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4-20
      

  • 全选
    |
  • 钟业喜, 黄洁, 文玉钊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列车时刻表数据,以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两两中心城市间的最短交通时间,以平均可达性为度量指标,测算了全国31个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分析了高铁对中心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依据中心城市到全国地级城市的最短交通时间提取全国31个中心城市的一日交流圈范围,分析了中心城市的高铁效应,并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个中心城市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和探讨一日交流圈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与城市的空间区位及城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关联密切;② 高铁网络的发展使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有所提升,受城市所处的空间区位及高铁建设条件的影响,不同城市的可达性改善程度存在差距;③ 高铁对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范围拓展的影响显著且呈东中西差异分布,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覆盖的地级市数量增加,在城市密集地区,地级市被叠加覆盖的次数增长;④ 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的拓展与高铁线路布局走向一致,优越的中心地理位置有利于中心城市交流圈范围的扩大,地形、水域等地理障碍则会限制城市交流圈在不同方向上的拓展;⑤ 高铁网络的发展对改善城市可达性的作用正逐渐赶超城市空间区位对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

  • 杜群阳, 邓丹青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7~2011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数据和非洲43国的经济、人口、能源等数据,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地理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5项影响因素的主因子,并以中国对非洲各国的人均直接投资额为因变量,各主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影响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国别选择和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与东道国的硬环境、城镇化、市场化有直接关系,与能源、市场规模的关系并不显著,这有效抨击了海外对于中国对非洲投资旨在资源掠夺的观点。此外,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非洲各国的直接投资存在空间弱相关性,对周边国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就进一步促进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 孙斌栋, 魏旭红, 王婷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洛杉矶学派的缘起、背景、学术观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其在人文地理学多个分支学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洛杉矶学派的学术思想建立在索亚提出的社会-空间辩证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在同一生产方式下,社会和空间是相互影响的。危机与重构是社会-空间辩证关系在城市区域发展现实中的投射。洛杉矶学派以洛杉矶大都市区的发展为蓝本,生动地诠释了社会空间的辩证思想以及危机、重构在现实中的体现,认为洛杉矶大都市区是向后现代城市发展转型的典型案例。洛杉矶学派的观点对人文地理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丰富了“人地关系”的内涵,提出了弹性生产下的新产业空间的概念,指出多中心结构是未来城市区域的发展方向,倡导空间上的社会正义,对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和社会地理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谷永泉, 杨俊, 冯晓琳, 李闯, 李雪铭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中国101个拥有5个3A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城市中选取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居环境适宜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30个典型旅游城市经济环境适宜度、生态环境适宜度、气候环境适宜度、服务环境适宜度和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得分,并对典型旅游城市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排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和上海在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排名前两位且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城市(苏州、杭州、南京等)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排名与典型旅游城市综合排名差距不大且大部分排名前15,是城市人居环境与旅游资源协调发展的典范;沿海城市(大连、青岛、厦门等)和传统旅游城市(桂林、昆明、黄山)由于旅游季节单一等原因造成城市旅游综合指数得分的排名不高,但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较高,优势主要体现在气候环境适宜度、生态环境适宜度和服务环境适宜度;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城市(西安、洛阳等)人居环境适宜度排名普遍不高;重庆、广州在典型旅游城市中排名靠前,但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得分较低,此类城市在做好旅游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城市生态、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 陈雪婷, 宋涛, 蔡建明, 李玏, 邓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物质流、数据包络分析(DEA)及Malmquist指数对中国31个案例城市进行了城市代谢效率的研究。通过将城市代谢系统社会经济产出、环境非期望产出及水、电、化石能源、金属矿物、建筑材料、食物等投入部分纳入进DEA和Malmquist指数中,测得了案例城市的2000年、2010年代谢效率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代谢系统效率总体相对较高,尤其是东中部地区城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要高于西部地区城市,大城市的代谢综合效率高于巨型、超大和特大城市。2000~2010年,城市代谢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等所有效率指标的均值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却呈改善趋势,并且特大和超大城市的综合效率高于巨型城市。

  • 黄蕊, 王铮, 邓吉祥, 吴静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气候保护需要落实到区域层面上,区域实施碳减排政策前需要对自身的碳排放需求进行核算,开发区域能源碳排放系统以支持政府决策显得尤为必要。在介绍区域能源碳排放需求的经济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基于GIS的区域能源碳排放需求系统的开发过程,给出了应用实例。基于区域能源碳排放需求分析系统,可以方便地计算和查询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未来的能源碳排放需求。基于GIS模块,通过模型用户可以对比不同区域的能源碳排放,并可方便地存储和输出。例如,以江苏省和山东省为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山东省的能源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都比江苏省大。模型设置不同的情景分析,给各地政府实施碳减排措施提供决策支持,如以天津市为例,模拟了不同政策情景下对天津未来能源碳排放量的影响。此外,系统实现了面向国际谈判需求的多区域合成的碳排放需求估计,为国家参与气候谈判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对高度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趋势进行的预测结果显示在平稳增长趋势下,高度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高峰值和能源碳排放高峰值均出现在2029年。

