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王成新, 姚士谋, 陈彩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和农村是两种主要的人类居住群落。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却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空心化问题。以山东省新泰市北公村为例,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总结了村落空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阐明了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经济发展迅速和观念意识落后、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薄弱等三大矛盾是村落空心化的内在机制,针对村落空心化对耕地资源、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 论文
    王富喜, 林炳耀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世纪的山东省城镇化必须尽快实现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城镇产业的发展和向高层次跃进为支撑,以完善和强化城市功能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变农村工业化为城镇工业化,以工业和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加快相关制度改革步伐;统筹规划、分区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 论文
    杜宏茹, 张小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绿洲城镇的显著特点之一为相对孤立,封闭性强。但改革开放以来绿洲城镇的快速发展使集聚能力显著增强,相互作用日益密切。1990~2002年新疆87个城镇集聚能力的度量及其评析表明,新疆城镇集聚能力呈现进一步极化的趋势,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突现,城市经济区实体开始形成,而处于中心城市集聚阴影区的城镇集聚能力相对弱化,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疆地域差异。新疆城镇的集聚变化受绿洲扩展、资源开发和政治因素的深刻影响,集聚发展态势为今后新疆城镇化道路和城镇体系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论文
    王志宪, 虞孝感, 刘兆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苏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率都比较高,且交通通信发达,但中等城市偏多、小城市较少,规模等级不完善。 通过把沿江地区的城市作为一个体系研究,研究城市间的空间组合及其协调发展问题,并突出了城镇间的跨江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沿江城市带可构建成"三轴三组团"式的空间格局,即宁通、宁苏、苏通三条城镇发展轴,宁仪、三江、泰扬三个城镇发展组团,其中宁通、宁苏二条沿江发展轴是城市带的中心轴线,沿江地区的高等级公路、铁路及跨江大桥是构建沿江城市带空间格局的主要依托。根据各发展轴及发展组团的特征,构建出了各发展轴(组团)的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带的构建要以市场运作为主,并辅以行政手段,把区域共同发展作为目的。
  • 论文
    李国平, 玄兆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是由主导产业有序更替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不断演进来实现的。由于煤炭产业存在着明显的生命周期现象,所以以煤炭产业为主导地位的煤炭城市适时培育、发展新的非煤主导产业显得尤为重要。抚顺市的煤炭产业经历了生命周期的全部过程。曾经作为城市主导产业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并最终将其在抚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让位给石油工业,从而保证了抚顺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对中国其他煤炭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论文
    陈修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级中心城市的市域空间结构是全面反映城乡关系特征的空间尺度,也是体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尺度。因此,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的,在现代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构建新的产业关系、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关系和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城乡通道系统、理顺城乡"流"动、探索新的城乡空间结构模式等措施,从而建立起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和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的城乡空间结构。以衡阳市为实证,论述了基于城乡互动的市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 论文
    王若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利史的研究已经证实,历史上黄河北流的河道以禹贡河为北界,以现行河道为南界,在这一区域内摆动迁徙。黄河北流从未进入河北平原的中-西部的白洋淀流域区。造成河道这种演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河北平原基底活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另一个尚未探索的原因是远古时代河北平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灾害。撞击的结果壅塞了当时黄河下游河道,形成了白洋淀流域区,最终促成了北流河道演化的基本格局。文章最后推测这一史前的天文-地质灾害可能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的事实基础。
  • 论文
    李道峰, 吴悦颖, 刘昌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流域径流模拟过程中的结合点,采用数字网格技术,以流域水量变化对地表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为目的,讨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下垫面和气候变化下流域水量响应过程的一般方法,并以黄河河源区为实例进行验证。
  • 论文
    高华中, 姚亦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其巨大的环境、生态和经济价值一向为人们所关注。近50年来,博斯腾湖水位发生了很大变化,1958~1987年水位持续下降,1988~2002年水位又转为持续上升,目前处于50年来的最高水位。针对其水位变化,利用近50年来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水位变化的影响,定量还原了天然状况下博斯腾湖的水位。研究结果表明,自1958年以来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影响经历了弱→强→弱的变化过程,其中20世纪70~80年代人类活动对水位变化影响最为显著,90年代以后影响强度有所减弱。
  • 论文
    宋进喜, 曹明明, 李怀恩, 马俊杰, 陈大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河段自净最小需水量计算模型。为了使研究区段内的水质达标,该区段内的自净需水量应该是从区段内所有河段最小需水量中取其最大量。应用该方法分达标排污和现状排污对渭河(陕西段)河道自净需水量做了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渭河河道自净需水量随年径流流量变化不大,自净缺水严重,主要出现在非汛期,达标排污较于现状排污,自净需水量大幅度下降,自净缺水主要出现在1,2,12三个月。
  • 论文
    卢鹤立, 刘桂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界定虚拟的赛博空间与地理实际(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运用Lorenz曲线和吉尼系数研究了中国互联网地区域名的时空分布,然后运用指数定律对中国互联网地区域名数量、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地区人口数量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赛博空间分布是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反映,与地区人口分布联系不大。这证实了赛博空间与经济活动的紧密相关性。研究中还发现,赛博空间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最后给出了中国互联网增长的速度,以及到达成熟稳定时期所需的时间。
