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2018 , 38 (10): 1661-1669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10.010

Orginal Article

城市型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演化差异研究——基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内部结构与外部规模分时段辨析

查瑞波134, 伍世代13, 孙根年2

1.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4. 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院,华盛顿 普尔曼 99164-4750

Differences Comparison of Urban Scale Destination’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Evolution: The Time Interval Study Based on Interna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Scale in Hong Kong, China and Singapore City

Zha Ruibo134, Wu Shidai13, Sun Gennian2

1. College of Touris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Fujian, China
2.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Shaanxi, China;
3.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Fujian, China
4. School of Hospitality Business Management,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ullman 99164-4750, USA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8)10-1661-09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伍世代,教授。E-mail:sdlw8726@sina.com

收稿日期: 2018-01-19

修回日期:  2018-03-12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2-12

版权声明:  2018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ZH0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47)、国家旅游局“研究型英才培养计划”项目(WMYC20151059)、国家留学基金(201506870028)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查瑞波(1989-),男,陕西咸阳人,博士,讲师,硕导,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rbzha@fjnu.edu.cn

展开

摘要

借鉴区域交通网络建构中的O-D(Origin-Destination)模型提出一个能够从3个维度揭示入境旅游目的地内外部市场变化过程的旅游O-D对接模型,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为案例,分析了两地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与规模的变化。通过内外部多指标对比研究,辨析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化与多样性的利弊,比较小型城市型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内外部市场结构变化差异。利用2005~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市场重要度-市场偏好和市场偏好-市场占有率2个组合矩阵,取2005和2006年的平均值与2015和2016年的平均值,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的入境市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从旅游目的地内部客源结构来看,10 a间香港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度高并呈现进一步集中化趋势,而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多样性高且相对稳定,这与香港2003年开放内地“自由行”而内地入港旅游持续增长有关;从目的地外部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出境游规模远超过印度尼西亚,导致香港旅游市场吨位指数也远大于新加坡。最后,结合已有研究进行文献对话讨论了市场集中化与多样化策略选择对不同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利弊,分析认为多样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有利于大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实现其全球政经战略需求等的目的。而对于小型城市入境目的地而言,集中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更有利于节约营销成本、获得稳定客源和实现入境旅游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关键词: 入境旅游市场 ; 内部和外部 ; 集中化与多样性 ; O-D模型 ; 中国香港 ; 新加坡市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small urban inbound tourism destinations,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O-D (Origin-Destination) model of the regional traffic network plann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inbound tourism O-D model which can reveal the market change processes of the inbound tourism destinations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is article taking two city-destination, Hong Kong, China and Singapore city as examples,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both intern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xternal market scale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year 2005 to 2016.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lso constructed two matrices which called “market importance-travel preference” and “market share-travel preference” to compare the market changes of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internal view, the centralization level of Hong Kong’s inbound market has improved in the past 10 years, while the Singapore’s inbound sustained to be more diversity than Hong Kong. In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O-D modeling for choosing the right inbound market strategy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concentration and diversity a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polices for different size inbound tourism destinations.

Keywords: inbound tourism ; internal and external ; centralization and diversity ; O-D modeling ; Hong Kong ; China ; Singapore city

0

PDF (48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查瑞波, 伍世代, 孙根年. 城市型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演化差异研究——基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内部结构与外部规模分时段辨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10): 1661-1669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10.010

Zha Ruibo, Wu Shidai, Sun Gennian. Differences Comparison of Urban Scale Destination’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Evolution: The Time Interval Study Based on Interna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Scale in Hong Kong, China and Singapore City[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38(10): 1661-1669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10.010

入境旅游是旅游业三大市场(入境、国内和出境)之一,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吸引力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体现[1]。香港与新加坡(本文中的香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指新加坡共和国首都新加坡市。)是世界两个著名的城市型经济体和入境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结构同质化程度高,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如二者都于19世纪上半叶开埠,面积和人口规模相似,都以闽粤华人移民为主,都曾是英国殖民地等。20世纪70~90年代,两地经济快速发展,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随后两者都成为具有国际旅游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著名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并形成了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关系。1997年香港回归,特别是2003年开放内地赴港“自由行”,中国内地游客入境香港人数快速增加,香港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此背景下,部分港人认为内地游客的增长对香港发展不利,喜欢把新加坡和香港对比,认为新加坡的旅游发展优于香港,甚至有人提出取消内地“自由行”以维护所谓香港“本土性”的激进论调[2, 3]。为了客观理性的探讨香港和新加坡的入境旅游发展,本文提出一个内外结合的市场比较模型,对香港与新加坡入境旅游的市场结构与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讨论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化与多样性的利弊问题提供了依据。

目前,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研究多从目的地内部出发,主要集中在客源市场影响因素、时空结构、细分市场和市场预测等方面[4],对客源市场时空结构的研究,主要通过选取市场占有率分析其时空演变,依此作为市场定位、营销和预测的依据。国外学者从空间角度证明竞争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区域之间[5],并从时间角度揭示了入境旅游市场的季节分布特征[6]。国内学者通过建立市场竞争态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国内入境旅游市场规律[7,8,9,10,11,12]。综上所述,尽管已有研究所采用的指标各不相同,但多是从入境旅游目的地内部视角或客源地的外部视角出发的单维度研究,缺少内外部结合的入境市场分析,已有的内外部结合研究也多为大型目的地的分析[13,14,15,16],缺少小型目的地的研究。因此,开展内部市场结构和外部客源规模相结合的研究,特别是小型城市目的地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解答大型和小型旅游目的地在入境市场战略选择中集中化与多样性策略的利弊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内外部视角结合的研究入境旅游市场的新模型。内部视角选取市场集中度、市场多样性和市场占有率3个指标,外部视角选取市场重要度、市场偏好和旅游市场吨位指数3个指标,从多维度分析香港和新加坡入境旅游的市场结构的变化和差异,为政府和旅游企业等入境旅游市场政策主体的实践决策提供了参考,丰富了入境旅游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概念模型、方法和数据

