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 34 (8): 963-97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4.08.963

Orginal Article

城镇化进程中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空间分布及生存状态研究

董晔12, 安瓦尔·买买提明12

1.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DONG Ye12, ANWAER Maimaitiming12

1.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Tourism,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Urban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China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4)08-0963-08

收稿日期: 2013-07-5

修回日期:  2014-01-6

网络出版日期:  2014-08-10

版权声明:  2014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36)、新疆高校科研计划研究重点项目(XJEDU2014I025)、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XJNUBS1222)和新疆师范大学城镇化发展中心招标项目(XJCSFZ201204)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董 晔(1974-),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研究。E-mail: xj.dongye@163.com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一方面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也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既有农民工的共性,又有其个性。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南门、南郊客运站5个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空间分布和就业、收入、生活环境、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民族关系等现状,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活空间具有城中村指向性;最迫切的生存问题有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家庭收入低;缺乏汉语交流能力,就业面窄;住房狭小,周围环境差;子女多,教育缺失等;根据目前生存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层管理,改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 少数民族农民工 ; 生存状况 ; 空间分布 ; 乌鲁木齐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migrant workers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city construct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become vulnerable groups in the city, and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society and government. In the article, questionnaires, in-depth interviews, direct observation are employed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in five typical areas inhabited by ethnic minorities: Yamalike Hill, Heijia Hill, Saimachang Area, Erdaoqiao-Nanmen business district, and the Southern Suburbs Passenger Transport Terminal. The status quo of the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includ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employment, income, living environment, housing, children 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ethnic relations, were learned in-depth. It was found tha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was suburb-orientate with four main sections and one sub-section. The former refers to Yamalike Hill, Heijia Hill, Saimachang Area, Erdaoqiao--Nanmen business district,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Southern Suburb Terminal Area. On the one hand, every area enjoys a heterogeneity from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five areas witness a great gap from the main area of Urumqi City in teams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 and infrastructure. The most pressing survival problems of the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in Urumqi were explored, including poo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lack of labor skills, low incomes, poor communicating ability in Chinese, narrow employment scope, small houses, poor environment, more children and lack of education, etc.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enhancing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improving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and management on grassroots level,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renovation of environment in the area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Keywords: urbanization ;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 living conditions ; spatial distribution ; Urumqi

0

PDF (73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董晔, 安瓦尔·买买提明. 城镇化进程中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空间分布及生存状态研究[J]. , 2014, 34(8): 963-97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4.08.963

DONG Ye, ANWAER Maimaitiming.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8): 963-97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4.08.963

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大多数是来自南疆的维吾尔族,这类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汉语言能力差、文化水平低、缺少专业技能、收入水平低、社会地位低、生活条件差,还可能经常感受到城市中异质文化的差异和冲突;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转化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因巨大差异感而产生强烈的不平等感或被剥夺感,影响族际关系、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因此深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及其空间选择下形成的城镇空间分布,对于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迁移动机、决策、选择和后果等微观行为,揭示农民工个体微观行为下的城镇化进程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藕合关系,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新疆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农民工打工相关研究内容涉及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1~3],经济收入[4],城市适应[5],居留特征[6],流动人口管理[7],子女教育[8],社会及治安问题[9,10],民族关系[11~13],宗教信仰[14,15],社区环境卫生状况[16]等。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居多,也有少量的定量分析[17]。也有学者从地理空间角度研究农民工,近年来逐渐由宏观转向微观视角,对人行为的研究逐渐成为城市内部结构和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着眼点[18~22]。总体上中国学者对汉族农民工的研究比较丰富和成熟,而针对城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研究相对薄弱;城市地理学领域的相关成果呈现出碎片式的零散状态,对农民工城镇化中的就业、居住、生活等空间过程及地理效应研究以及基于迁移决策行为的农民工城镇化微观层面研究刚刚展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外来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通过逐家逐户的深度访谈,对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做全面、系统、详实的了解,凝练出当前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存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他们空间选择下形成的城镇空间分布,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为新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参考和与借鉴。

1 调查范围、对象和方法

1) 调查范围。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多集中在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主要是市南部的城乡结合部。选取了5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片区,包括雅玛里克山片区、黑甲山片区、赛马场片区、二道桥-南门片区、南郊客运站片区。

2) 调查对象。研究的少数民族农民工是指户籍在新疆农村地区,从农村劳动力中分流出来,目前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少数民族。按照从事职业分,包括收废品工、建筑工、清洁工、门卫或保安、服务员、营业员、临时工、小商贩、司机等,也包括如烤肉、烤馕师傅,甚至一些街头艺人。

