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2018 , 38 (4): 522-53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4.005

Orginal Article

基于Meta分析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转移研究

漆信贤1, 黄贤金1, 赖力2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海岸带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23
2. 江苏省信息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3

An Empirical Study of Meta-analytical Value Transfer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

Qi Xinxian1, Huang Xianjin1, Lai Li2

1.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for Coas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Jiangsu, China
2. Information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13, Jiangsu, China

中图分类号:  P9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8)04-0522-09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 黄贤金,教授。E-mail: hxj369@nju.edu.cn

收稿日期: 2017-06-2

修回日期:  2017-08-16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4-20

版权声明:  2018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6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1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61)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漆信贤(1994-),男,四川新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E-mail: qixinxian@sina.cn

展开

摘要

构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数据库和Meta模型,分析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①研究方法、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植被类型、所处植被区域、受益人口数量及集聚程度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②有效性检验证明将基于Meta分析的价值转移运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上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方法;③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最高,提供林果产品功能价值最低。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 价值转移 ; Meta分析 ; 中国

Abstract

By constructing the database and Meta Model of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in China,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value evaluation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we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1)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ecosystem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the vegetation type, the vegetation area, the population and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2) It was validly testifi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fer of value based on Meta-analysis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was a quick and effective method; 3) In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there were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 and high in 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south. The value increased as the time went by. The value of water conservation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value of providing forest fruit products was the lowest.

Keywords: forest ecosystem ; value transfer ; Meta-analysis ; China

0

PDF (65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漆信贤, 黄贤金, 赖力. 基于Meta分析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转移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22-53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4.005

Qi Xinxian, Huang Xianjin, Lai Li. An Empirical Study of Meta-analytical Value Transfer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38(4): 522-53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4.005

森林生态系统储存了约占陆地生物圈地上碳储量的80%和地下碳储量的40%,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1]和丰富的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在维护地球生物圈生态平衡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作用重大,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2]。计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并将其纳入绿色GDP核算体系,能避免损害生态系统的短视经济行为,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4]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缺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位观测和实验[5],价值评估一手资料获取的难度,评估时间和评估成本等因素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需求的限制。相较于评估成本较高的实验测算法,基于研究文献整合的Meta分析法逐渐在国外流行[6,7,8,9,10]。这种方法又称荟萃分析或元分析,有客观、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11]。该方法运用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是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为基础,将已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研究地)转移到待研究地(政策地),得到政策地的价值[6]。目前,国内基于实验测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基础[12,13],在湖沼湿地[14]和土地利用[11]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方面运用价值转移方法,但尚未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方面运用。价值转移法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将在原有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效率。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转移的Meta分析模型,探究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因素;运用构建的模型对选取的政策地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模拟,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研究结果从中国层面和其它实证研究结果对比,比较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时间、不同空间和不同生态服务类型的价值差异。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数据库建立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区域为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全文同),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以“森林”和“价值评估”为关键词、主题词等方式搜索1990年至今发表的有关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文献。文献包含的筛选条件如下:① 剔除评估对象为人工林或某一行政区域内森林的文献;②剔除评估对象为森林的某单一价值而非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文献;③ 剔除使用的研究方法为能值分析法和价值转移法的文献;④相同研究区域被不同研究者研究时将由多个独立的研究者进行筛选和评估,最终确定入选文献。2017年2月13日初次检索到886篇文献,最终54篇相关文献共计322个价值观测值入选森林价值转移研究数据库,其中45篇为期刊论文,9篇为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这些文献最早发表于1998年,其中1998~2004年5篇,2005~2009年16篇,2010年及以后33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15]的中国植被分区,统计研究文献中研究区域的生态区分布(图1),被评估的森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将入选数据库文献的信息录入Excel中建立Meta分析价值转移数据库,数据将被用统一的提取方式进行提取,包括文献作者、文献名、文献来源、研究时间、研究区域、森林名称、森林面积、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生态系统系统服务估算价值及评估方法等信息。

图1   研究观测样本点为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为热带雨林区;为温带草原区;为温带荒漠区;为高寒植被区

Fig.1   Sample points in this study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划分参照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4类。在样本文献中,森林的供给服务通常包括林木产品,调节服务包括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和净化空气,支持服务包括营养累积、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服务包括森林休憩。在样本文献中,文化服务还涉及科研教育服务价值,但多是采用价值转移方法,故不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中。

对于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一般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来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实际上,对于同一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例如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既可以使用以全民支付意愿价格为基础的支付意愿法[16],也可以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会成本和经费投入的费用支出法和机会成本法[17]。有些方法由于数据可得性等因素限制导致价值评估难以实现,故本文最终确定了主要的物质量评价指标和使用频率较高的价值评价方法。综合文献研究,构建起本研究基于Meta分析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图2)。

图2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

Fig.2   Evaluation system of forest ecosystem ecological function value

由于文献中评估的价值观测值通常不在同一年,为了让数据具有可比性,从而需要将基年不同的文献,运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将不同评估基年的价值观测值调整到2015年的物价水平。

1.2 自变量解释

通过对国外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梳理[6,7,8,9,10],评估价值主要受评估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森林特征、森林周边地理及人类需求等方面影响,其中前一种属于影响评估价值的主观因素,后3种属于影响评估价值的客观因素。结合数据实际的收集情况,评估方法包括机会成本法在内的5种方法,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包括提供林果产品在内的8种类型,森林特征包括森林植被类型、森林植被地理区划和森林生态系统面积3项指标,森林周边地理及人类需求包括森林的受益人口及集聚效应。以下将对构建Meta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具体阐述:

1) 评估方法: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采取的是不同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评估,且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依赖于评估方法、评估指标的选取[6]。本文将研究评估方法对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2) 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不同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存在明显差异,且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存在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的差异,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之间的差异也会对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产生影响。

3) 森林植被类型: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由于其周边生态环境、产品提供、物质交换的不同因而其经济价值也会产生差异。

