市5 000 m2以上的大型零售批发商业网点343家,数据提供了大型商业网点的名称、具体地址、业态类型、建筑面积等属性信息。通过ArcGIS将商业网点所在的建筑物位置和其空间属性信息进行关联,从而建立长春市大型商业网点的空间数据库。由于数据的限制,在业态分析方面,本文主要选取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家居建材商店、批发市场7种类型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空间密度分析

GIS空间密度分析根据输入的点要素数据集计算整个区域的数据集聚状况,从而产生一个连续的密度表面。在计算过程中,以每个待计算格网点为中心,进行圆形区域搜索,靠近格网搜寻区域中心的点会被赋予较大的权重,随着其与格网中心距离的加大,权重降低[14]。本研究主要采用KDF(kernel density function)密度分析法,借助ArcGIS 9.3平台实现对不同商业业态空间分布形态的分析。

1.2.2 最近邻距离分析

最近邻距离分析的思路是检验每个点所占据的面积,即通过比较计算最近邻的点对的平均距离与随机分布模式中最近邻点对的平均距离,判断点要素的分布格局是集聚还是扩散分布[15]。计算公式如下:

d(NN)=inMin(dij)N(1)

式中: d(NN)为最近邻距离, N为样本点数目,dij为第i个点到第j个点的距离,Min(dij)为i点到最临近点的距离。将计算出的最近邻距离与期望的平均距离比较得到最近邻指数 (Nearest Neighbor Index, NNI)。

最近邻指数计算公式:NNI=d(NN)/d(ran)式中:d(NN)为最近邻距离,d(ran)为期望平均最近邻距离,其取值一般为:

d(ran)=0.5AN(2)

式中,N为样本数量,A为研究区域面积。当NNI<1时,样本点呈集聚分布;当NNI>1时,样本点为均匀离散分布,NNI=1,样本点是随机分布。一般采用z检验,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1.2.3 区位熵分析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在衡量某一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16]。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本研究采用区位熵指标来分析零售商业行业功能类型的地域专业化程度,其值越高则该行业类型在该区域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公式如下:

NK-A=nK-A/nK(3)

式中,NK-A为区域K中零售行业类型A的区位熵;nK-A =区域K中行业类型A的网点数量/长春市中心城区内行业类型A总的企业数量,nK =区域K中总的零售行业网点数量/长春市中心城区内总的零售行业网点数量。

2 长春市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特征

2.1 零售商业空间分布形态特征

2.1.1 整体分布特征

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创新的载体,城市功能空间的集聚与扩散是城市空间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运动过程,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体现了城市内部形态的演变[16]。从长春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图1),可以看出零售商业网点整体呈现单中心集聚与外围多中心分散并存的分布特征。以火车站、大马路、重庆路三大传统商业中心为核心,形成明显的中心集聚区,并有互相连接的趋势;以赛德广场、中东大市场、红旗街、桂林路等新商业中心为核心,形成外围次级集聚区,空间分布形态上出现了多中心特征。

图1   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空间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retail outlets in central district of Changchun

进一步用标准差椭圆来反映零售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中心与方向趋势。可以看出,零售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长春市二环以内,说明零售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以老城区区块为主,核心区布局较为集中,外围较为分散。空间分布的中心位于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的交汇区域,分布中心明显偏向市中心北部;以人民大街作为长春市东西分界,可以看出零售商业网点东西向分布比较均衡。标准差椭圆长轴呈现东北-西南的方向,反映了零售商业网点空间发展的东北-西南方向性延展趋势明显。

2.1.2 业态空间特征

在长春市中心城区内部,批发零售业各种经营形态通过地域分工协作,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类型与组合,即商业业态空间结构。从不同商业业态空间分布的核密度估计(图2),可以看出存在以下5个明显的特征:不同商业业态在城市空间中的集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专业店、专卖店及百货店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形成集聚中心,购物中心、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及家居建材商店则相对比较分散,表现出弱集聚特征;专业店、百货店、购物中心呈现出在城市商业中心布局的特征,空间分布上倾向在核心区布局;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及家居建材商店的空间分布范围较大,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专卖店业态空间在核心区外围显著集聚,并表现出沿城市交通干道布局的特征;火车站、重庆路等商业核心区多业态分布密集,且高度集聚,商业业态空间重叠严重,如购物中心与百货店及大型超市的重叠,会影响商业效益及其服务功能的发挥。从不同业态类型的商业空间分布来看,商业业态分化已经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逐渐体现,新兴商业业态空间逐渐向城市外围扩展,这与城市商业中心的外围分散化趋势一致。

