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陈佑启, Peter H. Verburg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我国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及其空间规模相关性,采用数理统计与GIS手段从多个规模尺度上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结果对全国以及各级政府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相应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政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论文
    彭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本世纪30年代陈国达提出"丹霞地形”的概念以来,中国学者经历了初创、成型和发展三个阶段的研究,作为地貌学一个新领域的丹霞地貌研究已日趋成熟."红色陆相碎屑岩”作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和"陡崖坡”作为形态限定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顶平、身陡、麓缓”的坡面组合,是丹霞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目前所发现的红层均不早于中生代;大部分丹霞地貌发育在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的地层组合上,而相对软弱的粉沙质和泥质岩多发育红层丘陵.丹霞地貌发育的构造基础表现在区域构造控制沉积盆地;盆地内部构造控制丹霞山块格局乃至山块形态;岩层产状对丹霞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是对于山块顶面和构造坡面的控制;而地壳升降则控制地貌发育的进程.直接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外动力主要有流水、风化、和重力等作用,其中流水是塑造丹霞地貌的主动力;流水侵蚀和风化提供了重力崩塌的条件,而丹霞陡崖坡则往往是崩塌面或经后期改造的崩塌面.在干旱区,风力侵蚀和盐风化对于丹霞地貌外表形态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湿润区,生物对风化作用有一定影响.丹霞地貌区往往是生态相对比较脆弱的地区,但却风景优美,文化景观丰富,大多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 论文
    苏桂武, 方修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滑动-t突变检验结果,对京津两地近50年来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分别讨论了各阶段的变化特点.两地水稻种植面积的阶段性变化均受自然、技术和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事件相关分析发现,作为人类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较降水变化滞后一年,使得年雨量变化与当年水稻种植面积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 论文
    周炳中, 包浩生, 彭补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土地资源高强度开发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评价问题,运用理论阐释与定量分析评价,指出土地开发强度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量度方法,界定了"土地资源高强度开发”的科学定义,揭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在国内层面属于高强度开发,而与国外典型地区相比则属于低强度开发.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高强度开发的对策在于改善开发技术与人文环境,强化区域内部低强度单元的开发强度,坚持综合、高效、持续性三结合原则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并强调利用与整治并重.
  • 论文
    赵昕奕, 张惠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候变化的区域影响愈益成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尤其是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可持续性的影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区域气候变率分析,提出了粮食气候产量形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水分条件和产量研究,同时对全球气候变化情形下冬小麦产量的变化做出评价.
  • 论文
    熊世伟, 葛越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公司的兴起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经济现象之一.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上海的产业、行业分布的研究,认为:(跨国公司在上海的区位行为是由市场因素、成本因素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战略共同决定的;(跨国公司的区位行为对上海城市形态及其空间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 论文
    张利田, 陈静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四大水系-长江、黄河、松花江和珠江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河水中主要离子含量与流域降水量、区域地质岩性等自然条件进行了统计研究.研究表明:区域地质岩性对河水离子含量和组成有显著影响;河水离子总量与相应区域的降水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 论文
    蒋建权, 马延吉, 佟连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北区煤矿城市众多,其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危机.分析了东北区煤矿城市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其困境在于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落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从全社会宏观背景、具体城市区域和煤炭采选企业本身三个层次深入探讨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煤矿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项建议,并指出其中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整治.
  • 论文
    宋长春, 邓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吉林西部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新构造运动对第四纪环境和地下水赋存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地貌区地下水元素地球化学分异性,元素迁移地球化学过程的转化,探讨了潜水埋深、矿化度、组成、径流条件等对内陆盐渍化土壤形成的影响,潜水向上迁移速率与水位的关系,提出了潜水埋深及矿化度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定量指标.
  • 论文
    白永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从绿洲生态系统熵变的角度,试图建立满足因子量化要求和适于综合评价属性的绿洲生态环境评价和调控方法,按照系统稳定度熵值的大小,对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各评价指标对系统稳定度的贡献,依次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的整治方略,以期对绿洲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奠定科学基础.
  • 论文
    王建力, 方小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临夏盆地1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所作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风成砂一直存在,并在8Ma和6~Ma时含量最高.最大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3.6)/2.6Ma达0.4mm,3.6~2.6Ma之后显著下降.前者表明3.6~2.6Ma以前,近源风沙作用一直存在,并在8Ma和6~Ma达到最盛;后者表明第四纪以来,远源风沙沉积盛行,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在3.6~2.6Ma急剧隆起和与之相关的大气环流的改变.
  • 综述
  • 综述
    骆高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参阅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描述,分析几种有代表性的成因机理,探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特别是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当前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美好的展望.
  • 综述
    张世奎, 刘兆永, 李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地图学理论的探索、地图的应用、制图技术的发展与地图的生产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地图科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列举了一些地图成果,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地图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将以更辉煌的成就跨进21世纪.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盖文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我国沿海地区城市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从地区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子,最后提出几点看法、建议.
  • 研究报道
    吕金福, 肖荣寰, 介冬梅, 范有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莫莫格湖泊群水位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和河流水位的变化.近50年来,湖区气温逐渐上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湖泊水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湖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 研究报道
    陆玉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苏沿江地区的空间结构是距上海市距离和到最近长江港口距离2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可由江苏沿江地区人均GDP的分布状态而反推出上海市市区的人均GDP值.近10多年来该地区的长江南侧形成了一条新的发展轴线,表明苏南的区域空间结构已基本成型.就港口与区域的关系而言,该地区的长江南北两侧,均遵循港口与区域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这一发展规律的揭示,对轴线尚未成型的江北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宁合芜与江张靖两个成长三角的构建.
  • 研究报道
    陈义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梅州是自然资源较丰富而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运用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发展的思路,力求对梅州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引导作用.
  • 书评
  • 书评
    李文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沼泽志》的出版发行是我国沼泽湿地研究的重大事件,是对沼泽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我热烈祝贺中国第一部沼泽志问世。湿地兼有水、陆特性,具有多种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宝贵的生存环境之一。沼泽是湿地的基本组分,主要类型或核心部分。它同时包揽了湿地的三个基本要素。与其它湿地相比,沼泽湿地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