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 36 (2): 289-295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2.016

研究论文

基于面板数据的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及优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周霓, 熊爱华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A Panel Data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similarity of Tourism Economic Effect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a Case

Zhou Ni, Xiong Aihua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Shandong, China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6)02-0289-07

收稿日期: 2015-02-27

修回日期:  2015-08-30

网络出版日期:  2016-02-20

版权声明:  2016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JY044)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周霓(1974-),女,江西九江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E-mail:sdzhou2008@163.com

展开

摘要

依据2000~2012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GDP和旅游总收入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用定量的方法测度山东省17个地市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对存在协整关系的地市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省东中西三大地域板块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现象明显,东部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旅游业发展已经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青岛和烟台的旅游总收入和经济增长已经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旅游总收入增长的Granger因,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了保障和助推的双重作用,特别是东营和枣庄已经成为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旅游总收入之间尚未形成协整关系。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山东省旅游业均衡、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山东省 ; 协整检验 ; 旅游经济效应 ; 空间分异 ; 优化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panel data of GDP and tourism income of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0-2012 are employed to establish the mathematics model to measure the long-run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17 c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Furthermore, the Granger cause test and panel data regression analyses have been done in the cities in which the long-run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exists. Th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e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concerning the tourism economic effect in Shandong Province. 1) In the eastern regional cities, tourism income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with the cities of Qingdao and Yantai having developed a mutual Granger cau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urism income and economic growth. 2) In the central regional cities, economic growth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tourism income growth,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has promoted and protecte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featuring the cities of Dongying and Zaozhuang as new star citi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3) In the western regional cities, the long-run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urism income and economic growth hasn’t been established. To conclude it,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policy formulation to promote the equilibriu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of Shandong Province.

Keywords: Shandong Province ; cointegration test ; tourism economy effect ; spatial dissimilarity ; improvement measures

0

PDF (85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周霓, 熊爱华. 基于面板数据的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及优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 2016, 36(2): 289-295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2.016

Zhou Ni, Xiong Aihua. A Panel Data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similarity of Tourism Economic Effect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a Cas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2): 289-295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2.016

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现象是当前区域经济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国外学者从19世纪开始就已经对旅游业经济效应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1],对旅游经济效应的空间问题的关注则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研究表明,旅游业的关联效应较强,对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5];但有时也会因为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差异、交通条件、经济基础、供需不均、基础设施等问题而导致旅游业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并进而导致区域间经济差异加剧现象的出现[6,7]

相对于国外的学术研究,国内的研究起步略晚,但起点较高,研究的深入速度也很快,理论探索、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都不断充实丰富,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硕。如在研究区域范围上,既有国家宏观层面,也有省域和省内中微观层面,对中国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三大地带、特定流域区、地缘相近区域、省际和省内层面上的实证研究[8-12]。在研究对象上,既有国际旅游层面(以入境旅游的研究为主),也有国内旅游层面[13-15]。在研究方法上也不断突破,主要采用标准差、区位商、核密度、变异系数、变差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及二阶段嵌套分解等方法[16,17]。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领域多集中在宏观、中观层面,深入分析省内旅游经济空间分异、非均衡发展原因的微观层面的研究成果不够丰富。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大部分还是集中在传统的地理领域,对经济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不足,交叉性研究方法有待拓展。鉴于此,本文尝试运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面板数据模型、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全省及17个地市的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科学地估算各地市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以期找出整体提高山东省旅游经济效应水平的发展对策,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的选取处理、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的选取、预处理和研究区域

本文选取山东省17个地级市(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潍坊市、东营市、泰安市、济宁市、日照市、临沂市、枣庄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莱芜市)的“旅游总收入”作为代表旅游经济的发展指标,选取各地市的GDP作为代表地区经济的发展指标,同时选取“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作为综合考量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的《山东省统计年鉴》[18]、《山东省旅游统计便览》[19]和山东省17地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山东省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间差异,综合考量山东省自然地理情况、旅游业发展情况及经济区划经验[21],本文将山东省分为东、中、西3个地带。其中,东部地带包含地市为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中部地带包含地市为济南、淄博、潍坊、泰安、东营、枣庄、临沂、莱芜;西部地带包含地市为济宁、菏泽、聊城、德州、滨州(图1)。