图2   长春市不同商业业态网点空间分布的核密度估计

Fig.2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of different retailing formats in Changchun City

2.2 商业网点规模容量与等级结构特征

零售商业网点的建筑规模与目标客户的定位及商圈辐射范围有关,较大规模的商业网点,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较多的商品和服务选择,然而经营规模的增大,必须有足够消费力支撑。从长春市零售商业网点建筑面积空间分布(图3)来看,建筑面积较大的商业网点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外围,如高新区、经开区及二道区,且单体建筑面积较大的商业网点空间上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建筑面积较小的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传统商业中心区,如重庆路、火车站、桂林路。从商业网点建筑规模容量分布的密度来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均衡集聚格局,以人民广场、火车站区域最为密集。这也正说明了城市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人民广场及火车站片区是长春市老城区,受旧城改造及文物景观的控制,商业网点的分布比较密集,但规模容量与开发强度比较低;而经开、高新等外围经济技术开发区,零售商业网点的分布密度低,但开发强度高,规模容量大。

图3   长春市零售商业网点建筑面积空间分布

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uilding area of retail outlets in Changchun

规模容量等级分布的研究以零售商业网点空间分布及核密度估计为基础,对割裂商业网点空间集聚特征的行政辖区界线略做调整,以保证各区块空间特征与功能的完整,从而划分出11个零售商业网点分布区块。根据调研的数据统计,将商业网点数量、建筑面积选为变量,采用K类中心聚类 (K-Means Cluster) 法,对11个区块的样本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到3个等级的区块规模(图4)。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零售商业网点规模容量等级结构比较合理,二级区块居多、三级区块较少,说明零售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正处于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扩散的发展阶段,其功能与规模尚处于提升与形成过程中;同时,一级区块也表现出规模偏小,发展滞后的问题。

图4   长春市零售商业区块规模等级分布

Fig.4   Size-hierarchy distribution of retailing districts in Changchun

2.3 零售行业的专业化功能区块特征

基于以上零售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区块,根据各商业网点的行业属性统计数据,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1) 中批发和零售业的分类,选择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纺织、服装及日用品八大行业,进行零售行业的专业化功能区块特征分析。本研究选择了最近邻指数来分析不同零售批发行业在空间上的整体集聚特征;用区位熵指数来测度各行业类型在各个区块中的地域专业化程度。

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行业在空间上高度集聚,综合零售,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行业集聚程度次之,说明这些行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促使其趋于簇群式分布;而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农林牧产品行业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集聚特征不显著,说明这些基础性的服务行业,更多强调的是在空间上的均衡分布,以带来更大的服务覆盖面。从区位熵的计算结果来看:不同区块的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已经形成一定的地域专业化特征。具体而言,人民广场区块的纺织、服装及日用品,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集聚程度较高;站前、南关及朝阳区块各行业发展水平较为平均,区位熵指数整体差异性较小,这体现了成熟区块多行业、多功能复合的特征;二道区块集聚了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业,高新、汽开及经开区块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单一行业的集聚程度较高,这表现出发展中区块功能的单一性;绿园、宽城及净月区块,行业集聚程度低,说明区块的地域专业化还处在初期的低水平状态。

表1   长春市中心城区零售批发行业区位熵与最近邻指数检验统计

Table 1   The location entropy and nearest neighbor index evaluatioAn for retail and wholesale industry in Changchun

区块名称综合零售食品、饮料
及烟草制品
纺织、服装
及日用品
文化、体育
用品及器材
汽车、摩托车、
燃料及零配件
家用电器及
电子产品
五金、家具及
室内装饰材料
农、林、牧
产品
人民广场区块2.68-5.143.57-4.590.400.55
站前区块0.581.401.851.92-1.101.711.78
南关区块2.033.280.242.08-0.600.931.92
朝阳区块1.631.821.471.25-1.790.560.38
高新区块0.42---3.800.600.93-
汽开区块3.132.271.00-8.54-1.391.92
绿园区块1.412.270.33-0.32-0.351.92
宽城区块0.360.650.570.89-0.26-0.55
二道区块2.50-0.89--5.9512.042.56
经开区块0.58-0.100.963.120.551.070.59
净月区块-0.570.33---0.170.72
最近邻指数0.79**1.27*0.51***1.35*0.43***0.82**0.91*1.07
集聚程度中度集聚弱集聚高度集聚弱集聚高度集聚中度集聚中度集聚弱集聚

