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
    韩增林, 杨荫凯, 张文尝, 尤飞
    2000, 20 (4):  295-300.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295
    摘要 ( )   PDF(718KB) (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日益密切,一种依托交通干线不断集散、融合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不断生长并迅速发展,我们将这种独特的空间地域综合体称为交通经济带(Traffic Economic Belt)。本文系统阐述了交通经济带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基本性质,并创建性地提出了交通经济带的生命周期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陈利顶, 傅伯杰
    2000, 20 (4):  301-306.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01
    摘要 ( )   PDF(257KB) ( )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和特点,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长江流域7省1市为例,从自然和经济的角度评价了长江流域各省市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评价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各省区人工资本积累能力、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资源支持能力总体上为持续上升趋势,但各省区增长的速度略有差异;而自然资源的支持能力为不断下降趋势,同时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环境资源支持能力各省区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反映出各地区由于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和环境投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农田土地质量评价与立地分析——以京郊房山区良乡为例
    聂庆华, 包浩生, 王海英
    2000, 20 (4):  307-313.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07
    摘要 ( )   PDF(1208KB) ( )  
    为揭示农田利用可行性,提出农田立地概念,建立农田评价体系,以京郊房山区良乡为例,基于GIS技术评价农田质量,分析农田立地,综合评价农田,为划定基本农田提供客观依据;根据农田评价评分数值分布,通过模糊稀疏度算法模型,实现农田自动分等定级,减少了界定农田等级指标的主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划及农业利用评价
    张永涛, 申元村
    2000, 20 (4):  314-319.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14
    摘要 ( )   PDF(760KB) ( )  
    分析柴达木盆地绿洲形成条件,首次进行柴达木盆地的绿洲区划。根据绿洲区划原则和指标体系将柴达木盆地绿洲划分为2个区、4个亚区和13个小区。在绿洲区划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利用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中下游黄棕壤中若干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洪松, 陈静生, 周智强, 王少平, 龙泉, 郑泽厚
    2000, 20 (4):  320-325.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20
    摘要 ( )   PDF(756KB) ( )  
    在长江中下游黄棕壤上采集129个土样,测定了其中14种元素(13种微量元素和Fe)的全量含量,比较了不同岩石上发育的黄棕壤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了其剖面分布特征。讨论了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关注的5种微量元素和Fe的有效态含量在黄棕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坡面侵蚀过程中细沟水流动力学参数估算探讨
    张科利, 张竹梅
    2000, 20 (4):  326-330.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26
    摘要 ( )   PDF(214KB) ( )  
    细沟侵蚀是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在坡面侵蚀产沙及其输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放水冲刷试验,测定并研究了坡面细沟中径流的水力要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试验中坡度采用6°,10°,12°和15°共4级,径流流量变化控制在40~500ml/s之间。结果表明,黄土陡坡上细沟径流的流速、过水断面宽度,以及径流深都能表示成径流量和坡度的函数。在确定坡面细沟流各水力要素间关系指数的基础上,探讨了用径流量和坡度因子估算细沟径流水力参数的方法。经用实测资料验证,在实验土壤及流量、坡度条件下,用文中提出的方法估算的细沟径流深具有一定的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湖流域全新世气候海面短期振荡事件及其对新石器文化的影响
    于世永, 朱诚, 王富葆, 李弘
    2000, 20 (4):  331-336.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31
    摘要 ( )   PDF(649KB) ( )  
    太湖流域埋藏古树、泥炭、贝壳堤和新石器文化遗址,14C年代频率变化揭示了全新世气候海面波动与文明兴衰的时间耦合关系。本区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始于8kaB.P.,7.5~4kaB.P.总的看为高海面和新石器文化发展时期,但其间有相对的海面波动,即:7~6.5kaB.P.为高海面期、6.3~5.6kaB.P.为低海面期、4.5~4kaB.P.为低海面期、3.8~3.5kaB.P.为高海面期。从文化断层、埋藏古树、泥炭和自然层型剖面对比看,本区7kaB.P.以来还至少出现过9次特大陆地水灾频发期,由此使得本区新石器文化在高海面和洪涝期择高处而居,在低海面和非洪涝期逐渐向海岸带推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土壤发育过程的定量研究
    黄成敏, 龚子同
    2000, 20 (4):  337-342.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37
    摘要 ( )   PDF(811KB) ( )  
    随着土壤的发育,土壤形态亦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对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发育的不同成土年龄土壤系列的研究表明,土壤形态特征及其定量化指数,如红化率指数、剖面相对发育指数、土层指数、剖面发育指数等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发育程度和土壤发育的相对年龄,其中剖面发育指数的指示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西北平原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机制与途径——以东昌府区为例
    王云才
    2000, 20 (4):  343-349.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43
