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陈才, 刘曙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因素,探讨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论主线、主要分支理论以及学科理论框架等理论建设问题。文章提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同为学科理论基础;阐述了经济地域条件与要素的区别与联系;强调经济地域结构-功能研究与经济地域类型分析评价;在已有经济地域系统类型基础上提出地缘经济地域系统。在学科建设的原则中强调学科间交叉渗透与自主发展并重,指出本学科与区域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文章最后提出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 论文
    黄培华, R. F. Diffenal, Jr., 杨明钦, P. E. Helland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北纬30°11′,东径118°11′。山体由花岗岩构成,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m.1990年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目录。现已成为世界着名旅游点之一。本文首先对黄山花岗岩浆侵入和黄山山体的形成年代和过程进行了探讨。对黄山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古地貌及第四纪中山峡谷地貌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研究了黄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发育第四纪山地冰川的可能性,对李四光的“冰川遗址”论点的不确凿之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对由寒冻风化作用,而不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奇峰巧石机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 论文
    苗长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乡村空间变化”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乡村工业化对新乡村经济空间、新乡村社会空间和新乡村地理空间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乡村工业化与乡村城市转型的区域不平衡性,提出了中国乡村城市转型过程中几个应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 论文
    陈佑启, 武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乡交错带位于城市与乡村交互作用的地带,是我国21世纪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地区。从区域的角度,揭示城乡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征,分析其动态演变机制,对该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协调人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论文
    陈爽, 姚士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城市将是我国挖掘城市用地潜力的主要对象,而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在于对土地的统筹安排,包括调整城市现有用地结构、倡导综合性土地开发、强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
  • 论文
    朱诚, 张建新, 俞锦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铀系法测定的5组化石年代数据表明,南京汤山猿人年代为280~430kaB.P.之间;以剑齿象、李氏野猪、肿骨鹿、葛氏斑鹿、三门马等为主的古动物群化石,证实了南京猿人生活在中更新世中期偏晚,距今约350ka左右。鉴定的孢粉主要为喜暖湿、暖干的落叶阔叶与针叶及蕨类混交林以及偏干凉的(松)针叶林,既未发现反映寒冷的云杉、冷杉,也未发现反映干旱的黄连木,表明本区猿人生存时并未经历中更新世冰期时的冰川环境和明显的干旱环境,其生存环境比周口店猿人生境要温和湿润得多。本区猿人用火和制作石器的方式尚有待对葫芦洞大厅坡积体的彻底发掘才能最后了解。
  • 论文
    孙根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旅游本底趋势线的概念,依据1978~1996年共计19年境外客流量统计数据,经过“滤波”订正,建立了外国人、港澳台胞、华桥及境外客流总量4条本底趋势线;利用旅游本底趋势线“晴雨表”功能说明‘89风波对我国境外旅游业的影响,利用预测功能预估了未来4年我国境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 论文
    陈浮, 彭补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区域城镇土地类(型)、等(级)、级(别)和基准地价、宗地地价、商业路线价的城镇土地价格体系,为区域城镇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南京市域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 论文
    刘景双, 朱颜明, 黄锡畴, 于君宝, 孙雪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化学元素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分类的角度,分析了大量营养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在岳桦(Betula ermani)体内的含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量营养元素在岳桦体内的含量高于其它几类元素的含量;在新陈代谢旺盛的叶片中各类型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生物学功能相似的大量营养元素和必需微量元素在岳桦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其它三种类型的元素变化无规律可循,表明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变化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在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综述
  • 综述
    张金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在不断升高,近年来增加速度加快,预计2030年CO2浓度将加倍,这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即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全球平均降水增加,但变化幅度区域差异显着。气候变化对土壤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土壤碳库和碳流将发生显着变化;土壤释放CO2和CH4的量明显增加;有机质分解加快;土壤N流失加快;土壤生物多样性会受影响。
  • 综述
    周华锋, 傅伯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景观结构及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景观结构主要考虑斑块大小、形状、边缘、廊道这些景观要素,干扰主要指人类干扰;阐明了这些要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为指导保护区设计、物种管理及土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杨志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青山调角海子剖面的孢粉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依据,结合邻区古土壤序列、湖泊演化及考古研究资料,阐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始于9250aB.P.左右,结束于4000aB.P.前后;6330aB.P.前后出现大暖期植被与气候变化的重要转折;6850~6330aB.P.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的鼎盛期,当时调角海子地区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气温比现在高2~3℃,降水量至少高于现代150~200mm.
  • 研究报道
    许清海, 阳小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冲积物是第四纪孢粉分析经常遇到的研究对象。冲积物孢粉研究表明,晚全新世以来,人类活动是影响冀北山地植被演变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白河流域森林植被的破坏可能较早;对潮河流域森林植被的破坏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