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2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2-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中国地貌分类、区划与制图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沈玉昌, 苏时雨, 尹泽生
    1982, 2 (2):  97-105.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97
    摘要 ( )   PDF(2717KB) ( )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貌是基本要素之一,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关心地貌,并加以分类、分区与制图。我国古代文献中虽然很早就有关于地貌的记载,但详细地叙述地貌并加以分类的著作,当首推二千多年前的《尔雅》一书,该书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四篇,内容十分丰富详细。我国现今通用的平原、丘陵等名称均渊源于此。汉、唐以后,关于山川的记载更为详尽(如《汉书·地理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泥炭性质及发育的探讨
    马学慧
    1982, 2 (2):  106-116.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06
    摘要 ( )   PDF(3193KB) ( )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泥炭资源比较丰富。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濒滨海大陆架,西至西藏高原,泥炭分布广而零散,且裸露泥炭多于埋藏泥炭。裸露泥炭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若尔盖高原、云贵高原西部、新疆的博斯腾湖滨以及西藏高原南部;埋藏泥炭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华中与华南的低山丘陵、云贵高原等地。本文根据一些泥炭矿点的考察和分析化验资料,对我国泥炭的组成、特性以及全新世以来泥炭的形成和发育初步探讨如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的初步探讨
    方如康
    1982, 2 (2):  117-124.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17
    摘要 ( )   PDF(2858KB) ( )  
    “土地”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一切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活动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一个国家利用土地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标志着这个国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因此,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的研究,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基斯坦波特瓦尔高原构造地貌研究
    徐叔鹰, 李吉均, 艾南山
    1982, 2 (2):  125-134.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25
    摘要 ( )   PDF(2766KB) ( )  
    西喜马拉雅山前的波特瓦尔(Potwar)高原是亚洲南部晚新生代标准地层——著名的西瓦利克(Siwalik)沉积最发育的区域。它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在喜马拉雅山和旁遮普(Punjab)平原之间狭长地带的西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作物合理布局的气候依据
    孙玉亭, 杨志慧
    1982, 2 (2):  135-142.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35
    摘要 ( )   PDF(2637KB) ( )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受气候条件制约,作物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如何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充分发挥资源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晚熟品种和喜温作物大幅度北移,越区种植是作物遭受低温冷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物的合理布局,不但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前提,同时也是避免低温冷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作物的合理布局必须首先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鉴定每个地区气候条件对各种作物的满足程度,其主要标志是产量、稳产程度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洋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地球化学特征
    王景华, 郑建勋
    1982, 2 (2):  143-153.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43
    摘要 ( )   PDF(2859KB) ( )  
    北京官厅水库是由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汇水而成。其中洋河是主要河流,对官厅水库水环境的地球化学形成有重要作用。它的上游由东洋河、西洋河和南洋河组成。三者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柴沟堡汇合,又流经宣化,下花园等地,进入官厅水库。整个流域面积大约14140平方公里,全长250公里。官厅水库水环境的变化除了受工业污染影响外,上游地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也是影响和控制水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糊数学在小区域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杨美华, 王铭文
    1982, 2 (2):  154-161.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54
    摘要 ( )   PDF(2791KB) ( )  
    农业气候区划是对农业气候作等级的区域性的划分。分类是区划的基础,区划是分类的高级阶段。随着科学的发展要求分类与分区的依据定量化、数学化,因为这样才能更深刻的揭示每个农业气候区质的特征,为因地制宜的规划土地,计划生产,进行气候改造工程设计,挖掘气候资源的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问题讨论
    南水北调水量平衡变化的几点分析
    刘昌明
    1982, 2 (2):  162-169.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62
    摘要 ( )   PDF(2524KB) ( )  
    水量平衡不仅是调水方案与规模的依据之一,而且也是予估自然环境将来变化的基础。实现南水北调,首先会引起地区水量平衡状况的直接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其他环境生态因素与之相适应的某种变化。最后将构成对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调水影响的性质和范围来看,水量平衡的变化可以划分为三种地区:1.引用区,水量平衡变化的范围主要是在引水口以下的流域,东线是在长江三江营以下地区,中线是汉江丹口以下地区。实行调水以后,水量平衡要素中的径流项减小;2.输水区,指引水通过的输水渠道与蓄水体。实现调水以后,渠道两侧地区土壤包气带充水、地下水补给加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导
    松嫩平原的植被
    李崇皜, 郑萱凤, 赵魁义, 叶居新
    1982, 2 (2):  170-178.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70
    摘要 ( )   PDF(3518KB) ( )  
    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中部,其范围大致是:北纬43°30’—48°40’,东经121°30’—127°00’。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图1)。在广阔的平原上,河流纵横,水源丰富,土层深厚。分布在平原上的草原具有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毒害草少的特点,是我国和世界上最好的草原之一,也是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牧、农、林结合的重要基地。因此,松嫩草原植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城市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姚士谋, 吴楚材, 徐桂卿
    1982, 2 (2):  179-187.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79
    摘要 ( )   PDF(2772KB) ( )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集中点与各种物质要素的集聚点。列宁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确实,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创造性的和生产组织的巨大作用,代表了一定地区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然而,城市的发展,不但受自然、经济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涉及的因素更为复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从我国国情和生产力水平出发,研究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活动
    国际地理联合会工业系统委员会简介
    李文彦
    1982, 2 (2):  188-190,192.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88
    摘要 ( )   PDF(2113KB) ( )  
    国际地理联合会工业系统委员会的前身是第22届国际地理联合会理事会决定建立的工业地理工作组。英国的E·F·哈米尔顿博士被邀请为主席。1974年9月在英国召开了首次会议,有16个国家30名地理学者参加,集中讨论了工业移动和工业地理的研究方向两个课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地貌调查与制图组织及其学术动态
    陈志明
    1982, 2 (2):  191-192.  doi: 10.13249/j.cnki.sgs.1982.02.191
    摘要 ( )   PDF(965KB) ( )  
    地貌调查与制图已成为许多国家地貌研究的主要方法,它不仅涉及地貌学本身的发展,而且促进地貌学的实际应用。国际地理学会(IGU—下同)自1960年成立有关组织以来,已进行了积极的活动,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组织简介为推动各国地貌调查与制图的发展,IGU在第19届(1960)会议上,正式在应用地貌委员会之下,建立地貌制图分会。分会由波兰D.M.克利马舍夫斯基任主席,其成员来自波兰、法国、瑞士、苏联、捷克、加拿大、比利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英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美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