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 35 (9): 1148-1155

Orginal Article

旅居者城市旅游空间行为的文化影响研究

郑鹏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Th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ojourners'City Tourism Spatial Behavior

ZHENG Peng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5)09-1148-08

收稿日期: 2014-06-9

修回日期:  2014-08-20

网络出版日期:  2015-09-25

版权声明:  2015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47)、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项目(TYETP20143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3YJCZH176)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郑 鹏(1980-),男,山西长治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者行为。E-mail: zhengpeng511@163.com

展开

摘要

以旅居者为研究对象,在Hofstede文化维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集中指数法等方法对旅居者城市旅游空间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男性化/女性化等4个文化维度对“在本市内的旅游方式”、“到研究区的交通方式”、“研究区内景点之间的运动方式”、“探索景点之外的区域”、“旅游有无计划性”、“运动顺逆时针方向性”、“每次旅游景点数”、“探索景点之内的大部分区域”等旅游空间行为都有着显著差异影响。

关键词: 旅居者 ; 旅游 ; 空间行为 ; 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

Abstract

Culture is not only a specific product of the behavior, but also the constraint of the behavior. The object about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travel spatial behavior received sustained attention from tourism geographers.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Hofstede cultural dimension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ojourn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do the empirical research which used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entralize Index and other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four cultural dimensions including PDI, UAI, IDV, MAS on tourist spatial behavior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uch as “travel companions”, “type of transport to the city centre”, “mode of transport within the city centre”, “length of movement around the city”, “type of movement (planned vs. unplanned)”, “direction of movement (clockwise vs. anti-clockwise)”, “patterns of movement (single vs. multiple destination)”, “length of movement within the city attractions”. In particular, the influence on mid-gradational spatial behavior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micro level, most notably on the aspects of “type of transport to the city centre”, “length of movement around the city” and “patterns of movement (single vs. multiple destination)”. The IDV cultural dimension has the biggest influence on travel spatial behavior of the sojourners, which has been proved to influence significantly on 6 aspects of the 8 spati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the PDI cultural dimension includes the 4 mid-gradational spati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nly one micro spati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the UAI cultural dimension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4 mid-gradational spati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 MAS cultural dimension has the minimal impact on spati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nly remarkably on 3 aspects. In term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time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index of high PDI, high UAI, low IDV and low MAS is higher, as well as the visiting time. This study depicts the map of sojourners space motion effectively, investigates the cultur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ojourners tourist spatial behavior, preliminarily provides research of sojourners' travel behavior with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besides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customiz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sojourners and tourist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also be used in the tourist facilities spatial structure planning, such as the city internal traffic, shopping, entertainment, accommodation.

Keywords: sojourners ; tourism ; spatial behavior ; Hofstede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

0

PDF (1245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郑鹏. 旅居者城市旅游空间行为的文化影响研究[J]. , 2015, 35(9): 1148-1155 https://doi.org/

ZHENG Peng. Th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ojourners'City Tourism Spatial Behavior[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9): 1148-1155 https://doi.org/

随着中国开放与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席卷世界,中国与其他各国及地区在文化、教育、经济、科学、政治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开始旅居生活。他们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认同与适应状况会影响其对中国社会的感知和评价,影响中国形象的树立和传播。从行为学的观点看,文化是群体(民族、部落、社区)成员共同的行为依据或行为准则。因此,文化既是行为的特定产物,又是行为的制约因素,而其中差异最大且最敏感的非语言行为就是空间行为。城市旅游空间行为的探讨是城市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关系着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全面发展。确定旅居游客的空间需求有助于城市规划者和旅游管理者合理分配旅游资源,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使旅游者获得更高的满意度。由于一般旅游者在城市内部的空间行为路径较多受旅行社影响[1],整个行程安排往往忽略旅游者文化背景所导致的空间行为偏好差异,所以受旅行社影响的旅游者游览路径不能真正反映游客的空间行为规律。本文以旅居者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随旅居者数量的剧增,其对中国的感知评价和形象传播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为避免旅行社对入境游客城市旅游空间行为的外在干扰。

