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3年, 3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3-08-20
      

  • 全选
    |
  • 陆大道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陈雯, 王珏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一体化空间格局,并不是均匀的空间发展,而是经济更为集中、分工日益密切、生活水平从分异到收敛的过程。从密度、距离、功能分工和联系分割维度,构建评价区域一体化的4类指标,在宏观层面上对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空间格局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深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开发密度不断增强,但核心集聚与区域扩散并存;交通可达性显著提高,区际间商贸流动距离缩短,成本下降;地区专业化水平提升,地区间实现分工与协作。其中,制造业正由原核心向外围转移,而生产性服务业则出现核心城市集聚态势;多层次、多模式的网状区域管治体系正在建立。

  • 鲁莎莎, 刘彦随, 关兴良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逐一考察和判断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地域分异的形成条件及其主导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利用研究区农村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采用层次分析、SOFM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农业地域类型区。其次,界定农业地域多功能类型,从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及休闲与文化传承功能等多维角度,构建农业地域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并结合区位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主导功能亚区。最后,将农业地域类型划分结果与农业地域功能分区结果进行耦合与叠加,获得了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农业综合区划方案,并就综合区划方案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类型区域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 夏永久, 朱喜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为认识城市更新对低收入阶层所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优化改造该类住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南京郊区8个拆迁安置社区的案例研究发现,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具有6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满意度评价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就业环境维度、设施配置维度、地理空间维度、自然环境维度、住房条件维度和人文社会维度,社区满意度评价整体偏低,以就业环境、设施配置及地理空间维度尤为突出,表明被迫动迁后低收入居民在就业以及城市公共设施享用等方面的情况最不理想。不同组间的居民社区满意度差异显著,时间、空间、文化程度以及工作稳定性状况是社区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梁振民, 陈才, 刘继生, 梅林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化发展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见证。从人口、经济、空间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和质量与速度协调测度模型,对城市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测度结果表明:① 从阶段类型看,沈阳处于后期完善阶段,大连、长春、哈尔滨处于优化提升阶段,12个地级市处于加速提升阶段,18个地级市处于低质量阶段;② 从质量与速度协调度上看,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属于质量超前型,大庆、辽阳、绥化为速度与质量协调型,其余27个城市为质量滞后型;③ 从子系统的城市化质量主导类型看,辽宁省属于经济导向型城市化,吉林省城市化主导类型特征不明显,黑龙江省属于空间导向型城市化;④ 城市化发展质量空间分异呈现出由南向北依次递减的趋势。其次,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城市化发展质量划分成核心城市区、周边城市区、外围边缘城市区3个层级,并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每个层级的特征。最后,从国家执行政策、人口迁移、区位优势、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问题4个角度探讨了城市化发展质量产生地域层级的内在机理。

  • 李汝资, 宋玉祥, 李雨停, 陈晓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具有人地相互作用短时限、高强度特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熵值法系统评价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其特征,结果显示:①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呈波动减小趋势,生态环境状态逐渐趋于好转,生态环境响应得分降低,但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②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高,但生态环境演变的省际差异显著,同时环境改善效果与生态建设成效差距突出;③ 近10 a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具有显著的时间、空间、结构特征。并从重点工程实施、区域组织协调、环境治理投入、产业结构演变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演变的成因,最后提出相应措施。

  • 符文颖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考察珠江三角洲的电子产业集群在生产系统、劳动力市场、融资体系、创新系统以及商务模式5个方面的特征,指出珠江三角洲的电子企业在社会资本基础上发展 呈灵活化外包的生产组织模式,但整个集群的劳动力市场、融资体系和创新系统都表现出福特式的封闭内向化特征,是典型的福特-后福特二元生产系统。建立创新行为的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R&D投入、CEO背景、员工流动率以及城市化经济对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并有效区分了这些因素在不同创新类型(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创新活动仍然保持福特式的内部化特征,大中型企业和R&D投入是区域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城市化集聚经济反而对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产生负效应,地方化集聚经济主要通过劳动力流动促进产品创新。

  • 杨俊, 席建超, 孔凡强, 葛全胜, 李雪铭, 高航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利用图斑综合是实现其多尺度表达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相邻图斑的融合、相离且语义邻近图斑的聚合、狭长图斑的综合以及要素边线的化简等。通过以下4种方法实现图斑综合:① 以要素间语义相似度为先决条件并顾及空间拓扑关系建立邻近度分析模型,通过模型检索要素的最邻近图斑实现数据融合;② 以相离要素缓冲区交集中的节点建立多边形要素填补桥梁区域实现要素聚合;③ 以相邻要素的缓冲区将狭长区域剖分,并融合到周围要素的方法来实现狭长图斑的综合;④ 以Douglas-Peucker算法实现要素边线化简。上述方法对普通图斑及特征图斑均提出了各自适应的综合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及算法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地类面积平衡、也能有效控制要素变形、合理压缩数据并保证地图简洁、美观,保证自动化制图综合的简捷高效。