3)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直接观察法、文献查阅法等。由于语言文化差异等影响因素,以往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难以取得有效信息,因此本文采取以问卷调查为基础,深度访谈为主要形式的调查方法,内容涉及21 大方面 41个具体问题,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包括:就业、收入、生活环境、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民族关系、宗教信仰。

本次调研发放问卷共140份,回收问卷140份,走访家庭300户。由于本次调研对象为少数民族农民工,语言沟通存在障碍,特别找到几位精通双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帮助沟通、翻译,因此问卷调查不是随机发放再回收,而是逐家逐户走访。首先了解该少数民族农民工是否属于调查对象,如果符合调查要求,则采用问答的方式,将问卷的题目和选项由少数民族同学翻译出来,被调查者选择相应的答案(口答),再由调研组成员帮助在问卷上答题,因此回收率是100%。

2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空间分布

1) 雅玛里克山片区的居民主要包括乌鲁木齐市本地汉族和来自喀什、阿克苏等地的维吾尔族农民工。该区域流动人口多,居住时间长,城镇化程度比较低,居民贫困程度高,且维吾尔族基本不会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农民工租住的房屋全部是平房,做饭和取暖主要靠薪柴;许多家庭没有自来水,只能买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阴井。社区几乎没有医疗站、学校、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社区安全状况欠佳。聚居区以铁路线为轴线,在铁路线两侧呈带状空间分布,铁路噪音比较大。

2) 黑甲山片区居民以南疆和本地维吾尔族为主,也有少部分回族和本地汉族,流动人口中以阿克苏、和田地区民工居多。黑甲山分为前街和后街,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前街的黑甲山棚户区,空间分布呈扇形,随着乌鲁木齐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前街棚户区拆迁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山周围已经被建好或者在建的高层楼房所包围。前街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租住在简易的平房,社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没有下水道;没人清理垃圾,垃圾随处可见;无水厕,只有几个为数不多的简易旱厕;全部都是土路,下雨时泥泞不堪;目前已经有许多房屋陆续拆迁,留下许多建筑垃圾;有2座清真寺,可以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礼拜的需求。与前街相比,后街的住房、街道以及环境卫生大为改观,不仅有环卫工人经常清扫垃圾,而且社区有一所维族小学。

3) 赛马场片区流动人口多,且以维吾尔族为主,只有少量哈萨克族。大多从事牛羊肉宰割、餐厅等服务业,收入较高,家庭妇女和子女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片区,大部分少数民族农民工能用汉语交流,经常与汉族来往,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是5个片区最好的一个,城镇化程度也比较高。生活聚居区主要位于大湾南路西侧,空间分布近似于长方形。流动人口租住在当地维吾尔族的自建楼房,房屋有序布局,每层有公共水厕,屋内有下水道和煤气罐,房屋租金相应比棚户区高。社区环境整洁,垃圾及时清理;有学校、清真寺、医疗站,基础设施基本齐全。

4) 二道桥-南门片区包括南门以南、山西巷、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的这一带的商业区,以解放南路为轴线,聚居区的空间布局在轴线两侧呈带状分布。该片区是维吾尔族在乌鲁木齐从事小商品生意的重要场所,不仅有商业街,也有住宅区,是5个聚居区中租金最高的片区,人员流动密集、复杂。做生意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比较多,大多从事售卖民族工艺品和新疆干果、民族服装鞋帽、餐饮、服务员等服务业,与汉族经常交流,能说流利的汉族。该片区总体环境相对较好,但是在街巷深处有些平房条件极差,没有正常水电供应,安全性也极差,进出巷子仅能容纳2人并排行走,一旦发生诸如火灾等危险,很难逃生。

5)南郊客运站片区南部有一个小山坡,呈椭圆形空间分布,聚居了少量的维吾尔族农民工。此外,调查组还走进大湾社区,这里少数民族农民工主要是甘肃等内地来疆务工的回族农民工,不符合我们的调查要求,因此没有再继续调研。

上述5个片区(图1)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的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在新疆城镇化进程中,乌鲁木齐市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聚居地也在空间格局上发生着变化。查阅文献资料[5,6],之前学者的研究还涉及到平顶山社区、大湾社区等,都是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聚居地,但是现在已经全部拆迁,由于新建小区房屋租金上涨,少数民族农民工中的大部分不得不重新搬迁,集中在上述的5个片区。可以预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他们聚居地的空间格局还将发生变化。

3 调查结果

分析调研问卷并结合深度访谈,将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存所反映出的问题归纳如下。

