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2018 , 38 (8): 1283-1291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8.010

Orginal Article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谢宏12, 李颖灏12, 韦有义3

1.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
3.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Xie Hong12, Li Yinghao12, Wei Youyi3

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2. Zheshang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3.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中图分类号:  K9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8)08-1283-09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李颖灏,副教授。E-mail: lingyinghao@mail.zjgsu.edu.cn

收稿日期: 2017-09-25

修回日期:  2018-01-23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8-20

版权声明:  2018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6C3504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3G020012)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谢宏(1973-),男,湖南沅江人,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竞争战略研究。E-mail: rockor@126.com

展开

摘要

选取浙江省189个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指数等方法研究特色小镇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省特色小镇类型丰富,可以划分为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历史经典8个类型;浙江省特色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八大类型中信息经济和金融类特色小镇集聚程度高,高端设备制造和旅游类特色小镇数量多、布局分散;经济基础、人口密度、产业集群创新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特色小镇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特色小镇 ; 核密度 ; 浙江省

Abstract

Zhejiang province is a leading area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t has a strong research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China. The article construct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selects 189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sampl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studi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by the methods of the nearest point index,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 geographical connection rate, nuclear density and so 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8 primary type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respectively as follows: information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ealthy, tourism, fashion, finance,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historical classics; 2) The distribution type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agglomeration on the geographic space; 3) The species about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tourism have a large number, and their layout is scattered,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information economy and finance types have a high concentration. 4) The distribu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re influenced by economic foundation, population density,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urbanization. Some notable features could be found when we observ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which seems to be a kind of echo to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the areas, and also a window of new growth in economy and industry upgrading in Zhejiang.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towns ; nuclear density ; Zhejiang Province

0

PDF (855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谢宏, 李颖灏, 韦有义.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8): 1283-1291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8.010

Xie Hong, Li Yinghao, Wei Youyi.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38(8): 1283-1291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8.010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1]。为促进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省的区域创新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步伐,浙江省于2014年底率先提出了特色小镇的概念,并迅速将这一创新空间组织模式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和规划力推特色小镇,形成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热潮。

城镇空间研究一直是地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空间演化规律、城镇空间功能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2,3,4,5,6,7,8,9,10]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于特色小镇这一具有独特内涵和特征的创新综合发展平台,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规划设计、治理机制以及创建培育实践[11,12,13,14,15]等领域。尽管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特色小镇的产业空间组织特性,并从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的视角进行了一定的定性分析[16,17],但总体而言,较少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来探究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规律,缺乏对中宏观层面特色小镇内部空间结构的探索,使特色小镇的空间秩序优化和空间效率提升缺乏必要的研究基础。

基于此,本研究以浙江省域为研究范围,结合研究区域的产业特征、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等,应用ArcGIS10.2 软件,采用空间核密度、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拟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并进一步对浙江省特色小镇进行分类以及各类型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以期为优化浙江省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发展要素,发挥地域优势,建设更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特色小镇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

浙江省最早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并率先在全省进行特色小镇的创建和培育。2015年浙江省正式提出了“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并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先后确定114个小镇为特色小镇的创建对象,以及69个小镇列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2016年初住建部提出到2020年争取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至2017年7月,住建部先后确定了2批共503个中国特色小镇,其中浙江以2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列榜首。近两年来,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特色小镇创建,并在思路理念、政策机制、规划设计、模式形态等方面不断拓展创新,在国内形成了较大影响。浙江省能较大程度地反映特色小镇的建设水平,作为研究区域具有典型性。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首先选取分批公布的浙江省内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共206个,经过剔除在不同批次中由省级创建特色小镇升为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培育特色小镇升级为省级创建特色小镇,以及被淘汰的特色小镇共17家,归并整理实际有效样本为189个特色小镇。数据采用截止到2017年7月底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18,19]和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20,21,22]等文件公布的官方数据。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在浙江省内的分布如表1所示。人口、经济等数据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23]

表1   浙江省特色小镇地区分布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地区国家级省级创建省级培育
杭州市32318
宁波市3132
温州市175
嘉兴市3117
绍兴市273
湖州市286
金华市386
衢州市271
台州市297
舟山市031
丽水市2104
合计2310660

新窗口打开

2 研究方法

借助Google earth对189个实际有效样本点进行精准定位,将样本点原始地理数据进行归整理录入Excel数据库,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值等指标对各类特色小镇的集聚程度、地理联系程度、核密度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

