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 36 (9): 1349-1358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9.008

Orginal Article

中国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空间格局研究

刘志高123, 张薇123, 刘卫东12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Spatial 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in Northeast China

Liu Zhigao123, Zhang Wei123, Liu Weidong123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中图分类号:  K9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6)09-1349-10

收稿日期: 2016-04-15

修回日期:  2016-07-26

网络出版日期:  2016-09-20

版权声明:  2016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4100063)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志高(1974-),男,湖北江陵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liuzhigao@igsnrr.ac.cn

展开

摘要

分析了东北三省整体的对外贸易规模及贸易伙伴,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省级和地市级尺度比较研究了东北三省内部对外贸易空间格局,以及东北三省在不同贸易空间方向上的商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贸易规模有所增长,但日韩、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等依然是其主要的贸易伙伴;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商品多为原材料、初级加工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且商品结构趋同明显,不利于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是东北三省对外贸易重要的空间载体。根据东北三省及各自的对外贸易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差异化的进出口贸易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关键词: 东北三省 ; 对外贸易 ; 空间范围 ; 商品结构 ; 空间载体

Abstract

Economic growth rate in northeast China has dropped suddenly in the latest two years, beyond a reasonable range. “New Northeast Phenomeno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cademic community and policy-makers, the rejuven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has been one hot-debated national development issue. Expanding opening up and developing foreign trad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strategy of rejuven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but the significant method to achieve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To identify the trading partner, the key industrial fields and space carriers of foreign trade in Northeast China, is much importance to upgrading the foreign trade volume and level. First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verall trading volume and partners of Northeast China. Secondly, it studies the internal spatial 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at provincial and prefecture levels, as well as commodity structures of foreign trade in Northeast China. Data sources include 2003-2014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Statistical Bulletin of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Chinese customs statistics in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While trade volume with Southeast Asia and Middle East has grown, Japan, South Korea,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has remained the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for Northeast China. 2) The trading commodity are mostly raw materials, primary processed products and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implying the commodity exported from northeast China as whole is low- value added . 3) Major cities and coastal port cities are the main spatial carriers of foreign trading in Northeast China. Additionally, the article put forwards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foreign trad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Keywords: Northeast China ; foreign trade ; spatial scope ; commodity structure ; spatial carrier

0

PDF (108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刘志高, 张薇, 刘卫东. 中国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空间格局研究[J]. , 2016, 36(9): 1349-1358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9.008

Liu Zhigao, Zhang Wei, Liu Weidong. Spatial 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in Northeast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9): 1349-1358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9.008

一般认为,对外贸易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有利于推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如何提高对外贸易规模、提升贸易层次,更大范围参与竞争,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决策者关注的重要话题。古典贸易理论和二战后的国际贸易理论,分别从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技术与产品周期、知识与创新学习[1,2]等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因及其对地域劳动分工体系的影响。但这些学说主要是基于欧美发达国家和日韩赶超国家经验的理论总结,且多以国家为基本的分析单元[3,4]。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全球经济竞争的主体,而对于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内部区域差异巨大的国家而言,各大区域对外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贸易结构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大国亚国家尺度(如中国的省级和大区)的对外贸易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趋势[5~10]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东北三省如何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早在20 世纪80 年代,陈才等人就开始探索东北三省与前苏联国家的贸易问题[11]。2003 年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后,学术界更加认识到构建外向型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是增强东北三省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部分学者评估了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2],分析了对外贸易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3]。部分学者从空间载体的角度,讨论了重点城市、边境口岸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和策略。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中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2003 年国家开始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东北振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14,15]。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既是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东北振兴的重要途径。为促进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中央和地方积极统筹谋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了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并提高了对外开放的规模和水平。但近2 a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出现骤降,滑出“合理”区间,对外开放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新东北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三省贸易空间格局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如何从对外贸易空间战略上应对当前面临的内外环境变化等问题,仍然缺乏足够的关注。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范围内开始新一轮的生产要素重组和价值链整合,外部环境的这些变化将势必深刻影响中国和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求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更新发展理念,也对东北三省对外贸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可能重塑国际合作与贸易机制,尤其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为东北三省对外贸易提供历史性的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学者们普遍认为东北三省面临巨大的机遇,并从基础设施建设、跨境合作区[16]、综合保税区等角度,讨论了东北三省如何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产业转型。本文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形势背景下,探讨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空间范围和重要的贸易伙伴,判断及确定东北三省对外贸易重点领域及其空间载体,并提出差异化的空间策略。该研究不仅关系到东北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提高和水平的提升,也将深刻影响东北三省的转型升级发展。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高层访谈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数据来源包括2014 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海关. 中国进出口数据. http://www.haiguan.info/, 2014-12-13.),以及2003~2014年东北三省各省统计年鉴[17~19]和统计公报[20~22]。2014 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主要用来分析省级层面的对外贸易空间范围和商品结构,而各省统计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地市级尺度对外贸易空间格局。无论是科学诊断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还是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都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调研。为此,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作者于2014年12月~2015年8月,分别与东北三省发改委、商务厅、工信委、海关等部门座谈,了解各省对外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工作思路,并走访了辽宁省沈阳和盘锦,吉林省长春、延边州和珲春,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和绥芬河等重点开放城市,调研了重点开放平台建设和沿边重点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并访谈了20多家出口企业。另外,东北对外贸易研究需要考虑国家利益,加强顶层设计,因此,作者还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了解国家战略意图。