图1   研究区及山东省地带划分

Fig.1   The study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zones in Shandong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 8.0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进行实证分析前,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首先,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运用GDP平减指数(以2001年为基期)对各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和旅游总收入进行了相应的转换;其次,将旅游外汇收入按照对应年份的美元与人民币的年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并用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其相应指标:TR代表不变价格旅游总收入;N代表不变价格国内旅游收入;F代表不变价格旅游外汇收入;G代表不变价格地区生产总值。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研究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度。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J.Granger在1969年提出的[22],通过辨识2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先导-滞后关系,进而来判断其因果关系,模型为:

Yt=α+i=1mβiYt-i+j=0nγjXt-j+μt(1)

式中, X代表旅游总收入, Y代表地区生产总值, αβγ为参数, μ为随机变量,t为时间趋势项,ij为滞后期数。

2 实证分析与模型回归结果

2.1 单位根检验

要对随机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首先要保证其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如果不能达到该要求,则有可能出现“虚假回归”现象,所以首先需要对该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为保证结果真实可靠,本文分别用相同单位根检验( Levin-Lin-Chu,简称LLC)和扩展单位根检验( Fisher-ADF)来进行不变价格旅游总收入(TR)和不变价格地区生产总值GDP(G)2组变量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相同单位根(LLC)和扩展单位根(Fisher-ADF)检验结果

Table 1   The test results of LLC and Fisher-ADF

检验方法G (t & i)TR (t & i)DG (t & i) DTR (t & i)
扩展单位根检验Prob.Prob.Prob.Prob.
LLC检验0.00960.00000.00000.0000
相同单位根检验Prob.Prob.Prob.Prob.
Fisher-ADF检验0.99070.85780.00000.0000

注:t为趋势项,i为截距项,D为一阶差分;TR为旅游总收入,G为GDP。

新窗口打开

表1可以看出,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旅游总收入和GDP变量在Fisher-ADF检验方法中均未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2组变量均为非平稳;而继续对这2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检验后,结果显示DG和DTR变量在2种检验方法中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由此可以判断,旅游总收入和GDP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平稳,可以对这2组变量进行协整分析。

2.2 旅游总收入和GDP的协整关系检验

鉴于上述检验结果,我们需要对上述2组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来继续研判它们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面板数据旅游总收入和GDP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Table 2   Th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test results of “Tourism Income” and “GDP”

检验面板数据: TRG
假设Fisher统计量Fisher 统计量
协整关系数量Trace 检验概率(PMax-eigen 检验概率(P
不存在协整关系134.60.0000134.90.0000
最多存在1个协整关系37.560.309237.560.3092
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地区
济南14.93840.060514.91580.0394
青岛17.44330.025113.71180.0610
淄博18.15110.019417.97670.0124
枣庄20.81070.007220.76770.0041
东营20.54930.007919.89750.0058
烟台35.47220.000027.27540.0003
潍坊13.51190.097313.29660.0707
济宁11.17420.201011.17420.1457
泰安24.19920.001923.70280.0012
威海14.47380.070813.72600.0607
日照17.60680.023717.41690.0154
莱芜20.08200.009520.04980.0055
临沂31.02240.000130.74210.0001
德州13.67660.092210.82560.1632
聊城11.45980.184711.27610.1409
滨州6.86760.59316.86600.5051
菏泽9.78660.29756.31510.5731

新窗口打开

表2检验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上,山东省全省的旅游总收入和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各地市的检验结果也显示,除了西部5个地市以外,其余中东部12个地市的旅游总收入和GDP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