2.1 最邻近点指数

最邻近点指数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其公式为:

R=r̅1r̅E=2D=2mA(1)

式中,R为最邻近点指数, r̅1为实际最邻近距离, 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A为区域面积,m为点数,D为点密度。当R=1,表示点状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为随机型;R<1表示趋于集聚分布;R>1表示趋于均匀分布;R=0表示完全集中。

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反映研究对象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公式为:

G=100%×i=1txiT2(2)

式中,G为特色小镇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第i个市区特色小镇的分布数量,T为浙江省特色小镇总数,t为浙江省地级市总数。G值介于0~100,G值越大,特色小镇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则分布越分散。

2.3 地理联系率

地理联系率是反映某项区域活动与该区域内经济、人口等要素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的指标,其公式为:

V=100-12i=1txi-yi(3)

式中,V为地理联系率, xiyi分别为第i项区域活动和经济、人口要素所占比重,t为区域总数。V值介于0~100,V值越大表明特色小镇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在空间上均衡、配合程度越高。

2.4 核密度估计值

核密度估计值是根据输入要素计算整个区域的数据聚集状况,重点反映一个核对周边的影响程度,其公式为

fx=1Thi=1Tkx-Xih(4)

式中, fx为核密度估计值, kx-Xih为核函数,T为特色小镇的个数,h>0为带宽,( x-Xi)表示估值点x到事件 Xi处的距离。核密度估计值越大,表示点越密集,区域事件发生的概率越高。

3 结果分析

3.1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类型

根据相关分类研究[16,24],结合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刚要》中对特色小镇产业定位的要求,构建特色小镇的分类体系,确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历史经典等八大产业类型。

在浙江省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分布中,以高端设备制造为产业定位的特色小镇所占比重最大,占总数21.16%,表明浙江省特色小镇产业类型以高端设备制造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众多的制造产业集群为这一类型的特色小镇创建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为旅游为产业定位的特色小镇,占总数19.05%,休闲旅游大发展与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有效契合,为创建和培育以旅游为产业特色的特色小镇提供了契机。接下来是以信息经济为产业定位的特色小镇,占总数14.81%,过去近20 a来浙江省信息经济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产业支撑。另外,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历史传承的以时尚、历史经典和健康产业定位的特色小镇分别占总数的13.76%、10.58%和10.05%。而金融、环保产业作为特色定位的特色小镇数量相对较少,分别占浙江省特色小镇总数的5.82%和4.76%。

3.2 浙江省特色小镇整体分布特征

借助于ArcGIS10.2工具,根据公式(1)测算出浙江省特色小镇最邻近点指数R≈0.67,据此判断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型。通过地理集中指数测算,结果为G1=34.488%。若特色小镇均匀分布在各地市,则地理集中指数为Ĝ1=30.151%,实际所得地理集中指数G1大于均匀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Ĝ1,表明在省际尺度上特色小镇分布较为集中;同时,借助地理集中指数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在产业类别上的集聚程度进行计算,结果为G2=38.537%,如果特色小镇均匀分布在各产业,则其地理集中指数为Ĝ2=35.355%,实际所得地理集中指数G2大于均匀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Ĝ2,表明在产业类别尺度上特色小镇分布也较为集中,对于省域范围内整合产业资源、拓展产业链,提升城市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联系率的计算结果显示,经济和人口的地理联系率VeVp值分别为99.817和99.812,反映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分布与经济规模、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揭示特色小镇活动的开展与经济、人口等因素具有高关联性。

在ArcGIS10.2中,运用空间分析工具Density生成特色小镇核密度图进一步揭示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集聚指向(图1)。空间分布的层次性较为明显,首先以浙北杭嘉湖地区为核心密集区,其次是浙东甬台温为次级密集区,最后是以浙中和浙西的金绍衢丽等地区以及舟山地区为三级密集区。浙江省特色小镇在地理空间上主要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且与各城市的产业分布紧密联系,大多分布在城市中产业特色明显的区域。

图1   浙江省特色小镇核密度

Fig.1   Kernel density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3.3 浙江省各类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由不同产业类型特色小镇的地理集中指数可知,各类型集聚程度差异显著。金融类的集聚程度最高,其次为信息经济、健康、环保和历史经典等类型,时尚、高端设备制造以及旅游类特色小镇的集聚特征不明显(表2)。同时,浙江省各类特色小镇地理联系率的研究结果显示,各指标均接近100,各类特色小镇的建设均存在对地区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的依赖。

