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
中文
图/表 详细信息
1470年以来长江流域降水重建及其特征分析
许文锋, 张乐满, 范依捷, 陈详乐, 段晨辉, 敦静怡, 刘正学, 兰波
地理科学, 2024, 44(
11
): 2029-2038. DOI:
10.13249/j.cnki.sgs.20221177
图1
研究区域及降水器测站点、树轮格点分布
数字为流域内的帕默尔干旱强度指数格点序号
本文的其它图/表
表1
长江流域年均降水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前6个模态的特征根误差上下限和方差贡献率
图2
1900—2000年基于REOF的长江流域年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区
Ⅰ.长江源区;Ⅱ.川汉盆地区;Ⅲ.西南山地区;Ⅳ.鄂渝山地区;Ⅴ.东部平原区
表2
1470—2000年长江流域旱涝等级与树轮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的相关矩阵
表3
长江流域各降水分区的多元线性回归函数及其验证
图3
1901—2000年长江流域各分区重建降水与实测降水序列对比及相对偏差
**
表示通过0.01的显著性检测,Ⅰ区校准期为1934—1950年(
n
=17),验证期为1951—2000年(
n
=50),其余各区校准期均为1901—1950年(
n
=50),验证期均为1951—2000年(
n
=50)
图4
1470—2000年长江流域各降水分区重建降水序列
灰线为重建降水量,黑线为11 a滑动平均值,点线从上至下分别代表偏涝、涝、旱、偏旱的阈值,蓝、红色条带分别对应于湿润和干旱气候
表4
1470—2000年长江流域各降水分区重建降水序列相关系数 (
n
= 531)
图5
1470—2000年长江流域各区重建降水MTM多窗谱周期分析
数值为MTM多窗谱的周期,单位a
图S1
技术路线示意图
图S2
长江源区(Ⅰ区)树轮PDSI指数与旱涝等级的比较图
图S3
川汉盆地区(Ⅱ区)树轮PDSI指数与旱涝等级的比较
图S4
西南山地区(Ⅲ区)树轮PDSI指数与旱涝等级的比较
图S5
鄂渝山地区(Ⅳ区)树轮PDSI指数与旱涝等级与旱涝等级的比较
图S6
东部平原区(Ⅴ区)树轮PDSI指数与旱涝等级与旱涝等级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