2.3 旅游总收入和GDP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上述的协整检验,证明了山东省部分地市的旅游总收入和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如何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

本文选择对存在协整关系的12个地市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其结果如表3所示(本文选择5%的显著水平,滞后阶数分别为1~3阶)。

表3   旅游总收入和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Table 3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results of “tourism income” and “GDP”

假设滞后阶数F统计量伴随概率结论
TR(全省)不是G(全省)的Granger原因111.72300.0007拒绝
G(全省)不是TR(全省)的Granger原因19.74510.0021拒绝
G(济南)不是TR(济南)的Granger原因16.65230.0327拒绝
G(青岛)不是TR(青岛)的Granger原因110.45700.0120拒绝
TR(青岛)不是G(青岛)的Granger原因335.79190.0273拒绝
G(枣庄)不是TR(枣庄)的Granger原因15.80850.0425拒绝
G(东营)不是TR(东营)的Granger原因19.41950.0154拒绝
G(烟台)不是TR(烟台)的Granger原因19.40620.0154拒绝
TR(烟台)不是G(烟台)的Granger原因369.47620.0142拒绝
G(潍坊)不是TR(潍坊)的Granger原因16.87920.0305拒绝
G(泰安)不是TR(泰安)的Granger原因111.28730.0099拒绝
TR(威海)不是G(威海)的Granger原因15.67090.0445拒绝
TR(日照)不是G(日照)的Granger原因25.96140.0475拒绝

新窗口打开

表3可知:

第一,在5%的显著水平上,山东省全省的旅游总收入和GDP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第二,东部地带的青岛、烟台2个城市的旅游总收入增长和GDP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威海、日照2个城市的旅游总收入增长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

第三,中部地带的济南、枣庄、东营、潍坊、泰安5个城市的GDP增长是旅游总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

在5%的显著水平上,淄博、临沂、莱芜3个城市的数据值未能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故在表3中未列出。但是由于这3个城市均通过了协整关系检验,因此将继续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2.4 旅游总收入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

根据F检验的结果来判定该采用何种类型的面板数据模型。本文中N=17,T=12,k=1,据此建立模型并得到S1=362036.4, S2=819550, S3=692831.1,根据计算得到F1=13.42>F0.05(16,170), F2=4.85>F0.05(32,170),F1F2均大于临界值,所以均拒绝原假设H1和H2,即应该建立变系数模型。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中有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本文将先进行Hausman检验,Hausman提出先建立随机模型,其原假设为“随机影响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再对原假设进行检验。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Hausman检验结果

Table 4   The Hausman test results

检验结果χ2统计量χ2自由度伴随概率(p
随机截距项456.3510.0000

新窗口打开

根据结果可知, χ21=456.35,p值为0.0000,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应当建立变系数固定影响模型 Git=α+βTRit+uit。该变系数固定影响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图2所示:

表5   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系数

Table 5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results of tourism income and economic growth panel data model

变量系数伴随概率变量系数伴随概率
全省4.0871710.0000潍坊3.0813470.0000
济南3.6441740.0000泰安3.0195350.0000
青岛5.5085630.0000威海-0.5410760.6016
淄博3.5810710.0000日照3.5655760.0021
枣庄9.2075530.0001莱芜7.1111850.3095
东营18.431310.0000临沂2.3051310.0001
烟台6.0086330.0000

新窗口打开

图2   山东省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

Fig.2   The spatial dissimilarity of tourism economic effect

通过表5得到的旅游总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系数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山东省全省的旅游总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系数为4.087,这说明山东省的旅游总收入每增长1元人民币,就会带动GDP同向增长4.09元人民币。可见,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能够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

第二,在5%的显著水平上,威海和莱芜2个城市回归结果的p值均大于5%,未能通过t检验,故将威海和莱芜作为奇异值,不对其继续进行分析。

第三,其余的10个地市的旅游总收入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均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3 结论与启示