  • 张荣天, 焦华富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构建城镇化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度1990~2011年研究区城镇化效率;基于ESDA空间分析平台,运用全局、局部自相关测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从城镇化效率测度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综合效率整体上偏低,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上总体较高呈略升趋势,而规模效率总体偏高呈减弱态势;② 从全局空间关联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着效率空间集聚现象,即城镇化效率高(低)的地区空间相互邻接;③ 从局部空间关联来看,效率L-L关联区及H-H关联区所占比重较大,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L-L关联区主要集中在台州、舟山等地,空间分布格局保持稳定;而H-H关联区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并呈现出向绍、杭地区演化态势。

  • 潘丽丽, 孙玉勤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门票价格支付意愿关系景区发展和游客体验质量。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从最低、最佳、最高三层次指标调查游客门票价格支付意愿,使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旅游景区现行门票价格认可度较高,现行门票价格对最高支付意愿有限定作用,最佳支付、最低支付明显小于现行门票价格。景区门票属性、形象认知、设施服务、价值标准、旅游动机影响支付意愿,其中门票属性、形象认知对支付意愿数值影响最为显著,社会经济指标中居住地对游客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 王群, 吴春柳, 邓洪波, 杨兴柱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水足迹真实反映了一个地区人类生活消费对水资源的占用情况,正确利用旅游地水资源是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G?ssling旅游地水足迹概念模型,立足实体水和虚拟水相结合的视角,从旅游地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生态5个要素构建了旅游地水足迹测度模型,并对黄山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2~2012年间,黄山风景区旅游地水足迹总量由551.15×104m3增加到909.40×104m3,水资源占用呈不断上升趋势。② 餐饮、交通、住宿、生态子足迹在水足迹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约为59.86%、25.75%、12.07%、2.32%,水足迹总量变化趋势与餐饮水足迹变化趋势大体一致。③ 虚拟水是景区水足迹总量的主要构成部分,年均约占总量的85.47%,以餐饮、交通为主;实体水年均约占14.53%,以住宿、生态为主。④ 水资源压力总指数由2002年的0.62增加到2012年的1.02,实体水压力指数由0.53上升到0.87,旅游人数不断增长是黄山风景区水资源压力逐年增大的直接原因。

  • 杨艳茹, 王士君, 陈晓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石油城市是人地相互作用十分强烈的人地系统,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在对典型石油城市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预测2014~2023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化趋势。结果表明:① 17 a间大庆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态势,脆弱性指数由1996年的0.686降至2012年的0.283,目前已处在较低脆弱水平。2012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仅低于克拉玛依市,高于其他石油城市。② 经济系统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刚性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投资结构。③ 预测未来10 a,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先升后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依据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脆弱性演变规律,提出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规避、拮抗、适应等调控途径。

  • 刘颖, 邓伟, 宋雪茜, 周俊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山区人口承载能力评价是山区国土空间管理的基础之一,而准确的人口密度数据是正确评价人口承载能力的基础。传统的人口密度算法并未考虑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带来的影响,不能客观反映山区人口聚集程度。引入地形起伏度、海拔高度因子,选择岷江上游作为研究区,首先运用GIS技术提取地形起伏度,再运用SPSS软件对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确定县域不同地形起伏度与海拔人居适宜标准,剔除阈值以外不适宜人口聚居的面积,对人口密度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① 岷江上游人口分布受地形起伏度的影响显著,二者的对数曲线拟合度为0.89,汶川县、茂县、理县、黑水县与松潘县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分别为:0.841、0.773、0.643、0.696和0.730;② 应用地形起伏度对岷江上游人口密度修正,为真实反映山区人口密度提供了新的考量依据,剔除了人口密度空间噪音,5县地形起伏度与海拔适宜标准分别为:汶川3.2°和3 693 m,茂县4°和4 033 m,理县4.3°和3 790 m,黑水4.4°和3 853 m、松潘4.2°和3 966 m;地形起伏度高值区面积越大,修正前后的人口密度偏差越大,地形起伏度较大的理县和黑水县修正后的人口密度分别提高了7.8倍和5.6倍;地形起伏度较低的汶川县与茂县修正后人口密度仅分别提高2.3倍与2.4倍;③ 岷江上游人口潜在压力大,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汶川和茂县采取重点集约发展战略,理县和黑水县采取适度开发战略,松潘县应采取恢复与保护生态策略。