1.1 入境旅游O-D对接模型

目的地入境旅游收入主要来自外部客源地游客的消费。要全面了解目的地的市场情况,需要从目的地内部市场结构和外部客源地出游偏好两个方面综合分析[17]。借鉴在区域交通规划和交通网络建构中使用的O-D(Origin-Destination)矩阵模型[18, 19],本文提出了一个揭示入境旅游内外部过程的“旅游O-D对接模型”(图1),该模型从3个维度抽象模拟了入境旅游流从客源地(O)到目的地(D)的过程。以图1中虚线框内的模拟变量为例:多个客源地(Oi,Oj)的游客流入目的地(D1)内部形成多条旅游流(qi,qj),从目的地(D1)内部看,目的地市场中不同客源地入境游客所占总入境游客的比例(αi,αj)构成反映了目的地内部市场结构;从目的地(D1)外部看,不同客源地(Oi,Oj)出境旅游占世界总出境旅游人数的比例(γi,γj),代表了客源地在世界出境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重要度。而客源地(Oi,Oj)前往目的地(D1)的旅游人数与其总出境人数的比(βi,βj),即表示不同客源地(Oi,Oj)出境游客对目的地(D1)的入境偏好差异。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以下本文构建了内部(集中度、多样性与占有率)和外部(重要度、偏好及吨位)两套指标体系来进行综合分析。

图1   入境旅游过程O-D对接模型

Fig.1   O-D Model of Inbound Tourism Process

1.2 研究方法

1.2.1 内部视角

内部视角是从目的地内部结构出发,测定不同客源地到访游客占比的分布差异,分析目的地客源市场的结构特点。研究依据模型选取并建立了市场占有率[20]、集中度[21]及多样性[22]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行测度。

市场占有率(αi):第i个客源地入境某目的地的人次qi占该目的地入境总人次DTI的比:

αi=qiDTI×100%(1)

αi带入公式(2)得到ARR(αi),即入境某目的地的n个客源市场的占有率大小排序:

ARRMm(αi)=α1*;α2*;α3*....αn*(2)

市场集中度(CRn):表示某目的地排名前n个内部客源市场占有率之和,用来测定入境市场集中度,可取CR1;CR4;CR8等来定量测度市场集中度,CRn的值越大,表示排名前n个客源市场的集中度越高。公式如下:

CRn=i=1nαi*(3)

市场多样性:HHIn为赫芬达尔-赫希曼熵指数,可反映市场多样性,某目的地的HHIn值越大,表示入境市场多样性越强。公式如下:

HHIn=-i=1nαilg(αi)(4)

1.2.2 外部视角

外部视角是从外部客源地的角度出发,测定不同客源地的市场重要度,客源地市场对某目的地的旅游市场偏好程度及旅游市场吨位指数。这些指标的高低对目的地的入境旅游发展潜力有决定作用,可用于计算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因此,研究依据模型针对入境旅游市场建立了市场重要度、市场偏好和吨位指数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市场重要度(γi):指第i个客源市场出境旅游人次占世界出境总人次的比,表示该市场在世界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OTi为第i个客源地的出境总人次,WOT为世界出境旅游总人次。公式如下:

γi=OTiWOT×100%(5)

市场偏好(βi):指第i个客源市场到访某目的地的人次qi占该客源市场出境旅游总人次OTi的比,表示该客源市场游客对到该目的地的旅游市场偏好程度。公式如下:

βi=qiOTi×100%(6)

市场吨位指数(MSIn):指某目的地排名前n个客源地的市场重要度γi与市场偏好βi的乘积的和,可用来评价某目的地的入境旅游规模大小。MSIn值越大,目的地排名前n个入境客源地的市场规模就越大。公式如下:

MSIn=10000×i=1nγiβi(7)

1.3 数据来源

本文收集了2005~2016年香港和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人次与收入数据,并选取2005~2006年和2015~2016年两个阶段的香港与新加坡前40位客源市场的相关均值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入境香港和新加坡的欧洲国家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偏好度都很低,故在大多数表格中用“等”代替欧洲国家,使表格更加明晰。香港的数据来自《香港旅游业统计》[23];新加坡的数据来自《新加坡旅游统计年报》 [24];各客源市场出境人次数据和世界出境旅游总人次来自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数[25]

2 香港与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对比

2.1 内部结构比较:集中度与多样性

目的地不同客源地的市场占有率是评价客源地在该目的地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可以体现目的地入境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和多样性[26]。比较2005~2016年这10 a间香港和新加坡入境市场集中化和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香港越来越集中,而新加坡越来越多样,且相邻年份之间的变化差异较小。因此,为了便于对比10 a前后的时间截面变化,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2005~2006年和2015~2016年两个阶段进行对比说明。据统计,香港与新加坡内部各前40位入境市场总占比在2005~2006年分别为98.41%和95.47%;2015~2016年分别为98.99%和98.80%,这说明前40位市场可以较好反应香港与新加坡入境市场的整体情况。

为分析市场集中度,表1列出了香港与新加坡2006~2006年和2015~2016年两个时段前8位最重要入境客源市场。可以看出,香港和新加坡集中在前8位的市场(CR8)的重叠率较高,2005~2006年为40%,2015~2016年上升到50%,并且二者也都互为对方的前8位市场之一,说明香港与新加坡相互交往密切且入境市场结构相似度高,值得比较研究。

表1   分时段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市入境旅游市场的集中度与多样性的对比

Table 1   Inbound market centralization and d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and Singapore city indifferent periods

项目2005~2006年中国香港2005~2006年新加坡市2015~2016年中国香港2015~2016年新加坡市
入境市场指数值入境市场指数值入境市场指数值入境市场指数值
CR1中国内地54.88%印尼20.72%中国内地73.51%印尼19.76%
CR4中国台湾、日本
美国
76.28%中国香港、澳大利亚、中国内地41.01%中国台湾、日本、美国82.06%中国内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49.62%
CR8韩国、新加坡、中国澳门、澳大利亚83.40%马来西亚、印度、韩国、英国64.51%韩国、中国澳门、新加坡、菲律宾88.72%印度、日本、菲律宾、中国香港68.81%
HHI4082.77119.2854.95120.74

注:CR1CR4CR8分别指的是前1位、4位和8位市场的累积,因此CR4包含CR1,CR8包含CR4CR1

新窗口打开

2005~2006年,香港方面,CR1为中国内地,占比54.88%;CR4CR1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台湾、日本和美国,累计市场占率76.28%;CR8又包括了韩国、新加坡、澳门和澳大利亚,共占比达83.40%。新加坡方面,CR1是印尼,占比只有20.72%;CR4加上了香港、澳大利亚和中国内地,累计占有率41.01%;CR8还包括了马来西亚、印度、韩国和英国,共占比64.51%。对比来看,香港的CR1、CR4CR8的占比值分别是新加坡的2.64、1.86和1.29倍,可见香港入境市场相比新加坡具有更强的集中性,并且集中性差距随着CRnn值的增加而减少。2015~2016年,香港方面,CR1、CR4CR8分别是2005~2006年的1.34、1.07和1.06倍,其中CR1增长最快,这表明10 a前后中国内地是香港增长最快入境市场。新加坡方面,主要变化有马来西亚代替香港进入CR4以及日本和菲律宾顶替韩国和英国进入CR8。对比来看,香港的CR1、CR4CR8分别是新加坡的3.72、1.65和1.28倍,可见10 a前后,香港与新加坡的CR1的值差距加大,而CR4CR8变化不大,再次验证香港入境市场因中国内地“自由行”开放而更加集中化。但值得注意的是,10 a前后香港CR8成员的变化程度比新加坡小很多,这说明虽然香港入境市场集中化提升,但并没有影响到市场的稳定性。