3.1 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家庭收入低

调查样本显示,问卷基本情况为: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以维吾尔族为主占92.8%;其中青壮年是主体,20~45岁共占87.2%;以男性居多,占54.3%;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3%;来源地主要是喀什、阿克苏、和田3个南疆地区,占少数民族农民工总数的70.0%,如表1所示。

文化程度低是问卷发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文化程度低影响劳动技能的提高。大部分少数民族农民工靠出卖体力为生,从事的行业以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建筑业为主,占总数的59.9%,被调查者以从事简单劳动为主,劳动技能难以满足市场化需求。而技能缺乏又影响他们的就业和收入:就业面窄,收入少且不稳定,平均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占27.1%(表2)。谈到就业遇到的最大困难,54.3%的人认为语言不通,28.6%的人认为懂得技术太少,说明被调查者已经意识到技能高低对就业的影响。

3.2 住房面积小,生活环境差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居住方式有买房、租房、借宿、集体宿舍4种,租房的占72.8%;家庭住房租住面积以30~40 m2居多,占28.6%,由于家庭子女多,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几m2表3)。

住房问题是困扰所有少数民族农民工的一个基本问题。由于大部分打工者收入低,因此往往选择在城乡结合部租住,房租便宜的每月100元,平均房租达到每月150元,赛马场片区情况比较好,在500元左右。在访谈中许多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坦言,就是这样的房子也不知道能住多久,一旦目前的房屋被拆迁,再租房意味着房租就贵了,生活成本就更高了。在问到“您希望政府提供什么样的社会保障”时,绝大部分人都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廉租房。

图1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聚居区的空间分布

Fig.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ncentration areas of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in Urumqi

表1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基本情况

Table 1   The basic condition of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in Urumqi

变量名变量值比例(N=140)变量名变量值比例(N=140)
民族维吾尔族92.8%来源地乌市及周边8.6%
回族4.3%和田10.0%
哈萨克族2.9%喀什34.3%
性别54.3%阿克苏25.7%
45.7%伊犁4.3%
年龄低于20岁2.9%库车1.4%
20~25岁18.6%库尔勒4.3%
26~30岁22.9%阿图什4.3%
31~35岁17.1%吐鲁番7.1%
36~40岁12.9%家庭人数3人及以下30.0%
41~45岁15.7%4人31.4%
高于46岁12.9%5人24.3%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4.3%6人7.1%
初中15.7%7人及以上7.1%
高中及大专8.6%定居时间1 a及以下15.7%
大学及以上1.4%2 a7.1%
婚姻状况已婚88.6%3 a8.6%
未婚11.4%4 a1.4%
离异0%5 a及以上67.1%

新窗口打开

表2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及收入情况

Table 2   The employment and income of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in Urumqi

职业民族特色手艺活出售民族色产品餐饮服务建筑工人司机家政服务搬运工人其他职业无职业
比例(N=140)5.7%27.1%15.7%17.1%7.1%5.7%5.7%7.1%8.6%
人均月收入无收入1~1000元1001~2000元2001~3000元3000元以上
比例(N=140)8.6%27.1%31.4%24.3%8.6%

新窗口打开

生活环境状况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农民工生活的住所内部及周边环境卫生进行调研,调查内容涉及饮水便捷、公共厕所、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收集、道路清扫等。调查样本显示,饮用水依靠买水的占14.3%,没有公共厕所的占35.7%,没有下水道的占14.3%,认为垃圾清理不及时的占15.7%,认为道路清扫不及时的占20.0%。总的来说,饮用水和公共厕所问题最为迫切,拆迁带来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表4)。

总体而言在生活环境方面,除赛马场片区外,其它几个片区的环境都不尽如人意,这些地方环境恶劣、治安复杂,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尤其黑甲山和雅玛里克山片区的环境状况尤为严重。

3.3 子女教育状况

调查样本显示,少数民族农民工子女在乌鲁木齐市上学的占45.7%,且普遍认为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硬件条件好、教育资源丰富,有9.4%的人认为子女在城市读书花费高(表5)。

在调研的5个区域中,许多少数民族适龄儿童未接受义务教育。究其原因大致有:① 父母教育意识薄弱。父母文化程度低,觉得子女上学没用。② 户籍制度。上高中的子女没法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只能回到原籍读书,不能与父母住在一起。③ 子女多,家庭贫困。家庭收入低,致使很多父母不愿让孩子接受教育,而选择打工。

3.4 社会保障状况堪忧

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住房、就业和最低

图2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途径

Fig.2   The employment channels of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in Urumqi

生活保障,调查样本显示,参加医疗保险的仅占29.8%,参加过养老保险的占21.3%,但又中断的占到了4.3%,而从未交过和不知道养老保险的分别占70.2%和8.5%。由此看出,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保障主要依靠打工收入,一旦失业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将难以为继。

