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2018 , 38 (8): 1292-130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8.011

Orginal Article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及其定量评价——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

邹君12, 刘媛1, 谭芳慧1, 刘沛林12

1.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2.“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与创意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 衡阳 421008;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 Case Study of Xintian County, Hunan Province

Zou Jun12, Liu Yuan1, Tan Fanghui1, Liu Peilin12

1.The Department of City and Tourism,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8, Hunan, China
2.National-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n Digital Preservation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owns, Hengyang 421008, Hunan, China

中图分类号:  K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8)08-1292-09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刘沛林,教授。E-mail: liu_peilin@126.com

收稿日期: 2018-03-26

修回日期:  2018-06-26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8-20

版权声明:  2018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YJAZH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533)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邹君(1973-),男,湖南邵东人,教授,主要从事传统聚落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414210424@qq.com

展开

摘要

以脆弱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的概念,从“内损性-暴露性”2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踏勘、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对湖南省新田县的3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个案例村落的景观脆弱度均为中等脆弱等级:谭文溪村脆弱性最大,河山岩村次之,黑砠岭村脆弱性最小。从脆弱度得分贡献来看,系统内部结构是影响传统村落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暴露性是次要因素。内部结构因素中,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是主因;外部扰动因素中,旅游开发是主因。从各要素的相对脆弱率看,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分列前3位,是当前传统村落脆弱性最明显、脆弱程度最深的影响因素。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关键词: 传统村落 ; 脆弱性 ; 内损性 ; 暴露性 ; 新田县

Abstract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is a new perspective and method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Based on vulnerability theori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fragil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exposure. And the datum are obtained by spot-surveying, literature search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etc.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evaluating three typical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Xintian County, Hu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of the three case villages is medium vulnerability level, and disparities are not large. Among them, Tan Wenxi village is the most vulnerable, the Heshan rock village is the second, and the Heijuling village the least. In the course of vulnerability score contributi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affect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exposure is the secondary factor.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factors, folk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Among the external disturbance factors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factor. From the relative vulnerability rate of each element, folklore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are the top three factors, which show these three elements are the most obvious vulnerabil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all of this indicat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have certain credibility and can provide important management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iscover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 vulnerability ; internal damage ; exposure damage ; Xintian County

0

PDF (50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邹君, 刘媛, 谭芳慧, 刘沛林.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及其定量评价——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8): 1292-130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8.011

Zou Jun, Liu Yuan, Tan Fanghui, Liu Peilin.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 Case Study of Xintian County, Hunan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38(8): 1292-130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8.01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保护问题形势严峻。据统计,2000~2010年全国平均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1],其中包括诸多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即便是已被纳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和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亦因诸多原因面临着保护中毁损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统村落已成为中国极其脆弱的文化遗产。脆弱性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从最初的自然灾害脆弱性[2,3],逐步引伸出生态环境脆弱性[4,5],气候变化脆弱性[6,7],资源脆弱性[8],城市脆弱性[9,10],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11,12],贫困脆弱性[13,14],农村家庭生计脆弱性[15],区域经济(社会)系统脆弱性[16,17]等科学概念和研究领域。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内容涉及传统村落风貌保护[18],传统村落旅游[19,20,21]、历史名村(镇)空间分异[22]以及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及其基因研究[23]等。然而,尚未有人从脆弱性的角度研究传统村落保护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将脆弱性分析框架引入传统村落景观研究当中,对传统村落的脆弱性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案例村落进行脆弱性定量评价。

1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概念内涵及其表现

1.1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概念内涵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脆弱性”最早被引入到自然灾害研究领域[24]。目前,该术语已被广泛应用到灾害学、生态学、公共健康、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科学、经济学、工程学等众多研究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认为脆弱性是系统因灾害等不利影响而遭受损害的程度或可能性,侧重研究单一扰动所产生的多重影响[25,26];贫困、可持续生计等社会科学领域则认为脆弱性是系统承受不利影响的能力,注重对脆弱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27,28]。总的来说,可以将脆弱性理解为由暴露性、易损性和恢复力等概念组成的系统、群体或个体遭受损害程度和承受不利影响能力的一种客观属性。景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物之上叠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整体印象[29]。传统村落景观是指传统村落内、外部形态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而带给我们的具体感受及意象。它是村落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结合脆弱性概念和传统村落景观自身特点,本文将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概念表述为:传统村落景观系统在保持其文化传承、诗意栖居与和谐生产功能过程中,对自然灾害、城镇化、旅游开发等自然和人为干扰活动的敏感程度及其在损害中复原的难易程度。有关传统村落景观的脆弱性:首先,它是一种超然于外部扰动的客观存在。例如,传统建筑物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逐渐腐朽。同时,系统亦具有恢复功能,系统中的人能够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其进行修缮和维护。其次,亦可从传统村落景观系统的文化传承、诗意栖居与和谐生产三大功能上来理解其脆弱性,当隐性或显性扰动因素影响到系统功能发挥的时候,脆弱性则不可避免。再次,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可以分为物质景观脆弱性和非物质景观脆弱性。古民居、村落空间形态与周边环境等物质景观具有脆弱性,古镇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原始精神文化氛围等非物质景观更具有脆弱性。最后,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具有动态性,当系统内外条件发生改变时,其脆弱性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改变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

1.2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的表现

传统村落脆弱性通常以古建筑毁损、村落空间格局破坏、周边环境改变、设施老化和功能衰退、人去楼空、过度商业化、民俗文化失传、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文化自信心缺失、村落氛围丧失等“问题”加以呈现。