新窗口打开

3 零售商业空间布局形成机理

3.1 商业业态演进及其内在特性选择

伴随经济全球化与劳动地域分工引起的城市经济重构与升级,长春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传统商业形态开始向新业态转变,以各大传统商圈为依托,出现了连锁超市、专买店、大型超市及购物中心等新兴商业业态。这些新业态的入驻使得商圈氛围更加浓厚,业态体系更加丰富多样,在完善城市商圈功能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基础性服务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在各大商圈及其业态的相互竞争与融合之中,初步形成了重庆路、红旗街2个较成熟的市级商业中心,以及火车站、桂林路、大马路及赛德广场等一批区域性商业中心,进而也促使了长春市零售商业单中心集聚与多中心分散空间格局的形成。

商圈是城市商业活动的聚集中心,商店是商业业态的主要载体。不同业态的商业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定位与空间定位,因而具有不同的区位需求,其区位评价与选择的结果便形成了特定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9]。如购物中心一般以几家大型百货店和大型超市为核心,辅以各种高档商品专卖店,所以它的区位要求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市级或区级商业中心;大型超市以家庭食品、日用品购买者作为主要的顾客,所以其区位选择更看重超市腹地的范围与经济条件,以及与其他同类型网点之间的竞争。另外,从各业态的行业属性来看,不同行业在空间上的区位选择也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不同行业同一业态空间格局的分化。如长春市专卖店业态,行业属性涵盖汽车零配件、服装销售及家电用品等行业,在空间布局上,由于地价的限制,汽车及零配件销售业对城市核心区的依赖较弱,多分布在城市外围交通便利区域,而服装销售及家电用品零售业对人口密度及商圈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多位于城市核心区。

3.2 居民消费结构与行为因素影响

居民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享受各种消费品的能力,也反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作为经济条件,它影响居民的购买力,决定着零售商业的辐射范围与生存门槛。据统计,1992~2012年长春市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1 713元上升至22 970元;人均年消费性支出由1 479元提高到17 863元[17]。城镇居民8大类消费支出总体呈现“4升4降”的发展态势(图5),其中表征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从1992年的53%降到2012年的30%(恩格尔系数在40%~50%为小康水平;30%~40%属于相对富裕);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及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显著提升,这反映出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变到追求质的提高,在“吃穿用”等基本消费得到满足的同时,居民消费进一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换。

图5   长春市1992~2012年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Fig.5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 of Changchun in 1992-2012

从消费行为角度来看,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带来消费群体的分化,不同消费人群年龄、消费偏好、支付能力、消费出行方式等的不同使得消费群体对商业消费的需求多样化,商业区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实现商业业态的演进,从而呈现出综合化、专业化及等级化的趋势。比如长春市重庆路商圈现已发展为以高端购物中心为主导,搭配以专卖店、百货店为主的步行商业街,主力客群为长春市中高收入阶层,高端品牌多存在于购物中心内部或底层门市,沿街零售商铺品牌相对低端,零售商业空间出现了等级分化。可以说,消费群体的分化及消费行为的空间分异,导致了商业区的重新分配,促成了商业业态的演进与空间格局的形成。

3.3 集聚经济效应的驱动

20世纪90年代初期,长春市的各大商圈的经营处于以百货店和传统小型零售商店为主的单业态空间竞争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的竞争逐渐从单业态的空间竞争转向多业态的复合竞争。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为主的新兴业态的迅速发展,使得商业空间竞争不断加剧,传统百货店的大规模亏损迫使其在经营中不断的改善服务质量与配套设施,业态上也逐渐与连锁超市、专卖店等进行融合,以实现规模集聚经济,提高百货店的综合竞争力。不同行业、不同业态之间不仅具有竞争,而且具有互补性,多业态的空间集聚,使得业态空间更加综合,提高商业空间竞争力的同时,也缓解了同业竞争,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作为多业态集聚的典型,购物中心的内部及周围往往集聚着便利店、专卖店、百货店、饮食店等多种商业业态,其所在的位置也代表着城市或者区域的商业中心。此外,单一业态的空间集聚也能带来明显的集聚规模经济效应,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红旗街,经营电子器材的小店铺遍布各处,杂乱无章,2007年“百脑汇”的成立聚集了所有零散分布的商户,使得零售业态的轮廓更加清晰,形成了长春市品牌电子器材零售专业店,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3.4 公共政策的宏观调控