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研究目的逐渐转向重视人类的生活质量等社会目标,越来越注重从微观个体的视角来解释这一地理现象[2],如游客社会人口特征[3,4]、获取信息渠道[5]、到访次数[6,7]、个人动机[8~10]和文化背景[11,12]等。

在多数研究中发现,文化显著地影响着旅游行为。一些学者已经研究了基于游客文化背景特征的空间行为影响[13~16],而且可以确认来自一个既定国家的大多数游客所拥有的共同文化身份是不可消除和改变的。

国外学者们为了测量来自不同国家游客的文化差异提出了大量的理论,其中由Hofstede完成的调查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他通过对75个国家大样本的深入研究,开创性地归纳出衡量国家文化差异的4个维度,分别是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尽管Hofstede后来增添了长远取向/短期取向,但前4个文化维度的影响更大 [17]

本研究在Hofstede文化维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集中指数法等方法对旅居者旅游空间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调查来自不同国家旅居者的城市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并把这些特征与国家的文化特质联系起来,探讨影响旅居者旅游空间行为的文化因素,研究不同的文化群体是否存在不同的旅游偏爱和行为规律,证实文化对城市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的影响力,研究结果可以为国际游客开发更符合其诉求的深度旅游产品,并对城市规划者和旅游管理者提供规划参考。

1 研究方法

从现有的跨文化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18,19],游客的不同文化背景很明显地影响着他们的旅游空间行为模式。本研究将探讨旅居游客城市旅游空间行为与文化维度之间的关系,即游客空间行为与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集体主义和男性/女性化有关的命题。

本文选择西安古城墙内的市中心为研究区域,包括钟楼、鼓楼、化觉巷清真寺、碑林、明代城墙等景点。选择这里是因为该区域内包含的景点是西安市较具代表性的旅游地,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居游客经常到这里参观游览。

1.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是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成熟测量量表,并结合来华旅居者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和完善的。随后,在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随机选取12名旅居者(包括8名留学生、4名外教)进行试验性调查,并针对试验调查结果对测量量表进行修改。最终问卷被分为3部分:第1部分是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的调查;第2部分是有关旅居者旅游行为特征的调查,提供旅居者出游选择和旅游行为方面的信息;第3部分是运动跟踪部分,问卷附有西安市中心的Google Earth卫星图像,这部分要求旅居游客在地图上描绘他们的旅游运动路径。为方便被调查者了解研究区域内部的景点自然边界和空间位置关系,借鉴前人实证研究中的经验[20],对研究区域内的各景点位置做了准确地标注。

1.2 数据采集

所采用的数据是由4名高校教师(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带领10名硕士生获取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调查地点不仅包括研究区域内的旅游景点,还包括旅居者比较集中的高等院校、城市CBD、酒吧街区等地。为提高调查的有效性和填写的真实性,问卷调查采用赠送纪念品的方式。对外国旅居者的调查问卷采用了英语、韩语、汉语3种语言的版本。在2013年5月至8月共发放问卷355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达82.3%。总体来看,本次调查时间合理,旅居者配合度较高,基本达到了预想的调研效果(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

Table 1   Description of survey respondents

性别(%)男性48.8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11.2在华期间的
年收入(%)
低于5万53.6
女性51.2大专和本科68.85~10万21.6
年龄(%)14岁以下0硕士15.210~20万15.2
15~24岁74.4博士4.820~50万2.4
25~44岁22.4来源国(%)美国22.450~100万1.6
45~64岁2.4韩国16100万以上2.4
65岁以上0.8法国12.8婚姻状况(%)已婚8
旅居时间(%)不足6个月28.8英国7.2未婚92
6个月至1 a内32.8澳大利亚7.2目前职业(%)学生76.8
1~2 a13.6土耳其6.4专业技术人员10.4
2~5 a7.2日本4.8其他12.8
5 a以上17.6其他国家23.2

新窗口打开

1.3 数据处理

本研究运用SPSS18.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来探析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居游客在运动和行为模式上的统计学区别。

利用集中指数法(Centralize Index)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空间角度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维度对旅居游客空间集聚的影响。集中指数法是衡量旅游者在旅游区分布情况的重要指标,它是通过测算旅游者在旅游区内的数量状况来测定旅游区的空间集中程度[21]。集中指数法(CI)的计算公式为:

CI=j=1NXj-XjNNXjNj=1,2,3,···,N

式中,Xj为选择j旅游点的旅居者人数;ΣXjN指平均旅居游客分布数( X̅);N为旅游点数量。CI值越接近于0,旅居游客在研究区域内越呈现分散化趋势。

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同一维度内高分值国家与低分值国家在游览时间上的差异性,从时间角度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维度对旅居游客游览时间的影响。

运用ArcGIS9.0软件处理旅居者旅游空间数据。被调查的旅居者在问卷地图上所勾画的路径在GIS数据库中被数字化为一系列的线。每一个旅居者都有一个被调查号,每一条线也都有一个独特的标识号。完成这些是为了使空间信息数据和社会人口统计数据匹配,最终得到旅居者在西安市中心旅游运动的空间地图。

2 结果与分析

为测量不同来源国旅居游客之间的文化差异,以Hofstede的文化四维度划分为依据,从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PDI)、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UAI)、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IDV)、男性化/女性化(Masculinity/Femininity,MAS)等几个方面对其城市旅游空间行为方式的影响做细致探讨。在本文中,中观层面的空间运动和行为变量类型包括“在本市内的旅游方式”、“到研究区的交通方式”、“研究区内景点之间的运动方式”、“探索景点之外的区域”、“旅游准备”、“运动方向”、“每次旅游景点数”;微观层面上的空间运动和行为变量类型包括“探索景点之内的大部分区域”。

表2   文化特征和空间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

Table 2   Summa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behavior variables

空间行为特征文化特征
PDIUAIIDVMAS
在本市内的旅游方式——F=3.996,
p=0.001
F=3.483,
p=0.019
——
到研究区的交通方式F=2.951, Sig.=0.010F=2.986,
p=0.020
F=3.091,
p=0.008
——
研究区内景点之间的运动方式————F=3.811,
p=0.006
——
探索景点之外的区域p=-0.152, Sig.=0.023——p=0.153,
Sig.=0.016
p=0.165, Sig.=0.024
旅游有无计划性t=2.962, Sig.=0.005t=2.813,
Sig=0.005
————
运动顺逆时针方向性————t=2.657,
Sig.=0.013
t= 2.136, Sig.=0.038
每次旅游景点数——t=-3.135,
Sig=0.001
t=3.469,
Sig.=0.005
t=3.519, Sig=0.001
探索景点之内的大部分区域p=0.196 , Sig.=0.003——————
空间集聚性CI≈0.46
CI≈0.15
CI≈0.41
CI≈0.18
CI≈0.14
CI≈0.45
CI≈0.14
CI≈0.39
时间集中性① 3 h以上
② 1~3 h
① 3 h ② 单个景点较短、
总体较长
① 单个景点较短、总体
较长 ② 3 h或更长
① 1~2 h
② 3 h以上

注:① 代表文化维度高分值国家;② 代表文化维度低分值国家;PDI,权力距离;UAI,不确定性规避;IDV,个人主义/集体主义;MAS,男性化/女性化。

新窗口打开

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旅居者在旅游空间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性,证实了Hofstede文化维度划分对旅居者旅游空间行为影响的研究命题(表2)。在研究中,这些文化维度不仅对不同国家旅居者的文化特征进行了说明,也进一步阐释了其对旅游空间行为的影响作用,即文化背景的区别导致了不同的空间需求和选择偏好。