4) 森林植被地理区划:不同的植被地理区划一方面决定的是区域适宜生长的植被类型,另一方面决定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已有学者研究不同植被地理区划森林的价值差异[18]

5) 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随着服务面积的增长存在一个阈值,所以在森林生态系统面积阈值的左右会存在价值递增或递减的现象。

6) 受益人口数量:生态系统服务的受益人口数量反映的是区域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大小。本文采用区域常住人口作为衡量区域收益人口的指标,将区域界定为森林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级市,数据来源于各省历年统计年鉴。

7) 森林生态系统的集聚效应: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具有一定的集聚效应,即周边有同类型甚至有面积更大的森林会增加该森林的价值。借鉴国外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转移研究采用森林丰度[6],本研究使用ArcGIS软件对评估的森林周边50 km范围内的其它森林植被面积进行识别,判别是否有同类型甚至有面积更大的森林,使用的数据来源于GLASS二期参量产品LAI的成果。

基于文献信息对变量的各类信息按照统计和计量的数据要求进行编码和赋值,统计每个变量的价值观测数量、均值和标准差(表1)。

表1   Meta回归模型的变量信息

Table 1   Variable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of Meta Regression Model

变量变量描述均值标准差价值观察数量
因变量
森林价值(元/ hm2数值型变量(自然对数)8.421.98322
自变量
机会成本法对照组8.391.8094
碳税法如果使用的评估方法是碳税法,取值为1,否则为08.981.4919
影子工程法如果使用的评估方法是影子工程法,取值为1,否则为08.641.96134
市场价值法如果使用的评估方法是市场价值法,取值为1,否则为07.962.0184
费用支出法如果使用的评估方法是费用支出法,取值为1,否则为08.402.3557
林果产品如果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林果产品,取值为1,否则为07.841.4628
森林游憩如果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森林游憩,取值为1,否则为07.602.4839
涵养水源如果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涵养水源,取值为1,否则为09.081.9552
营养累积对照组6.882.1224
固碳释氧如果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固碳释氧,取值为1,否则为08.931.5449
净化空气如果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净化空气,取值为1,否则为08.361.3947
土壤保持如果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土壤保持,取值为1,否则为08.361.9351
保护生物多样性如果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值为1,否则为09.401.7931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如果生态区位为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取值为1,否则为08.862.7412
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如果生态区位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取值为1,否则为08.171.5518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如果生态区位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取值为1,否则为08.231.575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对照组8.591.96164
热带雨林区如果生态区位为热带雨林区,取值为1,否则为09.461.1825
温带草原区如果生态区位为温带草原区,取值为1,否则为07.062.7728
温带荒漠区如果生态区位为温带荒漠区,取值为1,否则为08.381.2314
高寒植被区如果生态区位为高寒植被区,取值为1,否则为07.770.937
针叶林如果森林类型为针叶林,取值为1,否则为08.282.08167
针阔混交林如果森林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取值为1,否则为08.471.94127
阔叶林对照组8.581.94203
森林面积(hm2数值型变量(自然对数)9.741.87322
受益人口数量(人)数值型变量(自然对数)14.731.32322
周边50 km范围内是否有
其它森林聚集
如果是取值为1,否则为08.571.89257

新窗口打开

1.3 Meta模型构建

结合本文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构建Meta回归模型(公式1)。本文将价值观测值采用对数变换能够减小原始数据的波动程度和非对称性,有效改善森林价值偏移的问题,提高模型的精度,减少异方差。

lnyi=a+bαXα+bβXβ+bγXγ+bδXδ+ε(1)

式中,因变量 yi是调整为以2015年为基期的森林生态系统各个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向量[元/(hm2·a)]; a是常数项, ε为残差项, bαbβbγbδ是各类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矩阵; XαXβXγXδ为自变量矩阵,其中 Xα为评估方法变量矩阵, Xβ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矩阵, Xγ为森林特征矩阵, Xδ森林周边地理及人类需求特征矩阵。

1.4 有效性检验方法

在使用价值转移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时候,需要对结果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以实验采集所得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通常称为真实值)和通过价值转移模型所得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通常称为预测值)作为检验对象。为了进行效益转移的有效性分析,在54个样本中采用“留出法”,按照各个植被区划所占比例挑选出14个作为政策地(Policy Site),将剩下的40个作为实验地(Research Site)共计243个价值观测值进行Meta函数效益转移的模型估计,样本地数据库被划分为两个互斥的集合。本文将主要从3个方面来检验效益转移的有效性:① 效益转移误差检验,检验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一致性,用 TE来表示(公式2), TE值越小表示效益转移的有效性越好; 配对T检验,效益转移的有效性检验要求配对T检验不能拒绝效益转移的真实值与预测值相等的原假设; 单样本K-S检验,效益转移的有效性检验要求单样本K-S检验假设真实值和预测值来自的总体分布和正态分布无显著差异。

TE=CSPV-CSAVCSAV×100%(2)

式中, TE为效益转移误差; CSPV为效益转移预测值; CSAV为效益转移真实值。

2 结果分析

2.1 Meta回归模型结果

本文的模型建立是基于SPSS23.0软件,因为大多数样本文献中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的观察值有多个,而这些出自于同一篇文献的观察值可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针对这一问题,国外的相关研究通常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来进行模型拟合来规避同一篇文献观察值的相关性,即将来源文献中观察值总数的倒数作为权重赋予该观察值,进而构建Meta回归模型。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剔除了标准化残差绝对值大于1.5的价值观测值(表2)。