在政策及政府行为的层次上,城市规划本身就是针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一项调控政策,直接作用于城市空间重构[18]。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推动城市中心区的旧城改造,以达到城市功能的置换;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商业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地域上实现集聚与扩散。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高新、净月及经开等开发区的相继设立,使得长春市城市空间范围出现了大幅度扩张,在相关产业及用地政策的调整下,资本、产业、劳动力等要素不断向外围开发区扩散,商业服务业也因此向城市外围地区转移。2012年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城市南部的中心地位,作为未来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重心所在,南部新城吸引了大量房地产、金融、保险、商业服务等行业的空间转移与集聚,形成城市新商务中心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的外围扩张与集聚。此外,城市规划政策在历史街区保护、交通线路规划及居住用地规划等方面,也间接的影响城市零售商业设施的空间布局。

4 结论

基于长春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调研数据,对长春市零售商业空间特征进行了整体研究,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市零售商业网点整体呈现单中心集聚与多中心分散的分布特征,商业业态分化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逐渐体现,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性较大;商业网点规模容量呈现传统老城区小规模密集分布,外围开发区大规模离散分布特征;零售商业网点的规模容量等级结构较为合理,整体处于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分散的发展阶段中,且一级区块表现出规模偏小,发展滞后的问题;零售行业的专业化功能区块特征显示:不同区块的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区块已经形成一定的地域专业化特征;成熟区块表现出多行业、多功能复合特征,发展中区块单一功能特征较为明显;从零售商业业态空间布局的形成机理来看,商业业态演进及其内在特性选择决定了各类业态空间布局的历史继承性与空间差异性;居民消费结构与行为因素推动了商业业态的演进,促使零售商业空间呈现出综合化、专业化及等级化的发展趋势;规模集聚经济效应是零售商业业态融合与聚集的外在驱动,缓解了同业竞争的同时,也提高了商业空间的综合竞争力;政府政策与规划的宏观调控引导了商业服务业在不同地域空间实现集聚与扩散。

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在零售商业空间特征的分析中,选择以5 000 m2及其以上的大型零售商业网点为主,对便利店、自动售货亭等小型零售商业网点的关注不足;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分析城市居民对零售商业企业的评价及使用情况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此外,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无店铺零售商业逐渐成为商家和学界关注的热点,它们如何改变人们的购物行为和零售业运行模式,以及如何影响有店铺零售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与传统商业空间格局的演变是值得深入的方向。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薛领, 翁瑾.

基于垄断竞争的大都市商业空间结构动态模拟

[J]. 地理学报, 2010, 65(8): 938-948.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0800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垄断竞争、规模经济、交通成本、消费者多样化偏好以及商品和服务差异化的大都市两区域商业空间结构模型。提出了经济学演绎模型与基于agent 的计算实验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通过对商家、消费者等大量微观自主体(agent) 的相互作用来&ldquo;动态地&rdquo;观察和讨论大都市新、老城区宏观商业空间结构的微观基础、影响因素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商品和服务替代性、购物交通成本设定的情形下,新、老城区商业固定成本投入差距越大,则商业空间分布越不均衡,越易形成核心-边缘结构。② 由于居民的消费存在多样化偏好,因此强化区域间的差异性有助于改变商业的市场份额。③ 商业往往集聚在具有区位优势、人口规模优势以及固定成本优势的地区,而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加速商业的空间集聚。研究认为,空间经济学演绎模型与推导&rarr;基于agent 的地理计算&rarr;实证分析与计量检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技术路线。</p>

[Xue Ling, Weng Jin.

Dynamic simulation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metropolitan commerce based 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odel.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8): 938-948.]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0800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垄断竞争、规模经济、交通成本、消费者多样化偏好以及商品和服务差异化的大都市两区域商业空间结构模型。提出了经济学演绎模型与基于agent 的计算实验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通过对商家、消费者等大量微观自主体(agent) 的相互作用来&ldquo;动态地&rdquo;观察和讨论大都市新、老城区宏观商业空间结构的微观基础、影响因素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商品和服务替代性、购物交通成本设定的情形下,新、老城区商业固定成本投入差距越大,则商业空间分布越不均衡,越易形成核心-边缘结构。② 由于居民的消费存在多样化偏好,因此强化区域间的差异性有助于改变商业的市场份额。③ 商业往往集聚在具有区位优势、人口规模优势以及固定成本优势的地区,而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加速商业的空间集聚。研究认为,空间经济学演绎模型与推导&rarr;基于agent 的地理计算&rarr;实证分析与计量检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技术路线。</p>
[2] 马晓龙.

