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伍永秋, 崔之久, 葛道凯, 刘耕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地层与沉积相、地貌特征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本区在早、中更新世之交发生了一次剧烈的构造运动,正是这次构造运动使本区强烈抬升至与现代接近的高度,而在此之前,本区的海拔不超过1500m.
  • 论文
    曹有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介绍Y·海斯的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模式,对长江下游(南京以下)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科学实证。认为:该集装箱港口体系已经经历了初始、扩散两个阶段,现正处于集中阶段的初期,今后10年该集装箱港口体系将迅速完成集中化过程,从而进入枢纽中心阶段。
  • 论文
    马建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7个土壤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选择土壤氧化物迁移系数、硅铝铁率、活性铁与全铁之比、活性锰与全锰之比、Ba值、β值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角度深入探讨了河南省伏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海拔950m左右。
  • 论文
    刘海泳, 顾朝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括总结了近年来北京出现的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并对其演化特点和形成机制作出了分析。
  • 论文
    刘彦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地是具有高度和坡度的自然综合体,由此决定了土地类型分异的序列及其结构格局的特殊性,形成土地空间格局、土地数量格局和土地质量格局等3种基本形式。格局分析可以揭示土地类型与功能的异质性和有序性,从而为全面认识土地类型群体的生态属性与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以陕西秦岭北坡为例,进行了土地类型结构格局的系统分析,并根据山地结构格局的空间层次性、结构多级性和功能多元性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山地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模式及其方案。
  • 论文
    杨开忠, 张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应用经典的经济基础研究方法做了1990年到1995年津、京、沪3大城市工业相对优势变动比较,发现90年代以来,天津逐步形成了电子、交通运输设备、食品等优势行业,而发展条件优越的化纤、化学原料等行业却出现倒退;继而,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了天津市工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天津工业对环境的压力逐步减弱,技术、知识密集型部门有较大程度增长。最后,提出了京、津工业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
  • 论文
    佟连军, 张明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辽中南地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阐明了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为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创造条件。
  • 论文
    黄家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多时相遥感动态分析方法对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近四十多年来江岸变迁进行调查,并建成江岸变迁图形数据库。对多期航道水深测量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建成航道水深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河床时空演变规律,结合沿江地质地貌、护岸工程等信息,对长江下游江岸稳定性进行评价。
  • 论文
    赵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山东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监测剖面的水化学监测数据,从水化学指标与Cl-含量的关系入手,采用不同侵染程度组段将所选定的水化学指标对Cl-含量作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海水入侵过程中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变化作了研究。研究表明,多数水化学指标及几项灌溉水质指标与侵染程度有较明显的宏观相关性,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两个剖面分析数据的对比揭示出莱州湾东部与南部沿岸海(咸)水入侵的区域差异性。
  • 论文
    延军平, 汪西莉, 孙虎, 陈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陕西、甘肃部分地区气象、水文实测资料的分析,证明本区径流系数在逐年下降。在径流减少原因中,当时间尺度分别为40年、30年、20年、10年时,自然因素导致的径流递减率分别为17.5%,34.2%,51.7%,70.3%,径流量分别减少0.14%,0.34%,0.52%,1%.
  • 论文
    侯书贵, 秦大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初始消融季节的连续雪坑离子浓度剖面,初步探讨本区冰川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及其对雪冰化学记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积雪内的大部分化学成分随融水向下渗浸,并富集在雪/冰界面处或附加冰内。当冰川消融进一步加剧、导致大部分离子成分随融水进入冰川径流,则会最终形成离子浓度很低的冰川冰,冰芯之定量记录将蜕变为定性结果。另有证据表明各离子间不仅存在淋溶择优性,而且各离子在不同淋溶阶段被淋滤的程度也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 论文
    黎劲松, 霍文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最着名的砂金产区,砂金矿的形成与该区第四纪以来独特的冰缘地貌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在系统分析大兴安岭北部各类冰缘地貌景观基础上,根据大林河下游冰缘现象及其孢粉分析数据对其形成的古气候环境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于世永, 朱诚, 曲维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来自苏州草鞋山遗址年代学、生物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新石器文化演进与全新世气候突变的事件有关。高分辨率、连续的孢粉、粒度和磁化率记录证实,崧泽文化是在暖湿气候条件下出现和繁荣的,发生在5365 aB.P.左右的一次干旱事件使之走向衰落,而出现在全新世大西洋期与亚北方期过渡阶段的一次气候转型事件中断了本区文明达200年之久。5160 aB.P.以后,气候转为暖干,经历了一次干旱事件后,良渚文化发展起来。
  • 研究报道
    王毅勇, 杨青, 王瑞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分布区,经多年开垦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开垦后下垫面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使本区土壤氮循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三江平原地区典型低湿地大豆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李长生教授所提出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来模拟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植被-大气之间氮素的循环,以及温室气体N2O的排放规律。
  • 研究报道
    侯威岭, 仲伟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兴安岭南坡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生态序列研究。按等高差系列共选8个样地,分属不同植被类型。对各样地土壤动物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序列诸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是主导因子;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大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与一般情况相反,乃因取样区特殊的小气候所致;云冷杉林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都比其它群落少。
  • 研究报道
    赵景波, 黄春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岐山剖面孢粉分析表明,黄土高原东南部晚更新世植被与气候变化可分为7个阶段和13个小阶段。其中末次冰期的3个冷干阶段和2个温湿阶段被分别命名为秦家寨、岐山、坡头冰阶和尚家坡、杨家湾间冰阶。冰阶的植被以温带森林草原为主,间冰阶的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 研究报道
    杨梅学, 姚檀栋, 丁永建, 王绍令, 陈贤章, 小池俊雄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98年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D110点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的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半年(5~9月)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可达40cm深处),且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但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冬半年(10~4月)土壤温度尽管也存在日变化,但变幅较小。就所研究的时段而言,6月地表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最大。一年中最低温度的变化较小且平稳;而最高温度的变化较大,尤其是9月到10月的降温过程和4月到5月的升温过程都相当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