表2   特色小镇的地理集中指数与地理联系率(%)

Table 2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and association index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VG2
VeVp
信息经济99.6899.6549.487
环保99.7699.7545.812
健康99.7399.7148.524
旅游99.8499.8133.197
时尚99.7999.7739.223
金融99.6199.5662.324
高端设备制造99.8199.7837.081
历史经典99.7499.6942.426

注:G2表示浙江省各类型特色小镇的地理集中指数,反映浙江省特色小镇在产业类别上的集聚程度;V为地理联系率,VeVp分别表示第i个地级市特色小镇的经济-地理联系率和人口-地理联系率。

新窗口打开

图2可知,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密度差异显著,高端设备制造和旅游类特色小镇数量多且布局分散,这与浙江省相对发达的制造业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有较高关联;金融和信息经济类较高集中分布在局部地区,主要聚集于金融产业和信息产业发达的杭州、宁波等省会或副省级城市;健康、环保、时尚和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的分布密度介于前述产业类型的特色小镇之间,与各地已有的产业基础存在较大的关联,如以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为例,杭州西湖茶叶、湖州丝绸、绍兴黄酒、龙泉青瓷等都具有千年历史传承,且不断进行产业技术更新,将历史经典与现代市场进行有机融合,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特色小镇。

图2   浙江省各产业类型特色小镇核密度

Fig.2   Kernel density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3.4 浙江省特色小镇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充分认识特色小镇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经济、人口等要素对浙江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影响。

1) 经济基础。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与当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特色小镇作为特定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其创建发展以及地理空间分布和演变深受经济基础的影响[25,26]。以浙江省2013~2015年各市人均GDP均值作为判别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将浙江省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图3a)。结果显示,旅游类特色小镇均匀分布于各区;信息经济和金融类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高端设备制造、历史经典、健康、时尚等产业类型的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环保类特色小镇则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同产业类型的特色小镇在经济基础各异的地区分布,呈现出两种发展模式;一是依托经济发达地区良好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基础建设特色小镇,另一种则是聚焦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发挥既有产业的特色性和创新性,并和周边产业或自身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

图3   浙江省特色小镇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Fig.3   Influence factor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2) 人口密度。通过人口密集带的划分探讨特色小镇的分布规律(图3b),根据2015年各市人口统计数据,将浙江省划分为人口相对密集区、中等密集区和非密集区。总体而言,特色小镇对人口相对密集的人才劳动力、客源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其中,信息经济、高端设备制造、健康及时尚类特色小镇较为明显。历史经典、环保和金融类特色小镇对人口密集的要求较弱。旅游类特色小镇不仅需要依靠客源市场,更与旅游资源禀赋密切相关,浙江省不同人口密集区域拥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为旅游类特色小镇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由此形成在不同人口密集区的均匀分布。

3) 产业集群创新。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块状经济”是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产业集群有利于实现要素的空间集聚,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集聚,为城镇地域空间的扩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产业支撑[27]。根据陆国庆等学者的研究[28,29],以浙江省2013~2015年各市专利授权量均值作为判别产业集群创新程度的指标,将浙江省划分为产业集群创新程度高、中和低3类地区(图3c)。结果显示,信息经济、金融和高端制造类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产业创新程度高的区域;健康和时尚类特色小镇分布在产业创新程度高和中等的地区;旅游类特色小镇均匀分布在各区域;环保和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则主要分布在产业集群创新程度较弱的地区。总体而言,特色小镇作为产城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需通过产业集群创新实现要素高阶化和产业集群价值链攀升。但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集聚创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推动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与特色小镇的主要产业特色存在着密切关联。例如信息经济和高端制造等前沿、新兴产业注重创新资源、信息和成果等互通共享,形成紧密精细的产业创新网络,而历史经典类产业需要创新为其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更强调在历史人文内涵的挖掘和传承。

4) 城镇化水平。特色小镇是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生事物。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在产业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等方面的要求高度契合。新型城镇化也为特色小镇建设在人口导入、产业协调发展和社会功能完善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根据尚正永等学者的研究[30],以浙江省2015年各市非农人口比重作为判别城镇化程度的指标,将浙江省划分为城镇化程度高、中和低3类地区(图3d)。结果表明,信息经济、健康、金融和高端设备制造类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等城镇化水平高的核心城市地区,上述类型的特色小镇建设与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然而,旅游、时尚类特色小镇对城镇化水平的依赖性相对较弱,特别是环保和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较多分布在丽水、衢州等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浙江省应充分重视此类特色小镇与城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本研究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借助于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 浙江省特色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状态,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空间集聚具有指向性,形成了浙北杭嘉湖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密集区,浙东甬台温制造产业基础深厚的次级密集区,以及浙中西部金绍衢丽和舟山地区拥有较多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的3级密集区。