西安市大型零售商业空间结构与市场格局研究

[J]. 城市规划, 2007, 31(2): 55-61.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2-1329.2007.02.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西安市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为对象,基于实际调查采访得到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从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城市的空间分布入手,对西安市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空间结构和市场格局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首先将西安市划分为市中心、城东、城西、城南和城北五个区域,对区域问大型零售商业的市场供应量、销售额分布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横向比较,进而将这种空间特征与西安市商品住宅小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叠加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西安市零售商业布局思路和布局模式的初步设想.

[Ma Xiaolong.

Spatial structure and marketing pattern of large retail business in Xi'an.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7, 31(2): 55-61.]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2-1329.2007.02.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西安市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为对象,基于实际调查采访得到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从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城市的空间分布入手,对西安市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空间结构和市场格局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首先将西安市划分为市中心、城东、城西、城南和城北五个区域,对区域问大型零售商业的市场供应量、销售额分布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横向比较,进而将这种空间特征与西安市商品住宅小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叠加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西安市零售商业布局思路和布局模式的初步设想.
[3] Coe N M, Lee Y S.

The strategic localization of transnational retailers:the case of Samsung-Tesco in South Korea

[J]. Economic Geography, 2006, 82(1): 61-88.

https://doi.org/10.1111/j.1944-8287.2006.tb00288.x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small but growing geographic literature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tailing by exploring the strategic localization of transnational retailers. While i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that firms in many different sectors localize their activiti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national and local markets, the imperative is particularly strong for retail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NCs) because of the extremely high territorial embeddedness of their activities. This embeddedness can be seen through the ways in which retailers seek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extensive store networks, adapt their offerings to various cultures of consumption, and manage the proliferation of connections to the local supply base. We illustrate these conceptual arguments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Samsung-Tesco joint venture in South Korea, profiling three particular aspects of Samsung-Tesco's strategic localization: the localization of products, the localization of sourcing,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staffing and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In conclusion, we argue that the strategic localization of transnational retailers needs to be conceptualized as a dynamic that evolves over time after initial inward investment and that localization should be seen as a two-way dynamic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have a wider impact on the parent corporation.
[4] Mutebi A M.

Regulatory responses to large-format transnational retail in South-east Asian cities

[J]. Urban Studies, 2007, 44(2): 357-379.

https://doi.org/10.1080/00420980601136604      URL      摘要

Aggressive internationalisation by transnational chains is changing the face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 much of emerging Asia. In south-east Asia,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penetration of these transnational chains, particularly in the large-format retail sector-a development that has since presented planners and policy-makers with some difficult choices. This article inventories the differing policy responses of the governments of Indonesia, Malaysia and Thailand in the wake of the rapid spread of these transnational retail chains into their urban areas, with the aim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relative import and impact of these nascent regulatory frameworks.
[5] Borgers A, Vosters C.

Assessing preferences for mega shopping centres: A conjoint measurement approach

[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11, 18(4): 322-332.

https://doi.org/10.1016/j.jretconser.2011.02.006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h2 class="secHeading" id="section_abstract">Abstract</h2><p id="sp0035">In 2004, the Dutch central government decided to liberalise her restricted retail policy, a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ga shopping centres. This study aims at eliciting consumers' preferences for this kind of new developments. Consumers visiting a down town shopping centre and one of the largest out-of-town shopping centres in the Netherlands were presented descriptions of different hypothetical mega shopping centres, systematically varying on 10 attributes. The consumers were asked to select the centre they preferred most from sets of two centres. The following attributes were used to define the mega shopping centres: accessibility by car, accessibility by public transport, parking tariff, length of the main shopping streets, type of shopping supply, type of anchor stores, type of traffic allowed in the shopping centre, design style, scale of the shopping streets, and type of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in the shopping centre. Over 300 respondents completed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A discrete choice (random parameter mixed logit) model was estimat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ach attribute level. All attributes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eference for a mega shopping centre. In addi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egments of consumers were found. The model performs well.</p>
[6] 管驰明, 崔功豪.

城市新商业空间的区位和类型探析

[J]. 城市问题, 2006, (9):12-1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1990年代以来,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及新商业业态的大量出现,新商业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在中国城市中迅速涌现,对传统商业空间和城市整体功能空间结构带来一定影响.新商业空间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老城区边缘、城郊结合部的快速干道附近和郊区新城,主要包括便利性和日常用品消费空间、选购商品消费空间和高档多功能消费空间等三种主要功能类型.新商业空间的业态、区位及功能类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规律可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Guan Chiming, Cui Gonghao.

On the location and type of new commercial space in China's cities.