  • 权瑞松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包括上海在内的诸多特大城市地下空间被大量开发使用。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的安全设防问题至关重要。以典型的地下空间设施——上海中心城区地铁为例,从多情景视角出发,分析评价了上海中心城区地铁暴露性整体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上海中心城区地铁在暴雨内涝灾害中的暴露性程度整体水平不高;娄山关路3号口和上海西站1号口内涝暴露性水平较高,有18个地铁出口处于中等暴露水平,20个地铁出口在暴雨内涝灾害中的暴露性程度相对较小;总体而言,2号线和11号线暴露性最大,8号线和10号线暴露性处于中等水平,1、4、7、9号线暴露性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改善内涝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唐亦汉, 陈晓宏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珠江流域38个站点54 a日降水资料,采用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线性回归及空间克里格插值,对多种降雨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珠江流域西部年降雨有减少趋势,流域大部分的降雨日数则有增加趋势;② 流域降雨具有季度、月份集中性,其中,季度集中性趋于空间均匀化,月份集中性趋向空间极端化;③ 极端降雨阈值东高西低,全区极端降雨在20世纪60、80年代末有突变现象,P0.01%设计值在21世纪达到最高。综合多尺度降雨时空变化结果进行分析,将珠江流域划分为广东(包括江西)、广西中北部(包括湖南)、广西西南及云贵4个降雨特征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及广西中北部地区应注重防洪安全,广西西南与云贵地区应注重保障用水安全。

  • 刘洁, 陈晓宏, 许振成, 虢清伟, 肖志峰, 王兆礼, 吴根义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降雨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是地理与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应用流域水文模型HSPF建立了东江流域的径流模拟模型,并结合日降雨随机模拟模型,分析了降雨的长期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对东江流域的径流影响显著,径流量随降雨量均值与降雨量变差系数的增减而增减;相同的降雨量均值变化幅度条件下,径流增减的变化幅度相近;降雨量变差系数增加对径流的影响大于降雨量变差系数减小的影响,降雨强度的变化是影响径流量的重要因素,降雨量变化剧烈时,产生的径流更多;在同等的变化幅度内,降雨量均值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大于降雨量变差系数;由降雨情景变化引起的月径流的变化在6~8月最为明显。

  • 王进欣, 黄巧华, 李超, 张威, 郭楠, 王今殊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于生长季(2004 年7 月)和非生长季(2005 年1 月)在苏北海岸带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二氯苯通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中二氯苯可能源于海水外源输入,海岸带盐沼植物和土壤对外源输入的二氯苯具有重要的吸收作用,盐沼土壤和植物根系对二氯苯的自然吸收强度大于盐沼植物地上部分,其强度具有显著的物种依赖性;海岸带盐沼对外源输入的二氯苯的自然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性,这种季节差异性源于高等植物及其根际环境自然吸收能力以及对生态因子响应敏感性程度的季节差异;海岸带盐沼对外源输入的二氯苯自然吸收能力具有显著地空间异质性,这种空间异质性与盐沼生态系统对二氯苯自然吸收能力的物种依赖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盐沼植物是大气二氯苯自然吸收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盐沼生态系统高等植物物种种类、生物活性以及影响生物活性生态因子的空间差异性是盐沼对二氯苯的自然吸收强度空间分布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即使在高等植物生物活性降低的非生长季,高等植物地上立枯的存在也能够对大气中二氯苯的自然吸收产生影响。

  • 黄一民, 章新平, 孙葭, 黄一斌, 魏乃琼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长沙降水事件同位素资料和搭载在Aura卫星上的TES观测仪所反演的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全球日大气中HDO、H2O资料,对长沙大气水汽、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不同水汽来源及输送强度变化对降水中同位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汽中同位素值随高度增加而贫化,水汽中同位素较降水中同位素大为贫化,降水中同位素为冬春富集、夏秋贫化,水汽中同位素则表现出春夏富集、秋冬贫化,水汽、降水中同位素存在着较大波动。通过对长沙冬、夏季所有降水事件的水汽输送轨迹的分析发现:夏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输送的海洋性气团,降水中同位素贫化;冬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输送的大陆性气团,降水中同位素富集。另外,长沙2010~2012年夏季的水汽输送通量与降水同位素的关系再次证明环流效应是可信的。

  • 刘实, 隋波, 李辑, 涂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温数据集1961~2011年中国东北地区资料及NCEP /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风与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起,东北冬季异常冷、暖事件明显增多,冬季风异常强、弱事件也相对增多;1986年前后东北冬季气温发生增暖性气候突变,冬季风同时进入转弱阶段;冬季风在2004年进入偏强阶段,东北冬季气温在2009~2011年出现转入低温阶段迹象。冬季风通过影响200 hPa 东亚急流,500 hPa东亚大槽、乌拉尔高压,850 hPa风场,地面西伯利亚高压等的异常导致东北冬季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