2.1 权力距离

当涉及的不同国家在权力距离方面表现出差异时,旅居者在旅游空间行为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根据Hofstede的理论,在高权力距离文化中(如韩国、法国、土耳其),孩子和父母、雇员和雇主、学生和老师、个体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强的依赖性。这就解释了这些旅居游客更偏爱于集体旅游。然而,在高权力距离群体中,年长者拥有较高的声望和责任感,旅游计划通常由位尊者来计划、监督、实施,其余人员更多的是服从和适应。在这些游客中,注重对女性的保护和对家庭的保护,而驾驶私家车或出租车可以满足他们对隐私和舒适的需要。而且由于他们提前计划旅游行程,所以更可能会拨出时间来参观他们设定的主要游览目的地并进行深刻地探索。相反,对于生活在低权力距离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美国、英国等),从小被教育人人生而平等,要勇于挑战权威,那是他们的权利,甚至是义务。因此,他们更加拥有平等的观念。低权力距离文化里的旅居游客更加看重自由的权利,同时他们希望得到更多决策的机会,尤其是对那些关系到他们自身生活的事情,例如旅游。所以对他们来说,独自旅游往往是最适宜的。而且在他们脑海中没有特定的计划去探索一个目的地,这使他们通过无意识的行为发现有趣的地方或活动,因为他们更强调机会自由。他们富有活力,更倾向于选择步行。另外,这种交通方式允许他们在空间行为和运动轨迹上具有弹性和自由(图1)。

图1   基于PDI指数的研究区内旅居者旅游空间运动图

Fig.1   Movement patterns of sojourners based on the PDI index

来自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人们容易接受不确定性的未知,精神压力小,时间自由,灵活性强,较少受规范制约,更容易接受旅居中的新生活或新工作。他们偏爱稀奇古怪的事物,对未知的冒险很感兴趣,所以会尽量避免计划性极强的旅游。旅居游客多会独自探索市区内的一个不熟悉的景点,而非完全确定好一个接一个的目的地景点。这种情形下,步行或自行车无疑是最自由和适宜的交通方式。然而,有时他们也和亲近的家庭成员或朋友一起到研究区域景点旅游,更可能涉及数个景点。相反地,来自强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人们认为外在事物都是危险的,为了避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常常制定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常规的观点和行为,常常感到焦虑和压力,例如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这些旅居游客试图避免任何的不确定性,更偏爱提前制定出详细的旅游计划,并与家人或朋友旅游,或者去某个熟悉的区域。在和亲友一起到研究区域旅游的时候也多会选择自驾车和公共交通。他们更可能计划他们在研究区域内的旅游空间行为,更可能在集中参观单个的目的地景点后就会直接回家,而较少偏离他们原先设计好的旅游线路(图2)。

图2   基于UAI指数的研究区内旅居者旅游空间运动图

Fig. 2   Movement patterns of sojourner s based on the UAI index

2.3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关注独立自我和自作主张,很少有使他们感到特殊依恋的亲密朋友。即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在孩子被抚养到一个可以独立的年龄后,也缺乏依赖性。可以说,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亲属和朋友之间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关系,他们更偏爱于独自参观景点,偶尔会与亲近的家庭成员一起,而不是和亲属朋友一起。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游客更强调对每一个可能发生情形的选择和行为之自由。这进一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个群体的旅居游客对步行的方式更感兴趣。所以,个人主义的游客广泛探索研究区域,在前往和离开游览景点的路上,其他一些景点可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也更可能以逆时针方向运动。 集体主义社会通过家族纽带和朋友关系而加强和发展,强调人们的相互依赖,以及强调集体的重要性大过独立个体的价值观。朋友、亲戚和家庭成员之间强有力的依赖关系致使在旅游时也强调集体主义的社会性。集体主义的旅居者远走他乡,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中国,较易出现“文化排斥”或“文化休克”现象。他们会认为和亲戚朋友呆在一起,会比去哪里更重要,所以服从一致并且考虑到群体里的每一个成员,而且更可能和在行动上有限制或困难的老人或孩子一起旅游。另外,选择自驾车或者公共交通将使他们的旅行变得轻松和舒适,并且也给他们带来互相交流的机会。然而,选择这类交通方式会限制他们参观景点的数量,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他们在研究区域的集中性和低活动率。如果集体主义游客确实要参观研究区内的多个景点,他们更会倾向于顺时针运动。对于本研究区域而言,集体主义游客较多会选择清真大寺-钟鼓楼-碑林-城墙的路线(图3)。