  • 论文
    赵景波, 杜娟, 周旗, 岳应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咸阳庞西村苹果林地、梧桐林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特点与分布。结果显示, 咸阳人工林地从表层向下含水量呈现由高到低再到低的变化;10龄苹果林地2~4m深处土壤含水量平均为8.3%,12龄梧桐林2~4m深处土壤含水量平均为8.6%,均发育了明显的土壤干层;4龄苹果林下土层有干化显示,但无干层发育;草地土层含水量明显较苹果林地高,无土壤干化的显示。研究表明,土壤干层形成的具体原因一是降水量少决定的薄膜水带埋藏深度小,二是薄膜水的运移速度缓慢和含水量低。为保持人工林基本正常的生长和土壤水的正常运移,应避免严重的土壤干层出现。咸阳附近土壤干层的出现表明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广泛分布,该区的植被恢复首先应以疏林或森林草原为主,待土壤水分改善后再考虑恢复森林植被。
  • 论文
    万红友, 周生路, 赵其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经济快速发展的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区,研究了该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大于1的有镍、锌、汞,其中汞的污染指数最大,是主要污染物。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严重,综合污染指数达1.52,变异系数以汞、镉、铅、铜较大。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综合污染指数按以下顺序递降:化工区(1.84)>养殖区(1.54)>大棚菜地区(1.22)>印染造纸区(0.99)。不同地貌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综合污染指数按以下顺序递降:中部平原区(1.71)>北部洼区(1.57)>南部湖荡区(0.99)。测定的剖面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在剖面上一般都有表聚、亚表聚特征,总体上是上层含量高于下层,增加了环境风险。
  • 论文
    王国平, 刘景双, 翟正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下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的信息。以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 Sr/Ba、Rb/K、(CaO+K2O+Na2O)/Al2O3等比值具有盐碱化和气候干湿变化的指示意义。该区域的盐碱化并非只发生在近几十年,而是由来已久,只是近年来人类活动促进了盐碱化进程。霍林河流域近240年来气候存在冷干-暖湿-冷干的多次波动,1880年之前气候以冷干为主,并有小幅度波动;1880年后气候开始转暖,但仍以冷暖波动振荡为主。
  • 论文
    石崧, 宁越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随着人文地理学经历三次变革:"区域差异-空间分析-社会理论",空间的内涵也随之不断演进。从区域学派到空间分析,传统的空间认识使得人文地理学归属于自然科学范畴。197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萌生了新的空间认识,关注到空间的社会性,具有了更多的社会科学的特质。通过勾勒出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演进的轨迹,提出空间内涵应是自然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观点。
  • 论文
    朱光耀, 朱诚, 凌善金, 王吉怀, 杨晓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能会利用环境条件改善土壤的不良特性;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剖面分析表明,环境只是古聚落分布和数量变化的基础因素,生产力的因素也在起作用,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夏商周时期全省聚落总数增加,但淮北平原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聚落大规模缩减。皖中和皖南的丘陵山地地貌使那里所受洪灾较轻,灾后这些地区因热量条件好使聚落迅速发展起来。新聚落大多建在利于农业生产、能躲避洪水的地方。
  • 论文
    毛蒋兴, 闫小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作者论述了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引导作用;接着,应用GIS和RS技术分析论证了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刺激作用;第三,应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广州各类用地布局的影响。
  • 论文
    孙汉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若坡面的坡向β和纬度φ满足条件| sinβcosφ|≥sin 23°26',则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不随太阳赤纬的变化而变化;反之,则存在两个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一般临界赤纬δc,以-δc、δc为界,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具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及其随太阳赤纬的变化,可根据δ=δc时,非水平面日出日没时角和水平面日出日没时角的相等关系、坡向、坡度确定。在水平面或非水平面极昼、极夜前后,坡面日出日没时角的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 综述
  • 综述
    汤洁, 佘孝云, 林年丰, 麻素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学科前沿研究之一,涉及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文章论述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进展,分析了生态环境需水的内涵、概念、分类和特征,总结了河流、植被、湖泊、湿地和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最后,从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今后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方向与技术、区域性范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研究报道
  • 研究报道
    孔亚平, 张科利, 杨红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可蚀性是评价土壤对侵蚀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土壤侵蚀预报的重要参数,准确评价土壤可蚀性、建立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可蚀性K值库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室内模拟试验、野外模拟降雨试验资料和野外观测小区资料,计算了不同坡长小区的K值,并对坡长对K值的影响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坡长较短时,土壤可蚀性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大,且变化明显;坡长大于15 m时,K值相对趋于稳定,该结论为K值模拟研究中小区的坡长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研究报道
    郝朝运, 刘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浙江磐安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现知磐安共有蕨类植物34科、60属、112种(包括各种变种和变型)。磐安蕨类植物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特别是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最多,亚热带、暖温带特征显著,该区应置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范围内。最后,文章生成了反映22个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关系的二维投影图和最小生成树图,对区系间的相似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能较客观地反映蕨类植物区系间的异同,可为多区系比较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