1.2.1 物质性景观的毁损

物质景观毁损主要表现在:传统民居人去楼空、年久失修而丧失其居住功能;祠堂、广场等公共建筑因维护和修缮不利而毁损;各种原因导致的古建筑损坏;管理不善导致的拆旧建新和周边环境破坏等。

1.2.2 传统文化传承受阻

以身口相传为主要传承途径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最为脆弱的部分。其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乡土文化缺乏自信而盲目追崇城市文化,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消失,民俗文化活动衰落,传承人的自然衰老导致传统技艺失传,最终导致传统村落留“形”而去“神”。

1.2.3 传统村落氛围丧失

传统村落是大多中国人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青石板、翘屋檐是许多中国人脑海中抹不去的记忆。然而,人去楼空的死寂、旅游开发的喧闹和商业气息、传统文化活动难觅踪迹等导致当前许多传统村落已经失去其应有的“味道”。

2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影响因素

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因素众多,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类,本文尝试从内部结构和外部扰动视角对传统村落的脆弱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1.1 影响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的内部结构因素

从内部结构上来看,传统建筑、乡土文化、居民构成等是影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例如,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抵御自然和人为影响的能力有显著差异;居民的文化构成、思想观念,传统乡土文化的影响力大小以及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均对村落的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

2.1.2 影响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的外部扰动因素

从外部扰动上来看,区域城镇化、村落旅游开发以及自然灾害等是影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居民乡土文化的自卑感从而盲目追崇城市文化,从而产生诸多不利于传统村落保护的行为;过度旅游开发则会引起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消亡、商业气息变浓等后果;而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则可能对古村落造成致命影响。

2.2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综合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从内部结构和外部扰动2方面构建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择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首先,运用综合理论分析法初步筛选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指标28个;然后,就指标重要性发放专家咨询表,对回收的咨询表进行统计分析,遴选出得分靠前的20个指标(表1)。其中,X2X4X7X12~X15X17~X2011个指标为正向指标,其余为负向指标。

表1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系统要素具体指标指标性质
传统村
落景观
脆弱性
内损性(R1传统建筑(B)建筑材质(X1
久远度(X2+
建筑结构(X3
民居废弃率(X4+
民俗文化(C)活跃度(X5
传承人数量(X6
传承人年龄(X7+
习俗丰富度(X8
思想观念(I)政府重视度(X9
古居认可度(X10
习俗认可度(X11
暴露性(R2城镇化(U)通达度(X12+
城镇化率(X13+
二产产值占比(X14+
旅游开发(T)旅游收入占比(X15+
认可度(X16
村落知名度(X17+
自然灾害(N)火灾频度(X18+
水灾频度(X19+
地质灾害频度(X20+

注:“+”、“-”分别为指标正向和逆向作用。

新窗口打开

2.2.1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评价的内损性指标选择

从传统村落的物质、非物质和居民3方面分别选择传统建筑(B)、民俗文化(C)、思想观念(I)对其内部结构脆弱性进行表征。

传统建筑(B)选择建筑材质(X1)、久远度(X2)、建筑结构(X3)及民居废弃率(X4)4个指标来表征传统村落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景观的脆弱性内涵。X1从常见传统建筑材料的角度来表征其脆弱性;X2从时间角度来衡量传统建筑物的脆弱性大小;X3从建筑结构上来测度其脆弱性;X4从活态性的角度来表征传统建筑的脆弱性。 民俗文化(C)选取活跃度(X5)、传承人数量(X6)、传承人年龄(X7)及习俗丰富度(X8)4个指标,分别从民俗文化活动的现实情况和传承情况两方面来表征传统村落非物质景观的脆弱性内涵。思想观念(I)选择政府重视度(X9)、古居认可度(X10)、习俗认可度(X11)3个指标,主要从对传统村落保护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两类人群的保护态度和保护行为上来对其脆弱性进行表征。各指标同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关系见表1

2.2.2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评价的暴露性指标选择

从城镇化(U)、旅游开发(T)、自然灾害(N)3方面构建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的暴露性指标体系。城镇化(U)本质上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度量。因此,城镇化是影响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因素。选择村落通达度(X12)、城镇化率(X13)、二产产值占比(X14)3个指标。分别从地理区位和交通便捷性角度、传统村落所处县域的城镇化水平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角度来表征外部环境对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影响。选择旅游收入占比(X15)、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认可度(X16)和村落知名度(X17)3个指标,分别从旅游开发强度、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和村落知名度来表征旅游开发活动(T)对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影响。自然灾害(N)主要选择火灾频度(X18)、水灾频度(X19)以及地质灾害频度(X20)3个指标,因为它们是造成传统村落破坏的主要自然灾害。X18X19X20均用近10 a来村落发生有一定损失的火灾(水灾/地质灾害)次数来表达。

2.3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度计算方法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度(TVATVI)采用通用的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其中vi表示评价因子i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所得数值,wi为因子i相对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的权重系数。计算结果越大,脆弱度就越大,数值大小保持在0~100之间。

TVATVI=i=120vi×wi(1)

3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评价实证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及案例村落选择

本文选择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作为研究区域。本区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盆地为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传统文化资源相对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中国传统村落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1个,是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相对较多的地区。但是,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堪忧,村落空心化、拆旧建新、传统文化失传等问题突出。本文选择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和第五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河山岩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和第四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谭文溪村和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黑砠岭村3个传统村落作为案例研究样村。