2) 浙江省特色小镇根据产业特色划分为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设备制造和历史经典八大类型。各类型特色小镇集聚程度差异显著,其中,金融类和信息经济类特色小镇集聚程度高;高端设备制造、时尚、旅游类特色小镇数量多、布局分散,集聚特征不明显。

3) 经济、人口、产业集群创新和城镇化水平是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特色小镇类型差异显著,信息经济和金融类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环保类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或中等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在空间分布上对人才和客源市场依赖程度高,信息经济、高端设备制造、健康及时尚类特色小镇较为明显,旅游类特色小镇不仅与客源市场密切相关,还高度依赖各地旅游资源禀赋,在全省范围类呈均匀分布。产业集群创新和城镇化水平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受各地区之间产业特色、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条件约束,浙江省特色小镇在不同产业集群创新和城镇化水平地区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

4.2 政策建议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特色小镇这类产业空间组织载体进一步支撑产业升级的空间,协调好城市和乡村发展的空间。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起步最早,为其他省份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方面树立了典型,但在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以契合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首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应依据十三五时期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围绕主体功能区、都市区和“小县大城”三大空间结构优化战略,充分利用本省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生态特色,进一步挖掘城市社会经济和特色产业的潜力,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其次,开放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的制度环境,保障各类资源要素的持续涌入,打造创新创业的新平台,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产业发展的高端要素,形成特色小镇在产业、文化、旅游的聚合发展。第三,继续挖掘和放大特色小镇在区位、产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特色,对特色小镇的整体功能、主导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和特色园区等进行定位和空间布局,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提炼不同空间的特色主题,进行差异化的营造。最后,基于“功能-区划”“建构-关联”[31]相结合的多元空间观念,浙江省应注重特色小镇的协调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的均衡提升,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建立不同特色小镇之间的有机联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强.

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J].今日浙江,2015(24):22-23.

[本文引用: 1]     

[Li Qiang.

Characteristic town: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 Zhejiang Today,2015(24):22-23.]

[本文引用: 1]     

[2] Yusuke Idea, Hirofumi Izuharab, Takuya Machidac.

Turing instability in reaction-diffusion models on complex networks

[J].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6, 457(1): 331-347.

https://doi.org/10.1016/j.physa.2016.03.055      URL      [本文引用: 1]     

[3] Rushton G.

Spatial behavior: A geographic perspective

[J]. Economic Geography, 1998, 50(2): 268.

[本文引用: 1]     

[4] Xu Z Y, He J L.

Analysis of coupling status between ecolog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in Hunan Province

[J]. Resources Science,2008,30(2):185-191.

[本文引用: 1]     

[5] Roland Andersson, John M Quigley, Mats Wilhelmsson.

Urbanization,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9,66(2):2-15.

https://doi.org/10.1016/j.jue.2009.02.004      URL      [本文引用: 1]     

[6] 董可,高俊山.

中心镇功能定位模型及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中心镇为例

[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102-106.

[本文引用: 1]     

[Dong Ke, Gao Junshan.

Functional orientation model of central towns and evaluation

. 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11 (1):102-106. ]

[本文引用: 1]     

[7] 范强,杨俊,吴楠,.

海岸旅游小镇景观格局演变与动态模拟——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

[J].地理科学,2013,33(12):1467~147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研究以多时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通过景观生态学和CA-Markov模型模拟方法,系统分析了1998~2009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2020年景观格局的情景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 1998~2009 年金石滩的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整体上,旅游景观总面增加2.30 km<sup>2</sup>,辅助性旅游景观总面积增加2.22 km<sup>2</sup>,非旅游景观总面积减少5.27 km<sup>2</sup>,非旅游景观向旅游景观和辅助性旅游景观的转变趋势明显;② 金石滩景观格局变化过程表现为,逐步从单一的村民居住型向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娱乐、观赏、商业等复合型景观转变;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自西向东的龙山村、满家滩村、陈家村以及东南部的庙上村,变化类型以&ldquo;传统农业&rarr;人造娱乐休憩&rdquo;类型为主;③ 在对CA-Markov模型的可利用性进行分析与检验后得到金石滩2020年景观格局模拟结果:人造娱乐休憩景观、公共基础设施景观、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景观面积增加,同时自然态生物景观、传统农业景观、其他景观面积也相应减小,此外,水域景观和交通运输用地景观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变化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自西向东的龙山村、满家滩村、陈家村以及东南部的庙上村。</p>

[Fan Qiang,Yang Jun,Wu Nan et al.

