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赵松乔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是一个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并受到过去和现代人类活动的影响。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带在我国广泛分布。东自贺兰山西麓(东经106°左右)向西直到电苏国界,南从东昆仑山北麓(北纬36°左右)向北直抵中蒙国界。
  • 论文
    胡兆量, 尹俊骅, 庄一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经济地区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很少有像我国这样经济地区差异巨大的国家。研究、认识这种地区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方针,选用适用技术,是我国经济建设成败的重要关键。
  • 论文
    李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造纸工业的生产和布局同其他生产部门一样,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一方面,它依赖于周围的环境并对其有特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又干予和改造周围的环境。从而,使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 论文
    马永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题地图是应某一方面的专门需要,以特殊的表现手法,突出地表示某一种或数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或某一现象的多方面指标的地图。人类对复杂多样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化,以及相关学科的渗透,促进了专题地图的发展。
  • 论文
    张福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区气候分析和县级气候区划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对气候学提出的两个新课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目前,平原多已开垦,复种指数较高,只有广大山地丘陵地尚有开发余地,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地的发展潜力很大。我国是10亿人口的大国,每人平均占有耕地较少,利用山区发展林、牧业和多种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解决山区气候调查和分析问题迫在眉睫。
  • 论文
    范士忠, 赵承华, 周克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遥感技术在裸露型泥炭的资源普查中已得到应用。但在埋藏型泥炭资源普查中的应用,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国的泥炭资源有五分之一属于埋藏型泥炭,如果遥感技术能够在埋藏型泥炭资源普查中得到有效应用,将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 论文
    孟宪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交界处,海拔2700余米,为亚洲大陆东北部之高峰,亚洲东部苔原分布的南界,也是我国东部唯一出现高山苔原的地方。在长白山土壤垂直分布系列中,对山顶无林带土壤的命名,以往曾有人称山地石质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冰沼土、山地冰沼土等。
  • 论文
    洪昌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波”是借用波的形象来研究城市工业向市区外部逐步扩展的现象。即,某一大中城市工业不断向城市周围扩展,这种扩展往往呈波状布局;或者某一大中企业配置在一个地区后,就会在其周围相应地发展一个个工厂;或者一个大型矿产资源被开采利用时,周围逐渐建立起一连串的工业企业。这些现象,我们称它为工业“波”。在工厂布局密集的工业区带为波峰。
  • 研究报导
  • 研究报导
    赵魁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疆,东自横断山脉,西达喀喇昆仑山;南迄喜马拉雅山,北抵昆仑-唐古拉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称“世界屋脊”,总面积120余万平方公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条件下,沼泽植被的特点,与低海拔沼泽的差异,过去尚无专门的报道。本文在两次西藏考察基础上,试对沼泽植被的基本特征,作一概括的介绍。
  • 研究报导
    赵德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沼泽学是我国比较年轻的一门学科,而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六○年代才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但沼泽自身作为一种客观实体和自然景观,则早已存在,我国历代史书均有所记载或论及。现将我国历史上对沼泽的名称、分类及描述进行一些初步探讨,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朱颜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球化学及污染化学地理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8至23日在贵阳市与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同时举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教授向大会致开幕词,国家科委环境保护专业组付组长、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付主任郭方同志就环境科学的发展问题作了报告。
  • 学术动态
    白效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国际泥炭学会(IPS)主持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泥炭会议,于1980年8月17至23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德鲁斯市举行。与会者共有77个国家500多名代表。我国首次派代表参加了这个会议,并以集体会员名义加入该学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泥炭地在众多的有限资源——能源、食品、纤维材料和自然区中的作用”。会议根据所提交的151篇论文、分成四个专业委员会宣读。
  • 学术动态
    刘兴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1年6月8日至12日,联合国和芬兰政府合作在赫尔辛基召开了发展中国家泥炭能源利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十九个国家(阿根廷、孟加拉、巴西、布隆迪、几内亚、圭亚那、牙买加、巴拉圭、秘鲁、菲律宾、卢旺达、塞内加尔、扎伊尔、中国、瑞典、爱尔兰、苏联、美国、芬兰)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共60人。
  • 学术动态
    齐伯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廿五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于1984年8月下旬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大会之前,1982年8月中旬,拉丁美洲地区会议将在巴西首都举行。拉丁美洲地区会议是由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巴西国家委员会组织的。会议总议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