3.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需数据主要通过现场踏勘、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和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取。现场踏勘、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在2017年7月进行。其中,X1X3X4X12来源于实地踏勘;X5X6X7X8X10X11来源于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基于某个指标设定5个级别,从程度上区分被调查者对某个指标所持的从满意到不满意态度,从而便于后期指标数据的量化处理;X13X14X15等数据来自2006~2016年《湖南省统计年鉴》[30]和永州市信息统计局。有些数据来源多渠道,则采取某种方法为主另一方法为辅,如X2以访谈为主,文献查阅为辅;X9以调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X16以调查问卷为主,统计局数据为辅;X17以统计局数据为主,实地勘察为辅;X18X19X20以统计局数据为主,访谈为辅。

3.3 定性指标的量化处理

X1~X3,X5~X11,X16,X17共12个指标为定性指标,需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本文采用分级打分法对其进行定量化处理(表2)。其中, X1X3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古民居和公共建筑,对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的百分比进行估计,以此比重与相应等级的分值相乘得到该项指标的量化分数;X2通过访谈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村落中现存主体传统建筑所建年代,将此与相应等级的分值匹配得到其量化分数;X5X6X7X8X9X10X11X16通过被访者的问卷勾选与对应的分值匹配得到量化分值; X17通过文献查阅和访谈得到村落知名度大小再将其与对应的分值匹配得到量化分值。

表2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评价的定性指标分级赋值

Table 2   The qualitative index grade point value with quantification method for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定性指标分级赋值
不脆弱(=10分)微脆弱(=30分)中脆弱(=50分)强脆弱(=70分)极脆弱(=90分)
X1:建筑材质石质青砖粘土砖
X2:久远度民国时期清朝明朝元朝宋朝
X3:建筑结构砖石结构砖木结构木结构竹结构土木结构
X5:活跃度很活跃较活跃一般不活跃极不活跃
X6:传承人数量很多较多一般较少极少
X7:传承人年龄年轻化中年居多一般偏老龄化严重老龄化
X8:习俗丰富度非常多较多一般较少极少
X9:政府重视程度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一般不重视极不重视
X10:古居认可度非常认可比较认可一般不太认可极不认可
X11:习俗认可度非常认可比较认可一般不太认可极不认可
X16:认可度非常支持比较支持无所谓不太支持反对
X17:村落知名度县域知名地区知名全省知名全国知名全球知名

新窗口打开

3.4 定量指标的分级标准

定量指标亦需要制定分级量化标准(表3)。同上述定性指标一样,将传统村落景观的脆弱程度划分为5级。为使评价结果在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首先考虑研究区或更大范围内(全省或全国)各指标数值的最大、最小值和众数值,根据众数来校正各指标的平均数,最后计算各指标的分级标准。具体公式为:

GMIN+G̅-GMIN4×(i-1)~GMIN+G̅-GMIN4×(2i-1)(i=1,2)GMIN+G-GMIN4×(2i-1)~GMAX-GMAX-G̅4×(11-2i)(i=3)GMAX-GMAX-G̅4×(11-2i)~GMAX-GMAX-G̅4×(9-2i)(i=4,5)(2)

式中,GMINGMAXG̅分别为各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i为各分级区间数值,i=1、2、3、4、5分别为不脆弱(0~19分)、微脆弱(20~39分)、中脆弱(40~59分)、强脆弱(60~79分)、极脆弱(80~100分)。

表3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评价的定量指标分级标准

Table 3   The quantitative index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定量指标指标分级标准
不脆弱微脆弱中脆弱强脆弱极脆弱
X4:民居废弃率(%)<88~1516~1920~23>23
X12:通达度(h)>4.34.2~2.72.6~1.71.6~0.9<0.8
X13:城镇化率(%)<89~1819~5253~76>77
X14:二产产值比重(%)<1011~2324~5758~80>81
X15:旅游收入占比(%)<910~1920~5354~77>77
X18:火灾频度(次/10 a)012~33~4>4
X19:水灾频度(次/10 a)012~33~4>4
X20:地质灾害频度(次/10 a)012~33~4>4

新窗口打开

考虑到各指标量化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如X18X19X20频发率较低,则直接采用发生次数来进行量化。利用SPSS对上述20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置信度分析,克朗巴哈系数和标准化项目克朗哈巴系数都在94.8%以上,说明量表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靠性强。

3.5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要素和指标的权重值。依照计算步骤[30,31]计算得出各要素和指标的权重见表4。与指标量化分级相对应,将传统村落景观脆弱度分为5级:0~19分为不脆弱,20~39分为微脆弱,40~59分为中脆弱,60~79分为强脆弱,80~100分为极脆弱。

表4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

Table 4   The evaluation result and index weigh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landscape vulnerability

