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张文尝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客运输迅速发展,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利用空间运输联系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于旅客生成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原因进行的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以及各地区的旅客生成密度大幅度增长。同时,省级区域旅客生成密度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省级区域旅客生成密度的相对差距20世纪80年代上升、90年代有所下降;高客运密度区从相对均衡分布变为向南方区域倾斜。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和交通网发展。
  • 论文
    仇方道, 朱传耿, 单勇兵, 马家常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SPSS软件包与GIS技术,对中国各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特征。认为,形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而不单单是经济因素;以综合指数方法测度的区域差距明显低于经济差距;北方沿边地区较高的经济水平与低下的社会经济结构水平呈现明显的错位;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自沿海向内陆表现出高-低-次高-低的4元结构;从全国尺度看,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呈轴线开发模式,而在区域尺度上则表现为由核心区向周边地区逐步下降的"凸"字型空间格局;全国县域综合发展可分为高度协调发展型、中等协调发展型、社会经济结构滞后型、初级协调发展型、整体发展滞后型。
  • 论文
    郐艳丽, 刘继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认识及吉林省城镇体系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基础上,借鉴发达省区的经验教训,实施适应吉林省发展的"保护两厢,聚集中央"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采取战略取舍、结构分异、整合发展、空间管制等战略举措充分发挥省域城镇体系的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论文
    常静, 李雪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城市化研究中,表征城市垂直空间增长的标度因子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引入城市垂直空间生长的标度因子新变量,修正了城市地理学中应用极广的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方程和城市要素—产出关系的Cobb-Douglas函数。并以大连市为例,进行大连城市系统人地结构发展的异速生长分析,建立了城市化投入产出模型,拟合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土地—产值结构的发展。
  • 论文
    郭荣朝, 顾朝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西铁路东起江苏南京,西至陕西西安,沿途经过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五省,铁路总长1149km,是我国又一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宁西铁路建成通车将极大地改善沿线地区交通条件,并推动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宁西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的作用以及沿线区域概况,指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宁西铁路沿线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并提出构建对策:统一规划,完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统一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细分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统一协调,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比较优势,构建经济增长极,进行空间结构重组;市场导向,实施产业结构重构;控制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
  • 论文
    匡耀求, 黄宁生, 胡振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东莞市32个镇区1995~200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考察表明,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东莞市北部水乡,尤其是水乡下游各镇区的经济增长,妨碍了其优势的发挥和产业的升级。一个地域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完全局限在该地域内,承受最大影响的往往是其下游地域和下风向地域。水乡上游保护区的发展实践表明,保护环境并不一定会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
  • 论文
    杨梅学, 姚檀栋, 田立德, 鲁安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降水量和δ18O资料,基于来自海洋性气团的水汽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低、来自局地蒸发形成的降水中δ18O较高这一认识,尝试性地给出了划分不同来源水汽的标准。基于此标准,对研究区域中局地来源水汽和海洋性气团水汽在总降水中所占的比率定量估计。就安多附近平均而言,1998年6~9月海洋气团的直接输送而形成的降水量至多占总降水量的32.06%,而局地蒸发的水汽所形成的降水量至少占总降水量的46.86%。其它至少有21.8%可能来源于季风环流对沿途蒸发水汽的输送。青藏高原中部(如安多等)的降水,可能是海洋性气团携带的水汽经过若干次凝结-降水(降落到地面)-蒸发-再凝结等过程,不断循环并依次将水分通过季风环流向高原中西部推进。
  • 论文
    路云阁, 李双成, 蔡运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小波变换对内蒙古27个气象台站40年(1956~1995)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956~1958是40年中最冷的年份,20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是两个主要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时期。在大时间尺度上,气温和降水基本处于相对高值,气温有逐渐增加趋势,部分气象台站的降水有减少趋势;中小尺度上气温和降水变化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体现在气温冷暖变化和降水多少变化的频率和强度上。内蒙古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沿纬度分布的特征,降水变化基本上体现了一种沿经度分布的空间格局。对内蒙古3~5月气候干湿状况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是两个相对湿润时期,1994年后气候最为干燥,大时间尺度存在非常明显的气候由湿润到干燥的变化趋势;中小尺度上干湿状况变化较频繁。
  • 论文
    肖学年, 崔灵周, 王春, 李占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数字摄影测量与GIS技术对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小流域模型地貌发育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获得了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形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数据、等高线、纵横剖面等数据,计算出了流域模型各种地貌形态参数,并利用GIS技术进行流域发育过程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摄影测量与GIS技术可准确快速获取流域地貌形态的相关参数及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定量分布,对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过程与地貌形态特征定量作用关系研究及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建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 论文
    封志明, 郑海霞, 杨艳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农业气候资源研究中,站点数据的区域化问题是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与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方法,以甘肃省及其相邻省区的112个站点1970~2001年31年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数据以及计算得到的月平均太阳辐射和潜在蒸散量为数据源,对甘肃省气候资源进行了区域化。对每种气象要素都采用了两种空间插值方法,并对插值结果运用了绝对验证和相对验证两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温度残差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是Spline< IDW, 其值分别为:0.744℃和0.754℃,平均相对误差(RME)分别为:9.56%和9.66%。降水的平均绝对误差是Kriging温度>潜在蒸散量>降水,但都达到了较高的精度。
  • 论文