3.1 山东省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规律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山东省17个地市2001~2012年旅游总收入和GDP等相关面板数据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山东省旅游经济效应的内部分异规律,得到以下结果:

第一,从全省范围来看,山东省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旅游总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系数为4.087,旅游经济效应较强。

第二,东、中、西三大地带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现象明显。东部地带和中部地带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已经能够产生显著的相互影响,而西部地带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互动关系还不明显。

第三,东部和中部两大地带内部仍存在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现象。东部地带中,青岛和烟台的旅游业和经济增长已经能够起到互相拉动的良好作用;而威海和日照则呈现出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拉动则不明显。而中部地带中,济南、枣庄、东营、潍坊、泰安的经济增长对旅游业起到了良好的拉动和保障作用,但旅游业还未能对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第四,城市间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现象明显,东营和枣庄成为山东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亮点城市。依照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来排序,系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东营、枣庄、烟台、青岛、济南、淄博、日照、潍坊、泰安、临沂。其中东营、枣庄、烟台和青岛4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分异较为明显,特别是东营和枣庄,其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尤为显著。

3.2 山东省旅游经济效应优化对策

针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现象,可以进一步优化其产业机制,缩小空间差异,实现总体提升,具体对策如下:

1) 突出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特色,建立健全旅游区域品牌机制。应突出山东省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特色,逐步建立和健全旅游区域品牌机制。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应抓住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以青岛为龙头,突出“蓝色海洋、基岩海岸”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升“黄金海岸带”的国际影响力,形成“优雅高贵、浪漫迷人”的蓝色海洋旅游区域品牌形象;而中部地区应当发挥济南的核心辐射作用,引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其他城市,突出“黄河、泰山、泉水、古城”的人文资源优势,打造“齐鲁大地、好客山东”热情豪爽的金色旅游区域品牌形象;而西部地区应抓住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和“大运河成功申遗”的战略机遇,以济宁为纽带,突出“祭孔圣地、微山古镇、运河水乡、国花牡丹、地质王国”的自然人文双重资源优势,打造“儒家文化、国学之源”端庄大气的古色旅游区域品牌形象。三大地带旅游区域品牌形象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2) 实现旅游业的区域优势互补,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机制。强化旅游区域合作机制,实现山东省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互补和优势互补。从全省范围来看,应当把对旅游业扶持的重点顺序从原来的“东、中、西”更改为“西、中、东”。加大对西部地带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对中部地带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对东部地带则应当发挥其市场的力量,增强旅游业自身造血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东部地带则应当发挥其资源和客源优势,为中西部地带推介产品、招徕客源;中西部地带则应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最终实现“东呼西应”、“中部崛起”的横向联动。

3) 引领产品向新领域跨界发展,建立旅游产品创新机制。山东省除东部地带的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外,中、西部两大地带的旅游业还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引领发展的作用。所以应当根据各地带特点,开发不同种类旅游产品,有针对性的拓展产业链。如,东部地带滨海观光类旅游产品发展较为成熟,应当侧重于拔高其产业链的高度,向海洋运动、专业体育、科技教育等附加值高的尖端领域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开发邮轮旅游、高端滨海度假旅游、高品质运动康体旅游等产品;中部地带旅游产业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应当侧重拓宽其产业链的宽度,向康体保健、大众娱乐、影视动漫、科技等多领域横向发展,开发高尔夫旅游、博物馆旅游、恐龙旅游、地质旅游等产品;西部地带旅游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应当侧重进一步拉长其产业链的长度,向修学文化、观光休闲、康体养生等传统领域纵向发展,开发儒家文化体验、大运河观赏、特色植物观赏、高品质康体等旅游产品。最终建立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引领产业升级的创新机制。