图3   基于IDV指数的研究区内旅居者旅游空间运动图

Fig. 3   Movement patterns of sojourner s based on the IDV index

2.4 男性化/女性化

男性化文化背景下旅居游客一般在参观单个的目的地后就回家,在旅游中没有显著地空间转移,也更偏向于顺时针运动。相反地,女性化文化背景下的旅居游客会更广泛地探索市区,更可能会被在去目的地的路上或者返回途中的景点所吸引,更可能在研究区域内逆时针运动。根据Hofstede理论,男性化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是成就、成功和尽可能快地达成特定目标。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化文化背景下的旅居游客更可能每次旅游仅参观一个景点,在旅游途中没有选择转移景点。这种文化群体更强调成就和绩效,这是他们行为的原则。然而,在女性化文化中的焦点是生活质量。因此,这部分群体的旅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加享受自由,享受服务。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广泛探索研究区域内各个景点。换句话说,对于来自女性化文化的旅居游客来说,旅游的质量和享受是最重要的(图4)。

图4   基于MAS指数的研究区内旅居者旅游空间运动图

Fig. 4   Movement patterns of sojourner s based on the MAS index

3 结 语

3.1 结论

Hofstede的文化维度为跨文化研究设定了一个框架,为研究来自于不同国家的旅居者在旅游空间行为上的显著差异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对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旅居者的城市旅游空间行为进行了比较,检验调查了文化特征和空间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试图探索文化背景特征对空间行为、空间集聚性和时间集中性的影响。

1) 不同文化维度对中微观空间行为方式的影响:在中观空间行为方面,其影响力远大于微观层面的空间行为;不同文化维度对各种空间行为方式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对旅居者的旅游空间行为影响最大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DV);男性化/女性化特征(MAS)是影响旅居者旅游空间行为特征最小的一个文化维度。

2) 不同文化维度对空间集聚性、时间集中性的影响:权力距离(PDI)与不确定性规避(UAI)高分值旅居者具有空间集聚性、游览时间长的特征;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DV)和男性化/女性化(MAS)低分值旅居者具有空间集聚性、游览时间长的特征。

3.2 启示与展望

理解旅居游客文化差异与空间行为模式,采纳合理有效的分类管理措施,为迎合消费者期望而提供高质量的设施和服务是管理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责任。本研究的发现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者和旅游管理者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迎合不同类型游客的旅游欲望和空间要求。研究成果可以为来自不同国家文化的旅居游客,甚至是受文化背景影响更加深刻地国际旅游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对于旅居游客的研究更能避免国际游客受旅行社固有线路影响的弊端。例如,集体主义的人偏爱每天游览极少的旅游景点,较低的活动率,较多关注与亲朋在一起,这与深度旅游的理念相耦合,旅行社更适合向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国家推出深度旅游产品。个人主义的游客广泛探索研究区域,而不是仅仅参观个别他们感兴趣的景点,旅行社可为其提供更多种线路选择。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居游客空间行为模式可以被运用于未来市区内交通、购物、娱乐、住宿等旅游设施方面的空间结构规划。同时,理解不同国家文化背景游客的空间行为也能够用于预测景区容量是否超标或者未被充分利用。

本研究有效描绘了旅居者旅游空间运动地图,调查了影响旅居者旅游空间行为的文化因素,初步为旅居者旅游行为研究提供了除社会人口统计变量之外的一个探索性分析视角,研究结果阐明了不同的文化群体存在不同的旅游偏爱和空间需求,证实了文化对旅游空间行为的影响意义。旅居者旅游行为与文化背景有关,并且受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换句话说,本文的研究在了解国家文化背景对旅居者旅游行为影响上有着一定的学术与实践价值。然而在本研究中,被调查者的范围有限,特别是样本中年轻旅居者所占的比例较中老年旅居者高出许多,受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研究对象可能会具有不同的动机和空间行为特征。在研究尺度的中观层面,采用旅居游客自我完成问卷的方法,为获得旅游空间行为数据提供了一个简单适宜的手段。然而对于微观层面的旅游行为,本文所采用方法存在一定的基础性限制。如果采用GPS追踪或手机追踪的方法来获取旅居游客在微观尺度的活动数据,研究成果将会更加科学和精确[22]

致 谢:感谢白凯教授、文谨副教授、邓荣鑫博士、徐宗营、彭永娟、赵鸽以及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老师对本文的帮助。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张朝枝,向风行.