系统得分平均
得分
要素得分平均
得分
指标指标
权重
得分平均
得分
谈文
溪村
黑砠
岭村
河山
岩村
谈文
溪村
黑砠
岭村
河山
岩村
谈文
溪村
黑砠
岭村
河山
岩村
R130.2129.2130.5429.987 B10.788.998.979.58X10.1083.5423.4563.2403.41
X20.0945.1702.3501.9743.16
X30.0731.3211.7891.7811.63
X40.0280.7451.3921.9721.37
C13.3215.3914.8414.52X50.0523.7104.3464.0284.03
X60.0403.2003.2803.0403.17
X70.0302.4002.2202.6402.42
X80.0594.0125.5465.1334.90
I6.114.836.735.89X90.0743.7742.8865.0323.90
X100.0531.8550.7420.7421.11
X110.0480.4801.2000.9600.88
R216.3516.6114.1215.69 U4.574.574.524.55X120.0480.8160.8160.7680.80
X130.0361.8361.8361.8361.84
X140.0401.9201.9201.9201.92
T8.9110.118.089.03X150.0562.7443.2482.7442.91
X160.0353.1503.0113.1503.10
X170.0523.0163.8482.1843.02
N2.871.931.522.11X180.0270.5400.4050.2700.41
X190.0312.1701.3641.0851.54
X200.0160.1600.1600.1600.16
TVATVI46.5645.8244.6645.6846.5645.8244.6645.6846.56145.81544.65945.68
脆弱等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

新窗口打开

3.6 评价结果分析

3.6.1 总体上呈现一定程度的脆弱性

将标准化处理的数据代入上述评价模型得到各村落景观的脆弱值(表4)。3个案例村脆弱性得分均处在40~50分之间,同属中等脆弱等级且脆弱度总体差距不大。这说明新田县虽身居内陆、交通闭塞,村落景观资源比较充沛,但是由于自然以及人为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村落景观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脆弱性。

3.6.2 内部结构是导致传统村落脆弱的主因

表4可以看出,从一级子系统来看,内损性的脆弱度贡献率远大于暴露性,各评价村贡献率都在64%以上,呈现出较为突出的脆弱性,而暴露性的脆弱度贡献较小。这说明,影响新田县传统村落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由系统内部结构决定的内损性因素。

3.6.3 民俗文化、传统建筑和旅游开发是传统村落脆弱的主要驱动因素

从二级要素来看,内损性系统中民俗文化的贡献率最大,占村落景观脆弱度的31.7%,其次是传统建筑,占村落景观脆弱度的20.9%。这说明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是造成传统村落脆弱的两大主导内部结构因素。暴露性系统中旅游开发的脆弱性贡献率最大,占村落景观脆弱度的19.7%,而排名第二的城镇化的脆弱性贡献率只有9.9%。由此可见,从二级要素来看,民俗文化、传统建筑和旅游开发是传统村落脆弱的主要驱动因素。

3.6.4 民俗文化和旅游开发是程度最大的脆弱因子

为进一步分析传统村落各要素的脆弱程度,定义相对脆弱率指数,用3个村(总体或者某个要素)的平均现实脆弱度指数值除以相应的绝对脆弱度指数值,得到相对脆弱率。其中,绝对脆弱度(图1)是指系统(要素)完全丧失抗干扰能力后的极端脆弱性。计算结果表明,传统村落6大要素的相对脆弱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民俗文化(0.80)、旅游开发(0.63)、城镇化(0.37)、思想观念(0.34)、传统建筑(0.32)和自然灾害(0.29)。

图1   案例村的现实脆弱度及各要素的绝对脆弱度

Fig.1   Realistic and absolute vulnerability of evaluation villages

民俗文化(C)的相对脆弱率最高,可见其脆弱程度最大,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民俗文化曾经是传统村落居民精神生活的主要寄托,也是传统村落最为靓丽的风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对其需求日益减少。调查发现,大部分村落的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例如,谈文溪村现存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活动有花鼓戏和竹编,花鼓戏表演时间仅仅局限于春节这种特大节日,竹编作为当地弱势群体的一种谋生手段,技艺保存较完善,但在黑砠岭村几乎找不到有关民俗文化的踪迹。河山岩村的戏剧表演活动已经绝迹,舞龙舞狮活动也远不如当年,面临消失的危险。

旅游开发(T)的相对脆弱率排名第二,说明旅游开发对当今传统村落景观影响深刻。例如,调查发现,谈文溪村为开发旅游将原古宅拆建为游客活动广场,极大地破坏了古村落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传统村落的衰败。

城镇化(U)、思想观念(I)相对脆弱率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说明现代城市文明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已经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当地居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传统村镇的保护都跟不上传统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

传统建筑(B)相对脆弱度排名第五,说明案例村在传统建筑方面的保护相对尽如人意,相较于其他要素而言,其脆弱度明显较弱。这或许能折射出当前各地对传统村镇的保护更多地停留在看得见的物质景观方面,这种倾向值得各方注意。

自然灾害(N)的相对脆弱率最小,说明自然灾害不是威胁传统村落景观脆弱度的主要因素。

4 对策措施与研究展望

4.1 结论

本文从整体综合视角,引进相邻学科的脆弱性理论对传统村落保护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界定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概念:传统村落景观系统在保持其文化传承、诗意栖居与和谐生产功能过程中,对自然灾害、城镇化、旅游开发等自然和人为干扰活动的敏感程度及其在损害中复原的难易程度。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主要表现在:物质景观毁损、传统文化传承受阻和传统村落氛围丧失等方面。构建了一个由内损性和暴露性两大系统和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思想观念、旅游开发、城镇化和自然灾害六大子系统共2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永州市的3个传统村落作为案例村对其脆弱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个传统村落景观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脆弱性;从一级子系统来看,内损性是导致村落脆弱的主导因素,其贡献率远大于暴露性因素;从二级要素来看,民俗文化、传统建筑和旅游开发是传统村落脆弱的主要驱动因素。

4.2 对策措施

通过上文的评价和分析,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传承方面开展更为积极有效的工作,才能尽可能降低传统村落的脆弱性,永葆其活力。