4) 用政府的到位来弥补市场发育不足,探索政府投入和激励机制。中部地带的东营和枣庄2座城市,近年来其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经济增长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并打破了山东旅游长期以来“东热西冷中温”的传统格局,成为引领中部地带旅游业发展的新龙头,为中西部地带旅游业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究其原因,和这2座城市的政府投入和激励机制密不可分,也和这2座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息息相关。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区交汇的核心地带,随着蓝黄国家战略的推进,东营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潜力都非常巨大。枣庄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煤炭储量的减少,城市转型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旅游业作为其转型的先行产业、战略产业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高质量的景点建设和“政府主导”的旅游营销模式带动枣庄旅游快速发展。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带,由于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旅游业自身的市场造血能力不足,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用政府的到位来弥补市场发育不足,从而实现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林南枝, 陶汉军. 旅游经济学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本文引用: 1]     

[Lin Nazhi, Tao Hanjun .Economics of touris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1.]

[本文引用: 1]     

[2] Durbarry R.

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of Mauritius

[J]. Tourism Economics, 2004, 10(4):389-401.

https://doi.org/10.5367/000000004243096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ourism is now believed to provide an impetus to the economic progress of developing nations and its importance is gaining widespread recognition. In f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rts and growth is the subject of ongoing debate, but the nature of export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Despite the continuous effor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increase their exports, this strategy often adds little foreign exchange to their balance of payments. For many reasons, the non-traditional expor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too often failed to prove effectiv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 tourism is increasingly seen as something of a saviou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uccess story of a small island economy, Mauritius. Once regarded as an extreme case of a mono-crop economy, relying very predominantly on the export of sugar, Mauritius is now a reputed exporter of non-traditional goods (textiles) and services (tourism). Using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tests, the author's results lend support to the contention that tourism has promoted growth, and furthe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ourism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Maurit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3] Christer T.

Domestic tourism expenditures: The non-linear effects of length of stay and travel party size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9,30: 85-92.

https://doi.org/10.1016/j.tourman.2009.11.002      URL      摘要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length of stay and travel party size are recurrent determinants of expenditures in micro level tourism studies. In most of this research it has been tacitly assumed that these variables have linear effects on tourism spending. This study, situated in a Norwegian setting, questions this approach by explicitly scrutinizing the possible non-linearitie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urism expenditures on the one hand and length of stay and travel party size on the other.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a positive but diminis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ength of stay and tourism expenditures and a convex (i.e. U)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vel party size and tourism expenditures. The study also considers how a number of other key independent variables affect tourism expenditures. Finally, some managerial and scholarl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4] Narayan P K.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on Fiji’s econom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J]. Tourism Economics , 2004, 10(4): 419-433.

URL     

[5] Bichaka Fayissa.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

[J].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Wording Paper Series, 2007,8: 1-21.

URL      [本文引用: 1]     

[6] Archer B, Fletcher J.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in the Seychelle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23(1): 32-47.

https://doi.org/10.1016/0160-7383(95)00041-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L'impact économique du tourisme aux Seychelles. Cet article décrit les résultats d'une étude sur l'impact des dépenses touristiques sur les salaires, l'emploi, le revenu du secteur publique et la balance des paiements aux Seychelles en 1991. L'auteur explique la méthodologie utilisée dans la recherche, révèle ses sources d'informations et analyse en profondeur les résultats obtenus ainsi que leurs implications politiques. Il est apparent que les impacts des visiteurs sont différents par pays d'origine, ce qui a des implications politiques et commerciales intéressantes. Toutefois, ces variations sont presque entièrement dues à la différence dans le chiffre de leurs dépenses plut00t qu'à la différence dans la valeur des multiplicateurs dans chaque pays de résidence.
[7] Huse M, Gustavsen T, Almedal S.

Tourism impact comparisons among Norwegian town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8, 25(3): 721-738.

https://doi.org/10.1016/S0160-7383(98)00019-X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filling out the missing comparative tourism impact studies in Scandinavia and other small, economically developed societies. The study indicat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rect industry effects, spin-off effects, and secondary effects in nine small Norwegian municipalities.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effects are compared, and multipliers are calcul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various groups of effects depends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local infrastructure, the age of local tourism, and attributes of the type of industry. The study provides guidance to policymaker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8] 方叶林, 黄震方, 陆玮婷, 彭倩.