    许有鹏, 李立国, 蔡国民, 张立峰, 李景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东南沿海中小流域经济发达,洪水灾害频繁发生,防洪减灾研究十分重要。洪水风险图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洪水灾害等多种信息,在防洪减灾中可发挥重要参考作用。以中国东南沿海甬江流域为例,开展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持的洪水风险图信息系统研究,借助历史洪水数据库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结合流域空间信息动态分析,探讨流域洪水风险图快速编制的方法和途径。该研究为洪水风险图动态更新创造了条件,提高洪水风险图的准确性,为中小流域防洪减灾快速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论文
    武利, 张万昌, 张东, 周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介绍一种进行斜坡稳定性定量研究的分布式模型——SINMAP模型。该模型以水文学理论为基础,耦合稳定状态水文模型TOPMODEL与大范围斜坡稳定性模型,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进行斜坡稳定性评价。选取汉江江口流域作为试验研究区,以DEM、遥感影象、各种专题图件及地面考察资料作为信息源,利用SINMAP方法获得可视化的研究区地表稳定性指数专题图。经实际资料检验表明,该模型可获取较高的预测精度,尤其在流域尺度上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论文
    颜长珍, 吴炳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晋陕蒙接壤区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象为信息源,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从中提取林草覆盖空间数据。分析得出2000年全区有林草地面积332.19×104 hm2,占总面积的56.87%,其中林地占13.72%,草地占86.28%。14年间林草植被净增加了2.29×104 hm2,占林草面积的0.69%,总的变化趋势是林草覆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调节功能趋向衰减。林地被毁、草地开垦和沙漠化是林草覆盖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其新增部分主要是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结果。
  • 论文
    罗潋葱, 秦伯强, 朱广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太湖入流区域的湖州和宜兴两地46年(1957~2002)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降水在不同季节内的分配情况及多年变化规律和周期性特征。研究发现,46年来在整个全年降水中,汛期降水量约占60%左右,且有逐年递减的趋势;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35%和15%左右,并逐年递增。就递增趋势而言,冬季较夏季平缓。从旱涝等级的分析结果判断,1974年以前基本以轻旱为主,1974~2002年间具有旱涝交替特征。在所有灾害年中,84.8%的年份为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年。从谱分析结果判断,年降水量具有20年的主振荡周期和3.3年、2.2年的次周期,并出现与太阳黑子变化反位相的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为少雨期,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为多雨期。根据降水的周期性特点,本世纪初的20年中,太湖流域将呈现少雨特征, 但并不排除气候异常造成在部分年份出现较大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 论文
    沙占江, 马海州, 李玲琴, 周笃君, 曹广超, 欧立业, 黄华兵, 杨海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遥感数据,综合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多尺度空间分层聚类的部分监督分类方法和主成分方法,分析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库区1987~1999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提取专题信息,不同要素采用不同方法;具体分类中,土地利用类型的一级类型耕地、水体及未利用土地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方法;对一级类型草地采用多尺度分层聚类算法的部分监督分类方法。结果表明,草地信息利用SSHC方法提取结果较好,与Bayes分类方法相比,精度提高4.2%,SSHC所获结果数据Kappa系数为0.84,Bayes所获结果数据Kappa系数为0.78。对某专题要素分类,此方法结果较优。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汤惠君, 胡振琪, 苏少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土地整理的研究现状出发,在简述土地整理模式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针对广东省土地整理的实践,探讨了土地整理的运作模式和特点以及土地整理的经验对其它地区的启示与借鉴,并指出:"广东省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是关键。所以,土地整理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不断完善土地整理的内容,将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及土地生产力的提高相结合,促进全省土地的集约利用。"
  • 研究报道
    王淑兰, 柴发合, 张远航, 周来东, 王琴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夏、冬两季分别进行的三种粒径颗粒物同步连续采样监测试验,确定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细颗粒物污染严重且有明显二次污染的污染特征。用多重回归分析、富集因子分析及化学成分的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类燃料及油品燃烧、生物质或餐饮烹饪行业排放、建筑及冶金行业的排放等。
  • 研究报道
    张捷, 刘泽华, 解杼, 都金康, 张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对网上调查统计和旅游网站特征指数(TWCI)的设计及其分析,描述了中国旅游网站的空间分布类型并分析了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国内旅游网站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而区域旅游网站发展规模数量与区域社会经济基础、网络技术基础背景以及区域旅游发展的区域分异具有较大的一致性。文章利用TWCI进行了分区并提出了中国旅游网站的若干发展策略。
  • 研究报道
    杨效忠, 陆林, 张光生, 卢松, 宣国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力因子探讨,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实质是在诸多外部因素影响下的旅游产品结构持续调整的过程,旅游产品结构调整贯穿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通过旅游产品结构双周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论述影响生命周期的内在、外在因素及作用机制,阐释了Butler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深化了旅游地演进规律的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普陀山已走过探索阶段、参与阶段,正处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是今后理想演进阶段,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演化与调整验证、支持这一观点。最后,提出了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若干对策。
  • 研究报道
    苏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是由不同人口和社会特征的旅游者组成的,他们的旅游动机和需要各不相同,旅游体验质量也存在差异。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在对周庄旅游者动机和体验质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交互分析和分层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周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根据主导动机的不同将周庄旅游者分为4 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人口社会属性及旅游行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提出了周庄旅游产品调整的对策。结果表明:身心放松因子是周庄旅游者的基本动机;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心理内在推力驱使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高,而主要受旅游地属性外在拉力吸引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低;不同类型旅游者对周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期望值一致很高,而对于周庄的旅游设施、服务、主客关系、产品价格的要求不一。
  • 书评
  • 书评
    钱多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在地学和生物学研究日益走向精确化的今天,很有必要系统地归纳和整理国内外建模成果,以促进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领域建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