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J].旅游学刊,2002,17(3):35~3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旅行社是联结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纽带,旅行社对团队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分别就旅行社对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时间—空间行为、消费行为、心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的实践意义。
[2] 柴彦威,周尚意,吴莉萍,.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本文引用: 1]     

[3] Hanson S, Hanson P.

The travel-activity patterns of urban residents: dimensions and relationships to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1981,57(4):332-347.

URL      [本文引用: 1]     

[4] 赵现红.

基于游客特性的旅游目的地离散选择实证研究——以三大口岸中转型入境游客为例

[J]. 旅游学刊, 2009,24(12):60~6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旅游目的地选择一直是旅游管理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整个选择过程是系统分量(目的地属性)和随机分量(游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2008年5-6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航空枢纽口岸采集到的第一手意愿性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二项Logistic离散选择回归模型,系统分析
[5] 白凯,张春晖.

旅游信息来源类型对消费者行为意图的影响

[J]. 人文地理, 2012,27(6):95~10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如何高效利用和改变消费者对信息来源的判别特点,并使其在营销战略设计中发挥作用,是营销人员重点关注的现实命题。通过了解消费者对信息来源类型的利用程度,营销人员可以运用高效方式来设计和影响传播渠道。本研究在实体化旅游信息来源类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量表实测,定量化分析了旅游信息来源类型对消费者行为意图的影响。结果显示:(1)消费者认知对旅游信息来源类型有明确的界定和划分,不同类型的旅游信息来源会呈现规律的聚类现象;(2)人际传播的旅游信息来源对消费者行为意图仍然发挥着独特的影响作用;(3)有效阅读时间是旅游信息来源类型对消费者行为意图产生影响的重要限制因素;(4)电视和休闲媒介类旅游信息传播效果对消费者行为意图影响不大。该结论对旅游营销广告投放及营销渠道选择均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5)人口结构特征中,职业和月收入差异对旅游信息来源类型选择影响较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年出游次数对旅游信息来源类型选择影响较小。
[6] Fakeye P, Crompton J.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 first-time, and repeat tourist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1,30(2):10-16.

[本文引用: 1]     

[7] Lau L,

McKercher B. Exploration versus consumption: A comparison of first-time and repeat tourists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4,42(3):279-285.

[本文引用: 1]     

[8] Fennell D A.

A visitor space-time budget in the Shetland Island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23(4):811-829.

[本文引用: 1]     

[9] Adam B, Brett L B.

Segmentation by visitor motivation in three Kenyan national reserve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28(6):1464-1471.

https://doi.org/10.1016/j.tourman.2007.01.010      Magsci      摘要

<h2 class="secHeading" id="section_abstract">Abstract</h2><p id="">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needs of three national reserves in north central Kenya for developing a tourism strategy aimed at enhancing tourist opportunities at the reserves. In order to adequately address visitor needs, the reserve managers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visitors. A factor-cluster approach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visitor segment profiles based on their motivations for visiting the reserves. 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of motivations revealed eight motivation factors, and three distinct visitor segmen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n ipsative clustering method. These segments included Escapists, Learners and Spiritualist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se visitor segments will help managers of the reserves better provide alternative activities and services to tourists.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providing scenic and expansive landscape viewing opportunities and developing a more competent and knowledgeable ranger corps capable of visitor education and outreach initiatives.</p>
[10] 张宏梅,陆林.

入境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跨文化比较——以桂林、阳朔入境旅游者为例

[J].地理学报,2009,64(8): 989~99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文化是影响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同一文化背景旅游者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也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本研究根据国内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的不足,以桂林、阳朔入境旅游者为例,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来自五个不同文化群体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做跨文化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产生于西方背景下的动机量表可以用于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结构无差异被接受,因子无差异检验发现只有两个因子负荷存在显著差异。动机因子均值的跨文化比较说明北欧旅游者在文化、娱乐/梦幻动机和放松动机上的强度均低于盎格鲁和拉丁旅游者,盎格鲁旅游者在这三个动机上的强度均较高,文化动机是这三个群体的主导动机,亚洲旅游者的主导动机是放松。研究证明了中国入境旅游者旅游动机存在文化差异,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应根据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旅游产品,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以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p>
[11] Lew A.