Urban Problems, 2006, (9): 12-1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1990年代以来,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及新商业业态的大量出现,新商业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在中国城市中迅速涌现,对传统商业空间和城市整体功能空间结构带来一定影响.新商业空间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老城区边缘、城郊结合部的快速干道附近和郊区新城,主要包括便利性和日常用品消费空间、选购商品消费空间和高档多功能消费空间等三种主要功能类型.新商业空间的业态、区位及功能类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规律可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7] 管驰明.

国外商业区位研究的新进展

[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1(6): 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6116.2006.06.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是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领域最古老和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由于区位是决定零售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商业区位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中期以来国外商业区位研究的新进展,认为商业区位研究视角出现多样化趋势,并与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更加接近,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引入促进商业区位研究从单纯经验性描述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区位选择程序和模型也由静态分析逐渐过渡到动态模拟.

[Guan Chiming.

New progress abroad in the research on commercial location.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6, 21(6): 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6116.2006.06.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是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领域最古老和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由于区位是决定零售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商业区位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中期以来国外商业区位研究的新进展,认为商业区位研究视角出现多样化趋势,并与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更加接近,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引入促进商业区位研究从单纯经验性描述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区位选择程序和模型也由静态分析逐渐过渡到动态模拟.
[8] 仵宗卿, 戴学珍.

北京市商业中心的空间结构研究

[J]. 城市规划, 2001, 25(10): 15-19.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2-1329.2001.10.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分析了北京市商业中心历史演变过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根据详尽的商业活动单位统计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并界定了北京市目前商业中心的等级,并分别对一级商业中心、中间过渡性商业中心、二级商业中心分别作了描述和解释.对于西单、王府井、前门和朝外商业中心,在功能、时间和规模等级构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在分析北京市商业中心空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了其空间发展格局.

[Wu Zongqing, Dai Xuezhen.

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Beijing’s commercial centers.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1, 25(10): 15-19.]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2-1329.2001.10.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分析了北京市商业中心历史演变过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根据详尽的商业活动单位统计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并界定了北京市目前商业中心的等级,并分别对一级商业中心、中间过渡性商业中心、二级商业中心分别作了描述和解释.对于西单、王府井、前门和朝外商业中心,在功能、时间和规模等级构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在分析北京市商业中心空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了其空间发展格局.
[9] 张水清.

商业业态及其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

[J]. 人文地理, 2002, 17(5): 3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98.2002.05.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商业业态是商业的经营形式与状态,不同业态的商业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定位与地理定位,其区位选择的结果形成了特定的商业空间结构.本文探讨了不同时期的商业业态所对应的商业空间结构,揭示了商业业态与商业空间结构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Zhang Shuiqing.

Retail institutions and their effect to urban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Human Geography, 2002, 17(5): 3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98.2002.05.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商业业态是商业的经营形式与状态,不同业态的商业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定位与地理定位,其区位选择的结果形成了特定的商业空间结构.本文探讨了不同时期的商业业态所对应的商业空间结构,揭示了商业业态与商业空间结构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10] 李强, 王士君, 梅林.

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超市空间演变过程及机理研究

[J]. 地理科学, 2013, 33(5): 553-56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长春市中心城区1998~2011年大型超市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统计等方法,研究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超市空间演变过程、特征和机理。研究表明,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超市的空间布局演变遵循&ldquo;随机-集中-分散&rdquo;规律,存在整体日益分散,局部优势区域集中;空间分布不均衡,区际间差异较大;圈层发展日趋均匀,但南北方向分异明显;空间演变格局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连锁超市布局日趋整体化等特征。研究认为消费者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市场因素、城市发展因素是空间演变的内在机理。</p>

. [Li Qiang, Wang Shijun, Mei Li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supermarkets in central district of Changchun.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5): 553-56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长春市中心城区1998~2011年大型超市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统计等方法,研究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超市空间演变过程、特征和机理。研究表明,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超市的空间布局演变遵循&ldquo;随机-集中-分散&rdquo;规律,存在整体日益分散,局部优势区域集中;空间分布不均衡,区际间差异较大;圈层发展日趋均匀,但南北方向分异明显;空间演变格局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连锁超市布局日趋整体化等特征。研究认为消费者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市场因素、城市发展因素是空间演变的内在机理。</p>
[11] 薛领, 杨开忠.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商业布局--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J]. 地理研究, 2005, 24(2): 265-273.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585.2005.02.01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在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增长与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模型, 定量地测算了海淀区各个街乡的人口潜能与商业吸引力,对该区的人口与商业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人口增长的组合预测结果对未来海淀区各个街乡商业配置进行了具体的测算,在为商业发展布局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探讨一种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分析框架。</p>

[Xue Ling, Yang Kaizhong.