中国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机理研究

[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 29(6): 100-110.

https://doi.org/10.7702/dlydlxxkx2013062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中国旅游 业发展的基础。以中国内地各市域为研究单元,选择2005年与2010年的截面数据,在对原始数据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方法进行空间对比分析, 进一步分析空间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市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广离群分布的"肥尾"特征,同时具有较狭窄聚簇分布的"尖顶"特征。 2005-2010年,总体上各市旅游经济的局域G指数增大,市域旅游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是中国市域旅游经济发 达区的主要集聚地。中国市域旅游经济总体上呈东北-西南格局,并且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交通区位、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政策 制度等因素是影响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Fang Yelin, Huang Zhenfang, Lu Weiting, Peng Qia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m Economy and Its Mechanism in Chinese Cities.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3, 29(6): 100-110.]

https://doi.org/10.7702/dlydlxxkx2013062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中国旅游 业发展的基础。以中国内地各市域为研究单元,选择2005年与2010年的截面数据,在对原始数据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方法进行空间对比分析, 进一步分析空间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市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广离群分布的"肥尾"特征,同时具有较狭窄聚簇分布的"尖顶"特征。 2005-2010年,总体上各市旅游经济的局域G指数增大,市域旅游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是中国市域旅游经济发 达区的主要集聚地。中国市域旅游经济总体上呈东北-西南格局,并且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交通区位、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政策 制度等因素是影响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9] 吴玉鸣.

旅游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分析

[J].旅游学刊, 2014, 29(2): 16-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14.02.002      Magsci      摘要

文章首次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检验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估计了资本和劳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检验了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2001~2009年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和集群趋势加强,邻近省域的经济增长及旅游资本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资本和劳动的旅游产出弹性系数均为正,前者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后者,我国省域尺度的旅游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入驱动,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征,劳动力要素的贡献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政府在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时,必须致力于加强邻近地区旅游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中的资本空间溢出效应,改革旅游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再次分配体制,激活邻近省域旅游劳动力投入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互动性,以便提高邻近地区及本地区劳动力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贡献。

[Wu Yuming.

Spatial Pane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Spillover Effects]

. Tourism Tribune, 2014, 29(2): 16~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14.02.002      Magsci      摘要

文章首次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检验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估计了资本和劳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检验了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2001~2009年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和集群趋势加强,邻近省域的经济增长及旅游资本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资本和劳动的旅游产出弹性系数均为正,前者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后者,我国省域尺度的旅游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入驱动,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征,劳动力要素的贡献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政府在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时,必须致力于加强邻近地区旅游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中的资本空间溢出效应,改革旅游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再次分配体制,激活邻近省域旅游劳动力投入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互动性,以便提高邻近地区及本地区劳动力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贡献。
[10] 王淑新, 王学定, 徐建卫.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J].旅游科学, 2012, 26(6): 55~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75X.2012.06.006      URL      摘要

文章建立了一个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包含旅游要 素投入、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5个方面,并基于收敛理论的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 2009年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①12省(区、市)间旅游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趋势,表明均衡化 发展的主流变化特征,但西南和西北两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资源禀赋水平对西部地区旅 游经济的均衡化发展发挥了主导的推动作用,而星级酒店水平更支持旅游经济的空间集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省份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缩小区域差 异的建议措施.

[Wang Shuxin, Wang Xueding,

Xujianwei. A Study on Spatial Varia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ourism Economy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Tourism Science, 2012, 26(6): 55-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75X.2012.06.006      URL      摘要

文章建立了一个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包含旅游要 素投入、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5个方面,并基于收敛理论的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 2009年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①12省(区、市)间旅游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趋势,表明均衡化 发展的主流变化特征,但西南和西北两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资源禀赋水平对西部地区旅 游经济的均衡化发展发挥了主导的推动作用,而星级酒店水平更支持旅游经济的空间集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省份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缩小区域差 异的建议措施.
[11] 石惠春, 王晖.