4.2.1 注重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保护

首先,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带动各种社会团体参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开展民间艺术交流等活动,唤起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热情,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其次,针对民俗文化断代等问题,可以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提供资金基础和运营平台,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将传统的文化瑰宝转化为时下的文化产品,从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后,民俗文化也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的文化新元素,更好地契合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4.2.2 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村落保护的关系

首先,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是把双刃剑,即可促进村落发展,又很有可能破坏脆弱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导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孕育的传统村落灵魂逐渐消弭。为此,要适度控制旅游开发规模与旅游容量,将村落原真性与持续性放在首位;其次,创新体制机制,避免投资者过急过多地收回投资,而导致的盈利驱动与文化传承的矛盾,最终导致传统村落“灵魂出窍”,生态和文化灾难的出现。最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应力求发展与保护间的动态平衡,适度发展旅游业,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筹资渠道,同时,也为当地居民生活改善服务,为新时期广大贫穷落后的传统村落地区的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绝对禁止传统村落的过度旅游开发,最好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利用。

4.2.3 提高居民的乡土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居民是村落文化的直接生产者与保护的实践者,是传统村落“活过来”并“活下去”的基础性力量,因此提高居民的乡土文化自爱、自信是重中之重。可以通过国家推介、社会舆论、民间传播等多种方式增加传统文化的曝光度,提高居民乡土文化自豪感;也可以尝试利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活动,让村民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真正理解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倡导村民组织起来,形成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组织单元,共同为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贡献力量。

4.3 问题与展望

本文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脆弱性理论研究传统村落的整体综合保护问题,视角新颖、研究方法具有很好的创新性。由于是尝试性研究,肯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传统村落脆弱性的概念界定还有待商榷;影响因素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尚有不严谨之处;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还有待改进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不断改善。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概念的科学表述及内涵界定、影响因子的分类、脆弱性形成机理、不同类型传统聚落脆弱性差异、基于大样本和大尺度的传统村落脆弱性特征以及传统聚落景观脆弱性的动态演变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

[J].民间文化论坛,2013,32(1):7-12.

[本文引用: 1]     

[Feng Jicai.

The predicament and outle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Also on traditional villages as another kind of cultural heritage

. Forum on Folk Culture,2013,32(1):7-12.]

[本文引用: 1]     

[2] 石勇,许世远,石纯,.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

[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2):131-13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重视防灾减灾的背景下,脆弱性研究已成为灾害学研究的主题并逐渐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回顾国内外灾害脆弱性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脆弱性的基本内涵,探究了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基本构成,并对灾害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危险性、脆弱型、风险、易损性与恢复力等概念进行了辨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开展脆弱性评估的5种经典模式,风险-灾害(RH)模式、压力释放(PAR)模式、政治经济模式、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模式和恢复力模式。并且指出,自然灾害研究领域的脆弱性评估应主要基于历史数据、指标体系和实际调查的灾损率曲线。从发展趋势来看,脆弱性研究正日益着重多领域合作、多对象细化和除指标体系外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从人类社会本身找出灾难根源,为灾害保险和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指导。

[Shi Yong, Xu Shiyuan, Shi Chun et al.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vulnerability of natural disasters

.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11,20(2):131-13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重视防灾减灾的背景下,脆弱性研究已成为灾害学研究的主题并逐渐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回顾国内外灾害脆弱性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脆弱性的基本内涵,探究了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基本构成,并对灾害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危险性、脆弱型、风险、易损性与恢复力等概念进行了辨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开展脆弱性评估的5种经典模式,风险-灾害(RH)模式、压力释放(PAR)模式、政治经济模式、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模式和恢复力模式。并且指出,自然灾害研究领域的脆弱性评估应主要基于历史数据、指标体系和实际调查的灾损率曲线。从发展趋势来看,脆弱性研究正日益着重多领域合作、多对象细化和除指标体系外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从人类社会本身找出灾难根源,为灾害保险和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指导。
[3] 周瑶,王静爱.

自然灾害脆弱性曲线研究进展

[J].地球科学进展,2012,27(4):435-442.

https://doi.org/10.11867/j.issn.1001-8166.2012.04.043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在全球变化与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逐年增大,灾害评估就成为风险防范的重要基础。灾害评估包括灾情估算与风险评估2个方面, 而脆弱性分析是把灾害与风险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脆弱性曲线作为定量精确评估承灾体脆弱性的方法,近年来在多领域被广泛运用,成为灾情估算、风险定量分析以及风险地图编制的关键环节。从致灾因子角度综述脆弱性曲线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基于灾情数据、已有曲线、调查和模型的脆弱性曲线构建。研究表明脆弱性曲线构建由单曲线向多曲线库、单一参数向综合参数、单一方法向多领域综合应用发展,具有综合化和精细化的趋势。进一步开展多领域、多方法综合脆弱性曲线研究,对灾损快速评估及风险评价,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p>

[Zhou Yao,Wang Jing'ai.