2 东北三省整体对外贸易规模与贸易伙伴

2.1 东北三省对外贸易规模

从总体上看,东北三省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但在全国地位正逐步下降。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以来,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由380.62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 792.38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15.13%,外贸程度正日益提高(图1)。然而,东北三省的外贸总额在全国的比重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4.2%,外贸依存度(19.02%)仅为全国外贸依存度平均值(38.4%)的一半,出口占全国比重也不断下降。

图1   东北三省历年贸易额占全国的比重

Fig.1   Trade volume share of Northeast China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东北三省对外开放时间相对较晚,经济总量小,国有企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支撑乏力,地方创新不足;市场机制缺乏灵活性,体制机制僵化,内部各自为政,恶性竞争激烈,部门协调配合有待加强;周边国家开放环境欠佳、政策稳定性差,且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不畅、开放合作平台亟需加强。上述不利因素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对东北外贸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东北三省的出口在全国的比重整体上呈现出连续下滑的趋势。

2.2 东北三省主要贸易伙伴

虽然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为东北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巨大的政策红利,东北三省与东南亚、中东地区等“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贸易规模有所增长,但日本、德国、韩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是东北三省主要的贸易伙伴(图2图3)。日本是东北三省最大的商品出口目的地,2014年对日本的商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4.16%,主要出口的商品包括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钢铁制品和木制品等。俄罗斯是东北三省的第二大出口国,主要向其出口纺织鞋服、家具和皮革等轻工业制品,同时包括部分光学设备和电气机械等。此外,美国、韩国、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新加坡、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也是东北三省重要的商品出口目的地。

图2   2014年东北三省主要出口国

Fig.2   Major exporting countries of Northeast China in 2014

图3   2014年东北三省主要进口国

Fig.3   Major importing countries of Northeast China in 2014

德国是东北最主要的进口国。2014年东北三省从德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占东北总进口额的15.85%,主要进口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光学设备、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俄罗斯是第二大进口国,主要的进口商品包括矿物及其制品、木材、食物和非金属制品等。日本、美国、韩国,以及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阿曼等国也是东北三省重要的进口国。

3 东北三省省级层面对外贸易空间格局

为准确判别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差异化发展方向,既需要了解各省的对外贸易规模,又要识别出各省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还需要诊断出各省在不同空间发展方向上的比较优势。因此本节将首先利用2003~2014年东北三省统计公报[20~22]和统计年鉴[17~19]数据,分析东北三省各自的进出口总额变化趋势。然后,利用2014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分析东北三省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及其主要的贸易商品种类。

3.1 东北三省各省对外贸易空间分异

从东北三省内部看(图4),辽宁省凭借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加上近年来大连保税区、沈阳综合保税区和丹东“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外贸总量在东北三省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辽宁省外贸总额从2003年的265.6亿美元跃升至2014年的1 139.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4.16%。其中,进口保持不断上升的态势,但进口增速整体出现减缓,出口在2013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与东北三省的整体情况相似。

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能矿资源需求的增加,中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与俄合作优势,因此,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提高。2014年黑龙江省进出口总额为389亿美元,2003~2014年的外贸年均增速为19.8%,在东北三省中位列第一。虽然2012年以后,黑龙江省的出口总额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然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这与近年来,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张后,俄罗斯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程度有所提升,以及国际油价下跌等事件有关。