从多样性看,表1中的多样性指数HHI40显示,10 a前后香港的HHI40为82.77和54.95,而新加坡的为119.28和120.74,香港多样性指数都比新加坡低,这说明香港的入境市场多样性不如新加坡,并且在10 a前后扩大。

2.2 外部规模比较:市场重要度-市场偏好

2005~2016年的10 a前后,世界出境旅游市场基本呈现欧洲、亚太和美洲三足鼎立的态势[25],而香港与新加坡前40位入境市场对香港与新加坡的市场偏好由强到弱依次基本为亚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这主要是距离因素导致的[23]。2005~2006年,香港与新加坡前40位入境市场对香港与新加坡的平均市场偏好分别为6.05%和3.66%,2015~2016年分别为5.58%和3.37%,10 a前后香港分别是新加坡的1.65和1.66倍,这说明香港的主要入境市场对香港的偏爱度相比新加坡更高。

为对比分析香港与新加坡入境市场的重要度和这些市场对香港与新加坡的市场偏好,将香港与新加坡前40位入境市场的重要度分为强(≥2%)、中强(1%~2%)、中弱(0.5%~1%)和弱(≤0.5%)4个等级,以纵坐标表示;将前40位入境市场的市场偏好分为强(≥30%)、中强(10%~30%)、中弱(3%~10%)和弱(≤3%)4个等级,以横坐标表示。表2表3显示了2005~2006年和2015~2016年香港与新加坡市场重要度与市场偏好的二维组合矩阵。为便于分析,将二维组合矩阵分为4个区,左上角的“重要度强-偏好强”和右下角的“重要度弱-偏好弱”可简称为“强强”和“弱弱”;右上角的“重要度强-偏好弱”和左下角的“重要度弱-偏好强”可简称为“强弱”和“弱强”。

2005~2006年,左上角的“强强”区内,香港有中国内地这个市场,而新加坡在此区域没有入境市场。右下角的“弱弱”的区内,从数量上看香港与新加坡都有17个市场,差异不大。右上角的“强弱”区内,香港有日本等16个市场;新加坡有马来西亚等18个市场。这些地区虽然有很高的市场重要度,但对香港与新加坡的市场偏好较弱。左下角“弱强”区内,香港有中国澳门等6个市场;新加坡有印尼等5个市场。这些地区虽然市场重要度不高,但对香港与新加坡有极强的市场偏好,其中多数为人口少,面积小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此二维组合矩阵对比发现,香港与新加坡的入境市场中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区别不大,主要区别在于香港对东亚市场的吸引力更强,而新加坡对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吸引力更强。

表2   2005~2006年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市入境市场重要度与市场偏好的二维矩阵

Table 2   Inbound market importance and travel preference of Hong Kong, China and Singapore city in 2005-2006

项目中国香港-市场偏好新加坡市-市场偏好
中强中弱中强中弱
市场重
要度
中国
内地
美国、加拿大等
8个国家或地区
中国内地、美国、中国香港、加拿大等10个国家或地区
中强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墨西哥
等6个国家或地区
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墨西哥
中弱新加坡、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印度埃及等共8个国家或地区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印度德国等7个国家或地区
中国澳门泰国、菲律宾新西兰、
印尼
沙特、南非、以色列、巴西
等6个国家或地区
印尼泰国、菲律宾、
斯里兰卡
新西兰、玻利维
亚、毛里求斯
南非、以色列、孟加拉国等5个国家或地区

新窗口打开

表3   2015~2016年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市入境市场重要度与市场偏好的二维矩阵

Table 3   Inbound market importance and travel preference of Hong Kong, China and Singapore city in 2015-2016

项目中国香港-市场偏好新加坡市-市场偏好
中强中弱中强中弱
市场重
要度
中国内地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9个国家或地区马来西亚中国内地、美国、中国香港、加拿大等10个地区
中强中国台
韩国、日本、
印度
墨西哥、沙特等7个国家或地区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台湾、墨西哥、沙特等7个地区
中弱新加坡、澳大
利亚、印尼
巴西、阿根廷等6个国家或地区印尼澳大利亚巴西等5个国家或地区
中国澳门菲律宾泰国、新西兰阿联酋、南非、以色列、委内瑞拉等6个国家或地区菲律宾泰国、新西兰、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阿联酋、南非、伊朗等7个国家或地区

新窗口打开

与10 a前相比,2015~2016年“强强”区内,香港在拥有中国内地的基础上,增加了台湾;而新加坡在此区依然为空白。“弱弱”区内,香港市场17个,新加坡16个,变化不大。但香港与新加坡都有市场从之前的“弱强”区下降至“弱弱”区内,如香港的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泰国等,说明10 a前后一些弱市场重要度国家或地区对香港与新加坡的市场偏好有所下降。右上角“强弱”区内香港与新加坡市场都有所扩大,香港增加了沙特等3个,新加坡增加了印度等4个。左下角“弱强”区内香港与新加坡市场皆呈现萎缩状态。

2.3 内外结合比较:市场占有率-市场偏好

发展入境旅游需要重视市场占有率高的市场,择优扶植和重点攻关主要市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赢得客源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26]。然而,市场占有率高并不一定代表市场偏好强,因此本部分从内外结合的视角以市场占有率为纵坐标,将香港与新加坡前40位入境市场占有率分为高(≥10%)、中高(3%~10%)、中低(1%~3%)和低(≤1%)4个等级;以市场偏好为横坐标,将客源市场分为强(≥30%)、中强(10%~30%)、中弱(3%~10%)和弱(≤3%)4个等级。通过两者交叉形成了2005~2006年和2015~2016年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偏好的二维组合矩阵(表4表5)对比分析香港与新加坡主要入境客源市场。为便于分析,将二维组合矩阵分为4个区,左上角的“占有率高-偏好高”和右下角的“占有率低-偏好低”可简称“高高”“低低”;右上角的“占有率高-偏好低”和左下角的“占有率低-偏好高”可简称为“高低”和“低高”。