A review on development of vulnerability curve of natural disaster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2,27(4):435-442.]

https://doi.org/10.11867/j.issn.1001-8166.2012.04.043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在全球变化与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逐年增大,灾害评估就成为风险防范的重要基础。灾害评估包括灾情估算与风险评估2个方面, 而脆弱性分析是把灾害与风险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脆弱性曲线作为定量精确评估承灾体脆弱性的方法,近年来在多领域被广泛运用,成为灾情估算、风险定量分析以及风险地图编制的关键环节。从致灾因子角度综述脆弱性曲线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基于灾情数据、已有曲线、调查和模型的脆弱性曲线构建。研究表明脆弱性曲线构建由单曲线向多曲线库、单一参数向综合参数、单一方法向多领域综合应用发展,具有综合化和精细化的趋势。进一步开展多领域、多方法综合脆弱性曲线研究,对灾损快速评估及风险评价,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p>
[4] 韦晶,郭亚敏,孙林,.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J].生态学杂志,2015,34(7):1968-197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三江源地区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经济和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分析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概念模型(SRP),选取了气温、降水、地形起伏度等16个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EVI)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区为主,所占面积比例为45.55%,轻微、轻度、重度、极度脆弱区分别占总面积的5.76%、23.12%、20.14%和5.43%,重度与极重脆弱区集中分布在地形复杂的西北部裸地、低植被覆盖地带及人口、经济活动压力较大的东北部地区。</p>

[Wei Jing,Guo Yamin,

Sun Lin et al.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for Sanjiangyuan are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5,34(7):1968-197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三江源地区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经济和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分析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概念模型(SRP),选取了气温、降水、地形起伏度等16个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EVI)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区为主,所占面积比例为45.55%,轻微、轻度、重度、极度脆弱区分别占总面积的5.76%、23.12%、20.14%和5.43%,重度与极重脆弱区集中分布在地形复杂的西北部裸地、低植被覆盖地带及人口、经济活动压力较大的东北部地区。</p>
[5] 王瑞燕,赵庚星,周伟,.

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动态分析——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

[J].生态学报,2009,29(7):3790-379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县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科学评价该尺度生态环境脆弱性状况及变化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属性重新界定基础上,分别从稳定性、敏感性和区域适应性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对该县1986~2003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发展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垦利县生态环境不稳定;1986~2003年期间,垦利县生态环境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适应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垦利县生态环境自然因子的敏感性排序结果为地下水埋深>蒸降比>地下水矿化度>气温,确定地下水埋深、蒸降比和地下水矿化度为该区生态环境自然敏感因子。垦利县区域适应性的 “障碍度”计算结果表明:盐碱地治理比例始终是第一障碍因素;农田防护林密度的限制集中出现在1995~1998年之间;化肥农药增长率自2000年以后成为主要障碍因素;有效灌溉面积比率和排涝体系面积比例的限制在1990年之前出现。研究结论认为,垦利县生态环境脆弱度呈现降低趋势,但仍处于脆弱状态,需重点关注敏感因素和障碍因素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体现出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是对目前国内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领域的有益补充。

[Wang Ruiyan,Zhao Gengxing,Zhou Wei et al.

Assessment and dynamic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t county level: A case study in Ken li County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9,29(7):3790-3799]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县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科学评价该尺度生态环境脆弱性状况及变化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属性重新界定基础上,分别从稳定性、敏感性和区域适应性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对该县1986~2003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发展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垦利县生态环境不稳定;1986~2003年期间,垦利县生态环境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适应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垦利县生态环境自然因子的敏感性排序结果为地下水埋深>蒸降比>地下水矿化度>气温,确定地下水埋深、蒸降比和地下水矿化度为该区生态环境自然敏感因子。垦利县区域适应性的 “障碍度”计算结果表明:盐碱地治理比例始终是第一障碍因素;农田防护林密度的限制集中出现在1995~1998年之间;化肥农药增长率自2000年以后成为主要障碍因素;有效灌溉面积比率和排涝体系面积比例的限制在1990年之前出现。研究结论认为,垦利县生态环境脆弱度呈现降低趋势,但仍处于脆弱状态,需重点关注敏感因素和障碍因素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体现出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是对目前国内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领域的有益补充。
[6] 方一平,秦大河,丁永建.

气候变化脆弱性及其国际研究进展

[J].冰川冻土,2009,31(3):540-54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FONT face=Verdana>脆弱性一词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群体,由于各自学科研究传统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脆弱性的理解和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依据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和综述了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本要素、脆弱性因素的分类特征;梳理了国际研究在灾害与权利的关系、社会和生态的综合集成方面的主流和进展;分析了脆弱性研究在度量、实证和治理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和方向. </FONT>

[Fang Yiping,Qin Dahe,Ding Yongjian.

Review of advance and orientation of vulnerability research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09,31(3):540-54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FONT face=Verdana>脆弱性一词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群体,由于各自学科研究传统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脆弱性的理解和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依据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和综述了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本要素、脆弱性因素的分类特征;梳理了国际研究在灾害与权利的关系、社会和生态的综合集成方面的主流和进展;分析了脆弱性研究在度量、实证和治理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和方向. </FONT>
[7] Martens A P,Mc Evoya D,Chang C.

The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 Linking vulnerability,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J]. 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09,1(1):14-18.

https://doi.org/10.1016/j.cosust.2009.07.010      URL      [本文引用: 1]     

[8] 夏军,石卫,雒新萍,.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的适应性管理新认识

[J].水科学进展,2015,26(2):279-286.

[本文引用: 1]     

[Xia Jun,Shi Wei,

Luo Xinping et al.Revisions on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and adaption measures under climate change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15,26(2):279-286]

[本文引用: 1]     

[9] 方创琳,王岩.

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

[J].地理学报,2015,70(2):234-247.

[本文引用: 1]     

[Fang Chuanglin,Wang Yan.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urban vulnerability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5,70(2):234-247.]

[本文引用: 1]     

[10] 王岩,方创琳,张蔷.