Landscape patterns changes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coastal tourism town: A case study of Dalian Jinshitan National Tourist Holiday Resort

. Scientia Geography Sinica,2013,33(12):1467-147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研究以多时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通过景观生态学和CA-Markov模型模拟方法,系统分析了1998~2009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2020年景观格局的情景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 1998~2009 年金石滩的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整体上,旅游景观总面增加2.30 km<sup>2</sup>,辅助性旅游景观总面积增加2.22 km<sup>2</sup>,非旅游景观总面积减少5.27 km<sup>2</sup>,非旅游景观向旅游景观和辅助性旅游景观的转变趋势明显;② 金石滩景观格局变化过程表现为,逐步从单一的村民居住型向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娱乐、观赏、商业等复合型景观转变;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自西向东的龙山村、满家滩村、陈家村以及东南部的庙上村,变化类型以&ldquo;传统农业&rarr;人造娱乐休憩&rdquo;类型为主;③ 在对CA-Markov模型的可利用性进行分析与检验后得到金石滩2020年景观格局模拟结果:人造娱乐休憩景观、公共基础设施景观、传统工业与居民用地景观面积增加,同时自然态生物景观、传统农业景观、其他景观面积也相应减小,此外,水域景观和交通运输用地景观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变化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自西向东的龙山村、满家滩村、陈家村以及东南部的庙上村。</p>
[8] 李陈,靳相木.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心镇空间联系测度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25个中心镇为例

[J].地理科学,2016,36(5):724-732.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5.010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根据中心镇之间经济社会要素空间流动特征,对引力模型和断裂点公式进行改进与整合,形成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心镇空间联系测度方法体系,并将其应用于金华市25个中心镇空间联系强度和空间引力范围的定量测度。结果显示:<i>① </i> 金华市中心镇空间联系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组团化空间格局,中心镇发展可进行“两轴线、四组团”的空间整合;<i>② </i>市域中心镇空间联系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规律,需采取差别化的措施促进中心镇协同发展;<i>③ </i>金华市中心镇空间引力范围差异较大,中部中心镇组团空间引力范围最大,东南部、西部组团次之,北部组团最小;<i>④ </i>中心镇与断裂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可作为判断中心镇组团内核心中心镇及关键节点中心镇的重要依据。</p>

[Li Chen, Jin Xiangmu.

Measurement of spatial interaction between central towns based on the gravity model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36(5):724-732.]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5.010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根据中心镇之间经济社会要素空间流动特征,对引力模型和断裂点公式进行改进与整合,形成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心镇空间联系测度方法体系,并将其应用于金华市25个中心镇空间联系强度和空间引力范围的定量测度。结果显示:<i>① </i> 金华市中心镇空间联系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组团化空间格局,中心镇发展可进行“两轴线、四组团”的空间整合;<i>② </i>市域中心镇空间联系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规律,需采取差别化的措施促进中心镇协同发展;<i>③ </i>金华市中心镇空间引力范围差异较大,中部中心镇组团空间引力范围最大,东南部、西部组团次之,北部组团最小;<i>④ </i>中心镇与断裂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可作为判断中心镇组团内核心中心镇及关键节点中心镇的重要依据。</p>
[9] 周国华,唐承丽,朱翔.

长株潭城镇体系的形成机制研究

[J].人文地理, 2002, 17(3): 13-17.

[本文引用: 1]     

[Zhou Guohua, Tang Chengli, Zhu Xiang.

A study on the form mechanism of the urban system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 Human Geography, 2002,17(3):13-17.]