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4):189-193.

URL      摘要

通过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空 间相互作用条件的简单分析,结合GIS技术,运用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大小,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 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旅游经济的空间联系多沿交通干线呈"点-轴"式扩散;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中心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以及中 心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进行计算,作为对关中—天水经济圈继续划分小旅游经济圈的基本依据,说明旅游城市的规模与旅游经济的辐射空间正相关。基于以上分析对 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Shi Huichun, Wang Hui.

Spatial linkage of tourism economy of the central cities in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region

.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6(4):189-193.]

URL      摘要

通过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空 间相互作用条件的简单分析,结合GIS技术,运用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大小,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 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旅游经济的空间联系多沿交通干线呈"点-轴"式扩散;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中心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以及中 心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进行计算,作为对关中—天水经济圈继续划分小旅游经济圈的基本依据,说明旅游城市的规模与旅游经济的辐射空间正相关。基于以上分析对 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王洪桥, 袁家冬, 孟祥君.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J].地理科学, 2014, 34(2):163-16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旅游业&ldquo;竞合&rdquo;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以2002~2012 年东北三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东北三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以期为优化区域旅游经济结构,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省间绝对差异不大,相对差异逐渐增大;② 三省省内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和旅游外汇收入差异都较大,黑龙江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在扩大,辽宁和吉林在减小;吉林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差异基本保持不变,辽、黑两省在减小;③ 三省的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基本保持不变。</p>

[Wang Hongqiao, Yuan Jiadong, Meng Xiangju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conomy Difference in Northeast China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2):163-16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旅游业&ldquo;竞合&rdquo;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以2002~2012 年东北三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东北三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以期为优化区域旅游经济结构,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省间绝对差异不大,相对差异逐渐增大;② 三省省内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和旅游外汇收入差异都较大,黑龙江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在扩大,辽宁和吉林在减小;吉林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差异基本保持不变,辽、黑两省在减小;③ 三省的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基本保持不变。</p>
[13] 沈惊宏, 陆玉麒, 周玉翠, .

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演变

[J].地理科学, 2012,32(10): 1220-122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安徽省2000~2010 年国内旅游收入为例, 从区域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区域差异程度等数理特性及区域空间中心、极化格局、地带差异格局和市域间差异的发散与收敛格局这一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特征上分析了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差异的演变特点。结果显示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绝对差异上升, 基本收入相对差距和目标收入相对差距演变态势相反;旅游购物收入对总基尼系数贡献趋大, 是今后缩小区域差异的重要对象;合肥、黄山、安庆是安徽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极化中心也是旅游空间中心南移的主要因子;地带空间格局演变分2000~2005 年的收敛趋同、2005~2006 年的发散分异、2006~2010 年的收敛趋同3 个阶段;市域间差异分析表明淮北、宿州、淮南、阜阳、蚌埠、六安、马鞍山7 城市呈向下发散, 是现阶段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较弱的城市, 有待扩大旅游规模。</p>

[Shen Jinghong, Lu Yulin, Zhou Yucui.

Domestic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and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Differences in Anhui Province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32(10): 1220-122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安徽省2000~2010 年国内旅游收入为例, 从区域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区域差异程度等数理特性及区域空间中心、极化格局、地带差异格局和市域间差异的发散与收敛格局这一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特征上分析了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差异的演变特点。结果显示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绝对差异上升, 基本收入相对差距和目标收入相对差距演变态势相反;旅游购物收入对总基尼系数贡献趋大, 是今后缩小区域差异的重要对象;合肥、黄山、安庆是安徽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极化中心也是旅游空间中心南移的主要因子;地带空间格局演变分2000~2005 年的收敛趋同、2005~2006 年的发散分异、2006~2010 年的收敛趋同3 个阶段;市域间差异分析表明淮北、宿州、淮南、阜阳、蚌埠、六安、马鞍山7 城市呈向下发散, 是现阶段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较弱的城市, 有待扩大旅游规模。</p>
[14] 刘佳, 赵金金, 张广海.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J]. 经济地理, 2013, 33(4): 186-192.