2005~2006年,“高高”区中,香港包含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则包括印尼等4个国家或地区。“低低”区中,香港包括韩国等31个;新加坡包括新西兰等26个。说明新加坡的入境市场比香港相对更加分散多样。“高低”区中,香港有日本和美国2个;新加坡包括马来西亚和英国等9个,这些市场大部分是是对香港与新加坡偏好低但市场占有率高并在世界上重要度高的出境市场。“低高”区中,香港包括澳门等5个市场;新加坡仅有斯里兰卡1个。这些对香港与新加坡市场偏好强而入境占比低的市场主要是一些面积小或人口少的市场。以上分析说明,由于中国内地在香港的入境市场中占比很大,所以许多对香港偏好高的入境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偏低;而新加坡的入境市场相对分布较平均,与上文得出的其多样性强的结果吻合。

2015~2016年,10 a前后香港“高高”区没有变化依然是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而“低低”区则增加了泰国、新加坡等4个市场达到35个;新加坡在“高高”区中的泰国降入“高低”区,剩下了3个市场,而“低低”区则增加了2个市场达28个。香港“高低”区中的日本、美国降入“低低”区,说明10 a前后这两地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降低,“低高”区中的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泰国也降入“低低”区,仅剩下澳门和菲律宾2个市场,说明这3个位于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国家对香港的市场偏好下降;新加坡“高低”区比较稳定维持9个市场不变,而“低高”区中唯一的斯里兰卡则降到了“低低”区,说明这个南亚国家对新加坡市场偏好降低。

表4   2005~2006年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市入境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偏好的二维矩阵

Table 4   Inbound market shares and travel preference of Hong Kong, China and Singapore city in 2005-2006

项目中国香港-市场偏好新加坡市-市场偏好
中高中低中高中低
市场占有率中国内地印尼
中高中国台湾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
度、韩国、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中国内地、日本、美国、英国
中低中国澳门新加坡、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韩国、印尼、
印度
马来西亚、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德国
新西兰南非、希腊、以色列、墨西哥、埃及、沙特、巴西等24个国家或地区斯里兰卡玻利维亚、毛
里求斯
孟加拉国、加拿大、墨西哥、南非、以色列等22个国家或地区

新窗口打开

表5   2015~2016年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市入境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偏好的二维矩阵

Table 5   Inbound market shares and travel preference of Hong Kong, China and Singapore city in 2015-2016

项目中国香港-市场偏好新加坡市-市场偏好
中高中低中高中低
市场占有率中国内地印尼中国内地
中高中国台湾菲律宾、
澳大利亚
泰国、印度、日本、
韩国、马来西亚
美国、中国香港、英国
中低中国澳门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澳大
利亚、韩国、日本
美国、马来西亚、英国中国台湾、巴西、墨西哥、法国、德国
印尼、新西兰、印度以色列、南非、加拿大、委内瑞拉、巴西、阿联酋、墨西哥、阿根廷、沙特等25个国家或地区斯里兰卡、新西
兰、孟加拉国
阿联酋、南非、伊朗、加拿大、沙特等20个国家或地区

新窗口打开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文基于O-D对接思路,构建了客源地与目的地内外结合的市场评价模型,并以近10 a香港与新加坡入境旅游为案例,对入境市场的集中度、多样性、市场偏好和吨位指数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

1) 从内部结构来看,香港入境市场的集中化更高,而新加坡的入境市场多样性更强。实施“自由行”政策以来,中国内地成为香港入境游首位市场,市场占有率从54%提高到76%,香港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度更高;新加坡的首位市场为印尼,10 a前后市场占有率基本保持在20%,新加坡多样化指数HHI40分别为119.28和120.74,远高于香港的82.77和54.95。说明对小型目的地而言,地理距离对首位入境市场(CR1)具有决定性。香港2005~2006年平均和2015~2016年平均的市场集中度CR4分别为76.28%和82.06%,远高于新加坡的41.01%和49.62%。

2) 从外部规模来看,香港入境旅游的主导市场是中国内地,其外部市场规模远大于新加坡的入境旅游主导市场印尼。2005年以来中国出境游市场快速崛起,占世界市场比重从4%提高到7%,从第四大出境市场上升为第一大市场。由于距离近、文化认同度高,对香港偏好超过36%。而印尼出境市场增长缓慢,占世界市场比重在0.7%左右,对新加坡的旅游偏好虽超过30%,但规模远小于中国内地。说明对小型目的地而言,外部主导客源市场的出境游规模对目的地的入境旅游规模具有决定作用。

3) 从内外部结合来看,近10 a香港与新加坡分别的主要入境市场及市场的偏好排名都较稳定,但相比而言,香港的入境市场有越来越向中国内地集中的趋势,而新加坡的市场则呈现相对更加多样化的倾向。说明香港与新加坡近10 a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选择具有一定差异。

3.2 讨论

对比香港与新加坡近10 a入境旅游市场演化的差异,从内部和外部对目的地选择集中化与多样性的入境旅游策略的利弊进行讨论。与普遍性认识不同[27,28,29],本文认为在进行入境市场比较时,集中性与多样性只是参考标准,入境旅游规模和持续、稳定增长能力才是决定性的评价指标。入境旅游市场吨位指数MSI是市场重要度与市场偏好乘积的累加值,与入境旅游规模呈正相关关系。通过计算,2005~2006年香港旅游市场吨位指数235.31,而新加坡为87.5,香港是新加坡的2.69倍;2015~2016年香港旅游市场吨位指数421.23,而新加坡为125.01,香港为新加坡的3.37倍,旅游市场吨位指数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香港入境人次和旅游收入也快速提升,2005~2006年香港入境游客2 222.61万人次,是新加坡的2.70倍;10 a后香港入境游客5 083.85万人次,是新加坡入境人次的3.43倍。从入境旅游收入来看,2005~2006年香港旅游收入为127.10亿美元,而新加坡为58.46亿美元,香港是新加坡的2.17倍;10 a后香港旅游收入398.34亿美元,新加坡为80.53亿美元,差距扩大到4.95倍。两地的外部市场规模上具有以下特点:中国内地是中国香港最大的客源市场,对入境香港市场偏好大于41%,在香港市场占有率超过54%;印尼是新加坡最大的客源市场,对新加坡市场偏好大于38%,在新加坡的市场占有率为20%左右。2003年实施“自由行”政策以来,内地游客入境香港旅游快速增长,虽然市场集中性逐渐升高,持续稳定增长能力亦逐步增强。从外部来看,近10 a前后中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增长,占世界比重从3.19%上升7.64%,从世界第4位升为世界第1位;由于距离近、文化认同度高,赴香港旅游的偏好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是强偏好的稳定市场。从内部结构看,香港旅游越来越集中于内地市场,市场占有率从54.8%增长至73.5%,提高了18.6个百分点。这种“最重要市场”快速增长–赴港“市场偏好”极强–内部“首位市场”的组合,是香港入境旅游在规模、稳定性和持续性上超越新加坡的关键因素。