在就业途径方面,有77.1%的人是自己来乌鲁木齐找工作;20.0%是通过亲戚、朋友、同乡介绍,只有2.9%是通过政府介绍找到的工作(图2)。另外有10.0%的少数民族农民工参加过政府或者企业组织的培训,但普遍认为对找工作影响不大,说明政府在提供就业途径、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还很缺乏。

3.5 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少数民族农民工普遍存在的现象。有80.0%的被调研者来自南疆,他们绝大多数只会说维语,基本不能用汉语正常交流,主要原因是没学过汉语或者生活的地方汉族很少,从小就没有接触汉族等。询问就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语言不通(占54.3%);语言障碍使得就业范围极大缩小,只能从事与本民族语言相关的职业,或者从事基本不用语言的职业(如烤馕、厨师等)。另外语言不通在生活上也会造成诸多不便,自我封闭式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民族团结。

3.6 民族关系

在民族关系方面,67.1%的少数民族农民工经常与汉族来往;很少或没有往来的共占32.9%,从调查范围看主要是雅玛里克山和黑甲山片区少数民族农民工与汉族来往较少,原因主要是不会汉语,或者居住地周围主要是本民族群众汉族很少,但是从内心还是愿意与汉族交往,说明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良好。在宗教信仰方面,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占84.3%,没有参加的占11.4%。对宗教知识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家庭占64.3%,其次是书刊占28.6%。知道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被调查者占42.9%,不知道的占45.7%。

表3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居住情况

Table 3   The housing of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in Urumqi

住房情况出租房亲戚朋友家自己买房职工宿舍
比例(N=140)72.8%2.9%21.4%2.9%
家庭居住面积10~20m220~30m230~40m240~50m250~60m260~70m270m2以上
比例(N=140)5.7%20.0%28.6%22.9%4.3%5.7%12.9%

新窗口打开

表4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活环境情况

Table 4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in Urumqi

饮用水来源自来水自己用水泵抽水买水
比例(N=140)82.9%2.8%14.3%
公共厕所有,并且方便数量很少没有
比例(N=140)50.0%14.3%35.7%
下水道情况下水道十分方便,很少堵漏经常出现下水道堵漏现象需经常清理污水在街道肆意横流
比例(N=140)78.6%7.1%14.3%
垃圾船情况垃圾船数量足够,并清理及时垃圾船数量少,但清理及时垃圾船数量多,但清理不及时垃圾船数量极少,且清理不及时
比例(N=140)58.6%10.0%25.7%5.7%
街巷卫生有清洁人员及时清理基本没有
比例(N=140)80.0%20.0%

新窗口打开

表5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

Table 5   The children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migrant workers in Urumqi

孩子是否在本市上学不是
比例(N=140)45.7%54.3%
城市学校相比农村硬件条件好素质教育教育资源丰富花费高
比例(N=64)17.1%4.3%20.0%9.4%

新窗口打开

4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加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

财政出资的职业培训是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最根本的措施。尽管2008年已经实行《就业促进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针对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还非常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样要重视普通话培训,提升其劳动技能水平、就业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此外,应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工思想解放,转变观念,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就业意识。

加大力度宣传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改变一些少数民族农民工“读书无用”的观念。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依法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证少数民族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做好与高中阶段教育的衔接,尽可能地减少新文盲的产生。

4.2 加强和完善基层管理

改善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存现状,好的管理制度是根本,要摒弃简单化、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方式。其实乌鲁木齐在基层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创新,例如各个片区管委会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科”,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对辖区内流动人员的人数、动向、社会关系等情况完全掌握,内容非常详实。当然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片区管理要不留“死角”,特别是不能让待拆迁区域成为“三不管”地区。要加强少数民族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如果不能解决过度生育问题,少数民族农民工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子女教育等问题就很难解决。

4.3 完善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要逐步将流动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少数民族农民工医疗、住房、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逐步探索少数民族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此外,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不高,并且中断率较高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少数民族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措施,满足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保障要求。同时要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少数民族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4.4 努力改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农民工大多聚居在乌鲁木齐市城乡结合部,生活环境很差,因此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少数民族农民工聚居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全面提升这些区域的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强消防等防灾能力。在环境卫生方面,政府各部门要明确责任、相互配合,制定具体的整治目标及时间进度,确保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到位,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出租户也要积极配合社区环境整治,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素质,不随意倾倒垃圾,共同维护良好的社区环境。

