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6年, 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09-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任建兰, 周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时间序列性、空间敏感性、指标综合性和趋势可预测性原则,建立表征省级区域发展轨迹的数学模型,并模拟出山东省和浙江、江苏、辽宁、广东五省份1979~2003年发展轨迹及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演变轨迹。从时空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首先在时间维度上分析了山东省三个发展阶段的内在特点,然后在空间维度上总结了山东省25年发展历程的6个特点。最后为山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提出了7条建议。
  • 论文
    薛德升, 孙丽萍, 李志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建立了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21个地级(或以上)城市1985、1990、1995、2000、2003年等5个主要年份国际化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城市国际化的变化过程,归纳出了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三种类型。研究表明:近20年来广东省所有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均在不断提高,可见国际化不是少数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独有现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个线性过程,大部分城市会出现波动和反复。
  • 论文
    吴莉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苏是最近中国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样板之一。以江苏为例,从城市化制度变迁和创新、产业结构转换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角度出发,采用空间分析与经济供求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结合的方法,详细考察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和城市化动力机制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并总结了1990年代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 论文
    赵春雨, 方觉曙, 朱永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芜湖市作为案例地,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入手,探求两者的互动发展,努力寻求促使有效就业的产业发展方向,为解决迅速工业化地区社会发展问题作出有益探索。
  • 论文
    李震, 顾朝林, 姚士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中国城市的地域空间分布并不具有随机性分布特征,过去运用泊松方程规定的随机分布模型对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定量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借助牛顿引力学方程对随机分布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城市空间分布的引力模型,利用2002年数据,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对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进行定量研究,得出6个块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10个条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和8个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结构特征,其中东部省区以多核心多组团式的城市块状聚集区为主,中部省区以单中心单组团式的条状聚集区为主,西部省区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为主。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发育水平差别较大,梯度现象较为明显。
  • 论文
    李同升, 徐冬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渭河流域关中段为例,以SD方法分别建立PRD系统线性增长模型、反馈增长模型和调水耦合模型,并采用Ven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结果显示:基于政府规划目标的线性增长模型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模式,但区内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会持续加大;反馈增长模型可根据流域内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但难以完成关中地区所承担的发展和带动使命;调水耦合模型引入了区外水资源,地区缺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社会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解决关中地区PRD问题有效途径,而调水工程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协同则是近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论文
    曲金华, 江志红, 谭桂容, 孙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51~2001年)海洋表面月平均温度资料、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以及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旋转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REOF)和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了冬季大西洋中低纬海表温度分布的主要模态及其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大西洋中部海表温度异常主要表现为2个基本模态,其中反映冬季大西洋20°~50°N区域海表温度异常的第二特征模态,在年际、年代际变化关系上与中国冬季平均气温关系非常密切。进一步研究表明,冬季北大西洋中部海表温度异常,可激发欧亚EU型环流,致使中国冬季气温异常。
  • 论文
    左其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挽救濒临毁灭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中国政府2000~2003年实施5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结束塔里木河下游300 km河道近30年的断流历史。文章基于大量数据资料,简单介绍塔里木河断流过程;再分析近期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效果;最后从博斯腾湖来水水文特性分析、博斯腾湖调节计算和输水风险分析等方面,阐述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 论文
    赵秀兰, 延晓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3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湿度实测资料出发,探讨了近20年黑龙江省土壤水储量变化趋势及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全区生长季0~50 cm土壤水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出山地比平原、气候湿润区和正常区比半干旱区更易变干的特征;在0~50 cm深度范围内,从地表面开始,随深度增加,土壤水储量的减少幅度逐渐增加;季节特征明显,即春秋季减少幅度大于夏季。在土壤水储量变化趋势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生态和气候特点,探讨了土壤水储量变化对农业和生态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水分管理与调控的措施。
  • 论文
    罗勇, 张百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秦岭山地垂直带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基于2000年夏季卫星遥感影象和1∶25万DEM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提取出秦岭南北坡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垂直带与土地利用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秦岭山地林地占44.83%,草地占35.93%,耕地占18.42%。土地利用在垂直带上地空间分异显著,由基带往上耕地的比例呈指数关系减少,林地呈正抛物线变化,草地则与林地相反。在秦岭南北坡同一垂直带土地利用上也有明显的变化,特别体现在栓皮栎林带、锐齿栎林以及冷杉林带上。