表2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Meta回归结果

Table 2   Meta regression results of forest ecosystem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变量非标准化
回归系数
标准
误差
95.0% 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常数项-0.1070.376-0.8480.634
碳税法-0.0810.081-0.2400.078
影子工程法-0.0370.040-0.1160.042
市场价值法-0.075*0.047-0.1680.019
费用支出法0.0910.072-0.0500.232
林果产品0.273***0.0750.1250.422
森林游憩0.152*0.087-0.0190.324
涵养水源0.448***0.0690.3130.584
固碳释氧0.429***0.0740.2830.574
净化空气0.309***0.0690.1730.444
土壤保持0.309***0.0680.1750.442
保护生物多样性0.302***0.0800.1440.459
针叶林0.110***0.0360.0380.181
针阔混交林0.059*0.039-0.0170.136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0.1180.085-0.0500.286
温带针阔混交林区0.105*0.059-0.0110.221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0.110*0.0440.0230.198
热带雨林区0.251***0.0590.1340.367
温带草原区0.0930.071-0.0460.233
温带荒漠区0.0600.079-0.0960.216
高寒植被区0.1040.106-0.1060.313
森林面积0.0140.015-0.0150.044
受益人口数量0.046**0.0190.0090.084
周边50 km范围内是
否有其它森林聚集
0.213***0.0720.0720.355

注:实验样本数N=217;R2=0.40;F=5.51;***、**、*分别表示在0.01、0.05、0.1的水平上显著。

新窗口打开

2.2 影响森林服务价值变化的因素分析

1) 评估方法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Meta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市场价值法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显著,说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市场价值法评估所得的价值估计值比其它方法更加容易呈现出显著差异。而费用支出法得到的得到的价值估计值要高于其它价值评估方法,这与Marwa和Evan对红树林的价值转移研究结果一致[9]

2) 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林果产品、森林游憩、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7种生态服务类型在统计上都显著,说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林果产品、森林游憩、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对照组保护生物多样性呈现显著差异。并且涵养水源和固碳释氧的经济价值要显著高于其它生态服务类型,森林游憩服务的价值最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林果产品和森林休憩的价值评估结果和国外研究大致相似。土壤保持的生态服务价值较低,这与Marwa和Evan的研究结果有明显的差异[9],可能的原因是国内对于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存在缺陷,且相关研究资料及数据难以获得导致森林土壤保持的价值被低估。

3) 植被类型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在植被类型中,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与对照组阔叶林的单位面积森林价值存在显著差异。针叶林的回归系数显著大于针阔混交林,说明针叶林的经济价值要高于针阔混交林的价值,研究结果与冯宜明等[19]对于区域森林主要森林类型的价值评估结果相同。

4) 生态区位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在8个植被分区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区的回归系数更加显著,说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区与对照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单位面积森林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温带草原区及温带荒漠区与对照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单位面积森林价值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热带雨林区单位面积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年平均价值量最大和余新晓等[18]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相同,其它区域也有较大相似性,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区域研究样本较少,缺乏代表性。

5) 森林面积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单位面积森林价值存在规模效益,单位面积森林价值会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并不显著。这个结果与Marwa和Evan及Luke等的研究恰好相反[6,9],他们的结果显示单位面积森林价值存在规模收益递减的现象,但进一步对他们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他们结果得出的单位面积森林价值的规模收益递减效应会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而以几何级数减弱,最终森林生态系统的总经济价值仍然会随森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6) 受益人口数量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受益人口数量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受益人口数量越多,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随之增长,从而森林生态系统的单位价值也会增长,这也说明森林生态系统是区域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对数形式的连续变量回归系数的意义表示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百分比的变化。受益人口变量的系数为0.046,表示区域的常住人口每增加1%,单位面积森林价值会增加4.6%。

7) 森林的集聚效应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周边50 km范围内是否有同类型甚至有面积更大的森林在统计上显著为正,且与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周边一定范围内同类甚至面积更大的森林生态系统越多,被评估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越高,研究结果与Marwa和Evan及Luke等对红树林森林丰度影响价值转移的研究结果一致[6,9]

2.3 Meta分析价值转移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根据SPSS23.0的结果看,效益转移误差范围在0.58%~43.06%之间,平均误差为16.94%。国外自然资源效益转移研究表明,平均误差范围在20%~40%属合理区间[20],本研究平均误差小于20%,说明效益转移的有效性较好。从配对T检验的结果看, t值为1.790, P=0.097>0.050,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预测值和真实值在统计上没有显著不同。从单样本K-S检验的结果来看,真实值和预测值的Asymp.sig.值均为0.200,都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真实值和预测值的分布相同,均服从正态分布。

2.4 全国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比较与模拟

根据本研究可以计算得出,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量为98 773.17元。将本研究与其它全国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相对比可以发现,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因为研究方法、研究年份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表3)。一方面,吴霜等通过生态系统能值与价值之间的转化得出的结果明显低于其他研究者运用价值评估体系的研究结果,体现评估方法不同而引起的价值差异。另一方面,除去因为研究方法造成的异常差异,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果与多位学者[21,22,23]基于多个时间段的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相同。

表3   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较(元/hm2

Table 3   Comparis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forest ecosystem in China per unit area (Yuan/hm2)

作者王斌等[22]吴霜等[21]王斌等[22]赵同谦等[24]余新晓等[18]
研究年份19731990200320042005
平均价值193601326.292028012176.5431802.16
作者靳芳等[25]吴霜等[21]王兵等[26]冯继广等[27]本研究
研究年份20052009201120162015
平均价值26501.82329.6969944.086110098773.17

注:为了便于比较,首先将美元(USD)根据当年汇率换算成人民币(RMB),其次将比较文献中所有研究基期通过CPI统一换算成以2015年为基期。

新窗口打开

全国层面各个植被分区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来看,热带雨林区的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其次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温带荒漠区的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低(图3a)。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温带草原区>温带荒漠区>高寒植被区。大致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图3b),胡焕庸线东南侧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致占全国总价值的91.21%,这也说明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密切关系,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也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图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Fig.3   Forest ecosystem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value in China

全国层面各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来看,除作为参照组的营养物质累计功能,各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平均价值量呈现涵养水源[86 655.55元/(hm2·a)]>保护生物多样性[65 725.25元/(hm2·a)]>固碳释氧[51 901.37元/(hm2·a)]>森林游憩[40 935.26元/(hm2·a)]>净化空气[28 523.39元/(hm2·a)]>土壤保持[28 430.12元/(hm2·a)]>林果产品[27 772.98元/(hm2·a)](图4)。