[本文引用: 1]     

[10] 张荣天,焦华富.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测度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J].地理科学,2015,35(4):433-43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构建城镇化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度1990~2011年研究区城镇化效率;基于ESDA空间分析平台,运用全局、局部自相关测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从城镇化效率测度来看,自20 世纪90 年代起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综合效率整体上偏低,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上总体较高呈略升趋势,而规模效率总体偏高呈减弱态势;② 从全局空间关联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着效率空间集聚现象,即城镇化效率高(低)的地区空间相互邻接;③ 从局部空间关联来看,效率L-L 关联区及H-H关联区所占比重较大,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L-L 关联区主要集中在台州、舟山等地,空间分布格局保持稳定;而H-H关联区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并呈现出向绍、杭地区演化态势。</p>

[Zhang Rongtian, Jiao Huafu.

Measurement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5,35(4):433-43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构建城镇化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度1990~2011年研究区城镇化效率;基于ESDA空间分析平台,运用全局、局部自相关测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从城镇化效率测度来看,自20 世纪90 年代起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综合效率整体上偏低,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上总体较高呈略升趋势,而规模效率总体偏高呈减弱态势;② 从全局空间关联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着效率空间集聚现象,即城镇化效率高(低)的地区空间相互邻接;③ 从局部空间关联来看,效率L-L 关联区及H-H关联区所占比重较大,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L-L 关联区主要集中在台州、舟山等地,空间分布格局保持稳定;而H-H关联区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并呈现出向绍、杭地区演化态势。</p>
[11] 易开刚,厉飞芹.

基于价值网络理论的旅游空间开发机理与模式研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例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37(2):80-87.

[本文引用: 1]     

[Yi Kaigang, Li Feiqin.

Mechanism and modes of tourism space exploitation based on value network theory: A case study of featured towns in Zhejiang

.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2017,37(2):80-87.]

[本文引用: 1]     

[12] 吴一洲,陈前虎,郑晓虹.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

[J].规划师,2016,32(7):123-127.

[本文引用: 1]     

[Wu Yizhou, Chen Qianhu, Zheng Xiaohong.

Indices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 town development

. Planners,2016,32(7):123-127.]

[本文引用: 1]     

[13] 李鹏举,崔大树.

空间交易费用、产权配置与特色小镇空间组织模式构建——基于浙江特色小镇的案例分析

[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6):10-17.

[本文引用: 1]     

[Li Pengju,Cui Dashu.

Space transaction cost, property rights allo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space organization

.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2017,24(6):10-17.]

[本文引用: 1]     

[14] 李敢.

舒适物理论视角下莫干特色小镇建设解析——一个消费社会学视角

[J].城市规划,2017,41(3):61-66.

[本文引用: 1]     

[Li Gan.

An analysis of featured Mogan Town constric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menities: A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

. City Planning Review,2017,41(3):61-66.]

[本文引用: 1]     

[15] 温燕,金平斌.

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估模型构建

[J].生态经济,2017,33(6):85-89.

[本文引用: 1]     

[Wen Yan, Jin Pingbin.

Core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

. Ecological Economy,2017,33(6):85-89.]

[本文引用: 1]     

[16] 盛世豪,张伟明.

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J]. 浙江社会科学,2016(3):36-38.

[本文引用: 2]     

[Sheng Shihao,Zhang Weiming.

Characteristic towns: A form of industrial spatial organization

.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2016(3):36-38.]

[本文引用: 2]     

[17] 白小虎,陈海盛,王松.

特色小镇与生产力空间布局

[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 ):21-27.

[本文引用: 1]     

[Bai Xiaohu, Chen Haisheng, Wang Song.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vity

. Journal of Zhejiang Provincial Party School,2016(5 ):21-27.]

[本文引用: 1]     

[18]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

[EB/OL].,2016-10-11.

URL      [本文引用: 1]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otice on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first batch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wns of MOHURD. , 2016-10-11. ]

URL      [本文引用: 1]     

[19]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

[EB/OL]., 2017-08-22.

URL      [本文引用: 1]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otice on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second batch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wns of MOHURD. , 2017-08-22.]

URL      [本文引用: 1]     

[20] 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通知

[EB/OL]., 2016-10-10.

URL      [本文引用: 1]     

[ The Joint Conference Office of Characteristic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Notice on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first batch of Zhejiang characteristics towns. , 2016-10-10.]

URL      [本文引用: 1]     

[21] 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关于公布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的通知

[EB/OL]. , 2016-10-10.

URL      [本文引用: 1]     

[ The Joint Conference Office of Characteristic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Notice on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second batch of Zhejiang characteristics towns. , 2016-10-10.]

URL      [本文引用: 1]     

[22] 浙江在线.