  • 王耕, 王嘉丽, 龚丽妍, 苏柏灵, 刘秋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研究区1990 年、2000 年和2009 年3 期TM遥感影像数据,在GIS 格网技术下量化多源数据,创建区域生态安全格网数据库, 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生态安全状态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基础,构建区域生态安全GIS-Markov 模型,通过 计算区域生态安全状态转移矩阵,揭示区域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0~2009 年甘井子区 各街道生态安全指数逐年增加,其中1990~2000 年生态安全变化较大的地区集中于甘井子北部和中部,西部和 南部地区生态安全变化较小;2000~2009 年除泉水街道与南关岭街道外,其他地区生态安全状况均大幅好转。 ② 区域背景在生态安全空间演变趋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甘井子区生态安全演变的可能性受邻域的影 响,安全等级较高的邻域对生态安全等级转移起到正面作用,而安全等级较低的邻域则产生负向影响。1990~ 2000 年,甘井子区生态安全状态受较高安全等级邻域的影响,安全状态好转的面积较大,营城子街道北部及革 镇堡街道西部的农村地区受较低安全等级邻域的影响,安全状态变差。2000~2009 年,甘井子区生态安全总体 向好的方面转变,受邻域的影响较小,只有泉水街道及营城子街道与红旗街道交界处受不安全邻域影响,其生态 安全状况转差。

  • 马海涛, 武前波, 赵建吉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演化动力是经济地理学讨论的热点话题。然而相关研究集中在一定空间尺度内的网络演化动力,缺少对网络跨尺度演化动力的讨论。以2011年迅速成名的草根歌手朱之文为例,运用百度百科和百度贴吧对朱之文一年来演出行程的详细资料,探讨草根明星活动网络的空间演化过程及其动力。研究发现,朱之文的成名网络经历了地方尺度的个人关系网络、省域尺度的草根成名网络、国家尺度的名人活动网络和全球尺度的影响扩展网络4个网络演化过程,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使得朱之文从地方网络向国家再向全球网络的跨越极其迅速。运用关键行动者、组织、技术和制度构建网络空间演化的分析框架,研究认为不同尺度关键行动者是草根明星发生网络跃迁的直接动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全民普及是草根明星网络快速升级的重要支撑,各级电视节目宣传平台是草根明星提升网络地位的重要推力,国家层面惠农政策的实施是草根明星频现的根本原因。

  • 李志, 周生路, 吴绍华, 吕立刚, 吴滢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改进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连云港市主城边缘区2 000余个农居点用地斑块单元城镇化整治的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适宜城镇化整治的农居点单元占45%;受道路引力、地形高程阻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适宜度分布呈显著的集聚和突变特征。适宜城镇化改造的农居点单元集中分布在朝阳镇、海州经济开发区、花果山等少数乡镇(街道)内。距市区旅行成本10 min的等时线和地形高程为10 m的等高线,是适宜度显著分异的界线。位于界内的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适宜概率超过70%,界外适宜度概率不足30%。界内农居点用地可就地改造为城镇用地,界外农居点适宜保留现状或进行其他如向农业、林业发展的土地整治。由上述等时和等高两线形成的复合界线可作为研究区农村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分界线,为该区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规模的发展提供指导。

  • 徐康, 吴绍华, 陈东湘, 戴靓, 周生路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城市增长管理、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重要工具,但如何科学定量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针对目前城市增长边界定量划定研究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城市水文效应,适用于城市内涝易发区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该方法整合了元胞自动机(CA)模型与区域水文模型(SCS),通过CA模型预测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扩张范围与形态,并以此作为城市水文模型的参数,评估城市淹水面积的比例及风险,最后根据风险水平确定城市增长边界。以镇江新民洲为例,实证研究了该地区的城市增长边界的合理划定,研究发现该区域城市扩张规模控制500 hm2之内,城市在最大降雨条件下城市积水面积的风险水平能有效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新民洲的水文风险控制及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同时可为其他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提供方法参考。