图4   中国层面森林生态系统各个生态服务功能平均价值比较

Fig.4   Comparison of types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in forest ecosystem at national level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54篇研究文献共计322个价值观测值,建立价值转移数据库,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构建起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Meta分析价值转移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政策地价值转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从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因素看,研究方法、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植被类型、所处植被区域、受益人口数量及集聚程度都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

2) 从Meta分析价值转移结果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来看,政策地价值转移的误差范围在0.58%~43.06%范围之间,平均误差为16.94%,结果结合国外相关效益转移研究误差值相比,误差范围在合理区间,并且通过了配对T检验和单样本K-S检验。将Meta分析的价值转移运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上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3) 基于Meta分析的价值转移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时空差异和类型差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最高,提供林果产品功能价值最低。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较国外研究来说起步较晚,近年来中国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加。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温带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区的研究还较少,所以不断扩充数据库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转移模型对于实验困难、数据难获取区域进行价值评估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已逐步从资源调查的实验性转变为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整合性研究。国外学者基于全球[8]、东南亚[6]、美国[10]的森林、红树林开展的基于Meta分析的价值转移应用研究为多个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整合研究积累了方法和案例。和国外研究相比,本研究使用的解释变量仍然较少,未考虑到森林生态系统受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导致模型拟合精度较低,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数据集的大小可能是造成区域价值差异的原因[9],为本研究中高寒植被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计偏高提供合理的解释。基于Meta分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转移研究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应用,弥补了传统观测与实验价值评估研究在效率和成本方面的不足,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为海量生态环境数据的处理以及面对全球变化的生态环境问题监测、分析和预测提供思想和方法支撑[6, 8, 28]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诗一, 邓祥征, 章奇,. 应对气候变化:用市场政策促进二氧化碳减排[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本文引用: 1]     

[Chen Shiyi, Deng Xiangzheng, Zhang Qi et al. Against climate change: Abating carbon emission through market mechanism base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Beijing:Science Press, 2014.]

[本文引用: 1]     

[2] 江泽慧.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6卷):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本文引用: 1]     

[Jiang Zehui.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ume 6): China’s forest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7.]

[本文引用: 1]     

[3] 张明军, 周立华.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18(2): 40-43.

[本文引用: 1]     

[Zhang Mingjun, Zhou Lihua.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value of chinese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 18(2): 40-43.]

[本文引用: 1]     

[4] 沈晓艳,王广洪,黄贤金.

1997~2013年中国绿色GDP核算及时空格局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0):1639-1650.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6094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论文基于资源环境视角,通过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对1997—2013年中国及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GDP进行核算,并进一步通过人均绿色GDP及绿色GDP指数揭示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在1997—2013年间绿色GDP指数为78.99-87.06,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依赖度较高。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资源节约效果显著,环境污染管治仍需加强。2)区域差异上,人均绿色GDP与绿色GDP指数均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即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其资源环境依赖性也较低。3)将全国进行绿色发展分区后,处于健康区的省市有10个,潜力区5个,高危区10个,警戒区6个。绿色发展健康区主要覆盖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内陆省市为绿色发展高危区的主要覆盖区。

[Shen Xiaoyan, Wang Guanghong, Huang Xianjin.

Green GDP accounting and spatio-temporal patternin China from 1997 to 2013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7, 32(10):1639-1650.]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6094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论文基于资源环境视角,通过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对1997—2013年中国及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GDP进行核算,并进一步通过人均绿色GDP及绿色GDP指数揭示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在1997—2013年间绿色GDP指数为78.99-87.06,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依赖度较高。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资源节约效果显著,环境污染管治仍需加强。2)区域差异上,人均绿色GDP与绿色GDP指数均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即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其资源环境依赖性也较低。3)将全国进行绿色发展分区后,处于健康区的省市有10个,潜力区5个,高危区10个,警戒区6个。绿色发展健康区主要覆盖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内陆省市为绿色发展高危区的主要覆盖区。
[5] 李文华, 张彪, 谢高地.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 1-10.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9.01.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近年来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取得了较快进展。为了全面认识与介绍国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状况与成果,促进国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论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4个时期,并简要概括了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应该尽快由当前的概算式研究转向更深层次的研究,尤其要重点关注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理论研究、评估指标与方法的标准化、生态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研究、评估结果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市场化机制研究。

[Li Wenhua, Zhang Biao, Xie Gaodi.

Resear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ces, 2009, 24(1): 1-10.]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9.01.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近年来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取得了较快进展。为了全面认识与介绍国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状况与成果,促进国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论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4个时期,并简要概括了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应该尽快由当前的概算式研究转向更深层次的研究,尤其要重点关注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理论研究、评估指标与方法的标准化、生态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研究、评估结果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市场化机制研究。
[6] Brander L M, Wagtendonk A J, Hussain S S et 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for mangroves in Southeast Asia: A meta-analysis and value transfer application

[J]. Ecosystem Services, 2012, 1(1): 62-69.

https://doi.org/10.1016/j.ecoser.2012.06.003      URL      [本文引用: 9]      摘要

78 We estimate the monetary value of mangrove ecosystem services in Southeast Asia. 78 We conduct a meta-analysis of mangrove values to estimate a value function. 78 Values are shown to be highly variable depending on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78 GIS data is used to define a spatially explicit baseline scenario for mangrove loss 2000–2050. 78 Estimated foregone annual benefits in 2050 are US$ 2.2 billion (95% prediction interval 1.6–2.8).
[7] Chaikumbung M, Doucouliagos H, Scarborough H.

The economic value of wetlan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6, 124: 164-174.

https://doi.org/10.1016/j.ecolecon.2016.01.022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ynthesis of economic valuations of wetlan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MRA) is applied to 1432 estimates of the economic value of 379 distinct wetlands from 50 countries. We find that wetlands are a normal good, wetland siz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wetland values, and urban wetlands and marine wetlands are more valuable than other wetlands. Wetland values estimated by stated preferences are lower than those estimated by market price methods. The MRA benefit transfer function has a median transfer error of 17%. Overall, MRA appears to be useful for deriv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wetlands at policy sites in developing nations.
[8] Ojea E, Loureiro M L, Alló M et al.