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

[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755-768.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05.007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当前,脆弱性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脆弱性是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内外城市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了城市脆弱性概念、研究分类、分析框架、动力机制和评价方法.目前对城市脆弱性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动力机制与调控的研究不足,缺少对城市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未来,应在现有城市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典型区域的城市脆弱性评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Wang Yan,Fang Chuanglin,Zhang Qiang.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urban vulnerability

.Progress in Geography,2013,32(5):755-768.]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05.007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当前,脆弱性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脆弱性是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内外城市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了城市脆弱性概念、研究分类、分析框架、动力机制和评价方法.目前对城市脆弱性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动力机制与调控的研究不足,缺少对城市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未来,应在现有城市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典型区域的城市脆弱性评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1] 田亚平,向清成,王鹏.

区域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J].地理研究,2013,32(1):55-63.

[本文引用: 1]     

[Tian Yaping, Xiang Qingcheng, Wang Peng.

Regional coupled human-natural systems vulnerability and its evaluation indexes

.Geographical Research,2013,32(1):55-63.]

[本文引用: 1]     

[12] 刘小茜,王仰麟,彭建.

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

[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8):917-927.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当前在以人地耦合系统为中心的气候变化、生态风险和可持续管理等研究中,脆弱性理论及其评价已成为地理学及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其涵义不断泛化,内容日渐扩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脆弱性解释存在很大分歧,这阻碍了研究的科学化,也影响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框架来系统整合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审视脆弱性的理论沿革出发,分析其在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相关概念关系的不理解以及研究时空尺度和学科视角的不明确。基于对脆弱性评价的整合框架的研究现状,选取VSD模型作为统领具体的脆弱性评价的依据。VSD模型的优势在于:①有明确的定义,将脆弱性分解为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潜力3个维度; ②用方面层&mdash;指标层&mdash;参数层逐级递进、细化的方式组织评价数据; ③有规范评价流程的8个步骤。最后以我国典型的干旱区为例,运用VSD模型构建了示例区脆弱性评价的指标和参数。</p>

[Liu Xiaoqian,Wang Yanglin,Peng Jian.

Progress in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

.Progress in Geography,2009,24(8):917-927.]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当前在以人地耦合系统为中心的气候变化、生态风险和可持续管理等研究中,脆弱性理论及其评价已成为地理学及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其涵义不断泛化,内容日渐扩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脆弱性解释存在很大分歧,这阻碍了研究的科学化,也影响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框架来系统整合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审视脆弱性的理论沿革出发,分析其在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相关概念关系的不理解以及研究时空尺度和学科视角的不明确。基于对脆弱性评价的整合框架的研究现状,选取VSD模型作为统领具体的脆弱性评价的依据。VSD模型的优势在于:①有明确的定义,将脆弱性分解为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潜力3个维度; ②用方面层&mdash;指标层&mdash;参数层逐级递进、细化的方式组织评价数据; ③有规范评价流程的8个步骤。最后以我国典型的干旱区为例,运用VSD模型构建了示例区脆弱性评价的指标和参数。</p>
[13] 杨龙,汪三贵.

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0):150-156.

[本文引用: 1]     

[Yang Long,Wang Sangui.

Households’ vulnerability and determinants analysis in poor areas.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5,25(10):150-156.]

[本文引用: 1]     

[14] 聂荣,张志国.

中国农村贫困脆弱性动态演化分析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63-69.

[本文引用: 1]     

[Nie Rong,Zhang Zhiguo.

Analysis on the vulnerability to poverty dynamics in Chinese rual household.

Journal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4,14(6):63-69.]

[本文引用: 1]     

[15] 杜本峰,李巍巍.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计资本与脆弱性分析

[J].人口与发展,2015,21(4):14-26.

[本文引用: 1]     

[Du Benfeng Li Weiwei.

Analysis on livelihood capital and vulnerability for the rural planned-parenthood family in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2015,21(4):14-26.]

[本文引用: 1]     

[16] 方创琳,王岩.

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

[J].地理学报,2015,70(2):234-247.

[本文引用: 1]     

[Fang Chuanglin,Wang Yan.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urban vulnerability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5,70(2):234-247.]

[本文引用: 1]     

[17] 李洁,赵锐锋,谢作轮.

甘肃省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

[J].经济地理,2015,35(12):168-175.

[本文引用: 1]     

[Li Jie,Zhao Ruifeng,Xie Zuolun.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i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of Gansu province

.Economic Geography,2015,35(12):168-175.]

[本文引用: 1]     

[18] 霍晓卫,张晶晶,张杰.

兼容传统村镇复杂情况探索聚落价值评估盲区——《传统村镇保护价值评价标准》编制实践

[J].南方建筑,2013,33(5):80-85.

[本文引用: 1]     

[Huo Xiaowei,Zhang Jingjing,Zhang Jie.

Consider the comprehensive situations of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explore the blind spot in value evaluation of settlements:Compiling practice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the conservation value of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South Architecture,2013,33(5):80-85.]

[本文引用: 1]     

[19] 张耀天,姜深予.

中国传统村镇旅游发展研究20年历程与展望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3):285-288.

[本文引用: 1]     

[Zhang Yaotian,Jiang Shenyu.

Commentary and prospect 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owns in China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2011,27(3):285-288.]

[本文引用: 1]     

[20] 车震宇,保继刚.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J].规划师,2006(6):45-60.

[本文引用: 1]     

[Che Zhenyu, Bao Jigang.

Research 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change of form

.Planners,2006(6):45-60.]