图4   东北三省历年出口额和进口额

Fig.4   Export and import volume of Northeast China

处于东北三省中间地带的吉林省,外贸规模和增速最低,对外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61.72亿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263.78亿美元,并且在2011年以后,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外贸增速趋于平缓(图4)。吉林省从2003年以来,一直呈现对外贸易逆差的状态,商品进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下降,导致逆差幅度持续增大。

3.2 东北三省各省贸易伙伴与商品结构

辽宁省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是日本(占2014年辽宁省出口总额的17.26%),美国(11.01%)和韩国(10.39%)。辽宁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新加坡(5.40%)、越南(3.58%)、马来西亚(3.48%)和印度尼西亚(2.86%)等东南亚地区。辽宁省主要的出口商品包括机械设备、钢铁及其制品、纺织服装和矿物及其矿物制品等,与辽宁省的主导产业相符(表1表2)。

辽宁省主要的进口地比较分散,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国是德国(9.79%)、日本(8.38%)和韩国(7.20%),主要从上述3个国家进口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光学设备和金属及非金属制品等。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阿曼等中东地区是辽宁省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进口国,从这3个国家进口的商品总额占辽宁全省的14.24%,主要进口矿物及其冶炼产品、化学制品和塑料制品等商品。

吉林省最大的出口国是朝鲜(12.09%),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纺织鞋服、矿物制品、塑料、食物饮料和烟草等。吉林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是日本(10.53%),重点出口木材、食物、纺织物和少量的机械、光学设备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吉林省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俄罗斯(8.66%)、伊朗(4.09%)和马来西亚(3.39%)。其中,出口俄罗斯的主要商品是纺织鞋服、交通运输设备、机械以及其他轻工业产品,出口伊朗的商品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光学设备等,出口马来西亚的主要商品则是电气机械、食品、陶瓷和光学设备等。

吉林省最主要的进口国是德国和日本,2014年进口额分别占吉林省进口总额的47.68%和11.03%,主要进口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光学设备和金属及非金属制品等。斯洛伐克(7.14%)、匈牙利(4.66%)和捷克(2.30%)等中东欧国家进口的商品集中在车辆设备、电气机械、光学设备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制品等。

黑龙江省最主要的出口国是俄罗斯,占2014年全省出口总额的58.34%,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纺织鞋服、皮革、家具等轻工业产品,包括少量的光学设备和电气机械等。印度(2.41%)、伊拉克(1.92%)、老挝(1.54%)和印度尼西亚(1.32%)等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出口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械、钢铁及其制品、化学产品以及其他轻工业产品等。

黑龙江省最主要的进口国也是俄罗斯,2014年的进口额占黑龙江省进口总额的81.65%,进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矿物制品、木材及其制品、有机化学品和非金属制品等。蒙古(3.74%)是黑龙江省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主要进口矿物冶炼品、皮革和鞋服等。此外,美国(3.42%)以及部分欧盟国家等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进口国,主要进口交通运输设备、光学设备、电气机械和航空器等商品。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从贸易商品结构来看,行业内贸易是辽宁和吉林两省对外贸易的重要特征。装备制造、冶金和石化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因此,辽宁省主要的进出口商品均包括机械器具和电气设备、矿产品、交通运输设备等,但上述商品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有所变化。同样,汽车、石化和农产品深加工是吉林省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设备、机械器具和电气设备以及植物产品等商品在吉林省的进出口中均占有较高的比重。

表1   东北三省2014年进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

Table 1   Top t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in Northeast China, 2014

辽宁吉林黑龙江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日本德国朝鲜德国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
美国日本日本日本韩国蒙古
韩国韩国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美国美国
新加坡美国美国匈牙利印度德国
香港巴西韩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法国
越南澳大利亚伊朗美国伊拉克新西兰
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捷克日本日本
朝鲜阿联酋马来西亚朝鲜老挝澳大利亚
印度尼西亚阿曼巴西巴西印度尼西亚意大利
德国安哥拉香港韩国德国英国

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新窗口打开

表2   东北三省2014年进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商品种类

Table 2   Top ten commodities of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in Northeast China, 2014