Ecosystem services and REDD: Estimating the benefits of Non-Carbon Services in worldwide forests

[J]. World Development, 2016, 78: 246-261.

https://doi.org/10.1016/j.worlddev.2015.10.002      URL      [本文引用: 4]      摘要

Forest ecosystem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hrough programs on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REDD), which targets carbon sequestration. However, decades of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studies evidenc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other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different than carbon, and there is no evidence on how these economic benefits differ in countries where REDD is to be implemented. To respond to this question, we conduct a global meta-analysis of forest primary studies published over the past 30years in which we estimate the economic benefits related to different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in targeted REDD countries,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considering these economic figures in REDD decision ma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leads to the selection of 52 original studies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on 205 observations. We obtain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in REDD countries are always greater than in other countries, and provide economic ranges of services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to REDD decision making in relation to co-benefits and opportunity costs.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avoided deforestation programs, which should take co-benefits into account in order to better articulate payments for ecosystems and create proper incentives for forest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 local livelihoods.
[9] Salem, Marwa E, Mercer et al.

The Economic Value of Mangroves: A Meta-Analysis

[J]. Sustainability, 2012, 4(3): 359-383.

https://doi.org/10.3390/su4030359      URL      [本文引用: 7]      摘要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nthesis of the mangrove ecosystem valuation literature through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it is the first meta-analysis focusing solely on mangrove forests, whereas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cluded different types of wetlands. The number of studies included i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s 44 for a total of 145 observations. We include several regressions with the objective of addressing outliers in the data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correlations between observations of the same study. We also investigate possibl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type of service and GDP per capita.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angroves exhibit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that GDP per capita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mangrove values and that using the replacement cost and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s produce higher estimates than do other methods. We also find that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that influence the data. Fin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mploying weighted regressions provide a better fit than others. However, in terms of forecast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all the estimated models performed similarly and were not able to conclude decisively that one outperforms the other.
[10] Siriwardena S D, Boyle K J, Holmes T P et al.

The implicit value of tree cover in the U.S.: A meta-analysis of hedonic property value studi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6, 128:68-76.

https://doi.org/10.1016/j.ecolecon.2016.04.016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Trees in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 and communities provide benefits for homeowners that are capitalized into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In this paper, we collected data from hedonic property value studies and merged these data with ancillary spatial data describing forest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surrounding each study area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ree canopy cover on the value of residential properties. The meta-analysis suggests that property-level tree cover of about 30% and county-level tree cover of about 38% maximize the implicit price of tree cover in property values. Currently, tree cover in the original study areas was about 14%, on average, around or near study propert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erefore suggest under investment of tree cover on private prop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property owners and from a societal perspective. The findings also have implications for community forest programs regarding planting trees and protection of mature trees to address potential changes in tree abundance, species diversity and stand age due to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
[11] 张雅昕, 刘娅, 朱文博.

基于Meta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与转移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3): 493-504.

https://doi.org/10.13209/j.0479-8023.2016.026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p align="justify">基于Meta-analysis方法, 分别建立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域和未利用地 6 个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回归模型。除考虑年代和评估方法外, 还引入分区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和人均GDP), 发现这两个变量在解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时较为重要。使用价值转移研究范式, 将所建模型应用到京津冀地区, 计算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类型按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低排序为水域、林地、草地、园地、耕地、未利用地; 京津冀地区不同市区各类土地利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 北京和天津最高, 承德和张家口最低; 未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 张家口和承德最高, 北京和天津最低。研究成果丰富了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也可为京津冀地区土地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p>

[Zhang Yaxin, Liu Ya, Zhu Wenbo.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 and value transfer of land use types: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2016, 52(3): 493-504.]

https://doi.org/10.13209/j.0479-8023.2016.026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p align="justify">基于Meta-analysis方法, 分别建立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域和未利用地 6 个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回归模型。除考虑年代和评估方法外, 还引入分区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和人均GDP), 发现这两个变量在解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时较为重要。使用价值转移研究范式, 将所建模型应用到京津冀地区, 计算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类型按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低排序为水域、林地、草地、园地、耕地、未利用地; 京津冀地区不同市区各类土地利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 北京和天津最高, 承德和张家口最低; 未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 张家口和承德最高, 北京和天津最低。研究成果丰富了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也可为京津冀地区土地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p>
[12] 陈姗姗,刘康,包玉斌,.

商洛市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J].地理科学,2016,36(10):1546-1554.

URL      [本文引用: 1]     

[Chen Shanshan,Liu Kang, Bao Yubin et al.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conservation service function in Shangluo City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6,36(10):1546-1554.]

URL      [本文引用: 1]     

[13] 黄润, 王升堂, 倪建华,.

皖西大别山五大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J]. 地理科学, 2014, 34(10):1270-127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皖西大别山5大水库水资源特征,将其水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2大类8个小类,以201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替代工程法等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对大别山5大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5大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60.59亿元,占当年六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95%,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19.62亿元,占总价值的32.41%;间接使用价值为40.97亿元,占总价值的67.59%。调蓄洪水和水资源蓄积的功能价值构成比例高,分别为34.32%和32.51%,水库在防御洪涝灾害和涵养水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Huang Run, Wang Shengtang, Ni Jianhua et al.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Five Reservoirs in Dabie Mountain, West Anhui Province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4,34(10):1270-127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皖西大别山5大水库水资源特征,将其水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2大类8个小类,以201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替代工程法等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对大别山5大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5大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60.59亿元,占当年六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95%,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19.62亿元,占总价值的32.41%;间接使用价值为40.97亿元,占总价值的67.59%。调蓄洪水和水资源蓄积的功能价值构成比例高,分别为34.32%和32.51%,水库在防御洪涝灾害和涵养水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4] 张玲, 李小娟, 周德民, .