  • 论文
    王建力, 王丽, 何潇, 吴文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重庆金佛山梁天湾洞穴的1 根长达295 mm的石笋进行了高精度的TIMS-U系定年和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建立了末次冰期晚期(31.90~15.21 ka B.P.)长江中游较高分辨率(平均为280 a/mm)的古气候变化序列。从石笋的氧同位素曲线中明显地检出Heinrich事件,并且氧同位素曲线与南京葫芦洞和贵州董歌洞的石笋记录有着良好的对比关系。但明显的差别是,重庆地区石笋的同位素记录表明,该地区末次冰期晚期古气候是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双重影响的。
  • 论文
    朱丽东, 叶玮, 周尚哲, 李凤全, 杨立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粘土的成因尚有洪积、冲积、风成、坡麓堆积风化等多种说法。中亚热带5个红土沉积剖面的粒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1)5个红土沉积剖面的粒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粉砂(4~63 μm)为优势粒组,其含量的平均值为48.12%~68.89%, 粘粒(<4 μm)含量平均值变化于23.83%~50.10%,砂(>63 μm)含量平均值<5%。推测中亚热带红土母质具风成特性,沉积后经历了较强的风化成壤过程。(2)粒度参数高度相关,频率曲线以双峰为主体,概率累积曲线表现为三段式和五段式,表明中亚热带各地红土的沉积环境较为一致,但分选具一定复杂性。(3)在剖面上,红土粒度分布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棕黄色层的平均粒径值较均质红土层和网纹红土层粗,粉砂含量较高。
  • 论文
    董杰, 杨达源, 周彬, 陈可锋, 胥勤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峡库区典型坡面紫色土为例,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在不同坡度、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库区紫色土中Fe、Mn、Ni、Zr、Sr和Ti的含量相对较多,Mo的含量较为丰富,Zn和Pb的含量相对较低。Pb、Cu和Co的含量在一定坡度范围内随坡地坡度的增大而减少,Zr和Cr的含量则增加。紫色土中Cu、Pb、Co、Ti、Zr、Ni、Cr、S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随坡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耕作土和非耕作土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明显,人为活动是引起库区紫色土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 论文
    刘宇, 匡耀求, 吴志峰, 黄宁生, 周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Landsat TM6热红外遥感数据、土地利用专题图件、气象观测资料反演了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东莞市的城市地表温度。构建了三个热效应评价指数:热效应贡献度指数、热像元权重指数和区域热像元权重指数,来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贡献度,发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和耕地的热效应贡献度较大,水域和草地的热效应贡献度较小,未利用地对区域热环境的贡献最小。此外,研究表明,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东莞市水面和陆面1988~1998年的温度反差明显增大。
  • 论文
    胡春生, 潘保田, 高红山, 徐树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对河西地区最近150 ka河流阶地年龄数据的处理,发现存在7个明显的河流阶地发育时期,即150、100、70、40、30、12和6 ka B.P.。经过相关构造和气候资料的论证,文章认为,在150和70 ka B.P.附近形成的两级河流阶地代表了河西地区两期主要的构造抬升,而在100、40、30、12和6 ka B.P.附近形成的5级河流阶地则对应于河西地区5期气候变化事件。
  • 论文
    胥勤勉, 杨达源, 葛兆帅, 陈德基, 薛果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更新世晚期,古金沙江曾在金坪子河段发生堵江,使得金坪子河段成为金沙江发育的局部侵蚀基准点,并影响着三堆子-乌东德河段的河流下切速率。金坪子、凹嘎、龙街和鱼鲊的平均下切速率分别为196~217、145~172、257~305、82~97 cm/ka。凹嘎河段和鱼鲊河段在河谷地貌形态和阶地堆积物形成年代上都有很大差异,其原因为金沙江河谷中存在着多级构造裂点或岩性裂点,两河段性质存在差异,所以该河段不宜做传统的阶地位相分析。金沙江三堆子-乌东德河段的阶地沉积物的重矿物种类较多,以磁铁矿、赤褐铁矿、绿帘石、石榴石为主,并含有稳定矿物锆石、金红石和白钛石,以及十字石、兰晶石等典型的变质矿物。
  • 论文
    俞雷, 刘洪斌, 武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重庆三峡库区为试验研究对象,论述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流域水系的方法、原理。应用"burn-in"算法,对DEM进行再处理,即将发生河道偏差的平坦区域上的实际河网叠加到DEM中,对河道及河道两侧所在栅格单元高程值进行修正,重新生成流域河网。在原有DEM不作较大修改的前提下,使得生成的河网与实际河网更加匹配,同时也保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 论文
    史春云, 张捷, 尤海梅, 单勇兵, 章锦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城市不仅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目前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流产生地,以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39个城市为空间单元,选取18项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潜在出游力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得到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① 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规模辐射、城市规模集聚、城市人口素质等是影响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四个主要因子;② 中国城市居民潜在出游力的空间分异格局为"四、三、二、四",即39个城市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存在北京、上海、广深三个极点,沿海与内陆两大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空间分异带,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四大游客流产地;③ 经过与城市居民的实际出游力进行相关分析,模型得到了充分验证。城市居民整体出游力空间分异格局的研究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论文
    黄向, 保继刚, 沃尔·杰弗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游憩机会图谱(ROS)和生态旅游机会图谱(ECOS)的理论基础,基于中国的国情提出了面向规划需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旅游产品规划和管理工具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CECOS)。主要创新包括:① 提出生态旅游产品非仅仅是观光型产品的观点,论证了森林瑜珈这类参与型产品符合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② 克服二元思维,以连续轴的思想将生态旅游产品分为高等级生态旅游产品(HCET)、中等级生态旅游产品(MCET)、低等级生态旅游产品(LCET)和大众生态旅游产品(MNT)四种类型,并在CECOS中用资源、与社会的联系、管理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对可持续性的要求和可参与性六个一级因子明确了四种类型的区别。
  • 论文
    焦华富, 丁娟, 李俊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居民对此类型的城镇化的影响感知有其独特性。本文选取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为案例,在大量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就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影响感知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与旅游城镇化影响感知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