辽宁吉林黑龙江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钢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铁道车辆;轨道装置;信号设备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木及木制品;木炭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木及木制品;木炭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有机化学品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矿砂、矿渣及矿灰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矿砂、矿渣及矿灰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钢铁油籽;子仁;工业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家具;寝具等;灯具;活动房肥料
船舶及浮动结构体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矿砂、矿渣及矿灰其他纺织制品;成套物品;旧纺织品;碎织物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
钢铁制品油籽;子仁;工业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钢铁制品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木浆等纤维状纤维素浆;废纸及纸板
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机化学品钢铁皮革制品;旅行箱包;动物肠线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
铝及其制品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油籽;子仁;工业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塑料及其制品食用蔬菜、根及块茎肉及食用杂碎
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铁道车辆;轨道装置;信号设备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钢铁制品

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新窗口打开

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国内能矿、资源需求的持续攀升,辽宁和黑龙江两省分别发挥沿海和沿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重要的能矿资源进口通道。而邻国俄罗斯是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决定了在一段时期内矿产品、原材料等成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重要商品。辽宁省主要通过丹东港和大连港从海上进口矿产品,2014年矿产品进口额占辽宁省进口总额的45.82%。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对俄边境口岸众多,黑龙江省矿产品的进口额远高于其他商品,占2014年黑龙江省进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6.92%。

4 东北三省地市级尺度对外贸易空间格局

为了更精准地确定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空间载体,有必要从地市级尺度对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为此,我们利用东北三省统计年鉴[17~19]和统计公报[20~22]数据,分析了2003~2014年东北三省地市级( 注:本文提及的地级单元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4个副省级城市。)空间单元进出口贸易空间分异格局。

在发展内陆型对外贸易中,由于大城市(包括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具有聚集和规模经济优势,港口和边境城市具有专业化设施和地理邻近性优势。因此,这些城市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空间载体。从东北三省内部看,沈阳、长春和哈尔滨是东北三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优势显著,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聚集,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外贸规模相对较大。大连是中国东北唯一的副省级和沿海开放城市,一直引领东北对外开放,是东北三省对外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大连市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173亿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645.12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2.71%。3个省会城市长春、沈阳和哈尔滨2014年的对外贸易总额分别为207.20亿美元、157.59亿美元和55.17亿美元,在东北三省地级单元中排名前五。其中哈尔滨市作为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枢纽,对外贸易水平在2008年以后迅速提升(图5)。

以营口、丹东、锦州等为代表的沿海港口城市在东北的对外开放中起到“门户”的作用,良好的区位条件、便利的基础设施为这些城市的外贸发展奠定了基础。营口是东北重要的出海通道和辽东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物产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对外贸易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丹东是中国最大的中朝贸易口岸城市,2006年“辽宁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被纳入辽宁省沿海对外开放战略,极大地促进了丹东的外贸发展,2014年的外贸总额达到45.89亿美元。锦州在2003年以来,外贸得到了迅猛发展,年均增速达到31.77%。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进入转型升级时期,能源原材料产业产能过剩,鞍山、本溪等重工业城市后续产业未能及时培育起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导致外贸规模持续降低。鞍山是东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同时也是辽宁省中南部的商贸和物流中心,但是随着重工业产能的过剩,以钢铁为主的工业结构导致鞍山在东北三省的外贸地位有所弱化。作为中国重要钢铁生产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的本溪,在东北的外贸地位同样出现下降的趋势。

图5   2003~2014年东北三省地市级单元对外贸易空间格局

Fig.5   Spatial 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at the prefecture level in Northeast China, 2003-2014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1) 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了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提高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从整体看,近年来,东北三省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贸易规模有所增长,但日韩、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等依然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从各省看,辽宁省的贸易伙伴主要是日韩、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吉林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朝鲜和日本,进口国主要是德国和日本;俄罗斯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未来的发展中,东北三省要积极实现进出口区域多元化的战略,尤其要大力开拓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和脆弱性。

2) 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目前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商品多为原材料、初级加工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相对较少。这种外贸商品结构导致东北三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同时,东北三省进出口的商品结构趋同明显,而这种同质化现象不仅不利于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也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率的资源配置,加大了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外贸水平。为此,东北三省应该尽快摆脱“原”字号为主的贸易结构,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转变,并优化调整空间分工,加强区域合作。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的资源型和重工业城市经济低迷,应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尤其是出口加工型产业。