其实,小型入境旅游目的地的这种特殊性在企业管理研究中已有论述,这就是企业规模大小的不同宜采用不同的战略:大型企业多采用多样化战略,而小型企业宜采用集中化战略,其原因是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市场容量和项目拓展实力,而小型企业市场容量和项目拓展能力有限,往往强调集中化以节省成本[30,31,32]。孙根年等对中美入境市场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作为大型入境旅游目的地,追求的是全球或地区影响力,需要在全球扩展市场,更适合多样化的市场战略[33]。相比而言,本文研究结论认为香港与新加坡作为小型入境旅游目的地,更适合集中化的市场发展策略。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型与小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发展策略和目的上有所不同。大型目的地往往希望通过旅游交往实现其国际政经等战略目的,所以多样化的市场发展策略更适合;而小型目的地往往希望通过吸引入境游客到访增加旅游收入,所以集中化的市场发展策略更适合。其次,是营销方针的差异。小型目的地入境市场集中度高,由“买方市场”主导,有利于从市场需求导向进行目标性强的营销,从而提高营销效率并降低成本;大型目的地入境市场多样性强,相对由“卖方市场”主导,虽然营销成本巨大,但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与多样性,符合大型目的地需要的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位利益。

总之,通过对结论的总结和讨论,本研究认为,大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受到市场集中性的潜在波动风险和其全球政经战略需求的影响,市场多样性策略有利于其入境旅游业的稳定性发展和多方面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对于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小型城市型目的地而言,当其拥有了中国内地或印尼这种在O-D模型外部分析中具有“最重要市场”和“强市场偏好”特征的内部“首位市场”时,市场集中性与多样化对目的地的利弊则会发生改变。数据表明,作为香港和新加坡分别的最大市场,中国内地出境市场稳定快速的持续增长成为推动香港入境旅游业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印尼出境市场的不确定性反而常引起新加坡入境旅游业的不稳定波动。因此,也可以说,对于小型入境目的地,香港入境市场的集中性相对于新加坡入境市场的多样化将更有利于入境旅游的长期稳定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Li X R, Harrill R, Uysal M et al.

Estimating the size of the Chinese outbound travel market: A demand-side approach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2): 250-259.

https://doi.org/10.1016/j.tourman.2009.03.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Chinese outbound travel market has been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international markets over the past decade. However, estimating the size and identifying key tourist-generating areas for the Chinese travel market remain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ers. This empirical study employs an incidental target-market approach and presents updated research findings concerning this burgeoning market. Primary and secondary tourist-generating cities of Mainland China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population size and level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ir market potential for outbound travel was assessed through a large-scale telephone survey. This study estimated that the current Chinese outbound travel market comprises approximately 22 million city residents, among whom 11.5 million have traveled or plan to travel to destinations outside Asia. In addition to estimating market size and making recommendations on target cities, the study also introduces an effective research design for identifying target markets and customers.
[2] 杨英, 林显强.

香港旅游业的 “内地化” 弊端与国际化走向

[J]. 南方经济, 2008, 1(10): 7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6249.2008.10.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针对香港旅游业出现的"内地化"趋势,从香港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体系的地位及其发展状况出发,分析香港旅游业"内地化"存在的弊端,认为"国际化"才是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应加大海外市场推广和宣传工作、加强大珠三角旅游合作、利用香港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出"过境游"及举办旅游会展活动等政策措施,以保障香港旅游业能有效地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

[Yang Ying, Lin Xianqiang.

The disadvantage of “mainland-orientated” tourism of Hong Kong and its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 South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 1(10): 7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6249.2008.10.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针对香港旅游业出现的"内地化"趋势,从香港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体系的地位及其发展状况出发,分析香港旅游业"内地化"存在的弊端,认为"国际化"才是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应加大海外市场推广和宣传工作、加强大珠三角旅游合作、利用香港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出"过境游"及举办旅游会展活动等政策措施,以保障香港旅游业能有效地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
[3] 陈美玲.

内地和香港差异视域下港媒对内地游客报道分析——以《东方日报》为例

[J]. 东南传播, 2015,1(1): 56-58.

URL      [本文引用: 1]     

[Chen Meiling.

News broadcast of mainland tourist by Hong Kong media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A case of Oriental Daily

. Southeast Broadcast, 2015,1(1): 56-58.]

URL      [本文引用: 1]     

[4] 薛刚, 孙根年, 侯伟涛.

基于亲景度与竞争态的西安国内旅游分析

[J]. 旅游学刊, 2008, 23(9): 1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08.09.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广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旅游市场竞争态和游客亲景度模型,对2004-2005年西安市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态和游客亲景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划分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4种市场类型和强亲景、较强亲景、中亲景、弱亲景4种偏好等级,并探讨了4种亲景度和4类竞争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据此提出了西安国内旅游近期开拓的4类市场: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为西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Xue Gang, Sun Gennian, Hou Weitao.

An analysis of domestic tourism in Xi'an based on tourist preference and market competition

. Tourism Tribune, 2008, 23(9): 1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08.09.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广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旅游市场竞争态和游客亲景度模型,对2004-2005年西安市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态和游客亲景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划分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4种市场类型和强亲景、较强亲景、中亲景、弱亲景4种偏好等级,并探讨了4种亲景度和4类竞争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据此提出了西安国内旅游近期开拓的4类市场: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为西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5] Jansen-Verbeke M, Spee R.

A regional analysis of tourist flows within Europe

[J]. Tourism Management, 1995, 16(1): 73-80.

https://doi.org/10.1016/0261-5177(95)93433-W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process of regionalization in Europe has attracted little attention in tourist studies, which tend to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ational statistics. By analysing the inter-regional and intra-regional tourist flows within Europe, the geographical pattern of tourist-destination and touristgenerating areas becomes clear and this allows for a realistic assessment of the position and potentials of particular destination areas within the European tourism market, where competition is no longer between countries but between regions. Despite the lack of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of a ‘region’ and the statistical problems of studying tourist flows on a regional level,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indicate som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uropean tourism market and open interesting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6] Hui T K, Yuen C C.