Spatial planning of commercial allocation in Haidian district in Beijing based on spatial interactive models.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5, 24(2): 265-273.]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585.2005.02.01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在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增长与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模型, 定量地测算了海淀区各个街乡的人口潜能与商业吸引力,对该区的人口与商业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人口增长的组合预测结果对未来海淀区各个街乡商业配置进行了具体的测算,在为商业发展布局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探讨一种城市商业活动的空间分析框架。</p>
[12] 贺灿飞, 李燕, 尹薇.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区位研究——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例

[J]. 世界地理研究, 2011, 20(1): 1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11.01.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与制造业外资高度集聚在沿海地区不同,服务业外资则沿着中国城市体系布局,消费者外资服务业在渗透大城市市场的同时,以等级式扩散方式向内陆地区城市扩张,以蔓延式扩散方式在都市圈内扩张。本文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例,研究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空间扩张。截止到2009年,沃尔玛超市已经渗透到许多中等城市,主要以等级式扩散方式进行空间扩张。家乐福超市则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在各都市圈内部蔓延式扩张。二项式逻辑模型分析表明,家乐福更重视本地化零售业市场规模与潜力,偏好零售业开放时间较长的城市,同时也关注竞争对手沃尔玛新开门店的城市选择。沃尔玛则重视利用零售业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以及家乐福门店城市选择策略,但不在意本地零售业市场规模及其开放政策制度的影响。综合其空间扩散模式、物流配送以及区位选择行为,本文认为两个企业在中国采取了全球化与本土化兼顾的战略,从而得以在中国实现快速扩张。

[He Canfei, Li Yan, Yin Wei.

Foreign retailers in China:The case of Wal-Mart and Carrefour.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1, 20(1): 1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11.01.0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与制造业外资高度集聚在沿海地区不同,服务业外资则沿着中国城市体系布局,消费者外资服务业在渗透大城市市场的同时,以等级式扩散方式向内陆地区城市扩张,以蔓延式扩散方式在都市圈内扩张。本文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例,研究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空间扩张。截止到2009年,沃尔玛超市已经渗透到许多中等城市,主要以等级式扩散方式进行空间扩张。家乐福超市则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在各都市圈内部蔓延式扩张。二项式逻辑模型分析表明,家乐福更重视本地化零售业市场规模与潜力,偏好零售业开放时间较长的城市,同时也关注竞争对手沃尔玛新开门店的城市选择。沃尔玛则重视利用零售业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以及家乐福门店城市选择策略,但不在意本地零售业市场规模及其开放政策制度的影响。综合其空间扩散模式、物流配送以及区位选择行为,本文认为两个企业在中国采取了全球化与本土化兼顾的战略,从而得以在中国实现快速扩张。
[13] 肖琛, 陈雯, 袁丰, .

大城市内部连锁超市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区位选择——以南京市苏果超市为例

[J]. 地理研究, 2013, 32(3): 465-475.

https://doi.org/10.11821/yj2013030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连锁超市已成为中国大城市内部零售商业的主要业态。针对目前研究中对城市内部尺度连锁超市空间布局问题关注不足,本文以南京市苏果超市为例,从空间格局演化、集聚分布状况、不同类型超市的区位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包括点模式分析、空间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结果发现:南京市苏果超市的空间总体分布呈中心到外围递减的倒&quot;U&quot;型集聚特征;不同类型苏果超市的分布特征不同,华润卖场的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社区店、便利店的分布相对集聚;空间分布热点呈蔓延扩散与等级扩散混合模式。运用Binary Logistic二分逻辑回归对影响超市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情况、消费者规模、交通通达性、居民购买力、城乡差别、公司战略等多种因素,通过综合作用机制,共同推动了南京市苏果超市的空间分布格局。

[Xiao Chen, Chen Wen,

Yuan Feng et al. Spatial pattern and location decision of chain supermarkets within large cities:A case study of Suguo supermarkets in Nanjing.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3): 465-475.]

https://doi.org/10.11821/yj2013030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连锁超市已成为中国大城市内部零售商业的主要业态。针对目前研究中对城市内部尺度连锁超市空间布局问题关注不足,本文以南京市苏果超市为例,从空间格局演化、集聚分布状况、不同类型超市的区位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包括点模式分析、空间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结果发现:南京市苏果超市的空间总体分布呈中心到外围递减的倒&quot;U&quot;型集聚特征;不同类型苏果超市的分布特征不同,华润卖场的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社区店、便利店的分布相对集聚;空间分布热点呈蔓延扩散与等级扩散混合模式。运用Binary Logistic二分逻辑回归对影响超市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情况、消费者规模、交通通达性、居民购买力、城乡差别、公司战略等多种因素,通过综合作用机制,共同推动了南京市苏果超市的空间分布格局。
[14] 汤国安, 杨昕.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258-259.