3) 从空间上看,大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成为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支撑区域。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大连要素聚集能力强,发展基础好,始终是东北外贸规模较大的地区。营口、丹东和锦州等沿海港口城市具有区位和专业化优势,加上近年来港口经济发展,成为对外贸易增长比较快的区域。尽管沿边城市基础设施普遍有所改善,但进出口贸易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在大城市优先布局大型项目,继续推进资源聚集,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发挥沿海港口城市和边境城市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港口经济,推动东北对外贸易和经济转型;加快通关便利化和采取“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等形式,大力发展边境地区外贸经济。

5.2 政策建议

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面向东北亚、俄罗斯开放的区位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欧亚同盟”、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将对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从更高层次、更广阔的空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做大做强东北三省对外贸易既需要国家统一行为和宏观规划,同时也需要地方精确定位,积极作为。在国家层面,需要尽早与东北亚地区协商解决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贸易壁垒,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 “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

对东北三省整体而言,既需要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又需要通过“引进来”促进“走出去”,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还需要积极发挥毗邻俄蒙和沿海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东北-俄罗斯-欧洲班列、东北--韩陆海联运通道,着力打通与蒙俄、日韩、东盟、中亚、欧洲的贸易通道,努力开拓面向全球的陆海双向开放新格局。在东北三省内部,各省需要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发展。具体而言:

辽宁省应充分发挥海岸线长、港口资源充裕的优势,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加强建设面向蒙俄、东北亚及欧洲、联接南北的海陆通道建设。以沈阳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依托,以智能制造、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逐步实现由以装备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向技术、产品、标准、服务输出等商品结构转变。

吉林省应凭借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深化与俄罗斯远东等地区陆海联运合作,加快畅通对外通道,深入推进与东北亚区域在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食品加工、农林牧生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对外贸易。积极谋划珲春至海参崴高速铁路,加快建设中俄珲春-扎鲁比诺跨境经济合作区、中韩产业园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中新吉林食品区等合作园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黑龙江省应发挥对俄优势,把黑龙江省建设为中国对俄罗斯合作的重要窗口。稳步推进中国与俄罗斯能源资源合作的同时,加强进出口加工业发展,做大做强对外贸易。以哈尔滨为核心,打造中俄经贸合作中心;依托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货运通道和主要交通干线,重点鼓励生产要素向哈大齐(满)、哈牡绥东、哈佳双同、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聚集,构建外向型产业体系。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Grubel H G, Lloyd P J.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75, 85(339):312-314.

https://doi.org/10.2307/223091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Intra-industry trade :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Herbert G. Grubel and P.J. Lloyd Macmillan, 1975
[2] Krugman P R.

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79, 9(4):469-479.

https://doi.org/10.1016/0022-1996(79)90017-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No abstract is available for this item.
[3] 于良, 金凤君, 王成金.

国际贸易空间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5):112-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6301.2006.05.01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回顾了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使用2002年103个国家的商品出口贸易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首位联系分析,对国际贸易空间格局,尤其是国际贸易流向与贸易组团进行了研究.着重指出了国际商品贸易体系中的等级结构和核心国家,分析了区域性贸易组团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美国和欧盟是第一级贸易中心,是世界性核心;中国和日本是第二级中心,是世界性贸易核心的候补者;俄罗斯联邦、韩国、印度、巴西、新加坡、沙特等则为第三级的区域性贸易核心.贸易组团的组成反映了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大中华地区表现为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区为核心的双星体系,香港特区在中国国际贸易中仍起重要的中转作用.

[Yu Liang, Jin Fengjun, Wang Chengjin.

The Study on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6, 25(5):112-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6301.2006.05.013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回顾了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使用2002年103个国家的商品出口贸易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首位联系分析,对国际贸易空间格局,尤其是国际贸易流向与贸易组团进行了研究.着重指出了国际商品贸易体系中的等级结构和核心国家,分析了区域性贸易组团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美国和欧盟是第一级贸易中心,是世界性核心;中国和日本是第二级中心,是世界性贸易核心的候补者;俄罗斯联邦、韩国、印度、巴西、新加坡、沙特等则为第三级的区域性贸易核心.贸易组团的组成反映了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大中华地区表现为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区为核心的双星体系,香港特区在中国国际贸易中仍起重要的中转作用.
[4] 樊纲, 关志雄, 姚枝仲.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J]. 经济研究, 2006,(8):70-8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已经充分揭示了技术在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如何识别贸易品的技术差异,如何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状况,进而如何从技术分布来分析贸易结构等,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完善关志雄(2002)在这方面的努力来提供基于贸易品技术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本文用显示技术附加值赋值原理作为识别贸易品技术附加值高低的理论基础,然后根据这一原理提供了具体的赋值方法,并提出了四种基于贸易品技术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方法,分别是:竞争互补指数、竞争压力指数、技术高度曲线和贸易品高低技术分类分析法。最后,本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Fan Gang, Chi Hung Kwan, Yao Zhizhong.