[本文引用: 1]     

[21] 朱桃杏,陆林,王辉.

传统村镇旅游承载力比较研究——徽州古村落群与江南古镇旅游发展比较

[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32-36.

[本文引用: 1]     

[Zhu Taoxing,Liu Lin,Wang Hui.

Comparative study on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nd town resor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izhou ancient village building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old towns south of Yangtze Rive

.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2010,4(3):32-36.]

[本文引用: 1]     

[22] 胡诗文,陈金华.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J].小城镇建设,2016,34(7):62-67.

[本文引用: 1]     

[Hu Shiwen, Chen Jinhua.

Research 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historic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in China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es & Towns,2016,34(7):62-67.]

[本文引用: 1]     

[23] 刘沛林.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D].北京:北京大学,2011.

[本文引用: 1]     

[Liu Peilin.

On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landscape’s genetic map

.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2011.]

[本文引用: 1]     

[24] 李鹤,张平宇,程叶青.

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2):18-25.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08.02.00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脆弱性研究是全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的分析工具, 随着脆弱性研究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 对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 总结, 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学者就脆弱性概念初步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分歧, 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脆弱性概念的内涵。 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思路, 将国内外脆弱性研究中出现脆弱性评价方法分为五大类, 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脆弱性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 结合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指出面向多重扰动的脆弱性评价、耦 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复杂系统的不确定问题、脆弱性评价的尺度问题等是目前脆弱性评价研究中亟待开展的研 究内容。</p>

[Li He,Zhang Pingyu,Cheng Yeqing.

Concep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vulnerability

. Progress in Geography,2008,27(2):18-25.]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08.02.00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脆弱性研究是全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的分析工具, 随着脆弱性研究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 对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 总结, 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学者就脆弱性概念初步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分歧, 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脆弱性概念的内涵。 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思路, 将国内外脆弱性研究中出现脆弱性评价方法分为五大类, 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脆弱性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 结合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指出面向多重扰动的脆弱性评价、耦 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复杂系统的不确定问题、脆弱性评价的尺度问题等是目前脆弱性评价研究中亟待开展的研 究内容。</p>
[25] White G F.Natural hazard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本文引用: 1]     

[26] Cutter S L.

Living with risk:The geography of technological hazards

[M]. London:Edward Arnold,1993.

[本文引用: 1]     

[27] Bogard WC.

Bringing social theory to hazards research: Condition sand consequences of the mit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J].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1988,31(2):147-168.

https://doi.org/10.2307/1389080      URL      [本文引用: 1]     

[28] Adger W N, Kelly P M.

Social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entitlements

[J].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1999,4(3-4):253-266.

https://doi.org/10.1023/A:1009601904210      URL      [本文引用: 1]     

[29] 汤茂林.

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J].地理科学进展,2000,19(1):71-79.

[本文引用: 1]     

[Tang Maolin.

The inventory and progress of cultural landscape study

.Progress in Geography,2000,19(1):71-79.]

[本文引用: 1]     

[30]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年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2016.

[本文引用: 2]     

[Hunan Bureau of Statistics.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 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6-2016.]

[本文引用: 2]     

[31] 邹君,杨玉蓉,田亚平,.

南方丘陵区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概念与评价

[J].自然资源学报,2007,27(2):302-310.

[本文引用: 1]     

[Zou Jun,Yang Yurong,Tian Yaping et al.

Concept and assessment on vulnerabil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 in hilly area of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7,27(2):302-310.]

[本文引用: 1]     

[32] 梁政,董超群,田家林,.

层次分析法确定压缩机整体评价部件权重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5):176-184.

https://doi.org/10.11885/j.issn.1674-5086.2013.04.15.03      Magsci      摘要

<p>天然气压缩机运行到全寿命周期的后期及超期服役的压缩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天然气</br>压缩机的寿命评价对油气田管理和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针对天然气压缩机安全寿命评价问题,展开了机组整体性</br>评价与部件权重的研究,从压缩机组各部件安全性评价出发确定机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部件在</br>机组中所占权重,针对安全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分别确定其高阶判断矩阵,利用Matlab 软件计算得出判断矩阵特征向</br>量和最大特征值,并进行单层次一致性检验和总层次一致性分析,通过多次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足单层次一致性和总</br>层次一致性,最后确定出压缩机各部件的权重因子,为压缩机关键部件的寿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日后机组管理</br>及维护过程中对权重较高的部件进行重点管理及保养。</p>

[Liang Zheng,Dong Chaoqun,Tian Jialin et al.

China component weight factor determination of the nature gas compressor integrity assessment based on AHP.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2014,36(5):176-184.]

https://doi.org/10.11885/j.issn.1674-5086.2013.04.15.03      Magsci      摘要

<p>天然气压缩机运行到全寿命周期的后期及超期服役的压缩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天然气</br>压缩机的寿命评价对油气田管理和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针对天然气压缩机安全寿命评价问题,展开了机组整体性</br>评价与部件权重的研究,从压缩机组各部件安全性评价出发确定机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部件在</br>机组中所占权重,针对安全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分别确定其高阶判断矩阵,利用Matlab 软件计算得出判断矩阵特征向</br>量和最大特征值,并进行单层次一致性检验和总层次一致性分析,通过多次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足单层次一致性和总</br>层次一致性,最后确定出压缩机各部件的权重因子,为压缩机关键部件的寿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日后机组管理</br>及维护过程中对权重较高的部件进行重点管理及保养。</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