A study in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Japanese tourist arrivals in Singapore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2): 127-131.

https://doi.org/10.1016/S0261-5177(01)00052-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Among the major overseas tourism markets for Singapore (besides the neighbouring ASEAN countries), Japan is the second largest. The number of Japanese visitors to Singapore had increased from 0.38 million in 1985 to 0.84 million in 1998, an increase of almost 121 per cent. In terms of the share of Japanese tourists in the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it had only increased from 12.4 to 13.5 per cent. To attract more Japanese visitors, it helps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tern of Japanese tourist arrivals so that different promotion strategies can be devised and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pattern of arrivals by focusing on seasonal indic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easonal indices of Japanese tourist arrivals are stable over tim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 were also discussed.
[7] 李景宜, 孙根年.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J]. 资源科学, 2002, 24(6): 91-96.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以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把握为前提。以入境旅游业也即为基础,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的双指标组合,构建出一个综合反应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的模型,据此将区域旅游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4种类型,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市场分析方法。作为实际应用,依据该模型对20世纪末中国入境旅游境外客源市场和内部目的地市场进行了定量划分与分析,为新世纪我国入境旅游资源的市场开拓战略提供了新的依据。

[Li Jingyi, Sun Gennian.

Tourism market competition model in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 Resources Science, 2002, 24(6): 91-96.]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以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把握为前提。以入境旅游业也即为基础,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的双指标组合,构建出一个综合反应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的模型,据此将区域旅游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4种类型,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市场分析方法。作为实际应用,依据该模型对20世纪末中国入境旅游境外客源市场和内部目的地市场进行了定量划分与分析,为新世纪我国入境旅游资源的市场开拓战略提供了新的依据。
[8] 舒镜镜, 孙根年.

中美国际旅游圈划分及比较

. 旅游论坛, 2011, 4(2): 104-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3784.2011.02.02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中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入境旅游市场占有率、旅游偏好、国际出游比例和旅游吨位指数4个指标来定量划分和对比中国与美国的国际旅游关系圈层。研究发现,美国的入境旅游业由少数客源市场垄断,而各客源市场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所占比例均较低。对两国有强偏好的市场多为其邻国或近国,对美国有弱偏好的国家明显少于中国;两极与其国际旅游圈的关系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另外,通过对比两极国际旅游圈,美国旅游业显示了其成熟、稳重和强大的实力,其市场的帕累托分布和长尾效应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未来指示;在中美国际旅游全球大市场的比较中,各国在中国的入境市场占有率普遍较高,而对美国的旅游偏好相对较强,即相对于美国而言,各国对中国旅游影响要大得多;从旅游吨位指数角度看,美国的吨位指数近乎我国的3倍,显示了其强劲的旅游实力。

[Shu Jingjing, Sun Gennian.

Partition and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travel circles in China and

US. Tourism Forum. 2011, 4(2): 104-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3784.2011.02.02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中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入境旅游市场占有率、旅游偏好、国际出游比例和旅游吨位指数4个指标来定量划分和对比中国与美国的国际旅游关系圈层。研究发现,美国的入境旅游业由少数客源市场垄断,而各客源市场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所占比例均较低。对两国有强偏好的市场多为其邻国或近国,对美国有弱偏好的国家明显少于中国;两极与其国际旅游圈的关系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另外,通过对比两极国际旅游圈,美国旅游业显示了其成熟、稳重和强大的实力,其市场的帕累托分布和长尾效应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未来指示;在中美国际旅游全球大市场的比较中,各国在中国的入境市场占有率普遍较高,而对美国的旅游偏好相对较强,即相对于美国而言,各国对中国旅游影响要大得多;从旅游吨位指数角度看,美国的吨位指数近乎我国的3倍,显示了其强劲的旅游实力。
[9] 马耀峰, 梁旺兵.

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J]. 旅游学刊, 2005, 20(1): 35-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05.01.00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引入亲景度的概念,利用亲景度指标,以美国游客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度美国游客旅华的人数,分析了美国游客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昆明、桂林六大热点城市的亲景度,揭示了美国游客在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的偏好程度,提出了深层次开发美国客源市场的对策,从

[Ma Yaofeng, Liang Wangbing.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 visiting-china market based on preference scale

. Tourism Tribune, 2005, 20(1): 35-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05.01.00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引入亲景度的概念,利用亲景度指标,以美国游客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度美国游客旅华的人数,分析了美国游客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昆明、桂林六大热点城市的亲景度,揭示了美国游客在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的偏好程度,提出了深层次开发美国客源市场的对策,从
[10] 杨斯涵, 马耀峰, 冯学钢.

基于亲景度和竞争态的京沪陕入境旅游市场研究

[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6): 572-5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8141.2011.06.02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依据1999—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选取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份额前13位的客源国,以北京、上海、陕西等三大入境旅游热点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亲景度指标,分析总结了其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深层原因,并引入竞争态模型,重点选取日本、韩国、美国三大客源市场进行京沪陕三地的比较研究。

[Yang Sihan, Ma Yaofeng, Feng Xuegang.

Comparative study on inbound tourism market of Beijing, Shanghai and Shanxi based on preference scale and competition state

.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11, 27(6): 572-5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8141.2011.06.02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依据1999—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选取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份额前13位的客源国,以北京、上海、陕西等三大入境旅游热点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亲景度指标,分析总结了其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深层原因,并引入竞争态模型,重点选取日本、韩国、美国三大客源市场进行京沪陕三地的比较研究。
[11] 周彩屏.

基于SSM方法的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J]. 旅游学刊, 2008, 23(1): 4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08.01.01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转移-份额分析法(简称SSM)是考察区域经济结构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在2001年至2006年几年采集的相关数据基础上,采用SSM分析手段,发现浙江入境的客源市场中,日、美、马、新、泰等国家结构份额比较稳定,韩

[Zhou Caiping.

An analysis of tourist structure in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based on SSM method: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 Tourism Tribune, 2008, 23(1): 4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08.01.01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转移-份额分析法(简称SSM)是考察区域经济结构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在2001年至2006年几年采集的相关数据基础上,采用SSM分析手段,发现浙江入境的客源市场中,日、美、马、新、泰等国家结构份额比较稳定,韩
[12] 郭安禧, 黄福才.

香港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与亲景度研究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1): 104-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63.2012.01.02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2006年为界将2004—2009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对比分析发现,香港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聚在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分布于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的很少。市场竞争态转移表现为幼童市场向瘦狗市场回落,金牛市场朝瘦狗市场退缩。市场竞争态呈现逐渐衰退的迹象。亲景度除韩国和澳门外,其余主要客源市场均属于亲景市场,在空间上变动相对平稳,在时间上均值降幅不大。将竞争态与亲景度进行联合分析,显示亲景度与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更大,据此可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聚为4类。

[Guo Anxi, Huang Fucai.