Analyzing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Based on Technologies of Traded Goods.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6,(8):70-8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已经充分揭示了技术在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如何识别贸易品的技术差异,如何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状况,进而如何从技术分布来分析贸易结构等,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完善关志雄(2002)在这方面的努力来提供基于贸易品技术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本文用显示技术附加值赋值原理作为识别贸易品技术附加值高低的理论基础,然后根据这一原理提供了具体的赋值方法,并提出了四种基于贸易品技术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方法,分别是:竞争互补指数、竞争压力指数、技术高度曲线和贸易品高低技术分类分析法。最后,本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5] 郑蕾, 刘志高.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5): 563-570.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5.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如何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提升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现有对外投资理论多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目前的研究侧重从自然资源、市场要素等方面分析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动因及影响机制,缺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宏观投资格局研究。本文通过集成统计数据、实地调研和高层访谈等,在回顾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战略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和产业选择;尔后,剖析投资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中国对沿线地区的空间差异化投资引导战略。

[Zheng Lei, Liu Zhigao.

Spatial Pattern of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rea.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5):563-570.]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5.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如何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提升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现有对外投资理论多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目前的研究侧重从自然资源、市场要素等方面分析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动因及影响机制,缺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宏观投资格局研究。本文通过集成统计数据、实地调研和高层访谈等,在回顾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战略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和产业选择;尔后,剖析投资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中国对沿线地区的空间差异化投资引导战略。
[6] 宋周莺, 车姝韵, 王姣娥,.

中国沿边口岸的时空格局及功能模式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5): 589-59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5.007      URL      摘要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中国沿边口岸体系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口岸功能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刻画中国沿边口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基于RCI模型定量分析沿边口岸对沿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建国后中国沿边口岸发展可以分为平稳对外开放、加速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3个阶段;目前,沿边口岸以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俄、中蒙、中哈和中朝边境。另外,RCI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沿边口岸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过货化"现象比较明显。

[Song Zhouying, Che Shuyun,

Wang Jiaoe et al.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s of Border Ports in China.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5):589-59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5.007      URL      摘要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中国沿边口岸体系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口岸功能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刻画中国沿边口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基于RCI模型定量分析沿边口岸对沿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建国后中国沿边口岸发展可以分为平稳对外开放、加速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3个阶段;目前,沿边口岸以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俄、中蒙、中哈和中朝边境。另外,RCI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沿边口岸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过货化"现象比较明显。
[7] 刘卫东, 刘红光, 唐志鹏,.

出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分析

[J]. 地理学报, 2010, 65(4):407-415.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04003      URL      Magsci      摘要

<p>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这不仅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出口大幅度下降。因而,定量研究出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变的作用,对理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方法,计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对欧、美、日的商品出口对各自产业增加值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对欧、美、日出口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沿海地区。</p>

[Liu Weidong, Liu Hongguang,

Tang Zhipeng et al. The Impacts of Exports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4):407-415.]

https://doi.org/10.11821/xb201004003      URL      Magsci      摘要

<p>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这不仅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出口大幅度下降。因而,定量研究出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变的作用,对理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方法,计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对欧、美、日的商品出口对各自产业增加值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对欧、美、日出口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沿海地区。</p>
[8] 公丕萍, 宋周莺, 刘卫东.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格局分析

[J]. 地理研究, 2015, 34(5):812-824.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5002      URL      Magsci      摘要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与中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对中国内陆开放及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集中指数等,对1992-2012年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历程及空间格局、进出口产品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双方贸易强度不断提升,且贸易互补性增强,同时俄罗斯及中亚出口产品种类明显增加。当前双方贸易格局呈现以下特点:俄罗斯及中亚形成了以资源类初级产品为绝对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国则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等为主;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格局是边境贸易与地区产业专业化格局叠加的结果,进口贸易格局则受边境贸易及能源需求格局的影响。

[Gong Peiping, Song Zhouying, Liu Weidong.