基于Meta分析的中国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移研究

[J]. 生态学报, 2015, 35(16): 5507-5517.

https://doi.org/10.5846/stxb20140325055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Meta分析价值转移方法作为资源价值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国外已经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出现,但是在国内相应的实证研究非常稀少,有关该方法在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应用研究还尚未见报道。通过收集有关中国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文献的价值评估结果,建立价值转移数据库,应用Meta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中国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Meta分析价值转移模型,并对该模型用于样本外价值转移的有效性做出评估,探讨Meta分析价值转移方法在中国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领域的可应用性及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在样本文献中,通常洪水调蓄和水源涵养服务是湖沼湿地提供的经济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服务,而水质净化服务的经济价值最低;(2)湖沼湿地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受益人口数量、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价值差异以及不同价值评估方法的使用会影响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3)Meta分析价值转移模型用于样本外价值转移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样本外价值转移的转移误差范围在0.09%—234.61%之间,平均转移误差为19.99%,在自然资源价值转移的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因此Meta分析价值转移方法是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一种可行且快速的方法。

[Zhang Ling, Li Xiaojuan,

Zhou Demin et al.An empirical study of meta-analytical value transfer of lake and marsh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

.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5, 35(16): 5507-5517.]

https://doi.org/10.5846/stxb20140325055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Meta分析价值转移方法作为资源价值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国外已经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出现,但是在国内相应的实证研究非常稀少,有关该方法在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应用研究还尚未见报道。通过收集有关中国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文献的价值评估结果,建立价值转移数据库,应用Meta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中国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Meta分析价值转移模型,并对该模型用于样本外价值转移的有效性做出评估,探讨Meta分析价值转移方法在中国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领域的可应用性及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在样本文献中,通常洪水调蓄和水源涵养服务是湖沼湿地提供的经济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服务,而水质净化服务的经济价值最低;(2)湖沼湿地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受益人口数量、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价值差异以及不同价值评估方法的使用会影响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3)Meta分析价值转移模型用于样本外价值转移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样本外价值转移的转移误差范围在0.09%—234.61%之间,平均转移误差为19.99%,在自然资源价值转移的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因此Meta分析价值转移方法是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一种可行且快速的方法。
[15] 张新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本文引用: 1]     

[Zhang Xinshi.Vegetation map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1 million). Beijing:Geological Press, 2006.]

[本文引用: 1]     

[16] 薛沛沛, 周强, 王正春, .

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57(2): 258-261.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23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文章对彭水县乌江沿岸2014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总面积为1.88万hm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43亿元·a-1,相当于彭水县2014年GDP(108.80亿元)的12.34%;按照不同的林分类型,灌木林、混交林、阔叶林面积分别为1.01万,0.72万和0.15万hm2,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6.97亿,5.49亿和0.95亿元;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提供的价值为7.14万元·hm-2·a-1,比重庆市2008年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6.88万元·hm-2·a-1)增长了3.78%;从不同林分类型来看,提供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为混交林(7.62万元·hm-2·a-1)〉灌木林(6.92万元·hm-2·a-1)〉阔叶林(6.35万元·hm-2·a-1)。

[Xue Peipei, Zhou Qiang,

Wang Zhengchun et al.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its valuation in Wujiang River along Pengshui County

.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 57(2): 258-261.]

https://doi.org/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23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文章对彭水县乌江沿岸2014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总面积为1.88万hm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43亿元·a-1,相当于彭水县2014年GDP(108.80亿元)的12.34%;按照不同的林分类型,灌木林、混交林、阔叶林面积分别为1.01万,0.72万和0.15万hm2,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6.97亿,5.49亿和0.95亿元;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提供的价值为7.14万元·hm-2·a-1,比重庆市2008年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6.88万元·hm-2·a-1)增长了3.78%;从不同林分类型来看,提供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为混交林(7.62万元·hm-2·a-1)〉灌木林(6.92万元·hm-2·a-1)〉阔叶林(6.35万元·hm-2·a-1)。
[17] 吕弼顺, 佟守正, 朱卫红, .

长白山白河林区森林资源间接经济价值评估

[J]. 地理科学, 2007, 27(3): 331-336.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长白山白河林区的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森林资源间接经济价值的资产评估方法与计量: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与计量、森林CO<sub>2</sub>固定价值评估与计量、土壤保护价值评估与计量、污染物降解的评估与计量、森林病虫害防治价值的评估与计量、营养循环价值的评估与计量等,并对此进行了量算,为本区和国内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Lyu Bishun, Tong Shouzheng,

Zhu Weihong et al.Method for indirect economic values of forest of baihe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 27(3): 331-336.]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长白山白河林区的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森林资源间接经济价值的资产评估方法与计量: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与计量、森林CO<sub>2</sub>固定价值评估与计量、土壤保护价值评估与计量、污染物降解的评估与计量、森林病虫害防治价值的评估与计量、营养循环价值的评估与计量等,并对此进行了量算,为本区和国内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18] 余新晓, 鲁绍伟, 靳芳,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J]. 生态学报, 2005, 25(8): 2096-2102.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933.2005.08.03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3]      摘要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根据全国第5次资源清查资料(1994~1998年)及Costanza等人的计算方法估算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八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0601.20×108yuan/a,其中间接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4.94倍;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的各种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年平均价值为23095.25yuan/(hm2·a)。在森林涵养水源、固碳释氧、营养物质循环、净化空气和保护土壤五项服务功能中,热带雨林、季雨林单位面积所提供的价值量最大为32417.45yuan/(hm2·a),温带荒漠单位面积所提供的价值最小为12507.90yuan/(hm2·a);在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之当中,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持涵养水源养分循环林木、林副产品〉维持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快将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最终为实现绿色GDP提供基础,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Yu Xinxiao, Lu Shaowei,

Jin Fang et al.The assessment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in China

.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5, 25(8): 2096-2102.]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0933.2005.08.03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3]      摘要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根据全国第5次资源清查资料(1994~1998年)及Costanza等人的计算方法估算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八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0601.20×108yuan/a,其中间接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4.94倍;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的各种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年平均价值为23095.25yuan/(hm2·a)。在森林涵养水源、固碳释氧、营养物质循环、净化空气和保护土壤五项服务功能中,热带雨林、季雨林单位面积所提供的价值量最大为32417.45yuan/(hm2·a),温带荒漠单位面积所提供的价值最小为12507.90yuan/(hm2·a);在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之当中,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持涵养水源养分循环林木、林副产品〉维持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快将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最终为实现绿色GDP提供基础,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9] 冯宜明, 车克钧, 曹秀文, .