4.5 加强宗教宣传,实现维吾尔文化现代化转型

目前新疆维吾尔族宗教人士的现状是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宗教学识不高,因而削弱了政府解经的影响力。因此建议在国内设立高级经学院,培养一批品行好、具有较高伊斯兰教学知识和理论素养,精通阿拉伯语、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宗教人士,以便掌握宗教宣传的主动权。甄别国外宗教出版物,编写弘扬伊斯兰教积极教义的出版物,让非法宗教出版物无立足之地。同时在维吾尔群众中进行多元文化的宣传,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行为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的优势资源,为民众提供密集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提高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文化参与性,实现文化类型多元化;引导维吾尔族向现代化转型,使维吾尔族社会成为一个世俗化社会[23]

5 结 论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存状态整体呈现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收入水平低、汉语言能力差、生活条件差、子女数量多、教育意识薄弱等特点,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已经被逐渐边缘化。他们思想单纯、文化程度低,在目前宗教极端主义抬头的大环境下,非常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拉拢和收买,成为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未来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但根本还在争取民心。

2) 总体上看,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存在着向城乡结合部集聚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具有老城区城中村指向,总体上形成“4个主片区”和“1个副片区”的空间格局,“4个主片区”分别为雅玛里克山、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南门片区,“1个副片区”是南郊客运站片区。一方面各个片区带有明显的异质性,另一方面这些片区在社区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城市主体区相比有很大空间差异。作为城市的外来群体,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城市各阶层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特殊身份属性赋予其总体的空间特征与空间形态在整个城市空间图谱上处于边缘化地位。对于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既是城市发展格局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基于自身人力和社会资本综合考量后抱团式的自我选择,更是社会制度、户籍制度等的产物。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马戎,王晓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就业状况

[J].西北民族研究,2005,(3):5~42.

[本文引用: 1]     

[2] 陈小昆,毛小刚.

新疆少数民族就业状况调查

[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1):76~80.

[3] 阿米尼汗·热石提.

城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及改善机制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D]

.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12.

[本文引用: 1]     

[4] 王凤丽.

对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收入状况的问题研究——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四个重点片区流动人口为例

[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1,(4):11~16.

[本文引用: 1]     

[5] 朴善镜.

当代维吾尔女性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乌鲁木齐市七个社区调查[D]

. 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10.

[本文引用: 2]     

[6] 韩芳,柴梅.

社会转型期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特征与政策启示——以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社区为例

[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42~144.

[本文引用: 2]     

[7] 汤夺先.

城市民族工作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探析

[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82~86.

[本文引用: 1]     

[8] 严松,周月华.

新疆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初探

[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8~89.

[本文引用: 1]     

[9] 王平.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初探

[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74~78.

[本文引用: 1]     

[10] 莫洪宪,罗钢.

新疆城市流动人口与社会治安防控研究——以乌鲁木齐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为例

[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5):32~37.

[本文引用: 1]     

[11] 殷琼.

90年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关系研究述评

[J].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6):84~88.

[本文引用: 1]     

[12] 李晨光,郭宁.

汉族流动人口与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民族关系——以新疆石河子乡东桥村为例

[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1):20~23.

[13] 牛燕军.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1):9~11.

[本文引用: 1]     

[14] 安琼.

新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J].实事求是,2011,(5):71~76.

[本文引用: 1]     

[15] 阿孜古丽·吾甫尔.

乌鲁木齐南片区维吾尔族的现状及宗教信仰特征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68~71.

[本文引用: 1]     

[16] 唐梅,赵耘,杜苗苗,杨杰.

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调查研究——以乌鲁木齐原大湾乡撤村建居为例

[J].江右论坛,2007,8(10):93~98.

[本文引用: 1]     

[17] 李光明,马雪鸿,潘明明.

维吾尔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动因及障碍实证研究——基于新疆的调研分析

[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18~124.

[本文引用: 1]     

[18] 田明.

中国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城市间横向迁移规律

[J].地理研究,2013,32(8):1486~1496.

[本文引用: 1]     

[19] 刘海泳,顾朝林.

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J].地理科学,1999,18(6):497~503.

[20] 兰宗敏,冯健.

城中村流动人口日常活动时空间结构——基于北京若干典型城中村的调查

[J]. 地理科学,2012,32(4):409~417.

[21] 李强.

西部地区农民(工)城市融入特征及空间分异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

.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2.

[22] 李开宇,李九全.

基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的农民工城镇化研究

[J].人文地理,2011,26(5):39~42.

[本文引用: 1]     

[23] 吐尔文江·吐尔逊.

给暴力未除根的新疆七条建议

[J].凤凰周刊,2013,(21):27~28.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