URL      摘要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问白相关Moran's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Liu Jia, Zhao Jinjin, Zhang Guanghai.

Spatial Econometric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4): 186-192.]

URL      摘要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问白相关Moran's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15] 郭永锐, 张捷,卢韶婧, .

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

[J].地理科学,2014,34(11):1299-130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中国31 个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入境旅游经济的衡量指标,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 时间路径和时空跃迁等方法,从时空耦合的视角对中国2001~2011 年省域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存在弱正相关,表现为一种弱积聚格局,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东部沿海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更加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而中西部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更加稳定的局部空间结构;湖北省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波动性,而浙江省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稳定性;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较强的空间整合性,出现协同高增长趋势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出现协同低增长趋势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局部区域结构和空间自相关性非常稳定,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或锁定特征。</p>

[Guo Yongrui, Zhang Jie, Lu Shaojing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the Inbound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34(11):1299-130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中国31 个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入境旅游经济的衡量指标,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 时间路径和时空跃迁等方法,从时空耦合的视角对中国2001~2011 年省域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存在弱正相关,表现为一种弱积聚格局,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东部沿海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更加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而中西部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更加稳定的局部空间结构;湖北省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波动性,而浙江省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稳定性;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较强的空间整合性,出现协同高增长趋势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出现协同低增长趋势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局部区域结构和空间自相关性非常稳定,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或锁定特征。</p>
[16] 孙盼盼, 戴学锋.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J]. 旅游科学, 2014, 28(2):3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75X.2014.02.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借助ArcGIS技术,结 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2000年以来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旅游收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相关 研究基础上,对2000年~2011年的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互动关联模式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 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上则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两极分化格局;邻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关联互动,使得中国区 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演变并出现新的空间格局。

[Sun Panpan, Dai Xuefeng.

An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Data of China’s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Disparity

.Tourism Science, 2014, 28(2):3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75X.2014.02.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借助ArcGIS技术,结 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2000年以来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旅游收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相关 研究基础上,对2000年~2011年的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互动关联模式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 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上则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两极分化格局;邻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关联互动,使得中国区 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演变并出现新的空间格局。
[17]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J]. 资源科学, 2014, 36(12):2459-246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Guo Peng, Dong Suocheng, Li Zehong et al.

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odel of Tourism Industry in Silk Road

.Resource Science, 2014, 36(12):2459-246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18] 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省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2.

[本文引用: 1]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Shandong Province.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1-2012.]

[本文引用: 1]     

[19] 山东省旅游局.

山东省2001~2012 年旅游统计便览

[EB/OL]. .

URL      [本文引用: 1]     

[Tourism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

Shandong Province Statistics Guidebook in

2001-2012 . .]

URL      [本文引用: 1]     

[20] 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省2001-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 .

URL      [本文引用: 1]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tatistical 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1-2012

. .]

URL      [本文引用: 1]     

[21] 牟芳华.

山东省经济区域划分及区域经济差距的测度分析

[J].山东社会科学, 2006, 7: 119-12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我省长期存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说法,但人们对其确切内涵及各自所包括的范围并不明确.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我们对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做出了明确界定,以此为基础对我省区域经济差距进行定量测度,并从体制和政策角度对差距形成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Mou Fanghua.

Measur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division and economic dispar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2006,(7): 119-12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我省长期存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说法,但人们对其确切内涵及各自所包括的范围并不明确.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我们对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做出了明确界定,以此为基础对我省区域经济差距进行定量测度,并从体制和政策角度对差距形成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22] Granger C W J.

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 by econometric and cross-sectional method

[J], Econometrica,1969, 37:424-438.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