  • 尚可, 何金海, 朱志伟, 詹丰兴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cripps和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月平均海温资料,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提供的逐月扩展重建海表温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时滞相关方法从预报的角度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温度和热含量与江南春雨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江南春雨空间分布的主要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分布,其次为南北反向型,第三模态表现为东西反向型;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与江南春雨强度的关系比海表温度更为密切,从相关区域的集中性、稳定性及相关显著性和预报超前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将热含量作为预报江南春雨的首要因子。热含量影响江南春雨的敏感海区位于4°N ~16°N,130°E~170°E,预报关键时段为前一年7~12月。

  • 齐文文, 张百平, 庞宇, 赵芳, 张朔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庞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影响其周围的气候,也影响整个亚洲甚或全球的气候,而且本身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但高原上气象观测站点极为稀少,降水资料奇缺,难以完整、深刻地认识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选用热带降雨测量计划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3B43月尺度降水率数据,并根据114个气象站点数据与TRMM数据的差额和克里格球形插值模型对原数据进行了修正,克服了原数据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的问题,并以此分析了青藏高原1998~2011年的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格局与季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证实了青藏高原降水的空间格局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基本分布规律,包括喜马拉雅山北坡雨影区、高原西北部“寒旱核心”的存在;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包括阿里喀喇昆仑山少雨区、高原腹地相对湿润区、横断山脉中心相对干旱区等。高原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其中,西、北部春(3~5月)、秋(9~11月)和冬(12~2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均为20%~30%,夏季(6~8月)降水稍多,比例为30%~40%;东南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比例高达40%~60%,春、秋降水比例为20%~30%,冬季降水比例低于10%。

  • 詹丰兴, 刘芸芸, 何金海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从1951~2012年逐月的历史时间序列中提取出准2 a振荡(TBO)分量,对中国江南地区春季(3~5月)降水的TBO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 TBO为江南春季降水最主要的年际周期,TBO分量的方差贡献占到原始序列的52.2%。② 江南春季降水与热带海温异常存在明显的时滞关系,其TBO分量与前期Nino3.4区和印度洋海表面温度距平(SSTa)的相关较原始序列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说明热带海温异常对江南春季降水TBO分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③ 江南春季降水TBO与Nino3.4指数的时滞关系还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转折,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江南春季降水TBO分量与Nino3.4指数在滞后1~11个月内都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这种时滞关系减弱,直至21世纪以来,江南春季降水TBO与Nino3.4指数的时滞关系又重新建立。④ 通过对比分析年代际转折前后与江南春季降水TBO循环所对应的热带海温演变特征,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TBO分量与超前1个季节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具有同步性,使得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稳定;而1986~1999年期间,无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或者印度洋地区海温的演变,都没有表现出像之前类似的TBO循环特征,从而导致两者的相关关系减弱。也就是说,江南春季降水的TBO与中东太平洋海温时滞关系的年代际转折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是否具有显著的TBO周期密切相关。

  • 陈志凡, 赵烨, 郭廷忠, 王水锋, 田青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市通州区凤港减河典型污灌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污灌对耕作土壤中Cd、Cu、Zn和Pb的全量与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土壤中Cu、Zn和Pb的含量均低于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限值,Cd的含量明显高于WHO限值。然而,4种重金属的污染负载指数(PLI为1.49~4.54)均高于1,其中Cd的PLI值最高,表明长期污灌已经导致耕作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② 总体来看,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距离灌渠越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少;③ 土壤中Cu、Zn和Pb主要以残余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次是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和离子交换态非常少。而土壤中Cd的碳酸盐结合态与离子交换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次序为:Cd>Cu>Pb>Zn,且表土层高于底土层。同时,研究发现距离灌渠越近,表土层中Cd的生物可利用性越低。总的说来,污灌土壤中较高的Cd含量与其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对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风险。

  • 李鸿凯, 李微微, 蒲有宝, 王从洋, 王松梅, 杨晓林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语言rioja软件包的加权平均(Weighted Averaging,WA)和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Weighted Averag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WA-PLS)模型建立了长白山区泥炭藓泥炭地有壳变形虫与水位埋深(depth to water table,DWT)、pH和泥炭湿度的转换函数,为古环境定量重建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rioja软件包应用的实例和参考。结果表明水位埋深以WA-PLS模型最佳(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7.39 cm,R2=0.74);对于pH和泥炭湿度,WA-PLS第一分量和WA.inv都产生了最小的RMSEP和较高的R2值。pH的RMSEP为0.18,R2为0.72。泥炭湿度的RMSEP为1.95%,R2为0.62。如果泥炭剖面的有壳变形虫种类组成与本研究的训练样本集相同,水位埋深、pH和泥炭湿度可以分别以±7.39 cm、±0.18和±1.95%的平均误差进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