A Study on Trade Pattern of China with Russia and Central Asi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5):812-824.]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5002      URL      Magsci      摘要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与中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对中国内陆开放及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集中指数等,对1992-2012年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历程及空间格局、进出口产品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双方贸易强度不断提升,且贸易互补性增强,同时俄罗斯及中亚出口产品种类明显增加。当前双方贸易格局呈现以下特点:俄罗斯及中亚形成了以资源类初级产品为绝对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国则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等为主;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格局是边境贸易与地区产业专业化格局叠加的结果,进口贸易格局则受边境贸易及能源需求格局的影响。
[9] 郑蕾, 宋周莺, 刘卫东,.

中国西部地区贸易格局与贸易结构分析

[J]. 地理研究, 2015, 34(10):1933-1942.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10011      URL      Magsci      摘要

<p>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ldquo;一带一路&rdquo;战略更为其提供了绝好机遇。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等方法,从空间结构和产品结构刻画西部地区外贸格局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① 西部地区形成以重庆、四川为核心,广西、云南、新疆三大边疆省份为高地的对外开放格局;② 外贸规模最大的是美国等传统贸易大国和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资源型出口国,外贸依存关系最密切的是周边国家和非洲部分经济欠发达国家;③ 外贸结构趋于优化,机电设备等产品出口比重提高,但具有强竞争优势的仍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④ 呈现结构相近的两大出口组团和三大进口组团,其中四川和重庆外贸结构较优,以较高技术含量的机器电气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为主。</p>

[Zheng Lei, Song Zhouying,

Liu Weidong et al. Spatial Pattern and Trad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in Western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10):1933-1942.]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10011      URL      Magsci      摘要

<p>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ldquo;一带一路&rdquo;战略更为其提供了绝好机遇。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等方法,从空间结构和产品结构刻画西部地区外贸格局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① 西部地区形成以重庆、四川为核心,广西、云南、新疆三大边疆省份为高地的对外开放格局;② 外贸规模最大的是美国等传统贸易大国和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资源型出口国,外贸依存关系最密切的是周边国家和非洲部分经济欠发达国家;③ 外贸结构趋于优化,机电设备等产品出口比重提高,但具有强竞争优势的仍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④ 呈现结构相近的两大出口组团和三大进口组团,其中四川和重庆外贸结构较优,以较高技术含量的机器电气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为主。</p>
[10] 鲁奇, 张超阳, 杨春悦, .

196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

[J]. 地理学报, 2007, 62(8):799-808.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7.08.00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在研究近40 年(1965-2004) 全国及三大地带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及对外贸易区域格局演变的基础上, 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七大经济区近40 年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区域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 并总结对外贸易区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 与全国和三大地带的演变趋势相似, ① 从时 间尺度看, 近40 年, 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亦呈长期增长态势, 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 年均增长速度; ②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战略、制度、政策的变革加剧推动了时间尺度上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 ③ 但从空间尺度看, 东南沿海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却没有根本改变; 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他六大经济区的相对地位反呈较大下降趋势。</p>

[Lu Qi, Zhang Chaoyang,

Yang Chunyue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s Seven Economic Regions and Its Regional Pattern Changes, 1965-2004.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 62(8):799-808.]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7.08.00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在研究近40 年(1965-2004) 全国及三大地带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及对外贸易区域格局演变的基础上, 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七大经济区近40 年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区域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 并总结对外贸易区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 与全国和三大地带的演变趋势相似, ① 从时 间尺度看, 近40 年, 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亦呈长期增长态势, 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 年均增长速度; ②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战略、制度、政策的变革加剧推动了时间尺度上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 ③ 但从空间尺度看, 东南沿海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却没有根本改变; 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他六大经济区的相对地位反呈较大下降趋势。</p>
[11] 陈才.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本文引用: 1]     

[Chen Cai.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eography.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0.]

[本文引用: 1]     

[12] 张奎燕.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 (6): 3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4937.2003.06.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东北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在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并仍有许多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的潜力,但与全国先进省区相比差距悬殊,存在许多制约对外贸易的障碍因素。因此,要克服不利 因素,深入挖掘对外开放潜力,使东北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加快老工业基地重振昔日雄风的步伐。

[Zhang Kuiyan.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and Countermeasure. Heilongjiang Social Sciences, 2004(6):3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4937.2003.06.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东北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在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并仍有许多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的潜力,但与全国先进省区相比差距悬殊,存在许多制约对外贸易的障碍因素。因此,要克服不利 因素,深入挖掘对外开放潜力,使东北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加快老工业基地重振昔日雄风的步伐。
[13] 廉晚梅.