A framework of tourist attraction research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7,14(4):553-575.

[本文引用: 1]     

[12] Reisinger Y, Turner L.

Cross-Cultural Behaviour in Tourism: Concepts and Analysis

[M].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2003.

[本文引用: 1]     

[13] Sussmann S, Rashcovsky C.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French Canadians’ vacation travel patter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997,16(2):191-207.

URL      [本文引用: 1]     

[14] Zillinger M.

Tourist routes: A time-geographical approach on German car-tourists in Sweden

[J].Tourism Geographies, 2007,9:64-83.

https://doi.org/10.1080/14616680601092915      URL      摘要

Tourism is often studied as if it was static. Yet, mobility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urism system. The paper argues that tourists are travelling according to an individual travel rhythm, which can be defined as a travel pattern that tourists relate to, independent from the tourist sites that are visited. 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re are long travel distances on the first and last day of the holiday, that mobility and stationariness are concentrated in time and that tourists along a round tour often spend the longest time in the region with the longest distance to the home reg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 travel rhythm exists, and that it is only partly influenced by the time the tourist spends at the destination, and the previous number of visits. Time geography was applied as underlying theory, and its use can be encouraged in forthcoming tourism studies.
[15] 李德山,韩春鲜,杨玲.

丝绸之路外国旅游者旅游动机及旅游行为特征——基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

[J].旅游科学,2010,24(5): 40~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75X.2010.05.006      URL      摘要

本文以丝绸之路外国旅游者为例,选取西安、敦煌、乌鲁木齐和喀什 4个城市为研究地点,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一手资料,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深入分析了5个文化类别国家的旅游者在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特征方 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主要推力因素是拓展视野,主要拉力因素是旅游景点,且5个文化类别国家的旅游者在推拉因素上存在一定差异;各文化类别旅游 者在旅游计划、旅游方式、计划停留天数和旅游路线安排等行为特征方面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因素对旅游者旅游动机和行为特征均有影响.
[16] 张宏梅,陆林.

跨文化旅游态度和行为研究:技术、方法和启示

[J].旅游学刊,2009,24(8): 89~9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跨文化研究数量的增多,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与仅在一国内部实施的研究不同,跨文化研究面临着更多的方法论问题。本文对来自12种主要的国际性旅游、接待业管理和消费者研究期刊中的旅游态度和行为跨文化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17] Hofstede G H.

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

[M]. Sage: Thousand Oaks, 2001.

[本文引用: 1]     

[18] Pizam A.Sussman,

S. Does nationality affect tourist behaviour?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5,22(4):901-917.

[本文引用: 1]     

[19] 梁雪松,马耀峰,李天顺.

“文化边际域”中东西方旅游者行为比较研究

[J].旅游学刊,2006,21(1): 36~3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以2004年7—8月对我国6大旅游热点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桂林和昆明入境游客市场调查为基础,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入手,比较分析了“文化边际域”中不同文化体系的群体在旅游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模式。跨文化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
[20] Shoval N, Isaacson M.

Sequence alignment as a method for humanactivity analysis in space and time

[J].Annals of Association ofAmerican Geographers,2007,97(2):282-297.

URL      [本文引用: 1]     

[21] 罗明义. 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09.

[本文引用: 1]     

[22] 王波,甄峰,张浩.

基于签到数据的城市活动时空间动态变化及区划研究

[J].地理科学,2015,35(2): 151~160.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借助新浪微博,引入位置服务大数据,以南京市为例,从时间、空间、活动3个方面分析城市活动空间的动态变化,并在掌握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城市活动区域.研究发现:传统的作息规律仍然支配着人们的签到活动,时间与活动内容间的对应关系仍然存在;居民活动在工作日、休息日与节假日,以及主城与外围地区存在差异;城市活动空间在一天内经历了相对分散-集聚-进一步集聚-分散-相对集聚的动态变化;城市活动区域可以划分为就业活动区、居住活动区、休闲活动区、夜生活活动区,及综合活动区;活动功能区呈现出混合化与边界模糊化的特征.</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