[本文引用: 1]     

[Tang Guoan, Yang Xin.The experiments tutorial of spatial analysis of Arc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6: 258-259.]

[本文引用: 1]     

[15] 孟斌, 张景秋, 王劲峰, .

空间分析方法在房地产市场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J]. 地理研究, 2005, 24(6): 956-964.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585.2005.06.01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基于北京市2003年普通住宅数据,利用空间分析中点模式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等,对北京市房地产,尤其是普通住宅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房地产发展在空间上具有强烈的集聚特点,而房价的空间自相关特性也非常明显。空间分析方法提供了准确认识、评价和综合理解空间位置和空间相互作用的手段,为定量研究空间格局提供了支持。在房地产发展等社会经济现象研究中,空间分析方法强调了&ldquo;位置&rdquo;因素的重要性,是刻画房地产空间格局的理想工具。</p>

[Meng Bin, Zhang Jingqiu,

Wang Jinfeng et al. Application of spatial analysis to the research of real estate:Taking Beijing as a case.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5, 24(6): 956-964.]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585.2005.06.01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基于北京市2003年普通住宅数据,利用空间分析中点模式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等,对北京市房地产,尤其是普通住宅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房地产发展在空间上具有强烈的集聚特点,而房价的空间自相关特性也非常明显。空间分析方法提供了准确认识、评价和综合理解空间位置和空间相互作用的手段,为定量研究空间格局提供了支持。在房地产发展等社会经济现象研究中,空间分析方法强调了&ldquo;位置&rdquo;因素的重要性,是刻画房地产空间格局的理想工具。</p>
[16] 吴一洲, 吴次芳, 贝涵璐.

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机制

[J]. 地理学报, 2010, 65(8): 973-982.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08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p>随着转型期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壮大,写字楼经济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并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运用GIS空间密度分析、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等技术方法,探讨了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写字楼空间容量密度分布呈由中心向外围梯度递减格局,并出现多中心融合集聚的形态;写字楼规模容量特征呈现显著的内外围差异性,内城开发密度大而强度小,外围开发强度大而密度小;而规模容量的等级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三级区块发展规模的滞后;写字楼内部企业类型中,基础性依赖行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较为离散,而生产性服务业则趋于集簇式分布;写字楼内部企业存在较大的区位熵差异,即出现一定的地域专业化特征,同时,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块一般具有较高的综合服务能力,而处于发展中的区块则呈现出功能的单一性。总体上看,政治、经济和企业微观主体等各种要素,通过相互交织的综合作用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写字楼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时空演化进程,其中显著表现在城市经济形态转型、城市郊区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政策与政府行为等方面。</p>

[Wu Yizhou, Wu Cifang, Bei Hanlu.

The saptial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mechanism of urban office building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8): 973-982.]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08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p>随着转型期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壮大,写字楼经济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并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运用GIS空间密度分析、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等技术方法,探讨了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写字楼空间容量密度分布呈由中心向外围梯度递减格局,并出现多中心融合集聚的形态;写字楼规模容量特征呈现显著的内外围差异性,内城开发密度大而强度小,外围开发强度大而密度小;而规模容量的等级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三级区块发展规模的滞后;写字楼内部企业类型中,基础性依赖行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较为离散,而生产性服务业则趋于集簇式分布;写字楼内部企业存在较大的区位熵差异,即出现一定的地域专业化特征,同时,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块一般具有较高的综合服务能力,而处于发展中的区块则呈现出功能的单一性。总体上看,政治、经济和企业微观主体等各种要素,通过相互交织的综合作用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写字楼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时空演化进程,其中显著表现在城市经济形态转型、城市郊区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政策与政府行为等方面。</p>
[17] 长春市统计局. 长春统计年鉴(1993~2013)[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2013.

[本文引用: 1]     

[Changchun Statistical Bureau.Changchun statistical yearbook(1993-2013).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1993-2013.]

[本文引用: 1]     

[18] 毛蒋兴, 闫小培, 李志刚, .

深圳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调控效能

[J]. 地理学报, 2008, 63(3): 311-320.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8.03.00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Mao Jiangxing, Yan Xiaopei,

Li Zhigang et al. The effect of urban planning control upon land use in Shenzhen.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63(3): 311-320.]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8.03.00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