Study on the competition state and preference scale of Hong Kong’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2, 31(1): 104-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63.2012.01.02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2006年为界将2004—2009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对比分析发现,香港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聚在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分布于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的很少。市场竞争态转移表现为幼童市场向瘦狗市场回落,金牛市场朝瘦狗市场退缩。市场竞争态呈现逐渐衰退的迹象。亲景度除韩国和澳门外,其余主要客源市场均属于亲景市场,在空间上变动相对平稳,在时间上均值降幅不大。将竞争态与亲景度进行联合分析,显示亲景度与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更大,据此可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聚为4类。
[13] Hassani H, Webster A, Silva E S et al.

Forecasting US tourist arrivals using optimal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46: 322-335.

https://doi.org/10.1016/j.tourman.2014.07.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61This study applies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 to forecasting tourist arrivals to the US.61The Vector SSA model outperforms ARIMA, Exponential Smoothing and Neural Networks.61SSA outperforms ARIMA in forecasting U.S. Tourist arrivals by country of origin.61The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refers to both short- and long-run.61The result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14] Massidda C, Etzo I, Piras R.

Migration and inbound tourism: an Italian perspective

[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5, 18(12): 1152-1171.

https://doi.org/10.1080/13683500.2014.9122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on Italian inbound tourism flows in a dynamic panel data framework. Arrivals, expenditure and nights from 65 countries are analysed for the period 2005鈥2011. The migration variable is defined at both origin and destination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ushing and pulling forces. Estimates were performed using both aggregated flows and flows disaggregated to separate the visiting friends and relatives (VFRs) from two non-VFR categories, namely holiday and business.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a strong migration-tourism nexus, which clearly goes beyond VFR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determinants vary according to the way in which the tourism market is segmented and, within each segment, to the way in which tourism demand is measured.
[15] Valadkhani A,

O'Mahony B. Identifying structural changes and regime switching in growing and declining inbound tourism markets in Australia

[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8, 21(3): 277-300.

https://doi.org/10.1080/13683500.2015.10725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rriving in Australia from 53 markets using monthly data (1991m1-2014m4). A modified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incorporating Markov switching and Bai-Perron search models i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extent to which individual arrival series exhibit systematic co-movements in relation to total arrivals as a global composite barometer. The study identifies 15 large and growing marke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the switching/shifting betas greater than +1, suggesting a diverse portfolio that, if properly managed, will continue to sustain Australia's tourism industry. The study presents a series of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marketing efficiency and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16] Henderson J C.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i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7, 19(1): 89-98.

https://doi.org/10.1002/jtr.208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Japan has seen a marked increase in tourist arrivals since the start of the current decade, a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country as a destination for overseas leisure visitors and recent trends. The factors and forces underlying the upturn are examined to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country as a whole alongside government tourism policy, attractions and...
[7] 孙根年.

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J]. 经济地理, 2005, 25(1): 121-125.

[本文引用: 1]     

[Sun Gennian.

Analyses on market competition state of Chinese inbound tourism in new century

. Economic Geography, 2005, 25(1): 121-125.]

[本文引用: 1]     

[18] 薛佳, 孙根年.

周边国家到我国沿边省区入境旅游的OD对接关系

[J]. 旅游学刊, 2010, 25(4): 39-4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依据2004~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游客亲景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分析了从周边14个国家到我国沿边12个省区入境旅游的O-D对接关系,结果发现:由于地缘邻近和边界贸易的推动,我国大陆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在入境旅游上具有较高的O-D对接关系,即周边国家居民对邻近的沿边省区具有较高的游客亲景度,同时在沿边省区,周边国家入境游客也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据此关系,可将我国大陆沿边省区划分为4个边界旅游合作区,为沿边各省区与周边国家跨国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平台.

[Xue Jia, Sun Gennian.

OD relation of inbound tourism flow from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to the border provinces in Mainland China

. Tourism Tribune, 2010, 25(4): 39-4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依据2004~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游客亲景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分析了从周边14个国家到我国沿边12个省区入境旅游的O-D对接关系,结果发现:由于地缘邻近和边界贸易的推动,我国大陆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在入境旅游上具有较高的O-D对接关系,即周边国家居民对邻近的沿边省区具有较高的游客亲景度,同时在沿边省区,周边国家入境游客也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据此关系,可将我国大陆沿边省区划分为4个边界旅游合作区,为沿边各省区与周边国家跨国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平台.
[19] 杨兆升. 运输系统规划与模型[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本文引用: 1]     

[Yang Zhaosheng.Planning and modeling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ij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1996.]

[本文引用: 1]     

[20] Szymanski D M.

An analysis of the market share-profitability relationship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3, 57(3):1-18.

https://doi.org/10.1111/j.1467-6486.1993.tb00320.x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A number of researchers in the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disciplines have expressed re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validity and generalizability of the repor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rket share and profitability.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e authors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on 276 market share-profitability findings from forty-eight studies to address whether market share and profitability are positively related and to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moderate the magnitude of that relationship. The authors found that, on average, market shar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business profitability. However, the magnitude of the market share-profitability relationship is moderated by model specification errors, sampl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onship is moderated the most (and, on average, the relationship could be artifactual) when firm-specific intangible factors are specified in the profit model or the estimate of the market share-profitability relationship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non-PIMS businesses.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arket share information by managers in reference to strategies that focus on building market share as a means for increasing profits.
[21] Rao V M.

Two decompositions of concentration ratio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69, 132(3):418-425.

https://doi.org/10.2307/234412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Abstract To examine how parental limit setting, family conflict, and perception of family experience influence severity of alcohol and drug problems, and import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se relationships, we interviewed consecutive intakes, aged 12 to 18 years, at 4 chemical dependency programs of a large group-model nonprofit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HMO) (n=419). The Family Conflict, Limit Setting, and Positive Family Experience scales correlated with substance dependence (p<0.01, p<0.01, p<0.05, respectively). Depression also correlated with family conflict (p<0.01), absence of limit setting (p<0.01), poor family experience (p<0.01) and dependence symptoms (p<0.01). Number of substance-using friends correlated with number of dependence symptoms (p<0.01). Gender difference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1) girls scoring higher in family conflict (p=0.0002), negative perceptions of family experience (p<0.0017), and lower in absence of limit setting (p<0.0001); (2) how family environment predicted problem severity: absence of limit setting was significant for boys and girls but family conflict for boys only; (3) girls had more dependence symptoms (p=<0.0001), psychiatric diagnoses (e.g., depression (p<0.0003), anxiety (p<0.0002), conduct disorder (p=0.07)), and substance-abusing family members (53 % versus 39%; p=0.006). To conclude, family and peers influence severity of alcohol and drug problems in adolescents.
[22] Owen P D, Ryan M, Weatherston C R.