甘肃省白龙江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4(10): 102-1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采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2010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白龙江森林生态站监测数据,依据国 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评价了甘肃省白龙江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结果表 明: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为303.702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为133.790亿元,保育土壤为91.667亿元,固碳释氧为 44.793亿元,积累营养物质为2.627亿元,净化大气环境为15.717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为13.797亿元,森林游憩为1.31亿元。研究结 果将为甘肃省森林资源核算和绿色经济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Feng Yiming, Che Kejun,

Cao Xiuwen et al.Valuation of eco-service functions of major forest types in Bailongjiang forest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2014, 34(10): 102-1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采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2010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白龙江森林生态站监测数据,依据国 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评价了甘肃省白龙江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结果表 明: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为303.702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为133.790亿元,保育土壤为91.667亿元,固碳释氧为 44.793亿元,积累营养物质为2.627亿元,净化大气环境为15.717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为13.797亿元,森林游憩为1.31亿元。研究结 果将为甘肃省森林资源核算和绿色经济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0] Ready R, Navrud S.

International benefit transfer: Methods and validity test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 60(2): 429-434.

https://doi.org/10.1016/j.ecolecon.2006.05.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use of value estimates measured in one country to value policy changes in another country would seem to introduce some unique issues and challenges, even when the good being valued is identical. These issues include, how should values be converted from one currency to another; how to account for differences in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when those can vary markedly betwee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come); and how to account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ries in culture and shared experienc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quantify. However, these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benefit transfer are not that different from those encountered in transfers between regions within a country, and transfer errors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seen in intra-country transfers.
[21] 吴霜, 延晓冬, 张丽娟.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能值与服务功能价值的关系

[J]. 地理学报, 2014, 69(3): 334-342.

[本文引用: 3]     

[Wu Shuang, Yan Xiaodong, Zhang Liju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ecosystem emergy and forest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China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3): 334-342.]

[本文引用: 3]     

[22] 王斌, 杨效生, 张彪, .

1973~200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研究

[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5): 714-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0756.2009.05.01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3]      摘要

利用1973-2003年间中国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中国 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建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定量化方法,并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动态变化进行评价与分析.结 果表明:1973-200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变动范围为1.940~2.870万亿元·a-1,单位面积价值变动范围为 1.936~2.028万元·hm-2·a-1.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前,中国的森林经营以木材利用为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减少,之后随着国 家开始重视生态建设而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最大,之后开始下降,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恢复增 长.图1表4参15

[Wang Bin, Yang Xiaosheng, Zhang Biao et al.

Dynamic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 during 1973-2003

.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2009, 26(5): 714-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0756.2009.05.01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3]      摘要

利用1973-2003年间中国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中国 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建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定量化方法,并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动态变化进行评价与分析.结 果表明:1973-200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变动范围为1.940~2.870万亿元·a-1,单位面积价值变动范围为 1.936~2.028万元·hm-2·a-1.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前,中国的森林经营以木材利用为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减少,之后随着国 家开始重视生态建设而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最大,之后开始下降,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恢复增 长.图1表4参15
[23] 刘璐璐, 曹巍, 邵全琴.

南北盘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J]. 地理科学, 2016, 36(4):603-611.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4.01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降雨进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了贵州省南北盘江流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层截留降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蓄水量,分析了流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i>① </i>南北盘江流域森林涵养水源总量约6.13×10<sup>8</sup>m<sup>3</sup>,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629.85 t/hm<sup>2</sup>,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i>② </i>不同类型森林来说,阔叶林和灌木林对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贡献率最大,而混交林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高;<i>③ </i>不同林龄比较,幼龄林对区域水源涵养贡献率最高,达45.95%,但其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差,过熟林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高;<i>④ </i>就坡位而言,平地和中坡森林对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贡献率最大,山谷森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高,山脊森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能力最低;<i>⑤ </i>近35 a来,随着生态工程的实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能力以1 447.89×10<sup>4</sup>m<sup>3</sup>/a速度持续提升,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以每年5.33 t/hm<sup>2</sup>的速度稳步提高。</p>

[Liu Lulu, Cao Wei,Shao Quanqin.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n River Watershed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6,36(4):603-611.]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4.01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降雨进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了贵州省南北盘江流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层截留降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蓄水量,分析了流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i>① </i>南北盘江流域森林涵养水源总量约6.13×10<sup>8</sup>m<sup>3</sup>,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629.85 t/hm<sup>2</sup>,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i>② </i>不同类型森林来说,阔叶林和灌木林对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贡献率最大,而混交林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高;<i>③ </i>不同林龄比较,幼龄林对区域水源涵养贡献率最高,达45.95%,但其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差,过熟林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高;<i>④ </i>就坡位而言,平地和中坡森林对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贡献率最大,山谷森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最高,山脊森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能力最低;<i>⑤ </i>近35 a来,随着生态工程的实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能力以1 447.89×10<sup>4</sup>m<sup>3</sup>/a速度持续提升,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以每年5.33 t/hm<sup>2</sup>的速度稳步提高。</p>
[24] 赵同谦, 欧阳志云, 郑华,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4): 480-491.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4.04.010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客观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其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机制、类型和效用,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四大类,建立了由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气候调节、光合固C、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养分循环、防风固沙、文化多样性、休闲旅游、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13项功能指标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10项功能指标以200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10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生态经济价值为14060.05&times;108元/a,其中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分别为2519.45&times;108元和11540.60&times;108元,间接价值是直接价值的4.6倍。研究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机制的基础研究和不同尺度下空间数据的耦合和应用方法研究。