    摘要 ( )   PDF(296KB) ( )  
    以鲁西北平原东昌府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动态分析和典型调查,揭示东昌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市场机制、科技应用、经营管理和决策调控机制的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基地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人力资本建设和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机制四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
    张红, 李九全
    2000, 20 (4):  350-354.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50
    摘要 ( )   PDF(603KB) ( )  
    通过对桂林境外游客的实地抽样调查,利用Visual FoxPro软件,建立桂林境外游客时间和空间变化数据库,经过统计分析,探讨桂林境外游客市场结构特征、客流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与11个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的空间流动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极化效应、新极化效应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
    吕拉昌
    2000, 20 (4):  355-361.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55
    摘要 ( )   PDF(857KB) ( )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实施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了国内、国外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形成了以劳动力密集产品为核心的极化效应,在极化效应的有力推动下,20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就。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发展中问题的出现,珠江三角洲极化效应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进入调整期。珠江三角洲20年的发展已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高新技术产业已有一定规模,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增长极核逐步形成;体制改革向深化方向发展;92年以来跨国公司大量涌入,适时发动以技术密集型为核心的产业及地理极化,可以加速珠江三角洲经济的第二次腾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嫩平原西部盐沼的形成与演化
    李取生, 邓伟, 钱贞国
    2000, 20 (4):  362-367.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62
    摘要 ( )   PDF(263KB) ( )  
    本文运用环境变迁的理论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松嫩平原西部盐沼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本区沼泽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河道变迁、新构造运动、风力作用、古气候变化。沼泽残余盐碱化与晚更新世松辽大湖的消亡、河道变迁有关,现代盐碱化则主要是水利工程、植被破坏和气候变化引起的,而且呈迅速加剧的趋势。防治沼泽盐碱化的主要措施是实施水稻和芦苇开发、大规模建立蓄洪区和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捷, 顾朝林, 都金康, 周寅康, 甘萌雨
    2000, 20 (4):  368-374.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68
    摘要 ( )   PDF(980KB) ( )  
    探讨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而带来的网络虚拟信息空间的地理研究、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这一崭新问题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较广的综述,并提出近期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近期研究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问题讨论
    关于广东有无冰川发育条件的讨论
    刘尚仁, 覃朝锋, 彭华
    2000, 20 (4):  375-380.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75
    摘要 ( )   PDF(990KB) ( )  
    因为“冰臼”一词尚未得到地学界认可,建议继续用“冰川壶穴”来替代“冰臼”。由于生成冰臼(冰川壶穴)与壶穴的水动力条件和地貌形态相似,所以单从形态难以区分广东河床上的壶穴或冰臼,只有确定广东是否发育过第四纪冰川之后,才可能确定广东是否有冰臼。本文从气候、地貌和生物角度证实广东未出现过第四纪冰川环境,并认为所谓:①水应力集中一点生成冰臼;②花岗岩坚硬不能生成壶穴;③二、三百万年前生成冰臼等冰臼论观点是不成立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道
    吉林省“出海”通道及其开发战略研究
    丁四保
    2000, 20 (4):  381-385.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81
    摘要 ( )   PDF(209KB) ( )  

    “出海”通道对于吉林省来说是经济对外开放和经济地域布局的重要因素。文章描述了“出海”通道的现状,对不同通道做了运输成本的比较分析,提出通道“闲置”的结论并阐述了其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通道与省区产业开发的战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研究
    闫敏华, 华润葵, 王德宣, 马学慧
    2000, 20 (4):  386-390.  doi: 10.13249/j.cnki.sgs.2000.04.386
    摘要 ( )   PDF(712KB) ( )  
    1995~1997年3年的实验研究中,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仪对长春地区不同水管理方式稻田的甲烷排放进行了采样和测量工作,1996年和1997年逢晴天还同步进行了地面实验基地的卫星遥感数据(TM和NOAA—AVHRR数据)的接收工作。根据测算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和用遥感数据提取的水稻种植面积,估算出区域尺度的稻田甲烷排放总量。3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7.7212×104hm2,稻田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2.984mg/(m2·h),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总排放量为0.0203Tg/a。用灰关联方法分析了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因子,建立了以水稻植被指数为参数的淹灌稻田的甲烷排放通量估算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