Measuring competitive balance in professional team sports using the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J].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7, 31(4):289-302.

https://doi.org/10.1007/s11151-008-9157-0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Competitive balance in sports leagues is essentially concerned with inequality in match and championship outcomes. Measures of inequality or concentration from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literatures have, therefore, often been used to measure competitive bal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se of the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HI) applied to wins. It is shown that variation in the number of teams in the league affects not only the lower bound but also the upper bound of the HHI. An expression is derived for the upper bound and a normalized measure of the HHI, applicable to wins, is proposed. The differences this can make in practice when tracking variations in competitive balance over time are illustrated by considering Depken's (1999) application of the HHI to Major League Baseball.
[23] 香港旅游发展局.

2005年香港旅游业统计

[M]. 香港:香港旅游发展局, 2005, 2016.

[本文引用: 2]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A Statistical Review of Tourism

. Hong Kong: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2005, 2016.]

[本文引用: 2]     

[24] 4Singapore Tourism Board.

Annual Report on Tourism Statistics

[M]. Singapore: Singapore Tourism Board, 2005, 2016.

[本文引用: 1]     

[25] World Bank Group.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5

[M]. Washington: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05, 2016.

[本文引用: 2]     

[26] 孙根年, 张毓, 薛佳.

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J]. 地理研究, 2011, 30(6): 1032-1043.

[本文引用: 2]     

[Sun Gennian, Zhang Yu, Xue Jia.

Scenery attraction, location accessibility and trade connection: Three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destination choice of Japanese tourists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1, 30(6): 1032-1043.]

[本文引用: 2]     

[27] 史春云, 张捷, 沈正平, .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定量评价综述

[J]. 人文地理, 2006, 21(3): 72-77.

[本文引用: 1]     

[Shi Chunyun, Zhang Jie, Shen Zhengping et al.

An overview of quantitive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 Human Geography, 2006, 21(3): 72-77.]

[本文引用: 1]     

[28] 查瑞波, 孙根年, 董治宝,.

引入调节变量的入境旅游对消费物价影响分析——基于1999~2014年香港季度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地理科学, 2016, 36(7):1050-1056.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7.011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引入调节变量,采用香港1999~2014年的季度统计数据建立一个新实证模型,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非平稳数据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系统分析了入境旅游、经济增长和消费物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① </i>入境旅游、经济增长和消费物价之间存在相关性和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入境旅游对消费物价的带动性高于经济增长。<i>② </i>入境旅游与消费物价、经济增长和消费物价、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入境旅游发展必然带动经济增长并影响消费物价。<i>③ </i>入境旅游对消费物价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入境游客规模扩大和结构单一;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当地底层民众生活品质、损害当地旅游形象和主客感情;对策主要为拓展入境旅游类型并使旅游发展红利惠及底层民众。</p>

[Zha Ruino, Sun Gennian, Dong Zhibao et al.

Influence of inbound tourism to consumer prices with moderator: Empirical study of Hong Kong base on 1999-2014 Statistics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7):1050-1056.]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7.011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引入调节变量,采用香港1999~2014年的季度统计数据建立一个新实证模型,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非平稳数据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系统分析了入境旅游、经济增长和消费物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① </i>入境旅游、经济增长和消费物价之间存在相关性和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入境旅游对消费物价的带动性高于经济增长。<i>② </i>入境旅游与消费物价、经济增长和消费物价、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入境旅游发展必然带动经济增长并影响消费物价。<i>③ </i>入境旅游对消费物价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入境游客规模扩大和结构单一;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当地底层民众生活品质、损害当地旅游形象和主客感情;对策主要为拓展入境旅游类型并使旅游发展红利惠及底层民众。</p>
[29] 保继刚. 旅游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本文引用: 1]     

[Bao Jigang.Tourism Geography (the 2nd Edition).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98.]

[本文引用: 1]     

[30] 查瑞波, 孙根年, 董治宝.

1976年以来香港入境旅游关系圈变化及指示性

[J]. 地理学报, 2016, 71(10):1801-1814.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10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旅游目的地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引入社会学人际关系理论与地理学距离衰减理论相结合,提出入境旅游关系圈(ITRC)的三层结构概念模型:周边圈、洲内圈和洲际圈.随后,以香港为案例提出了香港入境旅游关系圈(HKITRC)概念模型假设与实际HKITRC变化的指示性假设.在1976-2013年香港各入境客源地的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分层与时间分段的方法对40年来实际HKITRC的变化及指示性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验证了假设,总结得出了40年来实际HKITRC三层结构和其内部各地区的变化规律,也证明了实际HKITRC变化对签证政策、人口规模、政治归属、文化传统和经济兴衰这5种因素的指示性.研究对学界及业界认识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关系圈的变化规律及其指示作用有一定启发和现实意义.

[Zha Ruibo, Sun Gennian, Dong Zhibao.

Changes of the Hong Kong inbound tourism relationship circle and its indications since 1976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71(10):1801-1814.]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1610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旅游目的地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引入社会学人际关系理论与地理学距离衰减理论相结合,提出入境旅游关系圈(ITRC)的三层结构概念模型:周边圈、洲内圈和洲际圈.随后,以香港为案例提出了香港入境旅游关系圈(HKITRC)概念模型假设与实际HKITRC变化的指示性假设.在1976-2013年香港各入境客源地的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分层与时间分段的方法对40年来实际HKITRC的变化及指示性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验证了假设,总结得出了40年来实际HKITRC三层结构和其内部各地区的变化规律,也证明了实际HKITRC变化对签证政策、人口规模、政治归属、文化传统和经济兴衰这5种因素的指示性.研究对学界及业界认识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关系圈的变化规律及其指示作用有一定启发和现实意义.
[31] 郝旭光.

多元化经营的几个问题

[J]. 管理世界, 2000, 2(2): 82-8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一、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动因多元化经营 (DiversificationStrategy),也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 ,指的是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几乎都是经过多元化扩张才发展成企业巨人的 ,并且企业的历

[Hao Xuguang.

Issues of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 Management World, 2000, 2(2): 82-8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一、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动因多元化经营 (DiversificationStrategy),也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 ,指的是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几乎都是经过多元化扩张才发展成企业巨人的 ,并且企业的历
[32] Ansoff H I.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57, 35(5): 113-124.

[本文引用: 1]     

[33] 孙根年, 周功梅, 李红.

中美入境旅游, 谁的市场更大

[J]. 旅游科学, 2015, 29(3): 15-26.

[本文引用: 1]     

[Sun Gennian, Zhou Gongmei, Li Hong.

A comparison of inbound tourism in China and US: Based on market diversity,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outbound trips, travel preference and travel tonnage index

. Tourism Science, 2015, 29(3): 15-26.]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