[Zhao Tongqian, Ouyang Zhiyun, Zheng Hua et al.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valuation in China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ces, 2004, 19(4): 480-491.]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04.04.010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客观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其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机制、类型和效用,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四大类,建立了由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气候调节、光合固C、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养分循环、防风固沙、文化多样性、休闲旅游、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13项功能指标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10项功能指标以200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10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生态经济价值为14060.05&times;108元/a,其中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分别为2519.45&times;108元和11540.60&times;108元,间接价值是直接价值的4.6倍。研究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机制的基础研究和不同尺度下空间数据的耦合和应用方法研究。
[25] 靳芳, 鲁绍伟, 余新晓,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8): 1531-1536.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针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相对滞后的局面,提出尽快开展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工作.首先,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森林生态类型(包括人工和半人工森林生态类型)的服务功能,将我国各类森林总体服务功能划分为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森林游憩、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养分循环、净化环境、土壤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八大类型.其次,在Costanza等提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分别提出和建构一系列可用于我国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估算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0601.20×10<sup>8</sup>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1920.23×10<sup>8</sup>和28680.97×10<sup>8</sup>元,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4.94倍.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快将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最终为实现绿色GDP提供基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Jin Fang, Lu Shaowei,

Yu Xinxiao et al.Forest ecosystem service and its evaluation in China

.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5, 16(8): 1531-1536.]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针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相对滞后的局面,提出尽快开展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工作.首先,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森林生态类型(包括人工和半人工森林生态类型)的服务功能,将我国各类森林总体服务功能划分为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森林游憩、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养分循环、净化环境、土壤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八大类型.其次,在Costanza等提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分别提出和建构一系列可用于我国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估算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0601.20×10<sup>8</sup>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1920.23×10<sup>8</sup>和28680.97×10<sup>8</sup>元,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4.94倍.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快将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最终为实现绿色GDP提供基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6] 王兵, 任晓旭, 胡文.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J]. 林业科学, 2011, 47(2): 145-153.

https://doi.org/10.11707/j.1001-7488.20110220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全国第7次(2005—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路(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应用由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2009年全国及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万亿元.a-1;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空间格局分布特点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四川和云南)和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南部地区(广东、广西和福建),我国北方地区总价值普遍低于南方地区,东部地区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单位面积价值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广东和广西),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和中部地区(天津、北京和河南)。

[Wang Bing, Ren Xiaoxu, Hu Wen.

Assessment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China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1, 47(2): 145-153.]

https://doi.org/10.11707/j.1001-7488.20110220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全国第7次(2005—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路(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应用由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2009年全国及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万亿元.a-1;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空间格局分布特点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四川和云南)和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南部地区(广东、广西和福建),我国北方地区总价值普遍低于南方地区,东部地区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单位面积价值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广东和广西),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和中部地区(天津、北京和河南)。
[27] 冯继广, 丁陆彬, 王景升, .

基于案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5): 1375-138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mdash;2008),搜集得到全国101个案例点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数据,并依据价值系数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总价值为6.11万元&middot;hm<sup>-2</sup>,各项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高低排序为涵养水源(2.44万元&middot;hm<sup>-2</sup>)&gt;保育土壤(1.15万元&middot;hm<sup>-2</sup>)&gt;生物多样性保护(1.00万元&middot;hm<sup>-2</sup>)&gt;固碳释氧(0.98万元&middot;hm<sup>-2</sup>)&gt;净化大气环境(0.28万元&middot;hm<sup>-2</sup>)&gt;森林游憩(0.23万元&middot;hm<sup>-2</sup>)&gt;森林防护(0.19万元&middot;hm<sup>-2</sup>)&gt;积累营养物质(0.16万元&middot;hm<sup>-2</sup>),其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高于县域,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在森林游憩功能上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不同自然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存在差异,各项服务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异特征,其中,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总价值最高,为11.36万元&middot;hm<sup>-2</sup>.服务功能总价值与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之间的幂回归相关系数(<em>R</em><sup>2</sup>)分别为0.905(<em>P</em>&lt;0.01)、0.860(<em>P</em>&lt;0.01),说明森林面积和蓄积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总价值的两个重要因素;此外,纬度和年均降水量都对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存在显著影响.</p>

[Feng Jiguang, Ding Lubin, Wang Jingsheng et al.

Case-based evalu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in China

.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6, 27(5): 1375-138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mdash;2008),搜集得到全国101个案例点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数据,并依据价值系数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总价值为6.11万元&middot;hm<sup>-2</sup>,各项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高低排序为涵养水源(2.44万元&middot;hm<sup>-2</sup>)&gt;保育土壤(1.15万元&middot;hm<sup>-2</sup>)&gt;生物多样性保护(1.00万元&middot;hm<sup>-2</sup>)&gt;固碳释氧(0.98万元&middot;hm<sup>-2</sup>)&gt;净化大气环境(0.28万元&middot;hm<sup>-2</sup>)&gt;森林游憩(0.23万元&middot;hm<sup>-2</sup>)&gt;森林防护(0.19万元&middot;hm<sup>-2</sup>)&gt;积累营养物质(0.16万元&middot;hm<sup>-2</sup>),其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高于县域,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在森林游憩功能上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不同自然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存在差异,各项服务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异特征,其中,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总价值最高,为11.36万元&middot;hm<sup>-2</sup>.服务功能总价值与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之间的幂回归相关系数(<em>R</em><sup>2</sup>)分别为0.905(<em>P</em>&lt;0.01)、0.860(<em>P</em>&lt;0.01),说明森林面积和蓄积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总价值的两个重要因素;此外,纬度和年均降水量都对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存在显著影响.</p>
[28] 赵芬, 张丽云, 赵苗苗, .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架构和技术初探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3): 824-832.

[本文引用: 1]     

[Zhao Fen, Zhang Liyun,

Zhao Miaomiao et al.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exploration of big data platform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7, 36(3): 824-832.]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