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对外开放: 总体思路与对策

[J]. 东北亚论坛, 2007, 16(5): 34-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7411.2007.05.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对外开 放程度明显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利用外资规模日益扩大,国际经济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在全国仍处于偏 低的位置,特别是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扩大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对外开放必须要有新思路,并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体系。即应该以 形成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有竞争力的区域对外开放布局、提高对外出口能力和推动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基本思路,并制定和实施以加强区域内部的协调与合 作、加快对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口岸建设、推动边境贸易快速健康发展等政策措施。

[Lian Wanmei.

Opening Practi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vit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General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s.

Northeast Asia Forum, 2007, 16(5):34-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7411.2007.05.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对外开 放程度明显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利用外资规模日益扩大,国际经济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在全国仍处于偏 低的位置,特别是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扩大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对外开放必须要有新思路,并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体系。即应该以 形成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有竞争力的区域对外开放布局、提高对外出口能力和推动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基本思路,并制定和实施以加强区域内部的协调与合 作、加快对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口岸建设、推动边境贸易快速健康发展等政策措施。
[14] 金凤君, 张平宇, 樊杰, .

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本文引用: 1]     

[Jin Fengjun, Zhang Pingyu, Fan Jie et al. Strategy Study of Rev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6.]

[本文引用: 1]     

[15] 姜四清, 王姣娥, 金凤君.

全面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思路研究

[J]. 经济地理, 2010, 30(4): 558-56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自2003年实施东北老IT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建 设、国企改革等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全面 评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格局调整为东北地区振兴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提出全面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 略:由“单项突破”转向为“全面振兴”,“效率”与“公平”兼顾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的区域社会发展战略以及“问题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

[Jiang Siqing, Wang Jiaoe, Jin Fengjun.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A Case Study in Northeast China.

Economic Geography, 2010, 30(4):558-56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自2003年实施东北老IT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建 设、国企改革等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全面 评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格局调整为东北地区振兴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提出全面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 略:由“单项突破”转向为“全面振兴”,“效率”与“公平”兼顾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的区域社会发展战略以及“问题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
[16] 笪志刚.

跨境经济合作: 黑龙江省深化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J]. 东南亚纵横, 2013, (10): 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479.2013.10.01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对外贸易和投资为依托加强对俄罗斯跨境经济合作,积极深化对俄合作境内外园区建设,打造跨境经济合作的诸多举措,使其日益成为中国向北和东北开放进程中推进跨境经济合作的示范和先导地区。

[Da Zhigang.Cross-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New Path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Deepen the Regio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round Southeast Asia, 2013(10):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479.2013.10.01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对外贸易和投资为依托加强对俄罗斯跨境经济合作,积极深化对俄合作境内外园区建设,打造跨境经济合作的诸多举措,使其日益成为中国向北和东北开放进程中推进跨境经济合作的示范和先导地区。
[17] 辽宁省统计局. 辽宁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015.

[本文引用: 3]     

[Liaoning Statistical Bureau. Liaoning Statistical Yearbook.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4-2015.]

[本文引用: 3]     

[18] 吉林省统计局. 吉林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015.

[Jilin Statistical Bureau. Jilin Statistical Yearbook.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4-2015.]

[19] 黑龙江省统计局. 黑龙江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015.

[本文引用: 3]     

[Heilongjiang Statistical Bureau. Heilongjiang Statistical Yearbook.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4-2015.]

[本文引用: 3]     

[20] 辽宁省统计局. 2003-2014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4.

[本文引用: 3]     

[Liaoning Statistical Bureau.Statistical Communiqué of Liaoning Province on the 2003-2014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3-2014.]

[本文引用: 3]     

[21] 吉林省统计局. 2003-2014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4.

[Jilin Statistical Bureau.Statistical Communiqué of Jilin Province on the 2003-2014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3-2014.]

[22] 黑龙江省统计局. 2003-2014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4.

[本文引用: 3]     

[Heilongjiang Statistical Bureau.Statistical Communiqué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on the 2003-2014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3-2014.]

[本文引用: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