浙江公布第三批35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EB/OL]., 2017-08-02.

URL      [本文引用: 1]     

[Zhejiang on Line. Zhejiang Province announces the third batch of 35 provincial characteristics towns. .]

URL      [本文引用: 1]     

[23] 国家统计局. 浙江统计年鉴2016[M] .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

[本文引用: 1]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Zhejiang statistical yearbook.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6.]

[本文引用: 1]     

[24] 王小章.

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

[J]. 浙江社会科学, 2016(3): 46-47.

[本文引用: 1]     

[Wang Xiaozhang.

The uniqueness and generality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16(3): 46-47. ]

[本文引用: 1]     

[25] 闫卫阳,王发曾,秦耀辰.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4): 511-518.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09.04.00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模型应用较广,经过了较多的实践验证,重点探讨了该模型的缺陷、演进和扩展形式,从理论上论证了将空间分割原理和断裂点模型结合的扩展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影响空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物流分析、设施选址、市场影响力的分析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分析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演进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深刻的启发:地理学以复杂的自然、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p>

[Yan Weiyang, Wang Fazeng, Qin Yaochen.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and evolvement of the theoretic models of urban spatial interaction

.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9, 28(4): 511-518.]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09.04.00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模型应用较广,经过了较多的实践验证,重点探讨了该模型的缺陷、演进和扩展形式,从理论上论证了将空间分割原理和断裂点模型结合的扩展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影响空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物流分析、设施选址、市场影响力的分析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分析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演进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深刻的启发:地理学以复杂的自然、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p>
[26] 朱红, 叶强.

新时空维度下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研究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32(1): 82-86.

[本文引用: 1]     

[Zhu Hong, Ye Qiang.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city commercial spac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new space-time dimension

.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2011, 32(1): 82-86.]

[本文引用: 1]     

[27] 徐维祥,刘程军.

产业集群创新与县域城镇化耦合协调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力——以浙江为实证

[J].地理科学,2015,35(11):1347-1356.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及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产业集群创新与县域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了其空间特征以及驱动力。得到以下结论:2006~2012 年,产业集群创新、县域城镇化、耦合度以及协调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协调度整体表现出&ldquo;东北高,西南低&rdquo;的空间趋势;协调度呈现出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倒&ldquo;V&rdquo;型的变化态势,形成了杭州湾地区的显著热点区,浙西南的显著冷点区;影响产业集群创新与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其驱动力作用强度按经济基础、对外开放、市场力量、信息化、政府行为以及工业化依次递减。</p>

[Xu Weixiang, Liu Chengjun.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driving force of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county urbanization coupled coordin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11):1347-1356.]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及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产业集群创新与县域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了其空间特征以及驱动力。得到以下结论:2006~2012 年,产业集群创新、县域城镇化、耦合度以及协调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协调度整体表现出&ldquo;东北高,西南低&rdquo;的空间趋势;协调度呈现出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倒&ldquo;V&rdquo;型的变化态势,形成了杭州湾地区的显著热点区,浙西南的显著冷点区;影响产业集群创新与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其驱动力作用强度按经济基础、对外开放、市场力量、信息化、政府行为以及工业化依次递减。</p>
[28] 陆国庆.

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

[J].经济研究,2011,46(2):138-148.

[本文引用: 1]     

[Lu Guoq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for the listed firms in Chinese SMEs stock market

.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1,46(2):138-148.]

[本文引用: 1]     

[29] 蒋天颖.

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经济地理,2013,33(6): 22-2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2001—2011年区域创新水平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格局演化,并探讨了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我国区域创新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逐渐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我国区域创新增长水平也存在差异;人才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

[Jiang Tianying.

Study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and factor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

.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6): 22-2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2001—2011年区域创新水平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格局演化,并探讨了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我国区域创新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逐渐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我国区域创新增长水平也存在差异;人才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
[30] 尚正永,张小林,卢晓旭,.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J].经济地理,2011,31(4):584-590.

[本文引用: 1]     

[Shang Zhengyong, Zhang Xiaolin, Lu Xiaoxu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pattern in Anhui Province

. Economic Geography, 2011,31(4): 584-590.]

[本文引用: 1]     

[31] 金凤君.

空间组织与效率研究的经济地理学意义

[J].世界地理研究,2007,16(4):55-59.

[本文引用: 1]     

[Jin Fengjun.

Research on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eography and its significance

.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07,16(4):55-59.]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